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肝炎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重症肝炎

重症肝炎

肝炎发病后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应用损肝药物、妊娠晚期罹患肝炎等易诱发本病。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初期类似一般肝炎,起病后10 d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具有以下指征之一者可以确诊。
1.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

2.黄疸迅速上升(数日内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171umol/L),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酶胆分离、A/G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
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治疗】
本型肝炎的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肯定有效的特效疗法,故应采取综合疗法。其原则是:支持疗法,减少肝细胞坏死,促使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井发症,加强监护,千方百计维持病人生命,等待肝功能的恢复。
对肝-肾综合征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控制水分摄人量遵循量出为人、宁少勿多的原则。通常以每日显性失水加非显性失水再减去内生水为人液总量的标准,有发热者体温每升高l℃,成人可酌情增加入水量60ml--80ml。
2.山莨菪碱
3.前列腺素E1
4.利尿剂的应用①速尿100mg溶于50%葡葡糖溶液20ml内静脉注射,每日2次;病情严重者,可采用大剂量,有报道用1000mg--2000mg/d者;②血管扩张剂可消除肾血管痉挛和肾肿胀,改善肾血流量。氨茶碱0.25g稀释于5%--10%葡萄糖溶液20mml中,静脉注射,2次/d--3次/d;③利尿合剂:将普鲁卡因1g、氨茶碱250mg,苯甲酸咖啡因250mg、维生素C3g溶于10%--25%葡萄糖溶液500ml中,l次/d--2次/d静脉滴注。

重症肝炎诊断标准

重症肝炎诊断标准

重症肝炎诊断标准重症肝炎是指肝功能严重受损,出现明显的肝衰竭症状和体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一、临床表现重症肝炎患者常表现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其典型表现包括:1.黄疸:患者出现黄疸,黄疸指数>10,且持续时间>2周。

2.肝性脑病: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如嗜睡、昏迷、抽搐等。

3.出血倾向: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黏膜出血等。

4.腹水:患者出现腹水,腹水量>2L,或腹水合并感染。

5.肝肾综合征: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如血肌酐>2mg/dL,或尿量<20ml/h。

二、实验室检查重症肝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表现为:1.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结合胆红素>86μmol/L。

2.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0U/L。

3.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PT)>18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4.低血糖:如血糖<2.2mmol/L。

三、影像学检查重症肝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常表现为:1.肝脏超声检查:肝脏弥漫性均质性增粗,肝内血流速度减慢,肝内血管扩张。

2.腹部CT检查:肝脏密度减低,肝内血管扩张,脾脏增大。

以上是重症肝炎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重症肝炎的诊断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方面的结果,不可仅凭一项指标作出诊断。

此外,重症肝炎的诊断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药物性肝损伤、急性胆管炎、慢性肝炎急性加重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进行重症肝炎的诊断时,还需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重症肝炎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的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重症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应熟悉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对于疑似重症肝炎患者应及时进行综合检查和诊断,以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欧美国家仍沿用1971年国际 肝炎 会议的诊断标准,日本 1981年第12次犬山会议亦制订类 似标准。 1993年Grady提出,黄 疸在出现肝性脑病0-7日为超急 性,8-28日为急性,29日-12 周为亚急性。并有的提出8-24 周内出现脑病者为后起病的肝衰 竭(Last of hepatic Failure, LOHF)。
重肝的治疗问题得到了国家 的重视,而曾被列为国家攻 关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摸索出一个综合治疗方法,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疗效 未突破尚须继续努力,进一 步提高存活率。
一.分型:重型肝炎又称暴 发型肝炎及肝衰竭。 1943 年发生流行,病死率为73% (94/178),死于10日内。 1944年Lucke首次提出致死 性流行性肝炎,2年后进一 步分为急性暴发性(指大块 肝坏死)和亚急性(亚大块 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肝组 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较 陈旧的坏死区网状支架 塌陷, 并可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 细胞增生成团;可见大量小胆 管增生及淤胆。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 景上,出现又有大块性(全小叶 性)或亚大块新鲜的 肝细胞坏死。
三、重型肝炎的诊断:重型肝 炎的诊断和其他型病毒性肝炎 一样,亦应包括临床 诊断病原 诊断如有条件亦须做病理诊断, 目前仍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 国病毒性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上 修订诊断标准如下:
2.不同型病毒引起者 可有不同特点
(1) HAV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0岁 的A型肝炎易发生重肝。 (2) 自从献血员筛查后,乙肝及其引起重肝的 发病率,均有所减少,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HBV感染仍是重肝发生的重要病因,多由HBV 变 异株引起,如前C区G1896A变异或引起HbsAg阴性 的S区变异,在有的国家地区是发生重肝的重要 原因。慢乙肝重叠感染其他因子如HDV或HEV等, 亦易发生重肝。

