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砷的去除:竞争阴离子对用KMnO4-Fe(Ⅱ)工艺去除As(Ⅲ)的影响
水中竞争性阴离子对Fe 0除砷效率的影响研究

T cnl yG ag o ,u gog 16 0C i ) eh o g, unz uG a dn 04 ,h o h n 5 a n
CHEN u . i g , HI Li 2 L U i .in X皿 S u ・ o Ch n n n S n I Jn xa g , h ib
,
( . c ol f ra o su t n N n u nvr t, e gag H n n4 10 ,hn ; 1 S h o b nC nt co , ah aU i s y H nyn , u a 2 0 1 C ia oU r i ei
o前 言
美国疾病控 制 中心 ( D ) C C 和国际癌症 研究
机构( A C 将砷定 为第一类 致癌物质. LR ) 长期饮
收稿 日期 :06一l o 20 1一 9 基金项 目 : 湖南省 教育厅科研项 目(5A 5 0C7 )
鑫
嘉
心脏病的发病率 等. 全世界有二十多个 国家报道
i ipprT ee l otts wdP s c oHP 3 d i i suo d e i ts ae h s tf e sh e : e n 2O a O n li h d nh . r us s o re e f - S ; tn a n o r a al i it r n m vlw i i ocn ao O一a wl a N ; e r b h id aei r oa heh hcnettns : s e s O m k y n be s ce l g r i l
河道中运用吸附法去除水中砷的研究进展

I【科技论坛河道中运用吸附法去除水中砷的研究进展季俊杰1孟颖2王津南2(1.江苏省水利厅河道局南京210000 2.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46)【摘要】吸附法作为一种高效、经济的水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吸附剂可重复使用、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本文综述了吸 附法在水体砷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天然吸附材料、生物吸附剂、人工合成树脂、金属氧化物以及新型纤维吸附 材料对水中砷的吸附行为与机理,并对上述吸附材料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吸附法砷污染生物质研究进展1前言近年来,我国砷污染事件频发,对地下水以及河流造成 了严重污染。
虽然沉淀法除砷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沉淀 物含有AS、F e等元素,易发生二次污染;膜处理法处理效果 好,但存在着投资运行成本高、膜易被污染等缺点。
相比上 述方法,吸附法具备操作简单、运行稳定、不产生二次污染 等优势,且吸附材料来源广泛、可重复使用,很多学者正在开展吸附法治理水体A"污染研究。
2天然材料吸附2.1壳聚糖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多糖类物质,因其具备阳离子交 换性以及含有氨基可去除A"(V),其机制为R-NH3++H2As〇4-<=>R-NH3•H-AsO/。
此外,壳聚糖负载硅酸 盐后可在PH=3条件下选择性地吸附A(V),在此条件下,壳聚糖中的氨基处于质子化状态,A(V)主要以H-AsO/-的 形式存在,有利于离子交换作用的发生。
2.2沸石沸石是由硅氧四面体[SiO/]和铝氧四面体[A1O/]通过 共享氧原子连接而成的硅铝酸盐晶体。
研究表明合成的H-MFI-24和H-MFI-90两种沸石对A(V)最大理论单层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35.8mg/g和34.8mg/g。
此外,用P、La、Ce、F e分别对斜发沸石、天然沸石(其组分为[Na-O]: [0.4 K2O]:[0.6 CaO]:[2.9 A12O3]:[18.3 SiO2]:[3.2 H2O])、P 沸石 和天然沸石凝灰岩进行改性,均能提高对A(III)的去除能 力,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P改性的斜发沸石,它对A(III)的吸附容量较改性前提高6倍。
Fe_0对饮用水中砷的去除效率及影响因素

