重型肝炎的诊治进展共47页
人工肝支持疗法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

过 hup sit t e l t e 的数 值 等 被判 断为 有 必 要大 量 置 a ns
换 新 鲜 冷 冻 血 浆 F P时 才 通 过 附 加 系 统 转 换 到 F P 同时在 P E, E中置 换 一 次 血浆 容 量 相 当的 ( F ) F P 所需 的时 间并非 2小时而 是 6 ~7小 时 , 导人 了所 谓 的缓 慢 式 血 浆 交 换 (lw pamaec a g , P 。 s l xh n S E) o s 在进 行 P E时 , 即使置 换 同量的 F P 由于 是缓 慢进 F,
hp t i r. HF 本 文 只 就 针 对 重 型 肝 炎 的 A S eai f l e F ) cau L 进 行 阐述
7 时, 小 结束 j置 换相 当 于一 次 血 浆容 量 的 新 鲜冻 , 干血 浆 后 , 下 体 外 回路 的 S E部 分 , 续 进 行 取 P 继 C F HD 用 于 C DF的血 滤 器 一 每 2 H 般 4小 时 交换
蠢誊耄 二HDF时 通H 已在 市场 上 销 售 的 可 作 为用 于 m - 篓 ¨ 柚 。 ~ 萎 H 釜 n 行 C 一—一 一 H 常将 行 会降低 前述 的并 发 症 的发 生 率 , 且 可去 除 的胆 m - 一 一 一 ~ 而 血液 回路 内补 液 之类 的 制 剂 来 代 替 透 析 液 但 是 红素 ( irbn 中代表 的病因物 质总 量也多 。 blu i) i H C F时不 可如此 , F HD 通过 血 透单 人机 的床边 监 测 肝性 昏迷 Ⅲ度 以上 的 病 症 , 实 施 C F时对 在 HD 机来生产 透析 液 , 当然 此 透 析 液 使用 的 是 已经 过 处 于透析液 不 采 用通 常 的 (0 50~10 ) / r而是 使 00 mlh, 理的水 , 未 消 毒。所 以虽 然 有 安装 用 于 去 除 透析 但 用 50 / n 0mLmi,实 施 了 高 流 量 透 析 C F HD 液中毒素 的滤 过 器 , 不 能 否 定 还有 可 能 从 透 析液 但 ( C F。 HF HD ) 侧 会 有 异 物 混 人 血 液 侧。 我 们 也 遇 到 剐 开 始 1 人 工肝 支持疗法 ( S 的现 状和 治疗 成绩 AL ) HF HD C F后发热 的病 例 , 在我 们 的方 案 并非 是 所 现
重症肝炎

肝炎发病后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应用损肝药物、妊娠晚期罹患肝炎等易诱发本病。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初期类似一般肝炎,起病后10 d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具有以下指征之一者可以确诊。
1.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
2.黄疸迅速上升(数日内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171umol/L),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酶胆分离、A/G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
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治疗】
本型肝炎的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肯定有效的特效疗法,故应采取综合疗法。其原则是:支持疗法,减少肝细胞坏死,促使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井发症,加强监护,千方百计维持病人生命,等待肝功能的恢复。
对肝-肾综合征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控制水分摄人量遵循量出为人、宁少勿多的原则。通常以每日显性失水加非显性失水再减去内生水为人液总量的标准,有发热者体温每升高l℃,成人可酌情增加入水量60ml--80ml。
2.山莨菪碱
3.前列腺素E1
4.利尿剂的应用①速尿100mg溶于50%葡葡糖溶液20ml内静脉注射,每日2次;病情严重者,可采用大剂量,有报道用1000mg--2000mg/d者;②血管扩张剂可消除肾血管痉挛和肾肿胀,改善肾血流量。氨茶碱0.25g稀释于5%--10%葡萄糖溶液20mml中,静脉注射,2次/d--3次/d;③利尿合剂:将普鲁卡因1g、氨茶碱250mg,苯甲酸咖啡因250mg、维生素C3g溶于10%--25%葡萄糖溶液500ml中,l次/d--2次/d静脉滴注。
重症肝炎诊断标准