重症肝炎 PPT课件

重症肝炎 PPT课件
IVgtt • 胸腺肽 10~20mg/d, IM或IVgtt, 1~2周
防治出血
• 凝血酶原复合物 400U入5%GS 200ml IVgtt, 每日1~2次
• VK 20~30mg/d IVgtt
• 新鲜血浆 50~100ml或新鲜血液 100~200ml,每日或隔日一次
肝性脑病
• 控制氨的产生—口服抗菌药物 • 防止氨的吸收—乳果糖溶液 10~15ml
• 第二度:上述症状加重,嗜睡,定向力 丧失,行为不正常;有扑翼样震颤;脑 电图异常。
• 第三度:大部分时间入睡,但可叫醒; 语无伦次,计算力丧失,显著意识模糊 (木僵);通常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 不正常。
• 第四度:昏迷状态,不能弄醒,痛觉可 有可无;通常无扑翼样震颤;脑电图不 正常。
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征
口服或灌肠 • 去氨药物—乙酰谷氨酰胺 500~1000mg
加谷氨酸钠23mg,入5%GS 500ml IV gtt • 肝用(支链)氨基酸 • 苏醒剂—醒脑静 20~40ml 入液 IVgtt
其它治疗措施
• 抗病毒治疗 • 抗感染治疗 • 脑水肿 • 支持疗法 • 血浆置换/人工肝 • 肝移植
肿(37%)、胰腺炎(13.5%)及DIC等
肝性脑病 机制
脑灌注
颅内压↑ 压↓
脑血流↓
Glial 肿胀
失调
脑无氧 代谢
脑病:水溶性 /脂溶性毒素
[氨,芳香AA 、Bil 、中链FA]
0 Ⅰ Ⅱ Ⅲ Ⅳa Ⅳb Ⅳc 脑死亡
肝性脑病
• 第一度:有欣快感,偶有抑郁;思维及 反应迟钝;睡眠规律紊乱;有轻度扑翼 样震颤;脑电图无变化。
• 坏死区网状支架塌陷 • 有明显的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 • 汇管区周围小胆管增生,伴胆汁淤积 • 肝缩小,切面呈黄绿色(亚急性黄色肝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4)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4)

1、构成传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传染源、传播途径B 传染源、易感人群C 病原的毒力、数量D 病原体、人体E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A 病原体、人体及其所处的环境B 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C 病原体毒力、数量及适当的侵入门户D 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3、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A 是否有病原体B 是否有传染性C 是否有感染后免疫D 是否有发热E 是否有毒血症症状4、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二个重要因素是:A 地理因素、气候因素B 社会制度、经济状况C 气温、雨量D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5、伤寒患者经环丙沙星治疗体温正常,1周后又发热,血培养阳性,属于:A 复发B 再燃C 重复感染D 混合感染E 再感染6、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A 复发B 再燃C 重复感染D 混合感染E 再感染7、女因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抗-HA V-IgM阳性,对其丈夫的处理,下列哪项是最恰当的?A 立即化验肝功能,抗-HA VB 接受医学观察45天C 注射人免疫球蛋白D 甲肝疫苗预防接种E 人免疫球蛋白+甲肝疫苗8、我国最常见的HbsAg亚群是:A adr,adwB adr,ayrC adr,aywD adw,ayrE adw,ayw9、急性乙型肝炎最迟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A HbsAgB抗-HBsC HbeAgD 抗-HBeE 抗-HBc10、急性重症肝炎最突出、最有诊断价值的临床表现是:A 黄疸迅速加深B 肝脏进行性缩小C 显著的消化道症状D 明显的出血倾向E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谵妄、嗜睡以至昏迷、抽搐等11、重症肝炎服用乳果糖,主要目的是:A 补充能量,防止肝昏迷B 杀灭肠道细菌,防止继发感染C 杀死肠道细菌,减少氨的吸收D 降低肠道PH,减少氨的吸收E 增加肠蠕动,加速肠内有害物质的排泄12、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主要表现为A 病毒被排除B 隐性感染C 显性感染D 病毒携带状态E 潜在性感染13、乙脑惊厥或抽搐最常见的原因是A 高热B 缺氧C 脑实质炎症及水肿D 低钙E 碱中毒14、乙脑主要的死亡原因是:A 过高热B 脑水肿、脑疝形成C 中枢性呼吸衰竭D 外周性呼吸衰竭E 循环衰竭15、3岁儿童,高热、昏迷、抽搐2天急诊入院,疑为乙脑和中毒性痢疾,为及时诊断,应立即进行哪项检查?A 大便培养B 肛拭子或盐水灌肠镜检C 脑脊液常规D 头颅CTE 乙脑特异性IgM测定16、乙脑尚无特殊治疗,为了降低病死率和防止后遗症,应积极处理好哪些危重症状?A 高热,呼吸衰竭,循环衰竭B 高热,呼吸衰竭,惊厥C 高热,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D 惊厥,呼吸衰竭,循环衰竭E惊厥,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17、男,30岁,发热2天,上厕所时昏倒在地,急测血压5/0Kpa,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医院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你认为患者产生休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A 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B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C 内脏大出血D 继发细菌感染E 小动脉痉挛18、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突然抽搐昏迷,瞳孔改变,下列哪种可能性大?A 肝衰竭B 尿毒症C 颅内出血D 肾破裂E 腔道出血19、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体温40℃以上,有腔道出血,血压75/60mmHg,尿蛋白+++,有膜状物及血尿,应属于下列哪型?A 轻型B 中型C 重型D 危重型E 非典型20、20岁农民,因高热伴呕吐天于8月入院,查:神清,面潮红,结膜充血,胸前有散在性出血点,颈软,周围血WBC11×109/L,N 0.75,有异型淋巴细胞,尿蛋白++,发病前2周曾到某地参加水利建设。

