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集和制备土壤分析样品

合集下载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要求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是土壤环境监管和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的要求。

一、土壤样品采集要求1.选取代表性样点,避免采集样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引起误差。

2.在采样前应先了解采样区域的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类型、历史背景及施肥情况等信息。

3.采样工具应使用干净、无污染、无铁质、无铜质的不锈钢工具。

4.采样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且应有标记。

5.在进行离子、有机物等分析时,要将地表层——下伏液态水层竖向采样并混合均匀后采集样品。

二、土壤样品处理要求1.土壤样品采集后,应进行混合均匀处理。

2.保持样品的湿度不变,并尽快送至检测单位或实验室。

3.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样品应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处理和检测,以防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

4.有机质含量高的土样应进行曲线稀释或重量划定以获得最佳测定结果。

三、土壤样品检测要求1.根据不同的物质成分进行不同的检验,如离子检测、有机物质检测等。

2.检测前应进行试验室的初始污染检测,避免由试验室污染影响样品检测结果。

3.选择权威、正规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4.检测结果应有报告,包括检测方法、结果、误差范围、检测标准等信息。

四、土壤样品采集、处理和检测注意事项1.避免污染土壤样品容易受到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的影响。

为避免污染,需要使用干净、无污染的采样工具,避免有色散、污染等情况。

此外,在采样前,应确认承重层的深度和类型。

2.避免干扰因素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

例如,避免挖掘工具及人员践踏采样点周围的土壤;避免零星采集等情况。

3.不同类型土壤样品的处理方法不同类型土壤的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例如,对于含有机质的土壤样品,在采集后应尽快进行处理和检测,以防止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等情况。

对于聚苯乙烯、石棉等不透明样品,在处理之前应先将其浸泡在水中,或使用旋转分离器等方法,以分离样品和土壤颗粒。

4.注意样品处理的时间在处理之前,必须尽快进行,以避免样品质量的损失。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一、土壤样品采集
1.采样位置和方式:土壤样品采集的重点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块土地上应以少量的采样位置采样,采样的部位应尽
量按照规定范围内统一采样。

土壤分析的采样一般有三种方式:深层采样、浅层采样和特定深度采样。

其中,深层采样,就是将箱子放到一些深度,
将土壤从箱子中取出,可以提取到不同深度的土壤,作为深层土壤样品;
拉深采样,指利用拉深器采集深度范围内的土壤;特定深度采样,指从特
定深度的土壤中采集样品。

2.采样工具设备:采样的设备有多种,如土壤采样器、拉深器、抽土
机等,由于采样深度不同,应当选择合适的采样设备。

3.采样容器:土壤样品的采样容器一般是采用的聚氯乙烯(PVC)的不
锈钢制成的,有穿用型,填料式和其他型号的容器。

采样容器的尺寸应根
据采样深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对于浅层,采样容器的尺寸为20
cm×20 cm×30 cm;采深为60 cm及以下的,尺寸为30 cm×30 cm×60 cm;采深超过60 cm,应用大容量的采样容器。

二、土壤样品处理
1.现场处理:通常要在采样后即刻进行现场处理,即把样品放入带有
特定标志或抗酸的袋中,然后用封口机封口,以防止样品内部的氧气发生
变化。

2.实验室处理。

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

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一、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1.采集位置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代表性的样点进行采集。

应注意选择多样性和代表性好的样点,避免不具代表性的采集点。

2.采集工具的选择:根据采集目的和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

常用的采集工具包括铁锹、一次性土壤钻头和铲子等。

3. 采集深度的选择:根据研究需求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深度。

常用的采集深度一般为0-20cm、0-30cm和0-60cm等。

4.采集数量的确定:根据研究需求和土壤类型,确定采集的土壤样品数量,通常为3-5个样点取样混合成一份复合样品。

5.采集方法:采集过程中要避免因外来因素造成的污染。

采集样品时要佩戴手套,并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以免影响样品的准确性。

二、土壤样品的流转1.样品尽快送到分析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因样品长时间保存而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2.样品运输途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破坏和污染,避免晃动和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可以放置在冷藏箱或保温箱中进行运输,以保持样品的原始性质。

3.在样品被分析的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尽量避免样品与其他化学品或污染物接触。

三、土壤样品制备1.样品制备前应根据研究需求,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除杂、晾干等。

具体的制备方法需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确定。

2.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使用干净的工具和容器进行样品的制备,并及时清洗并消毒。

四、土壤样品的保存1.样品保存前应将土壤样品干燥,移除多余的杂质并立即分装密封。

样品装入干燥的容器中,并在容器上标明采集时间、地点和深度等重要信息。

2.样品保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及潮湿等有害因素的影响,选择干燥、通风、阴凉处进行保存。