重症肝炎诊断标准重症肝炎是指肝功能严重受损,出现明显的肝衰竭症状和体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一、临床表现重症肝炎患者常表现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其典型表现包括:1.黄疸:患者出现黄疸,黄疸指数>10,且持续时间>2周。
2.肝性脑病: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如嗜睡、昏迷、抽搐等。
3.出血倾向: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黏膜出血等。
4.腹水:患者出现腹水,腹水量>2L,或腹水合并感染。
5.肝肾综合征: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如血肌酐>2mg/dL,或尿量<20ml/h。
二、实验室检查重症肝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表现为:1.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结合胆红素>86μmol/L。
2.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0U/L。
3.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PT)>18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4.低血糖:如血糖<2.2mmol/L。
三、影像学检查重症肝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常表现为:1.肝脏超声检查:肝脏弥漫性均质性增粗,肝内血流速度减慢,肝内血管扩张。
2.腹部CT检查:肝脏密度减低,肝内血管扩张,脾脏增大。
以上是重症肝炎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重症肝炎的诊断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方面的结果,不可仅凭一项指标作出诊断。
此外,重症肝炎的诊断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药物性肝损伤、急性胆管炎、慢性肝炎急性加重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进行重症肝炎的诊断时,还需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重症肝炎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的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重症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应熟悉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对于疑似重症肝炎患者应及时进行综合检查和诊断,以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欧美国家仍沿用1971年国际 肝炎 会议的诊断标准,日本 1981年第12次犬山会议亦制订类 似标准。 1993年Grady提出,黄 疸在出现肝性脑病0-7日为超急 性,8-28日为急性,29日-12 周为亚急性。并有的提出8-24 周内出现脑病者为后起病的肝衰 竭(Last of hepatic Failure, LOHF)。
重肝的治疗问题得到了国家 的重视,而曾被列为国家攻 关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摸索出一个综合治疗方法,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疗效 未突破尚须继续努力,进一 步提高存活率。
一.分型:重型肝炎又称暴 发型肝炎及肝衰竭。 1943 年发生流行,病死率为73% (94/178),死于10日内。 1944年Lucke首次提出致死 性流行性肝炎,2年后进一 步分为急性暴发性(指大块 肝坏死)和亚急性(亚大块 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肝组 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较 陈旧的坏死区网状支架 塌陷, 并可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 细胞增生成团;可见大量小胆 管增生及淤胆。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 景上,出现又有大块性(全小叶 性)或亚大块新鲜的 肝细胞坏死。
三、重型肝炎的诊断:重型肝 炎的诊断和其他型病毒性肝炎 一样,亦应包括临床 诊断病原 诊断如有条件亦须做病理诊断, 目前仍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 国病毒性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上 修订诊断标准如下:
2.不同型病毒引起者 可有不同特点
(1) HAV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0岁 的A型肝炎易发生重肝。 (2) 自从献血员筛查后,乙肝及其引起重肝的 发病率,均有所减少,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HBV感染仍是重肝发生的重要病因,多由HBV 变 异株引起,如前C区G1896A变异或引起HbsAg阴性 的S区变异,在有的国家地区是发生重肝的重要 原因。慢乙肝重叠感染其他因子如HDV或HEV等, 亦易发生重肝。
重症肝炎 PPT课件

防治出血
• 凝血酶原复合物 400U入5%GS 200ml IVgtt, 每日1~2次
• VK 20~30mg/d IVgtt
• 新鲜血浆 50~100ml或新鲜血液 100~200ml,每日或隔日一次
肝性脑病
• 控制氨的产生—口服抗菌药物 • 防止氨的吸收—乳果糖溶液 10~15ml
• 第二度:上述症状加重,嗜睡,定向力 丧失,行为不正常;有扑翼样震颤;脑 电图异常。
• 第三度:大部分时间入睡,但可叫醒; 语无伦次,计算力丧失,显著意识模糊 (木僵);通常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 不正常。
• 第四度:昏迷状态,不能弄醒,痛觉可 有可无;通常无扑翼样震颤;脑电图不 正常。
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征
口服或灌肠 • 去氨药物—乙酰谷氨酰胺 500~1000mg
加谷氨酸钠23mg,入5%GS 500ml IV gtt • 肝用(支链)氨基酸 • 苏醒剂—醒脑静 20~40ml 入液 IVgtt
其它治疗措施
• 抗病毒治疗 • 抗感染治疗 • 脑水肿 • 支持疗法 • 血浆置换/人工肝 • 肝移植
肿(37%)、胰腺炎(13.5%)及DIC等
肝性脑病 机制
脑灌注
颅内压↑ 压↓
脑血流↓
Glial 肿胀
失调
脑无氧 代谢
脑病:水溶性 /脂溶性毒素
[氨,芳香AA 、Bil 、中链FA]
0 Ⅰ Ⅱ Ⅲ Ⅳa Ⅳb Ⅳc 脑死亡
肝性脑病
• 第一度:有欣快感,偶有抑郁;思维及 反应迟钝;睡眠规律紊乱;有轻度扑翼 样震颤;脑电图无变化。
• 坏死区网状支架塌陷 • 有明显的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 • 汇管区周围小胆管增生,伴胆汁淤积 • 肝缩小,切面呈黄绿色(亚急性黄色肝
重型肝炎-权威

