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达尔文学说与微观进化
进化的假说

进化的假说“进化”(evolution)一词,十九世纪后用于生物学,专指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变化,又称作演化。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的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随着环境的变迁,有一个由低级生命形态向高级生命形态逐渐进化的必然趋势。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后,英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郝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将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于人类社会,他认为社会进化是一个趋向理想社会状态的进步过程,而其最终结果则与“乌托邦思想”不谋而合。
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简略介绍进化的假说。
一生物进化的假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 1859)一书,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该书记述了他在Galapagos群岛的观察研究,包括各种生物的现象,进而从他所观察到的现象,对自然界的生物从低级到高级进行分类。
他发现在一个物种之内,随着物种外在环境的差异和变化(如地理位置、食物来源等),生物可以出现许多不同的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微进化论、或微观进化论(microevolution),是达尔文所观察到自然界的一个现象。
于是他大胆推论,提出了物种可以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一“种”变化到其他“种”的假说,这就是所谓的广进化论(macroevolution)。
描述种内变异的“微进化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生物学家所一致认同。
所有支持进化论的证据都是支持“微进化论”。
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某种的变异,但这种变异并不产生新的物种。
例如在飞蛾的工业黑化中,残存的黑色飞蛾并未变成一种不是飞蛾的生物,或是“进化”得更为高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心思想。
他认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生物就存留下来,不适应的就被淘汰。
然而,经过环境选择作用的适者并没有产生真正的进化。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及其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及其影响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指英国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物种通过适应环境的进化过程来逐渐改变和适应自然环境。
这个理论对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1. 进化论的提出及基本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基于他的地理考察和珊瑚岛的观察,他认为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和适应性选择的结果。
他提出了三个基本原理:变异、遗传和适应性选择,这些原理共同构成了进化论的核心。
2. 进化论对生命科学的影响进化论的提出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原则,从分类学到生物地理学,进化论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物种的多样性,揭示了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进化的机制。
3. 进化论对人类的影响进化论对人类的影响远不止于生命科学领域,它还对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进化论挑战了传统的宗教观念,启示我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方式。
同时,它也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化,引发了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
4. 进化论的争议与发展尽管进化论在科学界的地位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仍然有一些人持相反的观点。
创造论者和部分宗教团体对进化论持保留态度。
此外,进化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对进化过程的理解更加深入。
5. 进化论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进化论的研究也在不断完善和深化。
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为研究进化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机制,有望揭示更多关于生命起源和多样性的奥秘。
总结: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成果,它对生命科学和人类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理解进化论,我们认识到物种的起源和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也更好地了解了人类自身的进化历程。
尽管进化论也面临一些争议,但它的基本原理仍然被广泛接受,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进化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

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一、进化理论的创立:历史和证据1.达尔文是进化理论的主要创立者(1)第一个坚定的进化论者是法国学者拉马克。
(2)达尔文最重要的两个理论突破①提出共同由来学说;②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2.多重证据支持共同由来学说(1)共同由来学说达尔文推断所有动物有一个共同祖先,所有植物有一个共同祖先,乃至所有生物有一个单一的起源。
(2)共同由来学说的证据①生物地理学,如加拉帕戈斯地雀;②形态学,如比较解剖学、胚胎学;③化石纪录,马科谱系是第一个搞清楚的化石生物谱系。
3.人工选择的效应是自然选择的一个有用的佐证(1)自然选择达尔文推论,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而且是在互有差异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代复一代,具有“有益的”性状的个体增多,具有“有害的”性状的个体减少,这种有差别的存活和生殖就是选择。
通过连续的选择,可以更加适应所处的环境,使轻微的变异积累起来,出现新的结构和功能,并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人工选择效应人工选择的效应即是微小变异积累成显著变异。
达尔文将自然选择学说看成是人工选择原理在自然界的应用,在达尔文的理论框架中,可遗传变异和繁殖过剩为自然选择学说的两个重要事实根据。
二、生物的微进化1.现代进化生物学对生物进化的划分(1)微进化微进化是在物种范围内,随时间的推移,群体遗传结构发生的变化。
(2)宏进化宏进化是研究物种及物种以上的分类群是如何演变的。
2.群体是生物微进化的基本单位(1)群体的定义①遗传学上是指一群能互相繁育的个体;②生态学上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即种群。
(2)群体思想的内容群体思想认为一个生物群体是由同种的而又互有差异的个体所组成,是达尔文全部理论特别是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
(3)实现遗传重组的环节①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独立分配;②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③精子和卵的随机结合。
3.理想群体的哈迪-温伯格平衡(1)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的总和。
第十二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汇总

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 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 自然选择的作用
第二节 节下标题1
第二节 节下标题2
第二节 节下标题3
第二节 节下标题4
关注修订后的教材变化 经典的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6字
◦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Question6: 第三节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问题
串?