可显著提高 Fe0 的除砷效率 , 温度对 Fe0 除砷影响不大 , 水体中的腐殖 质、 磷酸盐、 硅酸盐的存在会 由于竞争 性吸附而 导致 Fe 0 除砷效 率下 降。采用 Fe0 颗粒去除饮用水 中的砷高 效、 经济 , 具有良 好的应 用前 景。实际应用中 , 对 于 DO 值较低 的地 下含 As 水 , 可通 过 充氧 提高 Fe 0 除 As 效率。当水体中腐殖质、 磷酸盐 或硅酸盐 浓度较高 时 , 应考 虑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 关键词 : 水污染防治工程 ; 砷 ; 零价铁 ; 饮用水 中图分类号 : X52 文献标识码 : A
1
1 1
试
验
试验材料与试剂 Fe0 粒 径 为 80 目 , 主要 成 分 为 : 铁 ( Fe) 92 3% , 碳 ( C) 2 6% , 锰 ( Mn) 1 05% , 铜 ( Cu) 0 05% , 镍 ( Ni) 0 018% , 铬 ( Cr) 0 016% 。 含 As( ) 与 As( ) 的水 样 分 别用 分 析 纯 三氧 化 二 砷
氧化铁带正电荷 , 与中性的三价砷 ( H3AsO3) 相比 , 带负电 的五 价砷 ( H 2AsOHAsO2AsO4 、 4 、 4 ) 更容 易被 吸附。因 此 , As( 的去除率大于 As(
0 -
)
2
2 1
结果与讨论
Fe0 颗粒对砷的去除效率 图 1 给出了 Fe0 颗粒对砷的去 除效率随 时间的 变化。可
第 7 卷第 4 期 2007 年 8 月
文章编号 : 1009 -6094( 2007) 04 -0046 -04
安 全 与 环 境 学 报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含砷废水的处理办法

1.砷的处理办法废水中的三价砷可以用沉淀法进行回收,如硫酸厂中的废水,可用硫化钠在20~40℃下进行处理,所得的硫化砷用硫酸铜在70℃进行处理,冷却后进行分离,分出硫化铜后,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并在>70℃通入空气或氧,使砷成为五价,再分出硫化铜,溶液通入二氧化硫或硫酸厂的尾气,使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并结晶,过滤干燥,即可回收三氧化二砷[1]。
在从蒽醌磺酸制备氨基蒽醌过程中,以前曾用过作为催化剂,其废水可以先在90℃加入过氧化氢,再通过一个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出水中形成的可以用20%的NR3(R=C8~16的烷基)在二甲苯中的溶液进行萃取,约有95%以上的砷被回收,其纯度可达97~98%,可以回用于氨基蒽酯的生产。
而出水中砷的最终浓度可降至0.005~0.007mg/L[2]。
1.1.沉淀及混凝沉降法砷的主要处理方法有硫化物沉淀法,或与多价重金属如三价铁等络合并与金属氢氧化物进行共沉定。
第二种方法是水处理技术中常采用的传统混凝沉降法。
此外也可采用活性炭和矾土吸附或离子交换。
1.1.1.铁盐法铁盐法是处理含砷废水主要方法,由于砷(V)酸铁的溶解度极小,所以除直接用铁盐处理[3][4][5][6][7][8][9][10]外,也可在处理含砷废水时,先进行氧化处理,使废水中的三价砷先氧化成五价砷,使沉淀或混凝沉降法的效果更好。
由于空气对三价砷的氧化速度很慢,所以常用氧化剂进行氧化,常用的氧化剂有氯,臭氧,过氧化氢,漂白粉,次氯酸钠[11][12][13]或高锰酸钾,也可以在亚硫酸钠存在下进行光催化氧化[14][15]。
如在活性炭存在下也可以进行空气催化氧化,再与镁,铁,钙或锰等盐作用,脱砷能力可以提高10~30倍[16]。
结合铁盐处理,出水中的砷含量可以降至0.05~0.1mg/L[17]。
铁盐法可以用在饮用水的净化中去[18]。
废水中的砷可以用石灰乳、铁盐沉淀、中和,再用PTFE膜过滤,废水中的砷的去除率可达99.7%,克服了传统的含砷废水处理工艺投资高,占地大,运行成本高,处理后水质不稳定的弱点,滤清液无色,清澈,透明,可以达标排放或降级回用[19]。
砷离子去除

水工程与工艺新技术摘要:自从1996年孟加拉国和印度报道慢性砷中毒事件以来,饮用水砷污染和砷中毒问题就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
本文综述了饮用水中砷的去除方法,包括混凝/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技术、生物法其他方法如反渗透法以及“微鼻”除砷技工艺等,对各种除砷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比较。