感染科试题及答案

感染科试题及答案

感染科试题姓名:专业: 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25分)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

此种表现是:A.机会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 C。

隐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2。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A.隔离期 B。

传染期 C. 最长潜伏期 D。

最短潜伏期3. 下列试验中反映细胞坏死严重程度最有价值的指标:A. 谷丙转氨酶B.谷草转氨酶 C。

白蛋白 D.凝血酶原活动度4。

下列HBV感染标志物均可表示HBV复制,但应除外:A.HBV—DNAB.HBeAg C。

HBsAg D.HBcAg5。

甲型肝炎病毒不会引起那种临床类型肝炎?A. 急性肝炎 B。

慢性肝炎 C。

亚急性重型肝炎 D。

淤胆型肝炎6. 下列那组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炎不转为慢性:A。

HAV HEV B。

HBV HDV C。

HBV HCV D.HBV HEV7。

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A.直接接触与呼吸道传播B.粪—口传播C.性接触传播 D。

虫媒传播8。

EB病毒主要感染的细胞是:A. 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 嗜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9。

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侵犯部位:A.直肠和乙状结肠 B。

回盲部 C。

小肠上部 D。

小肠下部10。

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A.粪—口传播 B。

空气飞沫传播 C。

接触传播 D.性接触传播11。

登革热患者重要的传染源是:A。

重型病例 B.轻型病例 C.隐性感染者 D。

病毒携带者12。

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A.高热级全身中毒症状 B。

惊厥、呼吸衰竭 C。

意识障碍及颅内高压表现D。

对称性瘫痪伴感觉丧失13。

狂犬病最具特征性且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变化是:A。

脑实质充血、水肿 B.脑实质微泛白 C。

神经细胞变性 D。

内格里小体14. 流行性感冒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是依据:A。

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B。

流行特征 C。

急性肝炎培训总结

急性肝炎培训总结

急性肝炎培训总结背景介绍急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各异,严重时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急性肝炎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本次培训旨在全面了解急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本文档将对此次培训内容进行总结。

病因急性肝炎的病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药物反应、酒精滥用和自身免疫等多种原因。

具体而言,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等。

临床表现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各异,轻者可能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乏力、食欲不振等;而重症急性肝炎患者则可能出现黄疸、肝肿大、腹水、昏迷等症状。

此外,急性肝炎也可伴随全身性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肌肉关节痛等。

诊断方法针对急性肝炎的诊断,除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初步判断外,还需要进行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测。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指标(ALT、AST、白蛋白、胆红素等)、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抗-HAV IgM、抗-HBs、抗-HCV、抗-HEV IgM等)以及病毒核酸检测等。

治疗方案目前,急性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处理和病因治疗。

对症处理主要包括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酒精和肝毒性药物等。

而病因治疗则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决定,如甲型肝炎患者推荐进行积极的支持性治疗,乙型肝炎患者可进行抗病毒治疗等。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急性肝炎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要加强个人卫生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肉等。

其次,要注重环境卫生,保持住所和周围环境的清洁。

同时,接种相应的疫苗也是预防急性肝炎的重要措施。

结论通过本次培训,我们更加全面了解了急性肝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急性肝炎的认识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急性肝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同时,我们也会继续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急性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共同努力为预防和控制急性肝炎做出贡献。

急性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什么意思呢?

急性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什么意思呢?

急性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什么意思呢?肝炎这个病很多人对其都是比较畏惧的,以前住在老家的时候,有个邻居就患有肝炎,大家都是很忌讳的,说是会传染,这个患者基本上被孤立了,除了自家人还会沟通下,其他人都远而避之,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了解下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

急性肝炎:指的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侵害肝脏,使肝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损,继而引起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这些损害病程不超过半年。

这些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和毒物、酒精等。

在我国,最常见的急性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急性乙型肝炎。

国外,以酒精性肝炎居多。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急性肝炎,多数指的是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肝炎感染后早期症状:患者近期出现低热、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厌油腻、肝急性重症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

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10天内出现意识障碍、出血、黄疸及肝脏缩小。

病程不超过3周。

暴发型肝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相似,但病情进展迅速,故出现下列症状进,应考虑重型的诊断。

急性肝炎并发症较少见,但也可发生。

如消化系统常见的并发症有胆囊炎、胰腺炎、胃肠炎等,内分泌系统并发症有糖尿病等,血液系统并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循环系统并发症有心肌炎、结节性多发动脉炎,泌尿系统并发症有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等。

皮肤并发症有过敏性紫癜等。

当患有急性肝炎的时候,临床症状的表现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与其他的疾病还是很容易区分开来的,如果发现自己患有了急性肝炎,一定要第一时间送医,肝炎这个病治疗起来还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在治疗的期间患者一定要注意个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些对于自己病情的恢复都非常的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