为什么说人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由动物进化 而来?今天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和哪些动物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是怎样的? 为什么说今天世界上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棕
种人属于同一个物种? 现代人是如何起源的?
第三节 节下标题1
自然选择学说修订后如何解释生物进化?
过度繁殖是前提,强调生存斗争
强调生存和繁殖的差异 生存斗争不是必需的
过度繁殖是保障!
20世纪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迈尔认为,群体内存在 的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整个进化思 想的前提。至于过度繁殖与生存斗争,在某些群体 中,自然选择需要个体之间为争夺资源而斗争。然 而,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群体遗传学认为只要群体 内存在存活和繁殖方面出现差异,不管有没有过度 繁殖和生存斗争,就会发生自然选择。
大多数学者接受?
第一节 节下标题1
第一节 节下标题2
注意巴斯德实验中的科学方法 可以增补雷迪的实验
第一节 节下标题3
地球与生物协同进化的思想
Question5: 第二节关于生命进化的问题串?
生物进化理论创立者达尔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共同由来学说、自然选择学说
进化的证据有哪些?为什么说化石是直接证据?
达尔文与微进化

胎形态和结构非常相似
所有脊椎动物从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进化理论的创立
2.4 化石记录也为共同由来学说和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2.4.1 犰狳和雕齿兽
都是哺乳动物,都有骨板和鳞板 只有在犰狳生活的同一地区才有可能找到雕齿兽化石
进化理论的创立
2.4.2 马科谱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
General Biology
进化理论的创立
3.2 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进化论 达尔文在构思自然选择理论时,是否接受和在多大程度 上接受了马尔萨斯的影响?不要无限夸大也不能完全否定。 虽然马尔萨斯提到的人口增值大于食物增长和自然选择 学说中自然界存在的繁殖过剩确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理论 很不相同。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加超过食物能供给的程度, 最终必然将通过饥饿、疾病、瘟疫或战争使人口减少。达 尔文认为自然选择可以累积有利变异,造成新的物种。
进化论形成的背景
特创论: 世界是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生物一经上帝创造
出来,就不会再有变化。此观点持续了2000多年。
朴素进化论: 许多动物种系在时间上经历了缓慢而逐渐的变化:生物
在环境影响下,经常使用的器官逐渐发达,不使用的器官 逐渐退化,这样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下去。
4
General Biology
群体(population):一群能互相繁殖的个体组成,又称
孟德尔群体,生态学又称为种群。
群体是生物进化的最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对进化的影响只
进化理论的创立
进化的起因 自然赋予动物生命不断使其结构复杂化的力量 动物对环境中特殊条件的反应能力
先进之处
最早比较完整地提出“进化”理论;强调进化的渐进性;
达尔文理论

达尔文理论达尔文理论是一个能够揭示进化过程的原理和机制的重要理论,它是进化论的核心。
达尔文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物竞天择”,即物种通过竞争和优胜劣汰而演化,最适合在生存环境中存活的物种才能存活下来,称为“适者生存”。
这一理论最早由英国自然学家达尔文提出,他将进化视为一种机制,即物种经多代的优胜劣汰,演化成更适合于环境的种群,并且在经历了反复的优胜劣汰过程中,自然选择对种群进行淘汰,保留最适应现实生存环境的物种。
这一理论在自然科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生物的认识,为生物的发展提供了科学角度的准确解释。
达尔文提出的“物竞天择”思想是他发展进化论的根基,它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1)物种间存在差异;2)通过竞争和优胜淘汰而发生变异;3)适者生存,也就是最适应环境的物种最终存活下来。
这三个原则构成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思想框架。
达尔文认为,物种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大,最后形成新的物种。
他的“物竞天择”也可以被称作“自然选择”,它指的是物种在物种间竞争的过程中,发展出更加适应环境的物种,而不适应环境的物种会被淘汰。
达尔文还提出了“微小变异”的概念,他认为进化是由微小变异引起的,因此,他把这一概念称为“蝴蝶原理”。
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被称为史上最重要的一项科学发明,它基于两个关键原则:自然变异和物种间竞争。