3.样品保存的时间一般应根据研究需求确定,建议尽快进行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样品保存期限到期前,应定期对保存的样品进行检查,并注意保持样品的原始性质。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代表样点位置 图1 土壤采样点的方式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它是关系到分析结果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特别是耕作土壤,由于差异较大,若采样不当,所产生的误差(采样误差)远比土壤称样分析发生的误差大,因此,要使所取的少量土壤能代表一定土地面积土壤的实际情况,就得按一定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如何采样?这要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来决定采样的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种类和注意事项:1.混合样品的采集由于土壤是一个不均匀的体系,为了要了解它的养分状况,物理性、化学性,我们不能把整块土都搬进实验室进行分析,因此,就必须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点子取样混合后成为混合样品,混合样品实际上就是一个平均样品,这个平均样品就要具有代表性。

要使样品真正有代表性,首先要正确划定采样区,找出采样点,划采样区(采样单元或采样单位)时是根据土壤类别、地形部位、排水情况、耕作措施、种植栽培情况、施肥等等的不同来决定的。

每一个采样区内,再根据田块面积的大小及被测成分的变异系数,来确定采样点的多少,当然,取的点子越多,代表性越强,那就越好,但它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多,因此一般人为的定为5-10,10-20点或根据计算应取多少点。

(1)试验田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试验小区为一采样区。

(2)大田(旱地)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时,一般是根据土壤类别、地形、排水、耕作、施肥等不同来划分采样区;也有的是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按上、中、下来划分采样区。

(3)水田土壤样品的采集。

它和大田土壤样品的采集基本一致(4)采样点的布置(参见P276-277) 在采集多点组成的混合样品时,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做到均匀和随机,均匀分布可以起到控制整个采样范围的作用:随机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布点以锯齿形或蛇形(S 形)较好,直线布点或梅花形布点容易产生系统误差(图1),因为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一般都是顺着一定方向进行的,如果土壤采样与农业操作的方向一致,则采样点落在同一条件的可能性很大,易使混合土样的代表性降低。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第二章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1 土壤样品的采集2.1.1概述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影响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有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人为因素有耕作、施肥等等,特别是耕作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例如条施和穴施、起垄种植、深耕等措施,均能造成局部差异。

这些都说明了土壤不均一性的普遍存在,因而给土壤样品的采集带来了很大困难。

采取1kg样品,再在其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而足以代表一定面积的土壤,似乎要比正确的化学分析还困难些。

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送来样品的分析结果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分析结果能否说明问题,关键在于采样。

分析测定,只能是样品,但要求通过样品的分析,而达到以样品论“总体”的目的。

因此,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总体),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

所谓总体,是指一个从特定来源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大量个体事物或现象的全体。

所谓样品,是由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一些个体所组成的。

因为个体之间是有变异的。

因此,样品也必然存在着变异。

由此看来,样品与总体之间,既存在着同质的“亲缘”联系,因而样品可作为总体的代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非异性的差异,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愈大;反之亦然。

为了达到所采集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时要贯彻“随机”化原则,即样品应当随机地取自所代表的总体,而不是凭主观因素决定的。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诸样品(即样品1、样品2……样品n),应当有同样的个体数组成。

2.1.2混合土样的采集2.1.2.1采样误差土壤样品的代表性与采样误差的控制直接相关。

例如:在一块不到2/3公顷的同一种土类的土壤上取9个样点,分别采9个土样,分析其速效磷的含量。

每个土样称取两个分析样品作为重复。

土壤中的速效磷用浸提液提取,吸取两分滤液作为重复进行磷的比色分析,测定结果和统计分析列于表2-1和表2-2。

-1表2-2 土壤速效磷分析结果方差分析从表2-2方差分析结果,说明采样(即样品间)的误差非常显著(达到1%显著水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的实验原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的实验原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的实验原理1. 引言说到土壤,大家可能会想起田间地头的泥巴,或者是那种爱在花园里翻土的乐趣。

可是,土壤可不止是个脏东西,它可是个宝藏!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能了解到土壤的成分、质量,甚至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实验原理,轻松又幽默,让你听了之后不觉得无聊。

2. 土壤样品的采集2.1 采集的准备首先,咱们得做好准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首先,得穿上耐脏的衣服和一双结实的鞋子,毕竟在土里打滚可不是件轻松的事。

然后,准备好采样工具,像铲子、锹子、采样瓶等等,少了哪样都不行。

接下来,最好提前了解一下你要去的地方,别到时候发现那里是个污染严重的地方,那就得不偿失了。

2.2 采集的步骤好了,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开始采集了。

通常,我们会选择土壤表层,也就是那一层最“肥”的地方,毕竟这里的养分最丰富。

不过,别一味贪图表层的好处,底层也不能放过,毕竟“冰山一角”嘛。

一般来说,采集土壤时,要把采样点四周的土壤刮掉,确保取到的是干净的样品。

把土壤放进采样瓶,记得标注好位置和时间,这样后续分析时才不会搞混。

3. 土壤样品的制备3.1 样品的处理拿到土壤样品后,接下来的步骤同样重要。

首先,要把采集到的土壤晒干,干燥的土壤便于后续分析。

听说晒土壤的时间越久,土壤的养分就越容易被分析出来,不过晒太久也可能导致某些营养成分的流失,所以这里就要掌握个度。

干燥后,把土壤粉碎,直到颗粒变得均匀细腻,像磨面粉一样,别让它们有“家族聚会”的感觉。

3.2 样品的保存最后,处理好的土壤样品要妥善保存。

你可不能随便一放了事,保存不当就会“变质”,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

一般来说,最好把土壤放在密封的瓶子里,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切记防潮防湿,毕竟“湿气重了,坏事就来”!4. 总结好啦,今天咱们就聊到这儿。

