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主要类型
纪录片分析

6、纪录片中的声音: 同期声、解说词、音乐、音响。 1. 同期声:在拍摄画面的同时被记录下来的现场声。 2. 解说词: 作用:是解说型纪录片的结构框架,使纪录 片具有完整的叙述能力,有助于电视叙事方式更加精炼集 中,客服画面的局限性,揭示深层次主题,使画面更加真 实、自然,也可以使零散的镜头形成一条主线。 3. 音乐 作用:展现一种地域文化的特色时代特征;起 到段落间的连贯链接作用(承 上启下);渲染气氛、营 造氛围; 反应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以及内心情感。 注意: 如果有音乐一定要留意音乐内容。 4. 音响: (1)再现时空的真实感、交待环境; (2)突 破画面局限,扩大信息量;、 (3)反衬主人公的内心世 界。
7、电影特性的评论。 这类评论写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是也是评论 任何类型的片子通用的。
回顾:电影特性分析的角度有哪些?
范文连接
பைடு நூலகம்
二、纪录片的特点
纪录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实性,本性应当是客观 物质现实的复原。 坚持纪录片的纪实本性,并不排斥可以拥有其他 属性,如艺术性,政论性,文学性,哲理性等, 但他们都服从于纪实性,而且通过纪实性来表现 通俗点说,纪录片就是一部人物形象,环境,事 件真实,真实反映生活的新片种,客观反映极少 有编导主观色彩。但是无论这部电影反映的一系 列属性,前提必须真实。
纪录片分析
一、何为纪录片 二、纪录片的特点 三、纪录片的类型 四、纪录片分析
讨论:纪录片与电影的区别在哪里?
1.表现特点 (纪实vs虚构) 2.制作技术手段(前期、后期) 3.叙事形式 4.从表演上来看 5.创作意图 (比较客观vs主观) 6.拍摄方式
纪录片的含义? 把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用镜头记录下来!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 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 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 或电视艺术形式。
纪录片主要类型

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有着密切 的关系。作为时代的反映,推动电视纪录 片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文化思潮,文化思潮 影响着电视纪录片主题。 像二战期间的一些纪录片,就是反战。二 战以后的一些纪录片就是对二战的反思。 80年代中期,纪录片悄悄地开始了对人的 关注。这个时候的关注点是表现丰满的、 个性独特的、立体的人,而不是人为地塑 造人物。当时电视纪录片的主要对象还都 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
三、理论文献纪录片 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片种。中央电视台军事 部以拍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著称,大题 材、大手笔、群体作战、极高的拍摄效率。 理论文献纪录片有前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 艾瑟。苏勃确立,代表作是《罗曼诺夫王 朝的覆灭》。后来这个片种在各国有不同 程度的发展。西方对这类影片称为‚汇编 影片‛。
第三节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追求 一、电视纪录片的终极目的——关注人 为什么一部好的电视纪录片能深深的 打动人心,能那么长久的在人们心灵中回 荡呢,因为它拉动了人们那根价值的心弦, 电视纪录片是反映不同人生价值的一种艺 术创作,人们通过它能够映照出自己,也 能看到一种别样的人生。
电视纪录片不像焦点节目以提出问题为己 任,也不像法制节目论是非,它其实是讲 人生的价值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人的 良知,电视纪录片像一个道德法庭,让每 个人的良知在这里过滤,它细腻地触动着 人的灵魂。
3、注意问题: 前期的准备与团队的合作。 故事化的讲述方式的运用。 视听语言的运用。 展示自然科技纪录片表达的人文关怀。
六、人类学纪录片 1、定义:人类学纪录片是人类学与纪录片 结合,作为人类学研究成果,蕴涵有人类 学因素和内容的纪录片。这里的人类更多 的具有民族的意义。 2、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发展 纷纷在国际影视节上获奖。(上海电视 节‚白玉兰奖‛)《摩梭人》、《沙与 海》、(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 《藏北人家》、《深山船家》《三节草》 等。
纪录片的分类和定义