自然变异指的是物种在竞争的过程中,发生的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这些变异可以让物种更加适应环境,从而可以更容易地存活。
而物种间竞争则指的是同一物种之间,或者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其中适应环境的物种会赢得竞争,而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则会被淘汰,最终只会存活下来最适合环境的物种。
达尔文进化论发展到今天仍然是科学界公认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进化论的核心,使科学界不断发现有关各种物种进化的新信息,从而不断提高对各种物种的认识。
将达尔文理论应用于某些特定的生物,可以更好地揭示物种之间的关系,了解物种在不同环境中所经历的适应和演化,为将来发展科学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
进化论讲解从达尔文到现代进化理论的演变

进化论讲解从达尔文到现代进化理论的演变进化论是生物学中一项重要的理论,它描述了物种如何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从而推动了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复杂性的进程。
本文将从达尔文的最初理论开始,介绍进化论是如何经历演变和改进的,逐步发展为现代进化理论的。
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1842年,达尔文提出了他的自然选择理论。
根据他的观察和研究,他认为物种之间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会影响它们在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
具有适应环境优势的个体会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将其有利基因传递给后代。
这种选择过程会导致物种的逐渐改变和进化。
2. 遗传学的兴起达尔文的理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也引发了更多关于遗传和继承的问题。
随着遗传学的兴起,人们开始研究基因以及它们如何在物种中传递和改变。
格里高利·孟德尔的基因遗传研究为进化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种的遗传变异和遗传机制。
3. 突变和基因漂变20世纪初,突变和基因漂变的概念逐渐被引入进化理论中。
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的变异,在繁殖过程中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漂变则是指由于偶然事件引起的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这些新的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在物种中引入了更多的多样性。
4. 合作和互惠进化除了个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互惠也是进化中的重要力量。
理查德·道金斯等学者在20世纪后期提出了互惠进化理论,认为某些物种之间存在互利关系,通过互惠行为来获得优势。
例如,蜜蜂和花朵之间的关系,蜜蜂通过传粉帮助花朵繁殖,而蜜蜂则获得花蜜作为食物。
5. 环境和进化不仅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影响进化过程,环境也是进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随着对地球历史和古生物学的研究,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变化如何影响物种的形成和灭绝。
例如,地质灾变、气候变化等会改变物种生存的条件,从而影响进化的方向和速度。
6. 现代进化理论的综合在过去几十年中,生物学家们对进化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改进。
丰富的分子遗传学数据和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释物种之间的关系。
达尔文与微进化

拉马克旳进化理论
主要思想:“用进废退”或称“取得性状遗传学说:即生物在环境旳直接影响下,经常使用旳器官逐渐发达,不使用旳器官逐渐退化,这么后天取得旳性状能够遗传下去。 环境条件旳变化决定了变异旳方向,所以称此为”定向变异“,同步定向变异又是生物对环境旳一种适应,即变异=遗传,称为“一步适应”。
先进之处 最早比较完整地提出“进化”理论。 提出由自然产生旳最简朴生物发展到最复杂生物(涉及人类)这么一种真正旳进化思想。 强调地球年代旳远久性,进化旳渐进性。 认识到环境在进化中旳作用。不足之处 不清楚生物特征怎样遗传给下一代。 生物旳活动并不能变化基因。 生物出生此前就已经开始了突变。
1.3 生物进化旳证据
化石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分子生物学
化石:留在岩石中旳古生物旳遗体、遗址或印痕。为共同由来提供了最直接旳证据。大部分化石发觉于沉积岩。证明生物旳出现具有历史顺序。
化石统计
最古老旳化石:35亿年前旳原核生物(古细菌和细菌)与分子和细胞学旳证据相吻合。较新旳地层中旳化石统计了真核生物各个类群旳进化,如脊椎动物各纲旳相继出现。许多过渡型旳化石证明了许多类群旳关联: 如始祖鸟化石 爬行类→ 鸟类 鲸旳化石证明其与陆栖祖先旳关联