国内外肝衰竭分型诊断的分歧
对过去肝病史的认识不一样
对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大致相当于
我国的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
我国严格定义为过去无肝病史(包括HBV携
带史) 欧美等国则更看重本次发作,而将过去的隐 性感染甚至一过性显性发作忽略不计
欧美等国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范畴
HBV慢性携带者发生肝炎突发
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点
既往无肝炎病史; 起病2周内出现Ⅱ°以上的肝性脑病;
重度的乏力、频繁的恶心呕吐、黄疸迅速上升;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PTA<40%;
可合并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综合症。
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点
急性起病,15天~24周出现四高症状(高度乏 力、高度消化道症状、高度腹胀、高度黄疸);
我国重型肝炎的概念
关于重型肝炎的概念与分型尚未达成国际性的统一认识,国内 将AHF的病毒性肝炎称为重型肝炎; 1978年杭州会议将重型肝炎分为急性重型(暴发型肝炎)、亚 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其中急性和亚急性间界限为3周; 1984年南宁会议上考虑国际上无慢性重型肝炎,故将其从重型 肝炎中取消,将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间界限从3周 改为10天; 1990年上海会议、1995年北京会议和2000年西安会议又恢复了 慢性重型肝炎诊断,并提出PTA标准; 2000年西安会议将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时间界限分别定为起 病14天内、15天~24周;把II度以上肝性脑病作为诊断急性重 型肝炎的必备指标;亚急性重型肝炎分为脑病型与腹水型;慢 性重型肝炎的诊断中增加了慢性肝病体征、生化指标及重叠感 染类型。
Thank you!
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背景简介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它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比如合成蛋白质、代谢毒素、转化能量等。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不良生活习惯、疾病等众多因素,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
其中,重型肝炎作为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病情严重,只要发生即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在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正常工作时提供辅助治疗的方法。
该系统通过替代损坏了的肝脏,发挥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肝功能。
该系统在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中卓有成效。
本文将就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原理、分类、治疗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原理及分类人工肝支持系统实现肝官能替代功能需要分别使用器械和药物进行治疗,具体分为以下几类:全人工肝全人工肝是一种很少采用,能够代替肝脏起到生理功能的全人工代谢器,其不仅可维持患者生命,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半人工肝半人工肝是利用外部的设备实现某些肝器官、组织功能替代,使其在面对创伤后能以较快的速度恢复到正常或尽可能接近正常的状态。
完全人工肝支持系统完全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一种人工肝系统,可以全面代替肝脏的功能,包括代谢、解毒、合成等功能。
该系统虽然无法彻底完全替代肝脏,但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药物辅助人工肝支持系统药物辅助人工肝支持系统是利用生物医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技术的方法来协同使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其优点是不影响患者的代谢,且简便易行,不会对身体产生严重副作用。
研究现状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会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
下面将介绍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研究现状。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使用已成为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常用手段。
在中国,目前已有一些科研机构和医院在此方面开展了不少研究。
在一项针对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104名患者进行治疗,其中62名患者采用了全人工肝,42名患者采用了半人工肝。
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Meta分析

以 , 象 的变 化 自然 就 能反 映脏 腑 气 血 功 能 活 动 状 态 的 变 化 。 脉 这 种 变 化 是 一 种 整 体 性 的 , 以 用 系统 中 的 某 一 单 一 组 成 部 分 来 说 难 明的系统 质的变化 。 心律失常 患者所 出现 的心悸 、 闷、气短、眩晕 、 胸 甚至晕厥
. 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主要从症状表现结合舌脉进行分析。 浊 通 痹 。 。 诊” 为中医四诊之一 , 脉 作 反映 全 身 气 血 运 行 及 脏 腑功 能 活 动 的 4讨论 心律失常分 为功能性和 器质性两种。 功能性 多与情绪 激动 、 变化。血脉 的正常运行 ,必须依赖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发挥 ,所
精神 紧张 、植物神 经功 能紊乱 ,心脏神经 官能症 有关 I器 质性 多由冠心 病 、风心病 、心肌 病等 引起 ,心肌 缺血 、急性心 肌梗 死时 尤为 多见 ,是 引起死 亡的重要原 因之 一。尽管近 年来新 的
治疗 手段不 断涌现 ( 如射须 消融术 、 起搏器 植入 术等) 但 是心 ,
等则 是 机 体 作 为一 个 系统 在 特 定 的 病理 状 态下 表 现 出 的特 异 的 系 律失 常的药 物治 疗仍然 是应用最 普遍 , 病人最 易接 受的无创性 统 质 的变 化 , 些 变 化 难 以 从 一脏 一 腑 的 局 部 要 素 进 行 说 明 , 这 而 治疗 手段 。然 而迄今 为止 ,还 没有一种 西药 只有抗心律 失常作 是全 身 阴 阳 气 血 变 化 的 集 中 体现 。 用而 无致心 律失 常作用 , 特别 是CAS T试验 结果公 布1。 人们 2使 1
和优 势 。
更加 积极探 索低 毒高效 的抗心律 失常药 物。 年来 中药抗心 律 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