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画像砖1
名词解释汉画像砖石

名词解释汉画像砖石
“汉画像砖石”是指中国汉代时期(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左右)出土的一类砖石,上面雕刻有图案、图像或文字等,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这些砖石通常用于墓葬或宫殿等建筑的装饰。
具体解释如下:
1. 汉代(Han Dynasty):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由刘邦建立,东汉则在公元25年建立,由光武帝刘秀建立。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画像(Portrait):画像通常指的是人物的绘画或雕刻,目的是以艺术形式表达出被描绘者的形象、性格和特征。
3. 砖石(Brick and Stone):砖石是建筑材料的一种,可以用于建造墙体、地面、柱子等部分。
在这里,特指汉代时期的砖石。
因此,“汉画像砖石”可以理解为汉代时期出土的砖石,上面雕刻有图像或图案,可能包括人物画像、动植物、文字符号等。
这些砖石不仅仅是建筑材料,更是艺术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文化传承和手工艺术水平。
这类文物在考古学和艺术史研究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讲课讲稿

中 国 画 像 石 砖 图 案
第六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一.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汉墓出土的一种极珍贵的艺术品。它作为墓室结
构一部分,嵌在内外壁上,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汉画像砖多 见于四川,汉画石多见于山东、河南
1.汉代画像砖概况 ■汉代采用改良措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 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汉代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如生,厚葬之风带来墓室修建业的发 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极高艺术价值,其构图完整,结构严谨, 造型朴实,充满浓厚的汉代雄风 ■画像砖的表现方式: 一种为阳刻,线面结合,用浅浮雕的效果,这 种方法多用在人物的表现上,一种为阴刻,以线为主,另有彩绘,极少量
三.画像砖的造型特征 1.画像砖一般采用影形造型、线面结合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形象
图6-7 《四骑吏》画像砖
图6-8 车马过桥画像砖
2.人物和动物大都取其侧面和3/4,以便能较好刻画其动态,表现其 形
态特征
图6-9 宴饮画像砖
图6-10 宴饮画像砖
3.由于面积大小的限制,画像砖注重大形与动态,简化细节,其形 态高度概括,特征鲜明
图6-1 阳刻石画像
图6-2 阴刻石画像
二.画像砖表现的内容 画像砖和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建筑、车骑出行、
骑射、角抵、神话故事、珍禽瑞兽、辟邪图案、生产劳动、交易市场、 杂耍娱乐,以及墓主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场面
图6-3 汉代画像石
图6-4 汉代画像石
图6-5 汉代画像石
图6-6 汉代画像石
4.画像砖造型大量运用线,线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画像砖上的 线古朴而有张力,流畅而不浮华
图6-11 出行图画像石
汉画像砖石名词解释

汉画像砖石名词解释
汉画像砖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它们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湖北等地,具有典型的东西汉和南北朝特点。
汉画像砖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不仅记载了诸多舞蹈形态与舞蹈形象,还对汉代以后的舞蹈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画像砖石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工农业劳动场景、生活场景、历史典故、人物传说、动物植物、神仙神兽等。
这些画像砖石通过奔放的画风、细致的雕刻技艺,展现了汉朝时期人们的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画像砖石中有关农业劳动的场景,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而历史典故和人物传说则展示了汉朝人民对历史英雄和神话人物的敬仰。
在汉画像砖石中,舞蹈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舞蹈形象不仅展示了汉朝舞蹈的丰富多样,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
通过对这些舞蹈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朝的舞蹈形式、舞蹈服饰、舞蹈乐器等方面的信息。
此外,汉画像砖石中的舞蹈形象还为研究汉代百戏、宫廷女乐、俗乐舞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汉画像砖石的雕刻技艺十分精湛,既有细腻的线条刻画,又有生动的立体造型。
这些画像砖石通过细致入微的雕刻,将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在雕刻技法上,汉画
像砖石采用了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多种形式,使画像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强烈的立体感。
总之,汉画像砖石是汉代祭祀性丧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通过对汉画像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朝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舞蹈艺术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瑰宝南阳汉代画像砖

艺术瑰宝南阳汉代画像砖作者:程浩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04期南阳汉代画像砖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瑰宝,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作为一种特定时代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多样的表现技法、构图方式以及气势、古拙和形神兼备的美学风貌等三个方面。
画像砖,简言之就是古代墓葬中嵌于墓壁的砖刻装饰画,是一种界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美术文物。
