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精准大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讲义(完整版)

2020年高考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讲义(完整版)

2020年高考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讲义(完整版)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一)宇宙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难点探究1]读P4图1-1-6: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为:、、、。

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难点探究2]读图1-1-11:(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76年。

(二)地球[难点探究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原因:①适中,②适中,③适中。

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

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要原因?第 1 页共243 页2.2009年7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

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例1](2007年上海) 2007 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行星上有岩石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例2](2008江苏)读“示意图”,回答: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二)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020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

2020中图版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 第5讲 地球的

●考向 3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影响 (2017·上海六校联考)下图为北京时间上午 7 点时的光照图,弧 AB 为晨昏线, 与 70°纬线相切,读图,回答 4~5 题。
4.此时太阳直射在( )
A.20°N,165°W
B.23.5°N,75°E
C.20°S,165°W
D.23.5°S,75°W
5.此时( )
2.黄赤交角及影响 (1)填图,认识黄赤交角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南__北__回__归__线__之间往返运动。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据关系
①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即图中 α。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即图中 90°-α。 ③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即图中 α′。
解题技巧 太阳直射点坐标的确定方法
(1)纬度的确定 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处的纬度”(出现极 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方法二:通过节气来判断,夏至日太阳直射 23°26′N,冬至日太阳直射 23°26′S,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方法三: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纬度间隔)计算。纬 度间隔指所求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间隔。 已知某地的纬度及正午太阳 高度,由公式即可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方法四:“晨昏线与地轴的交角(锐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1.纬度变化:由_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 (1)北半球夏至日一年 其中 以最 北大 地值 区:_北__回__归__线__及
一年中最小值:_南__半__球____各纬度
一年中最大值:__南__回__归__线____及其 (2)北半球冬至日 以南地区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行星地球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行星地球5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

3.不同季节日出方位的差异
春秋分日,全球(除极点外)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 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 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教/材/释/疑 ►
1.为什么每年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天数要比冬半 年(太阳直射南半球)的天数多几天?
C.10:00 出发,左侧靠窗 D.12:00 出发,右侧靠窗
[解题思路] 析图表
[答案] B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 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 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 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 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3.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 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解析:1.D 2.C 3.D [第 1 题,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速度最 快,在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故丁—甲段用时最少,乙—丙段用时 最多。第 2 题,地球公转至图示位置时位于 1 月初以后、春分日之 前,太阳直射南半球,向北移动。第 3 题,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 我国处于春分日之后的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 围扩大;南极考察最佳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 节为北半球秋季。]
夏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平均速度较慢,用时就长些。 冬半年,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平均速度较快,用时就短些。

2020年高考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讲义(完整版)

2020年高考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讲义(完整版)

范文2020年高考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讲义(完整版)1/ 82020 年高考地理必修一全册精品讲义(完整版)(1)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

(2)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地球处于第个轨道上,日地距离约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为 1.5 亿千米。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3)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巨行星包括、,远日行星包括、。

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4)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运行周期是 76 年。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地球二、读课文,查地图——突破重点难点 [难点探究 3] 地球上能够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一)宇宙(1)外部原因:①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相互,相互,构成天体系统。

(2)自身原因:① 适中,② 适中,③ [难点探究 1] 读 P4 图 1-1-6:适中。

天体系统的级别从小到大举例依次三、读生活,找热点——体验学科意义为:、、、。

1.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与地球差不多,但月球表面的白天最高温度可河外星系是银河系外许多星系的总称,它和属同一级别。

达127℃,夜晚最低温度-183℃。

请分析月球表面温度昼夜变化大的主 [难点探究 2] 读图1-1-11:要原因?第 1 页共 243 页3/ 82.2009 年 7 月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景象。

日全食发生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四、研高考题,找出发点——感悟命题思路 [例 1](2007 年上海) 2007 年 4 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

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二) A.行星上有岩石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一、读课标,找考点——明确学习方向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020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 第5讲

2020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 第5讲

的地理意 2015·天津,10~11题
人 教
义。 2015·海南,19题

2015·浙江,11题
2014·江苏,3~4题
2014·课标Ⅰ,3题
2014·广东,8题
2014·安徽,29题
2018·课标Ⅰ,10题 1.以示意图或文字资
2017·课标Ⅱ,5题
料为背景,考查黄赤
2017·课标Ⅲ,10~11 交角及其影响。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行星地球
[解析] 第(1)题,P点位于70°N,且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一定在北半
球,由此可排除B、D;70°N的P点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不可能直射0°~
20°N之间,故可排除A。若想保证P点出现极昼,则必须保证极昼范围内P点逐
渐扩大到北极圈或由北极圈逐渐缩小到P点,即C项正确。第(2)题,由黄赤交角 地 理
地 理
日出、日落方位
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
相等
相等
相同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行星地球
3.太阳高度的对称
(1)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
相等。


(2)同一地点,以地方时12时为中心,上午、下午距12时时段相等的两个时 理

版 间,太阳高度相等。
返回导航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
研析高考
2
研清教材
3
研细考点
4
研透技法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研析高考


地 理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第18页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五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 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
名 师 微 课 导 学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度。
第19页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五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 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以
3、4、5 月为春季,依次类
名 师 微 课 导 学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为界限,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第21页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五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1)黄赤交角示意图
名 师 微 课 导 学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12页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五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2)黄赤交角的影响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名 师 微 课 导 学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26页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五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范围是 (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 B. 0° ~ 20° S D. 20° S~ 23° 26′ S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课件湘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课件湘教版

