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知识

合集下载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肝炎是指肝脏发炎的疾病,它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种类型。

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而非病毒性肝炎则与药物、酒精、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

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和医疗器械污染等。

为了预防肝炎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建议所有人都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特别是婴幼儿和高风险人群。

2. 避免血液传播:避免使用他人的针头、注射器等医疗器械,不与他人共用剃刀、牙刷等个人用品,减少接触他人的血液。

3.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性传播肝炎的风险,避免与患有肝炎的人发生性接触。

4. 避免母婴传播:孕妇在怀孕期间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如果发现携带病毒,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传给胎儿。

5.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物。

除了预防措施,了解肝炎的症状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通常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对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而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

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治疗。

此外,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饮食均衡:合理搭配膳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用油腻、烧烤、油炸等刺激性食物。

2. 适度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 戒烟限酒:烟酒对肝脏健康有害,应尽量戒烟限酒或避免过量饮酒。

4.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载量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5. 保护肝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非必要,不滥用药物。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但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减少其传播和危害。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分为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两种类型。

它主要通过病毒感染引起,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毒。

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为了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些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1. 肝炎的症状:急性肝炎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慢性肝炎的症状可能较轻或无明显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2. 肝炎的传播途径: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性行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此外,共用注射器、针头、刮痧板等不洁工具也可能导致肝炎的传播。

3. 预防肝炎的措施:预防肝炎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种疫苗。

目前已有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的疫苗可供使用。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也能有效预防肝炎的传播。

4. 合理用药:合理用药也是预防肝炎的重要环节。

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避免滥用药物和注射器。

5.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肝炎病毒感染。

如果发现肝功能异常或病毒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6. 饮食健康: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肝炎。

应避免食用生鱼片、生肉、生蛋黄等生食,尽量选择煮熟的食物。

同时,避免酗酒,饮酒过量会对肝脏造成伤害。

7. 知识普及:加强肝炎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可以有效降低肝炎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总结: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过病毒感染引起。

了解肝炎的症状和传播途径,采取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合理用药、定期体检和饮食健康,可以有效预防肝炎的发生和传播。

加强肝炎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是减少肝炎感染的重要举措。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分为A、B、C、D和E型肝炎。

肝炎的传播途径多样,了解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肝炎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炎的预防措施、症状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肝炎。

什么是肝炎?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肝炎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

肝炎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

肝炎的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肝炎可以引发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肝炎的预防措施1. 接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减少肝炎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出生后即可接种乙肝疫苗,成年人也可选择接种。

2. 科学用药如果已经感染了肝炎,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根据病情和类型,医生会给出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丙型肝炎还有特效药物可供选择。

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肝炎的基本措施之一。

定期洗手、不共用刮脸刀、牙刷等个人用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都是预防肝炎的重要手段。

4. 管理性行为性行为是肝炎传播的途径之一,需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5. 确保安全的输血和手术操作输血和手术操作时,要确保使用无菌的器具和材料,以避免感染肝炎。

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要求,确保患者的安全。

肝炎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和类型,医生会给出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以使用抗药物进行治疗。

2. 适当的休息肝炎患者应遵医嘱进行适当的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多喝水、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肝脏康复。

3. 注意饮食调理肝炎患者的饮食应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为主。

避免食用油炸、煎炒等油腻食物,以及刺激性、辛辣食物。

4. 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后,肝炎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和指标,以及肝癌等相关检查,以保持健康。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二)2024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二)2024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二)引言概述:
肝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不可小觑。

为了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知,并促进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本文将分析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并针对五个重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了解肝炎的概念和病因
1. 肝炎的概念及分类
2. 不同类型肝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3. 了解肝炎病毒的特点和感染机制
4. 误解与真实:肝炎是否只限于病毒感染引起
5. 掌握肝炎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认识肝炎的症状和检测方法
1. 常见肝炎的临床表现和症状
2. 学会使用肝功能和病毒学检测方法进行早期筛查
3. 了解各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人群
4. 肝炎症状的防范和监测
5. 强调早期发现和诊断的重要性
三、掌握肝炎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1. 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
2. 掌握正确的饮食和饮水卫生常识
3. 注重个人防护和接种疫苗
4. 办好家庭和学校等团体的肝炎知识普及活动
5. 健康教育与肝炎防控的合作与创新
四、拓展肝炎相关知识
1. 了解肝炎的并发症及对身体的影响
2. 学习肝炎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护理
3. 认识肝炎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
4. 掌握肝炎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及相关政策
5. 提倡社会参与和支持肝炎相关公益事业
五、肝炎健康教育知识总结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对于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肝炎的概念和病因、认识其症状和检测方法、掌握预防和控制策略、拓展相关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肝炎。