南阳汉代画像砖既是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砖墓中的建筑构件,又是一种汉代遗留下来的珍贵的艺术品。
1.表现技法关于画像砖的表现技法,前人已做过较为详尽的研究,笔者在此仅做一简要介绍。
南阳汉代画像砖的表现技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高浮雕、阳线刻和阴线刻。
高浮雕:这种技法使画像呈弧形凸起于砖面之上,并用阳线条表示细部,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一定的空间感。
一般由模印法或翻倒脱模法制作而成,一砖一模,构图紧凑,疏密适宜,主题突出。
这种技法在南阳特别是新野地区较为多见,是河南汉代画像砖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
(图1)阳线刻:这种技法是用凸起的直线或曲线来表现画面内容。
一般由用阴线雕刻好的小印模在砖坯上轻轻压印而成。
画像砖的制作者们往往能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以阳线对人物的重要部位作细致描写,虽寥寥数笔却神韵具现。
(图2)阴线刻:这种技法或直接用利器在砖坯上刻划,或由用阳线刻出的木模在砖坯上压印而成,线条较为流畅,形象则较简略。
这种阴线刻的表现技法在南阳地区使用较少。
(图3)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技法或是单独使用,或是综合运用,但在风格上都有共同特征,即对物像的刻画是建立在神似的基础之上的,讲求物像整体神韵的表达,在细微部分则浅尝辄止,仅起着点缀的作用。
2.构图方式构图是指制作者为了表现作品的主体思想和审美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或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上,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的过程。
南阳汉代画像砖的构图方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全景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在新野樊集出土的画像砖中最为常见。
九年级下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1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32
15
画像砖的起源
•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 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主 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 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 和凸刻线条。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 个画面的。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 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 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 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表现统治阶 级车马出行的。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 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1
什么是画像石 ?
• 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 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 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 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 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 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 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4
济宁、枣庄汉画像石分布区域 形成的原因
第一,地理环境的原因。 第二,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第三,不同的工匠集团传统。
示威仪崇升仙———四川汉画“迎谒”图说

在四川地区出土和收集到的汉代画像砖较多,画像砖的内容极为丰富,有农作、射猎、制盐、采桑、渔筏、酿酒、讲经、迎谒、宴饮、歌舞、神仙、车骑出行、建筑,等等。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主要砌于甬道及墓室的左、右、后壁上,从汉墓出土画像砖的情况来看,有的墓的画像砖排列布局有一定的刻意组合。
如曾家包画像砖墓和昭觉寺画像砖墓中的画像砖组合,从墓主生前活动直到死后进入天国,都排列有序,让人一览墓主的一生。
但有的墓的画像砖则是杂乱随意的。
如广汉罗家包画像砖墓中的画像砖虽多,但排列无序,无规律可言。
无论是哪一种情形,汉墓中的画像砖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在这些汉代画像砖中,表现人物接待场景的迎谒画像砖占有一定数量。
迎谒是古代礼仪制度的一种,自周代起就建立了一套繁复的礼制。
秦汉之交的战乱,使得礼制式微,史书上记载了汉朝初创时期有关礼仪制定的事例。
刘邦得天下后,常宴集群臣,可宴会上大臣们却常常无礼失态,他倍感烦闷,大一统的国家岂能长期无礼仪?于是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叔孙通精通儒术,先仕秦,秦亡后仕汉。
叔孙通找了一帮儒生建立了一套简便易行的规矩来约束群臣,正是《后汉书·礼仪志上》说的:“夫威仪,所以与君臣、序六亲也。
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上替下陵,此谓大乱。
大乱作,则群生受其殃,可不慎哉!”叔孙通的礼仪制成后,文官、武官的位次,敬酒的顺序都有了安排,群臣朝会、宴请也有了规矩,使皇帝的至尊无上的地位通过礼仪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故而引得汉高祖大发感慨:“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因此,迎谒画像砖的画面内容虽然是人们之间常见的迎来送往,但躬身拜谒之间,特别是一些程式化的画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习俗和信仰。
本文以四川地区出土和收集到的迎谒画像砖藏品为例,对迎谒图进行分析和解读。
笔者根据这几块迎谒画像砖画面背景的不同,将其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郊迎画像砖。
例如,彭州市太平乡出土的迎谒画像砖,四川博物院藏。
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论汉代美术简议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姓名刘明阳年级班级09-10班专业艺术设计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零年六月摘要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