极昼、极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 夜规律 夜)出现的天数_愈__多__
昼夜长短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__昼__长__夜__短___,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 状况规律 昼时间__越__长__。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重要节气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 冬半年
北半球各地___昼__长__夜__短___,纬度越高, 昼_越__长___,夜__越__短__
图1中___北__半__球__各__地____昼长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__北__极__圈__及__其__ __以__北__地__区____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各地__昼__短__夜__长____,纬度越高, 图3中_北__半__球__各__地___昼长达到一
(1)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_季__节____的变化而变化。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的季节
(2)天文四季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3)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 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第 2 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 信息①:日落时杆影指向由东北转向东南,则日落方位由 3 __西__南_____变为西北,太
阳直射点由南半球移到北半球。 信息②:由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判断。
答案 (1)C (2)A
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采光、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安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 装等)为背景,或创思 纬网图提供信息,主要考查地

2020高考地理 第1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2020高考地理 第1章 行星地球 第5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5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基础全面梳理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错误!太阳的运动.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错误!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二黄赤交角1.含义:地球错误!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错误!赤道面的夹角,目前是错误!23。

5°.示意图如下: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错误!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为错误!12时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之中的□,11最大值.(2)变化规律①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错误!递减。

②季节变化3.四季的划分(1)天文含义上的划分(2)北温带国家的四季:一般把□,203、4、5月划分为春季,其他季节依次类推。

4.五带的划分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有什么不同?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晨昏线上为0°,直射点上为90°;正午太阳高度是正午时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直射纬线上为90°,从直射点向南北递减;地球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周年变化。

2.1月份距太阳最近,北半球却是严寒的季节,这是为什么呢?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1亿千米,最近是1。

471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热能最大可相差57%。

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3.地球上不同地点太阳视运动有何规律?(1)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看太阳都是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看太阳都是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2)地方时为12时时,太阳位置不会偏东或偏西,但会偏南(直射点在该地之南)、偏北(直射点在该地北边)或不偏(太阳直射该地).4.“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对应学生用书第30页)一、地球公转特征探究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填写下列内容。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最快B点远日点7月初最慢[方法技巧]__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的方法(1)时间不同: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

(2)公转轨道上位置不同:近日点位于冬至日以东,远日点位于夏至日以东。

二、黄赤交角及影响读黄赤交角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黄赤交角的概念:A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B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具体如下图所示: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回归年。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图1为夏至日图2为春、秋分日图3为冬至日(2)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1)成因(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夏至日时,地球的公转位于远日点上,速度最慢。

(×) 2.暑假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 3.夏季时全球各地均昼长夜短。

(×) 4.某地昼夜等长时,一定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我国广东省汕头市(117°E,23°26′N)的正午太阳高度同海南省海口市(110°E,20°N)的正午太阳高度相比,较大的是汕头。

海口市该日正午日影朝向为南面。

2.A处地方时为8时,C处地方时为4时。

3.图中A处昼长约为16小时,B处夜长约为16小时。

4.图中A、B两处的时间为6月22日8时。

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6.A、B、C、D四地中,目前正处于冬季状态的是B地;从五带划分上看,D地位于热带,A、B、C地位于温带。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1.从理论上讲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北极熊,一般要比生活在南极圈内的企鹅每年多晒几天的太阳,原因是什么?[提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地球正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而当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地球正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因此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比南极地区的极昼天数多。

2.天安门广场上正午旗杆的影子一年中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提示]冬至日时最长,夏至日时最短。

(对应学生用书第32页)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例1](经典高考题)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❶。

图1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1图2(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日地距离相同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思维流程](1)D(2)D1.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技巧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点:(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下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2.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分析理解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理解几个数据间的关系。

如下图:(1)α=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的纬度数。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的纬度数。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的度数=北(南)寒带的范围的纬度数。

命题视角一分析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影响(2019·山东青岛二中测试)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赤交角为24°1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B 2.C[第1题,当黄赤交角为24°1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

第2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0°。

] 命题视角二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影响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A.15°B.105°C.195°D.285°C[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恒星年,全年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地球绕行约15°。

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春分日至寒露日为13个节气,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195°。

](2019·昆明市调研)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

据此完成4~5题。

4.北京时间7月15日23:00决赛开始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3°S,45°W B.18°S,38°EC.3°N,38°E D.18°N,45°W5.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北京昼长逐渐变长B.地球公转速度加快C.巴西高原草木葱绿D.亚平宁半岛高温干燥4.D 5.D[第4题,7月15日,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由北京时间23:00可推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45°W。

第5题,6月14日至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6月22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故北京昼长先逐渐变长,22日之后则逐渐变短;本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地球逐渐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减小,位于南半球的巴西高原正值干季,草木枯黄;亚平宁半岛为地中海气候,比赛期间正值盛夏,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例2](2019·江苏高考)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❶,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

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❷”。

据此完成(1)~(2)题。

(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❸A.①B.②C.③D.④(2)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❹,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思维流程](1)B(2)B1.昼夜长短的相关判断(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如下图所示)(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分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如下图所示)(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定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定极昼、极夜范围和变化①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

(见上图)2.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对称性规律计算①利用纬度的对称性计算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

②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相对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等的;相对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

如下图:a与b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与d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c两个时间中,b时间的昼长(夜长)等于c时间的夜长(昼长)。

命题视角一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析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带着中国人的满心期望发射升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