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管理程序52965
抽样流程管理程序

抽样流程管理程序
一、目的:建立抽样管理程序,确保抽样正常进行。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抽样工作的管理。
三、责任者:仓库保管员、取样人员、检验人员。
四、正文:
1原辅料、包装材料初检合格后,由仓库保管员填写“请验单”;中间产品、待包装品、成品、环境监测、水质监测、人员卫生监测由各部门授权人员按规定填写“申请检验单”。
2取样人员接到“请验单”后,准备取样器具,到规定的地点取样。
3取样完毕后,将样品交品质管理部化验室负责人。
4化验室负责人接到样品后及时安排监测。
5检验员按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抽样的一般程序

虽然不同的抽样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要求,但它们通常都要经历这样几个步骤:1.界定总体界定总体就是在具体抽样前,首先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作明确的界定。
一方面,这是由抽样的目的所决定的。
因为抽样虽然只对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实施,但其目的却是为了描述和认识总体的状况与特征,是为了发现总体中存在的规律性,因此必须事先明确总体的范围;另一方面,界定总体是达到良好的抽样效果的前提条件。
如果不清楚明确地界定总体的范围与界限,那么,即使采用严格的抽样方法,也可能抽取对总体严重缺乏代表性的样本来。
在这方面最为著名的例子是1936年美国总统大街的民间测验。
总统选举投票前,《文摘》杂志寄出1000万张询问投票倾向的明信片,然后依据收回的200万份结果极其自信地预测共和党候选人兰登将以领先15%的得票率战胜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而当选总统。
然而,选举结果使预测者们大失所望:获胜者不是兰登,而是罗斯福,并且其得票率反超过兰登20%!《文摘》杂志的声誉一扫而光,不久就因此而关了门。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文摘》杂志的预测失败了呢?除了抽样方法上的非随机性以及邮寄方式的原因外,对抽取样本的总体缺乏清楚的认识和明确的界定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因为它当时抽样所依据的并不是美国全体已登记的选民名单,而是依据电话号码簿和汽车登记簿来编制抽样框,再从这些号码上进行抽取的。
这样一来,那些没有家庭电话和私人汽车的选民就被排除在其抽样的总体之外了。
而在当时,由于1933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影响,一方面,大量人口滑落至下午阶层;另一方面,此时的劳动阶层选民希望选个民主党人当总统,因而很多人都来投票。
结果,这些未被投到民间测验中的较穷的选民以压倒性优势多数地投了罗斯福的票,使《文摘》杂志的预测遭到惨败。
这一实例告诉我们,要有效地进行抽样,必须事先了解和掌握总体的结构及各方面的情况,并依据研究的目的明确地界定总体的范围。
样本必须取自明确界定后的总体,样本中所得的结果,也只能推广到这种最初已作出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中。
抽样及样品控制程序

1.目的:为保证检测样品始终处于真实性的状态, 特编制本程序。
2.范围:检测样品的交接和传递,检测样品保管和检后处理,检测样品的状态识别,检测样品的制备,检测样品的保密。
3.职责:3.1检测部主任和样品管理员应:3.1.1做好检测样品及其附件的接收工作并认真记录检测样品的状态特性;3.1.2按照客户的要求在符合条件的环境中保存检测样品;3.1.3维护和记录检测样品贮存的环境;3.1.4做好检测样品编号和粘贴检测样品状态标识;3.1.5做好检测样品在各个环节中的监督。
3.2检测人员应:3.2.1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样品制备;3.2.2对在检样品进行管理。
3.3技术负责人应:3.3.1必要时对检测样品进行确认;3.3.2对检测样品的安全和保密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3.4技术负责人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工作程序4.1检测样品的管理政策4.1.1本实验室对客户提供的检测样品不准留用、试用、自行处置或委托代理销售;4.1.2对客户委托处理或监督检查的剩余、残余检测样品不得作商业化处置;4.1.3涉及客户商业、机密、专利、隐私、仲裁等受检样品一律退回客户,不接受委托代理处置;4.1.4涉及易爆、易燃等安全、剧毒、环保、生物病毒等大量的检测余样,原则上应退回给客户。
4.2检测样品的编号规则4.2.1检测样品编号为样品类别,接收当年年份,再加当天接收样品流水号,如药2023002表示是接收样品为药物类,为2023年接收的第2个样品;4.3检测样品的交接和传递4.3.1在受理客户的委托检测时,办公室主任和样品管理员应一起对检测样品的形态和检测样品附件及资料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记录。
4.3.2在交接双方对检测样品的数量、外观形态、附件、资料和检测样品的可检性都一一登记(见“检测样品登记表”)确认后,办公室主任和样品管理员应征求客户对检测样品及技术资料的贮存和保密要求,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办公室主任应请客户在检测委托书(协议)中注明详细要求。
01抽样操作规程