伴随贝格尔号长达5年旳航海探险考察后,1836年10月,Darwin回到了英国。整顿和搜集资料:1838年,他阅读了英国著名旳经济学家Malthus旳《人口论》,进一步认识到生存竞争旳成果使各物种在自然界中保持合适旳数量,同步逐渐向着愈加适应于环境旳方向变化。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为Darwin旳自然选择学说旳形成提供了根据,他旳有关生物经过自然选择而连续进化旳理论开始成型。1858年,英国年青旳博物学家Wallace给Darwin写信,论述他经过对马来西亚群岛动植物旳考察所得出旳生物进化旳结论。同年,Darwin和Wallace在英国Linnaean学会上公布了他们各自旳论文和摘要。1859年,Darwin《物种起源》终于问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体色的蛾子:一种蛾子是浅色的,有
黑色素的斑点,另一种完全是黑色的。
生物变异
生物变异
新种形成
椒花蛾工业黑化这样的实例告诉我们,有 三个条件就会发生自然选择:①群体内存 在不同基因型个体;②不同基因型的表型 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率和生殖率或其中 任何一项;③不同基因型个体世代之间的 增长率产生了差异。
枯叶蝶的拟态
5.自然选择的靶子是整个生物体(略 ) 6.自然选择有三个主要模式(略 )
基因流(gene flow),同一物种的不同群体之间 的隔离往往是不完全的,存在程度不同的基因 流动。基因从一个群体到另一个群体,既能被 可移动的生物个体(包括植物的种子)所携带, 也能被可移动的配子(如花粉)所携带。
突变(mulation)有两种:①是基因突变或称点 突变,②是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可产生等位 基因,经过有性过程产生各种基因组合。基因 突变还可以产生复等位基因,它的广泛存在更 加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基因的突变率一般是 很低的,就一个基因座位而言,平均在l05到 106个配子中有一个发生突变。
25.达尔文学说与微观进化
25.1 进化理论的创立:历史和证据 1.达尔文是进化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第一个坚定的进化论者是法国学者拉马克
(JeanIapljste Lamarck,1744—1829)。
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用进废退是 指一种动物由于若干世 代中经常使用某器官, 就会使该器官得到发展; 或者历代少用甚至不用 某器官,就会使该器官 退化以致完全丧失。 获得性遗传:由于环境 影响或用进废退所获得 的变异性质,可以通过 繁殖遗传给后代。
哈代-温伯格定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 群体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 移、突变、选择等条件下,世代相传,不 发生变化的现象。
理想群体具备以下条件的群体:①群体足 够大;②和其他群体完全隔离,它们之间 没有基因交流;③没有突变发生;④交配 是随机的;⑤没有自然选择。在理想群体 中,世代之间,群体的遗传结构保持不变。
贝格尔舰航行路线
环球航行: 英国——巴西,南美洲东海 岸2年多——南美洲西海岸——新西兰、澳 洲塔斯马尼亚岛——印度洋——非洲好望 角——大西洋——巴西——英国; 历时:1831年12月27日——1836年l0月2日, 近5年。
1835年的夏天,贝格尔号到达太平洋东部,离 南美洲西海岸965 km的加帕戈斯群岛。考察了 一个多月,采集了大量的岩石及植物和动物标 本。 Darwin发现,岛上26种陆栖鸟类中,有25 种是特有的,15种海栖鱼类全部是新种,25种 甲壳虫中只有2~3种是南美洲也有的,185种 显花植物中新种为100种。
达尔文在进化理论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最重要的是完成了两个理论突破:一个是提 出共同由来学说(theory of common descent),一个是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theory of natural selention)
2.多种证据支持共同由来学说 ⑴加拉帕戈斯地雀与共同由来学说
达尔文比较分析了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岛屿 上地雀(finch)的异同,又分析了这些海岛地 雀与邻近南美大陆地雀的异同,指出这些加 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不同地雀具有共同祖先, 由来自南美大陆的共同祖先演变而来。
3. 5种因素导致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
在理想群体必需具备的5个条件中,任何一 个发生了偏离都会打破平衡,都能引起群 体遗传结构的变化。和这5个条件相对应的 有5种导致群体遗传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是指基因频率在小 群体里随机增减的现象。在一个大的种群中, 个体数量很大,极少数个体,由于偶然的原因 从种群中消失,不会引起基因频率发生较大的 波动,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如果种群很小, 小到只有100或更少的个体时,群体遗传结构 将会产生漂移。
• 不同岛屿上的海龟形态各不相同,显示出 这些不同的物种是这里特殊的气候和环境 创造的。 • 物种是可变的,这种变化明显受自然环境 的影响和选择!