而肝炎的健康教育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进行,以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知和促进防控措施的实施,从而降低肝炎的流行和危害。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等多种类型。

它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给他人。

肝炎病毒感染后,可能引发肝脏炎症,严重时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对预防和控制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一、肝炎的病因和传播途径1. 病因:肝炎主要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乙型和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触传播。

2. 传播途径: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以下几种:a. 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毒品、医疗器械不洁等。

b. 性接触传播:与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可导致传播。

c.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d. 食物和水源传播:食用不洁净的食物或饮用污染的水可能导致甲型和戊型肝炎的传播。

二、肝炎的预防和控制1. 接种疫苗:乙型肝炎是目前唯一有疫苗可预防的肝炎类型。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疫苗,并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和剂次完成接种。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和体液,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等。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肝炎病毒感染。

4. 避免性行为不安全: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5.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鱼片、生肉等可能存在肝炎病毒的食物。

6. 避免使用共用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

7. 孕妇防范:孕妇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如果发现感染,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管理。

三、肝炎的早期症状和诊断1. 早期症状:肝炎的早期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黄疸等。

但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定期体检十分重要。

2. 诊断方法:肝炎的诊断主要通过血液检查来确定是否感染肝炎病毒。

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肝功能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检测等。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肝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严重的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为了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关于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1. 肝炎的类型肝炎主要分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2. 传播途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包括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共用注射器等途径。

戊型肝炎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3.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针头等个人用品。

-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 避免共用注射器:注射器应使用一次性产品,避免共用。

- 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经煮熟的食物,特别是水产品。

4. 早期症状肝炎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5. 诊断和治疗肝炎的诊断通常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

如果确诊为肝炎,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休息和饮食调整等。

6. 注意事项- 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限制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 避免饮酒:酒精对肝脏有损害作用,肝炎患者应避免饮酒。

- 避免药物滥用:某些药物对肝脏有毒性,患者应避免滥用药物。

-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肝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7. 注意肝炎的并发症肝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炎非常重要。

8. 社会支持肝炎患者在面对疾病时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建立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总结: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但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肝炎的发病率。

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食品安全等都是预防肝炎的重要措施。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肝炎类型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肝炎的传播,以下是一些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1. 了解肝炎的传播途径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血液直接接触,如共用注射器、输血、手术和美容过程中的不安全操作等。

母婴传播主要是指孕妇感染肝炎病毒后,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等途径传给新生儿。

性传播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特别是不安全的性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和多性伴侣等。

2. 掌握肝炎的预防方法为了预防肝炎的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注射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建议所有人都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婴幼儿和青少年。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血液、体液或污物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

- 避免共用注射器和针头:如果需要注射药物,请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并确保从合法的医疗机构购买。

-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性传播肝炎的风险。

- 避免与肝炎患者共用个人护理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

3. 了解肝炎的症状和检测方法肝炎的症状可能会因不同类型而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黄疸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测。

肝炎的常见检测方法包括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和肝功能检查等。

及早发现肝炎,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4. 了解肝炎的治疗方法肝炎的治疗方法因病情和类型而有所不同。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而戊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症状。

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酗酒等。

5. 加强肝炎的宣传和教育肝炎的宣传和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肝炎的传播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宣传、媒体报道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肝炎的知识和预防方法,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防范意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

肝炎的健康教育

肝炎的健康教育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它可以通过病毒感染引起。

肝炎病毒分为A、B、C、D和E型,其中B、C型肝炎病毒是最常见的。

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些关于肝炎的健康教育内容:1. 肝炎的基本知识:- 肝炎是指肝脏发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 肝炎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共用针头等途径传播。

- 肝炎病毒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疲劳、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 慢性肝炎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2. 肝炎的预防措施:- 接种肝炎疫苗是预防肝炎的最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疫苗。