01抽样操作规程标题:01抽样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抽样操作是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抽样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不良品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01抽样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点。
一、抽样操作规程的制定1.1 确定抽样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要求,确定抽样标准,包括抽样数量、抽样频率等。
1.2 制定抽样计划:根据抽样标准制定具体的抽样计划,包括抽样地点、抽样时间、抽样方法等。
1.3 确定抽样人员:确定负责进行抽样操作的人员,确保其具备相关的抽样技能和知识。
二、抽样操作的流程2.1 准备工作:在进行抽样操作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抽样工具、检查抽样地点和产品状态等。
2.2 抽样过程:按照抽样计划进行抽样操作,确保按照规定的数量和频率进行抽样。
2.3 记录和报告:对抽样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抽样数量、抽样地点、抽样时间等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抽样操作的注意事项3.1 抽样代表性:抽样时要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产品的质量状况。
3.2 抽样技巧:抽样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抽样技巧,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样本污染或者损坏。
3.3 抽样环境:抽样操作要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外界因素对样本的影响。
四、抽样操作的质量控制4.1 定期培训:定期对抽样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抽样技能和知识水平。
4.2 抽样监督:建立抽样监督机制,对抽样操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程要求。
4.3 抽样评估: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调整抽样标准和计划,提高抽样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抽样操作的改进和优化5.1 反馈机制:建立抽样操作的反馈机制,及时采集抽样相关问题和建议,进行改进和优化。
5.2 抽样技术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抽样技术和方法,提高抽样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5.3 持续改进:抽样操作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流程,提高抽样质量和效果。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看出抽样操作规程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

抽样计划管理规范标题:抽样计划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抽样计划管理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抽样计划可以有效地评估产品质量,保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
本文将从抽样计划的制定、执行、监控、调整和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匡助企业建立规范的抽样计划管理体系。
一、抽样计划的制定1.1 确定抽样方法: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过程确定合适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1.2 确定抽样数量:根据生产批次大小、产品质量要求和抽样方法确定抽样数量,确保抽样结果的可靠性。
1.3 制定抽样计划:确定抽样的时间、地点、方式、人员等具体细节,编制抽样计划书并进行审批。
二、抽样计划的执行2.1 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按照抽样计划书的要求进行抽样,确保抽样的过程符合规定,避免浮现操作失误。
2.2 记录抽样信息:对每次抽样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抽样数量、抽样结果、抽样人员等信息,建立完整的抽样档案。
2.3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在抽样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抽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抽样计划的监控3.1 定期检查抽样情况:定期对抽样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抽样过程符合规定,避免浮现违规操作。
3.2 分析抽样结果: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产品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3.3 反馈意见建议:根据抽样结果和监控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四、抽样计划的调整4.1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根据产品特性、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需求,及时对抽样计划进行调整,确保抽样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2 优化抽样方案:根据抽样结果和监控情况,优化抽样方案,提高抽样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质量风险。
4.3 持续改进抽样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抽样管理制度,促进抽样计划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五、抽样计划的总结5.1 汇总抽样数据:对一定时期内的抽样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评估抽样计划的执行效果和质量管理水平。
抽样管理程序文件