1836年10月,Darwin回到了英国。 整理和收集资料:1838年,他阅读了著名的 经济学家Malthus的《人口论》,进一步认识 到生存竞争的结果使各物种在自然界中保持 适当的数量,同时逐渐向着更加适应于环境 的方向变化。
①是通过基因频率变化积累产生的,其结果 导致——种内进化; 生物微小变异——自然选择——微小变异积 累——显著变异——新亚种——新物种 ②使物种的基因库更加丰富。
Hale Waihona Puke 4.自然选择就是有差别的存活和生殖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 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
一个被广泛研究的自然选择实例是椒花蛾 (Bistonbetularia)的工业黑化。椒花蛾有
人工选择:几种观赏金鱼及其近祖金鲫鱼 (a)金鲫鱼,金鱼较近的 野生祖先. (b)鹅头鱼 (c)珍珠鱼 (d)龙睛鱼 (e)望天鱼 (f)绒球鱼 (g)水泡眼 (h)翻鳃鱼 (i)蛙头鱼
25.2生物的微观进化
微观进化是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 上的微小差异导致的微小变化,是现存生 物短时间内的进化改变;它是进化的基础, 多种微观进化汇集即为宏观进化。
1.群体是生物微观进化的基本单位
一群能互相繁育的个体组成群体(population) 。在群体中,一代复一代,具有某种性状的个 体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多,而具有另一种性状的 个体可能逐渐消失。有性生殖的生物,只有在 群体中才能完成生殖,群体是生殖的基本单位, 它也是微观进化的基本单位.
2.理想群体的Hardy—Weinberg 平衡
加拉帕戈斯地雀系统树:从大地雀到仙人掌地雀,生 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个岛屿比较干燥的海岸,以种子为食。 从食芽雀到啄木鸟,生活在各岛比较潮湿的森林,食 草雀以树木枝条上的芽为食,其它的树雀以昆虫为食。
(2)形态学的比较研究为共同由来学说提供重要证据
①比较解剖学是一个重要的 提供证据的学科
在一些不同种群生物中,某些器 官即使行使不同功能,它们在解 剖结构上也具有相同或相似性, 反映出这些生物之间具有的亲源 关系和从某个共同祖先进化来的 轨迹。 退化器官痕迹、反祖现象
非随机交配(nonrandom mating),交配是有选择 的而不是随机的,是第4种能改变群体遗传结构 的因素。试验证明:把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放 在一起培养,实验开始时,红眼和白眼果蝇数 目相等,雌雄相等。一个世代一个世代过去, 白眼果蝇愈来愈少。大约到第25代,白眼果蝇 全部不见了。
微观进化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返祖现象
②胚胎学也为共同由来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 据 所有脊椎动物的胚胎,在其发育早期都有这 样的一个阶段:没有成对的附肢,却有一个 相当大的尾,有鳃囊和鳃弓,脑子很小,心 脏是两腔的,前端连着通往鳃的动脉弓,后 端连着静脉.
③化石纪录为共同由来学说和生物进化提供了 直接证据
现代犰狳图
化石记录显示,越老的地层,生物形态越简单;越新的 地层,生物形态越复杂。
地质历史及其中的化石记录雄辩地证明,生物是进化 的,复杂的生物是从简单的生物进化来的,陆生生物是 从水生生物进化来的。
④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给共同起源学说以新的 有力的支持
遗传密码的通用性说明,自然界所有生命形式都是
相互关联的。 亲源关系近的生物,其DNA或蛋白质有更多相同性。
反之亦然。
3.人工选择的效应是自然选择的一个有用的佐证 达尔文认为,家养生物普遍具有变异,而且很 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这样根据自己的嗜好, 把符合要求的变异挑选出来,让它们传留后代, 把其他变异淘汰掉,久而久之,微小变异变成 显著变异,成为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品种。
1809年出生,童年
山林和田野
1825年,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
1828年,剑桥大学学习神学,钻研博物学和
自然史,结识了一些博学的教授学者。
1831年,从剑桥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剑桥大学博物学教授Henslow推荐去英国贝格 尔号航海船上担任博物学专家。
出 发 之 前 , Henslow 教 授 特 别 向 Darwin 赠 送 了 Lyell 的 《地质学原理》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