关键词:化学法处理离子交换法生物法反渗透法(RO) “微鼻”除砷技工艺饮用水中的砷污染对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这种情况不但发生在印度、中国和孟加拉国,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部分地区也存在此类问题,主要是源于天然矿源的冲刷,以及矿业和工业废水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虽然这种情况的程度较轻。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将饮用水中砷的最大浓度限值(MCL)定为10 ppb(1 ppb即十亿分之一)。
这一限值在许多国家已经被广为接受。
但是,仍有数百万人只能喝到含砷量达到50 ppb甚至含砷浓度更高的饮用水。
砷对于高级生物和人具有很高的毒性。
如果长期接触,普遍会发生皮肤改变或其他健康损害,最终导致血管疾病或癌症。
自然水系中,存在有机砷和无机砷。
其中无机砷主要以As (Ⅲ)和As (V)存在,具体存在形式取决于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
在氧化环境如地表水中,砷主要以五价态存在,如(H2AsO4-、HAs O42 - );在还原环境如地下水中,则主要以三价砷(如H3AsO3 ) 存在。
有机砷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二甲基胂酸(DMA) 和甲基胂酸(MMA)。
其中,DMA是暴露在无机砷环境中的动物和人类的主要代谢产物。
有机砷和无机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厌氧条件下,砷酸盐通过甲烷菌中甲基钴氨素作用,此时砷酸盐被还原,同时甲基化而生成二甲基以下将对主要的除砷技术作详细的述评。
1.化学法处理含砷废水处理含砷废水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中和沉淀法、絮凝沉淀法、铁氧体法、硫化物沉淀法等,适用于高浓度含砷废水,生成的污泥易造成二次污染。
Fe_0对饮用水中砷的去除效率及影响因素

3收稿日期:2007201226作者简介:陈春宁,讲师,硕士,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05C475)文章编号:100926094(2007)0420046204Fe 0对饮用水中砷的去除效率及影响因素3陈春宁1,石 林2,熊正为1,刘金香1,何少华1,谢水波1(1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南衡阳421001;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0)摘 要:研究零价铁(Fe 0)的除砷效果,试验考察了Fe 0投加量、接触时间、pH 值、DO 浓度、温度、腐殖质、竞争性阴离子(S O 2-4,NO -3,S iO 2-3,H 2PO -3,HCO -3)对Fe 0除砷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Fe 0(80目)投加量为2g/L ,接触时间180min ,pH 值为615,DO 值615mg/L 的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1mg/L 的含砷水样,Fe 0对As (Ⅴ)的去除率高达9615%,而对As (Ⅲ)的去除率只有7518%。
降低水样pH 值或提高DO 可显著提高Fe 0的除砷效率,温度对Fe 0除砷影响不大,水体中的腐殖质、磷酸盐、硅酸盐的存在会由于竞争性吸附而导致Fe 0除砷效率下降。
采用Fe 0颗粒去除饮用水中的砷高效、经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实际应用中,对于DO 值较低的地下含As 水,可通过充氧提高Fe 0除As 效率。
当水体中腐殖质、磷酸盐或硅酸盐浓度较高时,应考虑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工程;砷;零价铁;饮用水中图分类号:X 52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水体中砷的主要来源有含砷土壤、岩石的地化反应,工业与矿产开发排放的含砷废水及废弃物以及农业中使用的含砷杀虫剂、除草剂[1]。