1 目的:保证样品的代表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2 范围:本中心现场采样以及客户委托检测的二次抽样。
3 职责3.1技术主管3.1.1负责抽样相关的全面工作。
3.1.2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3.2检测组负责人3.2.1负责根据检测要求指定抽样方法,必要时组织编写作业指导书。
3.2.2制定每次抽样的计划和实施方案。
3.2.3指定抽样负责人和抽样人员。
3.3抽样负责人3.3.1抽样实施前组织抽样人员对抽样设备进行全面的调试,尽量减少抽样设备在现场发生故障的几率。
3.3.2根据抽样计划,组织抽样人员作好抽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3.3组织抽样人员实施现场抽样。
3.3.4负责现场抽样时与被抽样单位的协调工作。
3.4抽样人员3.4.1积极参与抽样前的设备调试和各项准备工作。
3.4.2严格按标准方法、抽样计划参加抽样活动,认真填写抽样记录。
4 程序4.1抽样方案的制定4.1.1根据项目检测标准规定的方法,由检测组组长进行抽样计划的制定,主要内容包括:抽样时间、抽样地点、抽样人员、抽样设备、样品数量、交通工具、制定抽样方法或抽样作业指导书等。
4.1.2当客户的要求偏离规定的标准方法,要求使用其它标准方法,或需根据具体情况协商制定抽样方法时,技术主管应组织对该偏离或客户指定的方法或制定的方法作为一项新工作组织评审,以证明该偏离方法或制定的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及本中心有能力执行该偏离方法或制定的方法。
评审结果应得到主任批准和客户认可。
抽样记录单和检测报告中应详细记录抽样所发生的偏离。
4.1.3对于客户送检的样品需要分样时,按照《样品流转与分样操作规程》执行。
4.2抽样活动的实施4.2.1抽样负责人依据抽样计划,向抽样人员提出抽样要求,规定抽样时间,选择抽样路线、交通工具。
4.2.2抽样负责人应组织抽样人员开展抽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抽样设备的调试、装箱和托运/运输,备足所需耗材和安全防护设备,准备抽样器具以及相应的抽样记录单、抽样操作规程或抽样标准方法。
《抽样管理和检测校准物品(样品)处置管理程序》

《抽样管理和检测校准物品(样品)处置管理程序》————————————————————————————————作者:————————————————————————————————日期:B / 0 2012.6.18 李志敏秦睿秦睿REV/M.S. 版次/修改状态IMPLEMDDATE生效日期COMPILER编写CHKDBY审核APPRODBY批准MODIFI-CATION修改APPRODBY批准GANSU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文件编号:GDK/SYS-2012/B28-5.7/8抽样管理和检测/校准物品(样品)处置管理程序版权所有 COPYRIGHT1 目的保证检测/校准结果的科学、公正,对抽样过程进行控制。
对检测/校准物品的接收、流转、贮存以及其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确保物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2 范围适用于专业部门检测/校准的抽样工作;适用于检测/校准业务范围内物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其识别等工作的管理。
3 职责3.1 技术主管负责本程序文件的有效性。
3.2 专业部门技术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抽样计划及抽样程序的审批。
3.3 专业部门检测/校准人员负责制定抽样计划,检测/校准人员进行抽样的实施。
各专业部门检测/校准人员负责物品在进入实验室后的贮存、流转和检测或校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4 各专业部门样品(被检测/校准物品)收发员负责检测/校准物品的接收、记录物品的参数、状态,做好物品的标识以及物品在收发室与实验室间的流转和贮存中的质量控制。
3.5 监督员负责对样品收发员及检测/校准人员处置管理样品的程序进行监督。
4 工作程序4.1 抽(采)样的管理4.1.1当客户委托专业部门进行抽样时或者对标准和方法有要求时,相关专业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抽样计划及抽样程序,抽样计划及抽样程序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
4.1.2 抽样计划及抽样程序的编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 目的;(2) 适用范围;(3) 名词术语或定义;(4) 职责;(5) 抽样过程程序(流程图加文字说明);(6) 抽样依据的标准或方法清单;(7) 相关的记录,包括所采用的抽样程序、抽样人的签名、环境条件,必要时有抽样地点图示及相关的抽样资料,抽样程序所依据的统计方法。
检验抽样管理规范