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特性。

说到底,土壤不仅仅是植物的家,它还承载着无数生命的故事。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一、土样采集原理
为准确了解土壤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且分析所需的土样量非常少,因此采集的土样必须有较好的代表性。

利用对角线法布置采样点,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深度和采样量大体相近,五个采样点总的采样量为新鲜土稍大于1公斤。

二、所需设备
按每组计算;
小铁锹一把
采样袋一只或报纸若干张
三、操作步骤
(一)土壤农化分析样的采集方法
五点法(对角线法) 棋盘法蛇形法
(二)土壤样品采集步骤
选定欲采样的田块—→用对角线法目测采样点—→在选定的采样点上,铲去表土约1mm,采集耕作层土样(一般12~15cm)—→采集土样—→将五个点的土样混在一起带回实验室—→用手仔细将土块研碎到蚕豆大小,且均匀地摊铺在实验台上—→写上班级、组别及采样人姓名和采样日期
四、作业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挑出植物残茬、石块、砖块等,将土样磨细使土样充分混合,并使样品在分析时能较容易分解,也可使样品长期保存。

二、所需器皿
1、20目土筛
2、60目土筛
3、每组两个广口瓶
4、标签纸若干
5、角匙
6、研钵
三、操作步骤
将充分风干的土样放入研钵中研磨―→使全部土样通过20目土筛―→将约四分之三的过目土样放大一大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写上班级、姓名及组别―→将余下的土样继续研磨,直至全部通过60目土筛―→将磨好的土样装瓶,贴上标签,写上土样粗细、组别、采样人等内容。

如果土样过多,可用四分法舍弃到部分土样―→如果欲对土样进行全N、全P、全K分析,则还需继续研磨,将土样通过100目土筛。

四、思考题
1、为什么要将全部土样通过一个较粗的筛孔后,再能研磨成较细的土样?
2、土样制备在土壤分析中有何意义?。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实验报告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实验报告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发现采集时应注意根据目的选取不同深度的土层,采用无菌技术制备样品可以避免污染,混合均匀后进行分析可以使结果更准确。

对于质量较大的土壤样品,应当先进行粉碎处理。

实验结果对于土壤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性质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于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土壤的采集和制备是土壤科学研究的前提。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正确地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

材料与方法1. 采集方法本实验采用典型农田土壤样品进行研究。

采集时应注意选择不同深度的土层,包括表层土壤和不同深度的土层。

例如,针对不同研究目的可以采集0-20cm、20-40cm、40-60cm等层次的土壤。

在采集过程中需要避免手套、铲子等器械的污染,以减少采集误差。

2. 制备方法制备土壤样品时,需要先将土壤表面杂质、石头等物质去除,并进行粉碎处理,以进行后续实验。

粉碎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样品过粉,造成结果偏高。

对于样品较小的情况,可以采用高速离心或者筛网等方法进行分离。

为了避免污染,应当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制备。

具体地,在操作时需要使用无菌试剂和器械,并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操作。

同时,建议将制备好的土壤样品进行混合均匀。

混合样品时,要均匀混合各采集层次的土壤,从而得到代表性的样品。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混合比例。

结果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并采用粉碎和混合均匀的方法进行制备。

实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采集层次和均匀混合样品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无菌实验,证明采用无菌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讨论本实验采用的是传统的土壤采集和制备方法,在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技术的局限性,并注意改进方法。

例如,对于某些微量元素的分析,需要采用更为先进和灵敏的技术手段,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采集和制备土壤分析样品.txt22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如何采集和制备土壤分析样品
1、采样田块确定:土壤样的采集,一般可20亩(最多不能超过50亩)取一个混合样品。

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一个农户的一个典型地块上进行,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在采样地块中心位置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2、采样时间: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

3、采样点的数目:应根据地块面积大小和复杂程度来定,面积大土壤复杂应多设点反之应少些。

原则是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每个样品取15~20个样点。

4、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

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

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蔬菜地混合样的采集要在整地起垄前采集。

果园采样要以树干为圆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但一定要注意避开施肥沟。

5、采样深度:采样点确定后,将表土刮去和铲或筒钻采出土样,大田采样深度为0-20厘米,果园采样深度一般在0-20厘米、20-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

6、采样方法:每个取土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7、样品量:用于推荐施肥的采样地块为0.5公斤。

用于田间试验和兼顾耕地地力评价的采样地块为2公斤以上,且需长期保存备用。

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将样品捏碎并混匀,铺成正方形或圆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8、装袋与样品标记: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注明地点、土种、编号、采集人,日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