天然水体中的砷以无机砷为主,无机砷在水中的形态与分布与水的pH 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有关。
在中性天然水体中,砷主要以三价砷(H 3AsO 3)及五价砷(H 2AsO -4、H AsO 2-4)形式存在,氧化态(如地表水)以砷(Ⅴ)为主,中等还原态(如地下水)以砷(Ⅲ)为主。
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

含砷的污水处理方法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但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含砷污水的处理难题。
含砷的污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开发和应用有效的含砷污水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含砷污水处理的方法。
正文内容:1. 砷的去除方法1.1 吸附法:通过吸附剂将砷离子从污水中吸附出来。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和氧化铝等。
1.2 沉淀法: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砷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进而从污水中去除。
常用的沉淀剂有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
1.3 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将砷离子与其他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将砷去除。
1.4 氧化还原法: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砷转化为无毒的物质,如将砷酸盐还原为砷化物。
1.5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如反渗透膜和纳滤膜,将砷离子与水分离,实现去除效果。
2. 污水处理工艺2.1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砷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毒物质。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微生物膜法和生物滤池法等。
2.2 化学处理: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如氯化铁、高锰酸钾等,与砷污染物发生反应,将其去除。
2.3 物理处理:利用物理方法,如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将砷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2.4 电化学处理: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砷离子还原或氧化,从而去除砷污染物。
2.5 综合处理:将多种处理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3. 污水处理设备3.1 吸附柱:用于吸附法处理砷污水,将吸附剂填充在柱内,通过污水流经柱体,实现砷的吸附。
3.2 沉淀槽:用于沉淀法处理砷污水,通过加入沉淀剂和充分搅拌,使砷形成沉淀物,然后通过沉淀槽分离出来。
3.3 离子交换柱:用于离子交换法处理砷污水,将离子交换树脂填充在柱内,通过污水流经柱体,实现砷的交换和去除。
3.4 膜分离设备:用于膜分离法处理砷污水,通过特殊的膜材料将砷离子与水分离,实现去除效果。
3.5 生物反应器:用于生物处理法处理砷污水,通过培养特定的微生物,在反应器中进行砷的降解和转化。
关于含砷废水的处理

关于含砷废水的处理关于含砷废水的处理刚刚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砷污水外漏事件.今年刚好有人做了关于含砷废水处理方面的一点研究,文章即将发表.在此让大家先看看.含砷酸性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砷是一种剧毒的物质,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大,属国家一类污染物,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0.5 mg/L。