检验抽样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检验抽样是产品质量控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抽样方案和规范的管理流程,能够准确评估产品质量,并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抽样管理的规范要求及流程。
二、检验抽样管理规范要求1. 抽样方案设计- 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批次,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 考虑到产品的不同特性,可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
- 确定合适的抽样数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抽样过程管理- 抽样过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操作。
- 抽样时应注意防止样品污染和交叉污染,避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抽样时应记录相关信息,如抽样时间、地点、抽样人员等,以便追溯和分析。
3. 样品保存与运输- 样品在抽样后应妥善保存,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 样品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标识、分类和封装,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 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样品受损或发生变质。
4. 抽样数据分析- 对抽样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相应的抽样指标。
- 根据抽样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决策。
- 定期对抽样数据进行回顾和评估,优化抽样方案和管理流程。
5. 抽样管理文件和记录- 建立完善的抽样管理文件和记录,包括抽样方案、操作规程、抽样记录等。
- 对抽样管理文件和记录进行定期审核和更新,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 对重要的抽样数据和结果进行备份和存档,以备后续查阅和分析。
三、检验抽样管理流程1. 制定抽样方案- 根据产品特性和要求,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方法、抽样数量等。
2. 进行抽样- 根据抽样方案,由专业人员进行抽样操作,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3. 样品保存与运输- 对抽样得到的样品进行标识、封装和保存,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损坏。
- 运输样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 进行检验- 根据抽样得到的样品,进行相应的检验和测试,获得检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样管理程序52965
抽样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确保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必须对抽样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抽样计划的制定、样品的抽取过程。
3 程序
3.1 抽样计划的制定
3.1.1质量负责人根据公司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的要求,编制抽样方案和计划。
3.1.2质量负责人按照年度计划和中烟质量管理相关规定,适时组织开展、实施抽样工作。
3.1.3质量负责人适时组织编制抽样方案,抽样方案包括抽样对象、数量、抽样依据、抽样目的、抽样人员、时间和地点等内容。
3.2 抽样方法的确定
3.2.1抽样方法一般采用国家、行业标准方法,也可以采用经过实验室验证的方法。
3.2.2委托检验合同(协议书)包含抽样时,应附抽样方案(包括抽样方法和计划)。
3.2.3若已规定的抽样方法时,其抽样方法经确认后按规定的抽样方法执行,如无规定的应按相应产品工艺标准或方法中规定的抽样方法执行。
3.2.4 当抽样涉及到无规定的方法时,技术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制订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应符合科学性,并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制订,制订的抽样方法应按《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进行评审和确认,并经客户同意。
3.3 下达抽样任务
3.3.1样品管理员根据工作计划和方案下达抽样清单,通知抽样人员进行抽样,抽样人员根据清单内容,填写抽样相关的资料,准备已盖章的抽样单、封样单、文件复印件等。
3.3.2抽样人员应具备足够能力,应明确抽样程序和要求,掌握抽样方法,抽样工作应由二人或二人以上实施。
3.3.3对非日常性抽样或抽样有特殊要求的,必要时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安排对抽样人员进行学习或培训。
3.4 抽样的实施
3.4.1 抽样人员接到抽样通知后,应熟悉和了解抽样的方法和具体要求,并携带有关资料进行抽样。
3.4.2 抽样人员在现场抽样时应严格按抽样方法和程序进行,应保证所抽取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3.4.3 抽样过程中,抽样人员应逐项如实、详细、清晰地填写抽样记录。
3.4.4若被检单位对规定的抽样程序有偏离、添加或删改的要求时,需详细记录具体情况。
3.4.5抽样后,抽样人员和被抽样单位人员都应在抽样记录上签名认可,集团外部抽样还应加盖公章,抽样单一式二份,抽样单原件由抽样单位留存,复印件由被抽样单位留存,作为抽取样品的凭证。
3.4.6 抽样后,应对样品加帖封样标签,封条粘贴应牢固,粘贴位置应符合要求,封样标签上应有二名以上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和封样日期。
3.4.7抽样人员应对样品妥善保管,盛放样品的容皿和包装要牢固,运输途中应防雨、防潮、防暴晒、防挤压,要轻拿轻放,不应损坏包装,对样品状态的完整性负责。
3.4.8 对于邮寄的抽检样品,盛放样品的容皿和包装应牢固,要根据样品运输时的要求,在包装上标注明显的警示标志。
3.4.9抽样人员应将抽样单原件与样品一道同时送达,样品管理员及时核对抽样信息与样品的一致性,双方应当面核对或通过电话或邮件及时沟通,明确样品数量、规格,如样品数量或规格与规定要求不一致,应及时予以说明解释。
3.5样品的接收按《样品管理程序》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