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
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
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画像砖,顾名思义就是刻画或模印着画像纹饰的砖,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是一种建筑装饰构件源于战国末期出现的“雕墙”壁画艺术。
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图像表现在取材、技法和主旨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
同时,从汉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来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画像石、画像砖的产生和表现有着它深厚的时代背景、社会根源和民族文化的底蕴。
尤其在繁荣稳定、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理解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出来的文化意绪,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绘画,并加以正确的继承、引导和发扬,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画像石,画像砖,社会根源,文化意绪ABSTRACT(3号黑体)The portrait stone is remains rich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history of art material very much. The artists write a letter on another's behalf by the knife, has created the numerous fine images in the hard stone facing, with by takes the building uni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decoration tomb chamber, Shi Que and so on. The nation discovered the Chinese paints a portrait Shi Shuyi thousand. According to carrying, the portrait stone sprouts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llustrious, proclaims the time, when the xin dynasty established by wang mang has the development,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hen further expands, mainly distributes in Shandong, Henan, Shanxi, Sichuan and periphery the area.The brick relief, is as the name suggests the portray or the mold is printing the portrait decorative design in a utensil brick, generally thought that begins in the Warring States later perio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three-country two jin's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ime continues abundantly popularly, is one kind of building decoration component stemsfrom the Warring States last stage to appear “carves the wall”mural art. The Qin and Han Dynasty to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itial period, use in decorating the palace alley shed much the step base; After Western Han Dynasty intermediate stage, mainly uses in decorating the tomb chamber wall surface;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s the brick relief art prosperous time.Paints a portrait in the stone in the Han Dynasty, the brick relief, the image displays in the selection, the technique and the primary intention implication three different stratification plane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Han Dynasty politics, the econom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each aspect inspects, we may discover that the portrait stone, the brick relief produc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have its deep time background, the social root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 inside story. Especially in prosperous stable, advocat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today, how did we understand that the Han Dynasty paints a portrait the cultural intention which the stone, the brick relief display, knows the drawing regarding us, and performs correct to inherit, to guide and develops, has the profou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Stone, Brick and social causes, cultural sense on目录中文摘要………………………………………………………(3 )英文摘要………………………………………………………(5 )1. 概述画像艺术1.1历史背景..........................................(9 )1.2分布区域 (10)1.3题材内容 (13)1.4艺术风格 (17)1.5雕刻技法 (18)1.6分期与作者 (19)2. 四川地区的画像艺术2.1画像石 (22)2.2画像砖 (23)3. 山东画像艺术3.1概况 (25)3.1山东画像艺术的艺术特点 (30)4.河南地区的画像艺术4.1南阳地区的画像石 (38)结语 (40)参考文献 (42)后记 (43)声明 (44)一.概述画像艺术要认识汉代雕塑形势之盛,内容之富,形式之多样,及其特别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不能不对当时的浮雕艺术予以足够的重视。