- 避免与感染肝炎病毒的人进行性接触,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传播的风险。

- 不共用针头、牙刷、刮胡刀等个人卫生用品,以防止血液传播。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鱼片、生蚝等可能含有肝炎病毒的食物。

- 定期进行肝炎病毒的筛查,及早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

3. 肝炎的治疗与管理:- 如果被诊断为慢性肝炎,应积极接受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

- 慢性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及肝癌的筛查。

- 饮食上应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 避免饮酒和吸烟,这些会加重肝脏损害。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

4. 肝炎的心理支持:- 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面临心理压力和歧视,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与理解。

-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加入支持群体,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

5. 肝炎的宣传与普及:-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开展肝炎的宣传教育活动。

- 在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宣传展板,向公众提供肝炎知识和预防方法的宣传资料。

- 组织健康讲座和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肝炎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通过以上健康教育内容,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肝炎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同时,加强肝炎的宣传与普及,可以促进社会对肝炎的关注,改善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
一概述
肝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导的一组全身性疾病。

按照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各型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和戊型经粪口途径传播,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大部分患者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二、流行现状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甲肝病毒的人群感染率约80%。

全世界乙肝病毒携带者约3.5亿,我国约9300万。

全球丙肝感染者约1.3亿,我国约3000万。

丁型肝炎病毒人群感染率约1%,戊肝病毒感染率约17%。

三、问与答
1、肝炎有哪几种
传统上仍分甲、乙、丙、丁和戊五型肝炎(最近新发现第6型与第7型肝炎病毒,可分别引起相应型别的肝炎),其中乙型肝炎因其患病基数大(我国慢性乙肝患者超过2000万)、治疗时间长、费用昂贵,故成为肝炎中危害最大的一种。

由于各型传播途径不尽一致,因此不同型别的肝炎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为肠道性传染病,在预防措施上要加强
饮食、饮水卫生管理,注意个人卫生,甲型肝炎还可接种疫苗。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母婴传播、经血或体液传播以及性传播,因而在预防措施上与前两种肝炎有所不同,包括新生儿应及时接种疫苗;对孕妇体检,表面抗原阳性者按规定进行母婴阻断;避免不洁注射及其它高危活动;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只有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肝炎的发病和蔓延。

2、肝炎的传播途径
(1)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进行传播,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

(2)乙肝、丙肝、丁肝等传播途径是一样的,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中国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


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

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
感染或宫内感染。

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
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
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

医源性传播: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

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
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感染的
可能。

理论上可能会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
触者的体内。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污染,如浴池、剃刀等也可能传染。

3、请不要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及乙肝患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患者在社会上容易受到歧视,在就业或工作中可能会受到排斥,这是因为人们对乙肝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

专家表示,一般的生活、学习、工作接触,包括同住一个宿舍,共同用一个办公室,共同用办公用品,甚至共同进餐,是不会被传染乙肝的。

所以我们应该消除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的恐惧和排斥,让他们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工作、学习以及生活。

4、携带了乙肝病毒怎么办
一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定期进行检查,如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有条件的要查HBVDNA,另外要做B超以协助诊断肝脏有无损害及损害的程度、性质等。

如果乙肝病毒DNA阳性,就应该积极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需要提醒的是,乙肝病毒DNA的定量检测对仪器的灵敏性要求比较高,目前检测乙肝病毒DNA最先进的设备是PCR定量检测系统,不仅可检测出病毒数量,还可以检测出病毒是否有变异;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等。

三是要适当休息、保持身心愉悦,避免熬夜、劳累、压力过大等因素。

5、不可忽视的丙肝
对于乙肝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对于丙肝,人们的知晓率较低。

尤其丙肝没有明显症状,感染者常常会在数十年后才被发现。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大多数HCV感染都是无症状性的。