而常见的铜、铅、锌、锡的硫化精矿中,多伴生有一定数量的砷,经冶炼烧结或焙烧,其中大部分硫、砷被氧化、挥发进入气体,淋洗除杂后生成含砷的酸性废水。
其中多为三价状态的砷,要处理这类废水并使之达到排放标准非常困难。
生产中常用的含砷废水处理方法有:石灰软化法、硫化法、离子交换法和石灰铁盐法等。
其中石灰软化法仅在含砷量很少(0.2~0.3mg/L)的饮用水处理中采用。
硫化法对低浓度的含砷废水处理有效,却除率也高,但对亚砷酸盐处理效果不好,且药剂费用贵,残硫量大。
离子交换法处理含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废水都很有效,但设备投资高,处理费用昂贵,仅在低浓度废水处理中有应用的实例。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处理流程为石灰铁盐法,因为石灰和硫酸亚铁均为廉价的药剂,故有成本优势。
缺点是会产出大量的沉渣,且其中的Ca3(AsO4)2渣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反溶,引起二次污染,需要二次处理[1,2]。
我国大多数有色冶炼厂的含砷酸性废水,多采用石灰铁盐法处理,但尚未看到高砷酸性废水工业化处理达标的报道。
广西河池某有色冶炼厂原来采用石灰铁盐法处理高砷废水,经过研究,改为现在的硫化钠-石灰铁盐法处理工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原石灰-铁盐法处理高砷废水工艺广西河池市某冶炼厂尾气制酸原来采用的一转一吸工艺,尾气经过两碱法洗涤后完全达标排放。
现改为二转二吸工艺后,烟气转化率、吸收率都有了很大改善,由于净化部份的设备未经更换,从冶炼工序带来的大量水分在净化工序聚集,制酸产出的污酸废水量可达25~40m3/d,其中砷浓度高达20~35g/L,废水采用直接加石灰中和、加铁盐和双氧水氧化沉淀除砷,该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中砷的去除:竞争阴离子对用KMnO4-Fe(Ⅱ)工艺去除As(Ⅲ)的影响Xiaohong Guan*, Haoran Dong, Jun Ma*, Li Jiang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工大),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中国摘要:在pH4-9范围内研究了用适当剂量的硫酸亚铁KMnO4-Fe(Ⅱ)工艺去除As(Ⅲ)时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腐殖酸(HA)对其的影响。
在pH6-9硫酸存在情况下脱砷率下降6.5-36.0%,并且吸附的减少不会随着硫酸浓度从50至100mg/ L增加而增大。
1 mg/L的磷酸盐,pH从4增加到6时,脱砷率逐渐下降,在pH7-9时急剧下降。
在pH4-5情况下,10 mg/L的硅酸盐对脱砷率下降影响甚微,在较高pH 6-9下脱砷率减少较为显着。
pH6-9 时HA的存在大大降低脱砷率并且高浓度的HA会使脱砷率下降更快。
pH值使竞争性阴离子对KMnO4-Fe(Ⅱ)工艺脱砷的影响很大,这四种阴离子影响去除As(Ⅲ)的程度依次为:磷酸盐>腐植酸>硅酸盐>硫酸。
硫酸与其他三种阴离子不同,因为硫酸主要通过竞争吸附降低脱砷率,磷酸盐,硅酸盐和HA是通过对As(III)的竞争吸附和与Fe(II)形成的氢氧化铁螯合降低脱砷率。
关键词:脱砷,竞争性阴离子,硫酸,磷酸盐,硅酸盐,腐殖酸,KMnO4-Fe1.前言砷酸盐(As(Ⅴ)和亚砷酸盐(As(Ⅲ))是许多国家污染的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常见的砷化物。
由于其无臭无味的性质,砷已被视为剧毒化学物质(Jeong 和Fan,2007)。
即使饮用水中含有少量砷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砷在肝,肺,肾,膀胱中积累,通过皮肤渗透(Wu et al,1989)。
由于其高毒性,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将饮用水中砷的最高含量水平(MCL)从50µg/L下调到10µg/L(Guan et al.,2009b)。
然而,在全球经常发现许多地下水含有高浓度砷(> 50µg/L)。