中国传统图案6—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图案

图6-23、24 市肆画像石0
图6-1 阳刻石画像
图6-2 阴刻石画像
二.画像砖表现的内容 画像砖和画像石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人物、建筑、车骑出行、
骑射、角抵、神话故事、珍禽瑞兽、辟邪图案、生产劳动、交易市场、 杂耍娱乐,以及墓主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场面
图6-3 汉代画像石
图6-4 汉代画像石
图6-5 汉代画像石
图6-6 汉代画像石
图6-15 盐井画像石
图6-16 汉代画像石
3.汉代画像的建筑画法——汉代建筑画法很有具创意,不仅将建筑 的结构交代得十分清楚,建筑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亦有所表现,它不受透 视法的约束,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图6-17 市肆画像石
图6-18 庭院画像石
中国画像砖、画像石欣赏
图6-19、20 汉代画像石
图6-21、22 汉代画像石
中 国
画 像 石 砖 图 案
第六节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一.画像砖 画像砖和画像石是汉墓出土的一种极珍贵的艺术品。它作为墓室结
构一部分,嵌在内外壁上,有实用价值,又起到装饰作用,汉画像砖多 见于四川,汉画石多见于山东、河南
1.汉代画像砖概况 ■汉代采用改良措施,社会经济空前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 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汉代讲究“厚葬”,认为人死如生,厚葬之风带来墓室修建业的发 展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有极高艺术价值,其构图完整,结构严谨, 造型朴实,充满浓厚的汉代雄风 ■画像砖的表现方式: 一种为阳刻,线面结合,用浅浮雕的效果,这 种方法多用在人物的表现上,一种为阴刻,以线为主,另有彩绘,极少量
4.画像砖造型大量运用线,线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画像砖上的 线古朴而有张力,流畅而不浮华
图6-11 出行图画像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反映[汉代]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 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桑园、采莲、 市井等为主题的画像砖。这类画像砖,内容最为 丰富,颇具研究价值。如成都羊子山一号墓出土 的“盐井”画像砖,细致地刻画了[汉代]井盐生产 的情况。画面上盐井,装置着提取盐卤的滑车; 盐卤正通过架设着的竹枧,缓缓地流向烧着火的 铁锅中。是研究古代盐业史最难得的实物资料。
• 三、表现当时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的,诸如以市集、杂 技、讲学授经、尊贤养老等为主题的画像砖。张衡在《 西京赋》中描写当时的杂技表演场面:“临迥望之广场, 陈角觚之妙戏。鸟获扛鼎,都卢缘穜,衔狭燕濯,胸突 钴锋,跳丸剑之挥霍,走绳上而相逢”。这些,在画像 砖上都可以找到印证。又如“讲学授经图”,生动地塑 造了博士、都讲和学生上课时的情景,[汉代]的教育, 于此可得其梗概。 四、表现墓主享乐生活的,诸如宴饮、庭院、庖厨、乐 舞、百戏等画像砖。这也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汉代]建 筑、民俗风情等的实际情况。
汉朝画像砖
• 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 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 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 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上个世纪60年代 开始,许多汉画像砖陆续在中原一带出现,这些 砖上绘有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 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内容珍奇,画技 古朴,成为研究我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政治、 经济、文化、民俗的宝贵文物。若干年来,画像 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许多硕儒名 士收罗品题,殊为雅事,汉画像拓片也成为一纸 难求的“宝物”。
五、表现当时神话传说和迷信思想的画像砖,诸如伏羲、 女娲、日月、仙人六搏等。
• 二、表现墓主身份和经历的画像砖,如车骑出巡 图、丸剑起舞图等。画像砖的墓主多为当地的豪 强显贵,如桓宽在《盐铁论· 刺权》中所说: “贵人之家,云行于涂,毂击于道……中山素女, 抚流征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披罗 纨,婢妾口希宁。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 弋捷健”。这类画传砖所表现的内容,与文献记 载相符合。
敦煌前的敦煌
•
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 隋唐之後逐渐衰落。汉画像砖是两汉时期主要装饰在古建 筑物上的一种模制、模印、雕刻和彩绘的画像砖。分布于 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苏、陕西、山东等省。与画像石并 称淤世,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砖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再现了中 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睿智、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热爱 生活、珍惜生命、知书达理及向往理想社会的精神。那栩 栩如生、活灵活现、富于动感、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技法, 生动具体的展示了汉代文化的厚重和博大精深。是研究两 汉时期民风、民俗的宝贵实物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 著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