少数引起急性肝炎的患者,其症状也比甲肝和乙肝急性肝炎的症状轻。

危险的是,感染丙肝病毒后形成慢性感染的比例很高,并且很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

6、丙肝与乙肝的异同
感染传播途径相似:主要经过血液或输血制品等方式传播。

临床表现相似:表现为疲劳、厌油、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

但丙型肝炎无症状病例较多。

均有向慢性肝炎转变的倾向:丙肝转化为慢性肝炎的几率比乙肝高很多。

成人感染乙肝慢性化率为5%,而感染丙肝的慢性化率最高可达85%。

可以重叠感染:由于传播途径相似,丙肝与乙肝有可能重叠感染,而且重叠感染较单个感染发生重症肝炎几率要高。

7、丁肝是什么
丁肝是由丁型肝炎病毒导致的一类病毒性肝炎,由于丁肝病毒的复制必须依赖HBV的辅助,才能组装成完整的丁肝病毒颗粒,所以HBsAg携带者和乙肝患者,既可以是丁肝的传染源,也可以成为丁肝病毒的易感者。

8、丁肝有什么特征
丁肝病毒是一种小核糖核酸病毒,仅在感染乙肝病毒的体内才能复制和引起丁型肝炎。

丁肝的潜伏期为6~12周。

人感染HDV 后,可表现为两种临床感染类型,即HBV/HDV联合感染或重叠感染。

丁肝抗原阳性者的血清或肝内乙肝表面抗原减少,丁肝病毒感染后肝内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减少,血清乙肝e抗原阴转,乙肝e抗体阳性。

日常生活中丁肝病毒的的主要传播方式就血或血制品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以及性传播等几种方式。

9、什么是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首先发现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印度,但是可以追溯到有记载的1850年。

该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通常是由于饮用被HEV污染的水源而引起,在青壮年表现为暴发性肝炎的比例较高。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HEV不仅可以侵犯人类,而且可以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和传播,戊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性传染病。

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易在雨季和洪水过后流行,多见于春冬季。

在环境与水源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全年都有散发病例。

戊型肝炎发病年龄大多为15-49岁,儿童发病率较低,孕妇发病率高。

一般病人中病死率为2.7-4.0%,孕妇患戊肝病死率则高达10-39%。

感染戊肝病毒后,经过15~25天的潜伏
期,可表现为无黄疸型和黄疸型,两者之比约为13:1,因此极大多数为无黄疸型,也有发展成为重症肝炎。

在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化验转氨酶上升时,不论是否出现黄疸,均要及时检测甲肝和戊肝抗体,以明确病原的诊断。

戊肝的治疗同甲肝,重要的一条是卧床休息。

目前预防戊肝的疫苗正处于三级临床试验阶段,可望不久上市。

其他预防的方法主要是做好饮水、饮食卫生管理。

10、什么是乙肝的家族聚集性现象
家族聚集性乙肝
家族聚集性乙肝的定义
乙肝病人中70% -80%以上为家族聚集性感染。

所谓家族聚集性乙肝,是指乙肝患者的父亲或母亲,以及同胞中有2个以上感染了乙肝病毒,并包括家庭内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是指母婴传播,一方面是指患有乙肝的孕妇怀孕时,胎儿在子宫内被感染上乙肝病毒;另一方面是孕妇在分娩时婴儿通过产道吸入带乙肝病毒的羊水,或是因吸吮母乳而被感染。

所谓水平传播,就是家庭内密切接触而被感染。

一般家族型的乙肝感染后大多数不发病,或是隐匿发病,成为临床上所说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多数人在成人时发病,或是因为单位体检及就诊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

一旦发现,不
论是做肝功能检测,还是B超等检查,有的已显示出慢性肝损害或肝硬化。

患有乙肝切忌掉以轻心,要注意同时给自己的父母及兄弟姐妹查一下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两对半),看看他们中间有没有感染者,切不要认为没有发病,没有症状就是没有感染乙肝病毒,病人要配合医生做肝脏病例检查,目的是明确肝损害程度及病毒在肝细胞内的生长情况,以准确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家族聚集性乙肝的危害
一、通常情况下,家族聚集性乙肝先不发病,多数人在成年时发病,一旦发现,多数显示为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更可怕。

二、家族聚集性乙肝指的是乙肝患者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两个以上感染乙肝病毒(包括母婴垂直传播,水平传播),因此家族聚集性乙肝是十分严重的。

三、家族聚集性乙肝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基因表达主要为C型,病毒载量、病理损害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国内外混合型(指家族聚集性和非家族性)同类统计。

家族聚集性乙肝是无症状HBsAg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家族聚集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