在某些情况下,浓度可以达到1-10mg/L(Lien 和Wilkin,2005)。
因此原水中高浓度砷和严格的标准要求之间的差距迫切需要修改目前的工艺技术和发展新的工艺技术。
砷在水中主要以As(Ⅴ)和As(Ⅲ))无机含氧阴离子存在,在厌氧水域中主要以As(Ⅴ)形式存在,在好氧水域中主要以形式存在(Liu et al.,2008)。
近几年的研究主要研究地下水中的氧化砷,因为地下水是主要的饮用水源(Smedley et al.,2002),地下水中As(Ⅲ)含量占总砷量的67-99%(Mukherjee 和Bhattacharya,2001)。
因为亚砷酸盐比砷酸盐更容易转移且毒性更大,而且As(Ⅲ)能够与在大多地下水中稳定存在,可以通过氧化As将As(III)转换As(V),再通过吸附或共沉淀除去As(V)。
Lee et al. (2003)用高铁酸盐将As(III)氧化为As(V),然后用Fe(Ⅲ)聚沉除去As(V)。
Liu(2005)采用在高锰酸钾中加入氯化铁氧化As(III)以提高脱砷率。
Hug et al. (2001) 和Roberts et al. (2004)对Fe(II)与氧共存情况下去除As(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在与之前的研究开发的其他氧化聚沉工艺相比As(Ⅲ)去除率和去除效率As(Ⅲ)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工艺方法KMnO4–Fe(II)工艺(Guan et al., 2009a)。
结果发现,在pH 5-9,高锰酸钾的最佳剂量条件下,KMnO4–Fe(II)工艺As(Ⅲ)的效率远远超过了KMnO4–Fe(Ⅲ)工艺效率,脱砷率比其高15-38%。
考虑到可用性,稳定性和氧化剂的价格,As(Ⅲ)去除效率和生产的有毒污泥,可以看出,KMnO4–Fe(II)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作为除去As(Ⅲ)的工艺方法(Guan et al., 2009a)。
天然水中的无机离子不仅仅只有砷,因此As(V)和As(Ⅲ) 含氧阴离子通过铁氢化合物吸附可能会受到其他阴离子不利影响,如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天然有机物(Meng et al., 2000)。
阴离子在表面结合位点直接竞争和通过吸附在固体表面改变静电荷间接地影响吸附(Jain和Loeppert,2000)。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受溶液pH值、相对负离子浓度和内在亲和力影响(Mesuere and Fish, 1992)。
许多研究探讨了竞争离子对吸附砷的影响((Wilkie and Hering, 1996; Jain and Loeppert,2000; Jackson and Miller, 2000; Su and Puls, 2001; Arai 和Sparks, 2004; Radu et al., 2005),但相同的竞争离子的影响结果不一致。
自然存在的最丰富的竞争配体是有机阴离子,羟基,碳酸氢盐,硝酸盐,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Parfitt, 1978)。
在这些阴离子中,碳酸根离子与As竞争吸附但竞争力相对其他阴离子影响较小((Meng et al., 2000;Radu et al., 2005)。
因此,在KMnO4–Fe(II)工艺去除As(Ⅲ)过程中研究pH值和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及腐植酸负离子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于为水工艺工业中使用KMnO4–Fe(II)去除As(Ⅲ)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材料和方法在实验中使用的所有化学品为试剂级。
所有溶液用蒸馏水配制。
每周用去离子水和NaAsO2配制1000mg/L的As(Ⅲ)初始储备液。
每一组实验都必须用FeSO4·7H2O和蒸馏水配制新鲜的硫酸亚铁溶液以避免空气的氧化。
Na2SO4, Na2SiO3·7H2O, NaH2PO4 溶液中SO42-, Si和P浓度为1000 mg / L,溶液每周配一次。
1g试剂级腐植酸粉溶解到500ml去离子水中制备腐殖酸储备液。
1mol / L 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至12,用,然后溶液用0.45µm孔径的醋酸纤维素膜(MFS)过滤,收集上清液,并用盐酸调整PH至中性之后转移到塑料瓶中存储。
通过连续稀释浓度配制实验所需腐殖酸溶液。
用标准烧杯测试设备进行烧杯测试(Stuart Scientific)来模拟研究常规混凝/絮凝工艺中使用KMnO4–Fe(II)工艺As(Ⅲ)时硫酸盐,磷酸盐,硅酸盐或腐植酸的影响。
As(Ⅲ)初始浓度为13.3 µmol / L,KMnO4–Fe(II)工艺试剂中KMnO4浓度为18.6 µmol/L,44.6µmol/L的Fe(II)作为混凝剂,没有另外说明时,烧杯测试程序与我们以前的研究相同(Guan et al., 2009a)。
简言之,烧杯测试(单剂量)开始时所有高锰酸钾的剂量加入As(Ⅲ)溶液和2分钟后加入硫酸亚铁。
此外,在实验中,研究腐殖酸对As(Ⅲ)去除的影响,是另一种高锰酸钾投加模式,连续给药(开始时所有高锰酸钾的剂量加入As(Ⅲ)溶液和2分钟后加入硫酸亚铁)研究腐殖酸消耗的高锰酸钾。
所有烧杯测试温度控制在室温20-23摄氏度并且所有实验(至少)重复做两次。
所有实验在恒定的离子强度0.01mol/L NaNO3下进行。
以前的研究表明,在宽pH范围情况下碱性物质对脱砷的影响可以忽略(Meng et al., 2000),因此碱性物质的存在不会干预对阴离子竞争影响的观察。
此外,碱性物质在自然水域中无处不在。
因此,该实验加入0.001 mol/L的NaHCO3提供碱度。
所有的实验开放进行。
氢氧化钠和盐酸用来调节溶液pH,保持整个烧杯测试时PH不变。
所有玻璃器皿用10%HNO3浸泡和蒸馏水冲洗三次。
每次试验后,立即取上清液取样,用0.45mm孔径醋酸纤维素膜过滤(MFS),用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总As、总Fe和总Mn。
在ICP-MS 测试时,所有样品和标样,按照标准方法进行酸化(APHA,1995)。
饱和KCl 溶液作为电解质的高性能pH计(Corning 350)测量溶液的pH值。
每日用适当的缓冲校准溶液(pH4.00,6.86和9.18)浸润,以确保其准确性。
3.结果与讨论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发现,最佳KMnO4–Fe(II)工艺去除As(Ⅲ)的剂量是高锰酸盐浓度18.6µmol/L和亚铁浓度与44.6µmol/L(Guan et al., 2009a)。
As(Ⅲ)被氧化成As(Ⅴ),并与铁(Ⅲ)原位结合被去除,这是在KMnO4–Fe(II)工艺时高锰酸钾氧化铁(II)发生的。
pH4-5脱砷率超过99%,并且在最佳条件下随着pH增加脱砷率下降,如图1所示。
随pH增加脱砷率下降可以归因于砷从H2AsO4-转变为HAsO42-,如图2(a)所示,随着PH的增加混凝剂表面电荷减少(如图SI1所示)和氢氧化竞争离子这三个因素。
3.1. 硫酸根离子的影响硫酸盐,是生态系统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的离子成分,已有报告其对砷酸盐和亚砷酸盐的吸附有影响。
在PH4-9,硫酸根浓度50mg/L和100 mg/L条件下,KMnO4–Fe(II)工艺去除As(Ⅲ)效率如图1(a)所示。
脱砷率(%)沉淀中Fe含量(mg/L可以看出硫酸盐对KMnO4–Fe(II)工艺去除As(Ⅲ)的影响和pH 值有很大关系。
存在的硫酸盐在pH4-5时对As(Ⅲ)去除的影响可以忽略,在pH6-9时,50-100 mg/L 硫酸根的存在使As(Ⅲ)去除率下降了6.5-36.0%。
然而,硫酸根浓度从图1—(a )不同浓度的硫酸根(0,50,100mg/L )去除As(Ⅲ)效率及(b )不同pH 下KMnO4–Fe(II)工艺后沉淀中铁含量 图2-(a )砷种类随PH 变化分布图(b )磷酸盐种类随pH 变化分布图(c )硅酸盐种类随pH 变化分布图 百分数/% 百分数/% 百分数/%50mg/L增加到100mg/L并未导致相应的脱砷率减小,说明硫酸根在位点上吸附已经饱和。
(Meng et al.2000)报道,在pH6.8±0.1,硫酸根浓度高达300mg/L 时,其对用FeCl3去除As(Ⅴ)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得出硫酸根比As(Ⅴ)与氢氧化铁亲和力相比弱得多。
Hering et al(1996)也研究了硫酸根对三氯化铁去除砷的影响,观察到pH4和6,硫酸根浓度高达960mg/L时,其不会降低脱砷率。
Jain and Loeppert (2000)研究硫酸盐对水合氧化铁吸附砷的影响,发现在pH 3-10范围内对砷的吸附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