这种分类方法有其科学之处,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困境: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4月版,第110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对于叙事来说重要的特性,前 因后果、戏剧性、主题、人物等,对于非叙事来说都不那 么重要;而在非叙事影片无比重要的节奏、对比、音乐性 等,对于叙事来说则是次一等的关注目标。
因此,我们讨论的纪录片仅在非虚构和叙事的范围之 内,艺术的(非叙事的)因素只是在叙事能够包容的条件 下成立,不能作为独立的纪录片的性质。
他们将所有非叙事的影片拿来分类,这样便会有相当一部分影视艺 术作品进入分类的视野,比如MTV、广告、实验电影,当这些电影与 真正的纪录片放在一起的时候,两者是很难共享同一个原则的。
一、非叙事与非虚构
非叙事与非虚构是一对矛盾,在考拉克尔那里被含含糊糊地放 在了一起。
麦茨则在表述“非叙事”的观念时,出现了自相矛盾。他在 《电影语言》一书中谈到叙述的时候说:“自从沙特从事想象世界之 研究之后,我们逐渐在建立一个观念:现实不说故事,只有记忆才说 故事,因为说故事是一种叙述行为,是全然的想象。因此,任何事件 在被开始述说之前均已告完成。”
【迈克尔·拉毕格:《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何苏六等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6 月版,第4页】
Alan Rosenthal也在自己的《纪录片编导与制作》一书中说: “此书是以纪录片制作者和其他非故事片,比如工业片、风光片或教 育片等制作者为对象编写的。”
纪录片的六种类型

精心整理依照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的观点,纪录片可以分为如下六种类型:一、诗意型纪录片(PoeticDocumentary)诗意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
代表作为伊文思(JorisIvens)的《雨》(Rain)。
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强调叙事,不注重特定时空的营造,不强调连贯剪辑。
它着力于节奏的创造,不同空间的并置,目的在于情绪、情调的传达。
二、阐释型纪录片(ExpositoryDocumentary)阐述型纪录片也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
中国在1990年代“新纪录运动”片宣传意图明确,“上帝之声”(voice-of-God)三、观察型纪录片(术基础在于便携式摄影机和磁带摄像机的出现。
街16号》)参与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代表作的《夏日纪事》(ChronicleofSummer)。
标志着中国纪录五、反射型纪录片(ReflexiveDocumentary)反射型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代表作是《姓越名南》(SurnameVietGivenNameNam)。
这种类型的纪录片的显着特征在于对纪录片呈现社会历史过程本身的反思。
和其他类型纪录片一样,反射型纪录片重视对现实世界的表达,但更为重要的是,导演在片中同时表达对纪录片创作本身的反思。
这种影片往往显得更为抽象,难以理解。
对于中国的纪录片创作者和观众来说,这种类型的纪录片还是陌生的。
精心整理六、表述行为型纪录片(Performative)表述行为型纪录片把真实的事件进行主观的放大,背离现实主义的风格。
强调创作者主观的表述。
代表作如马龙里格斯(MarlonRoggs)的《舌头不打结》(TonguesUntied)。
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往往与先锋电影(avant-garde)很接近。
[编辑]真实性“对于我来说一部电影使用什么手段,它是一部表演出来的故事片还是一部纪录片,不重要。
一部好电影要表现真理,而不是事实。
”—谢尔盖·爱森斯坦,1925年一般来说,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写实,就可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
纪录片的种类

纪录片的种类有哪些
纪录片是用电影、电视、网络或其他媒体记录并呈现真实事件或历史的影像作品。
纪录片的种类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纪录片类型:
1.记录纪录片:记录纪录片是最常见的纪录片类型,用于记录真实的事件、人物或
历史。
2.科普纪录片:科普纪录片是用于向观众解释科学知识的纪录片,常常使用动画或
者模拟来解释抽象的概念。
3.自然纪录片:自然纪录片是记录自然界的纪录片,常常用于记录动物、植物或地
理环境。
4.历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是记录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纪录片。
5.社会纪录片:社会纪录片是记录社会生活、文化或政治的纪录片。
6.访谈纪录片:访谈纪录片是用于采访某些人物或专家,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记录
的纪录片。
7.旅游纪录片:旅游纪录片是记录旅游景点或地方的纪录片。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
电视纪录片的类型分析

③情景再现与影视表演的区别
影视表演须服从总体艺术基调,历史真实基础上的虚构和卓越的表演是基本手段。 情景再现须服从总体纪实基调,扮演仅仅是纪实手法的特殊补充,是集中史料、访谈
和解说词的综合叙事的一种手段。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突出特定时空中的人物、环
境和氛围的历史感。 影视表演是故事片的主要叙述手段,而情景再现是纪录片讲故事的一种辅助手段。 借用故事影片和电视剧画面,也是一种真实再现。 ④重现和情景再现的注意事项 少而精:越少越好
拍摄者与被拍摄者有一种现实的亲近关系,同时是镜头生活的参与者和互动者。 《我拍我的村子》系列 (3)虚拟情境型 被拍摄生活本身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为了观察人在特定状态下的真实反应而专 门设定的一种生活情境,以科学纪录的方式进行展示。 《荒岛生存者》 《百姓家园》
16名来自美国各行各业的男女自愿者来到南太平洋一个相当偏僻没有任何人烟的
体是栏目纪录片商业运作的成功之道。
(1)客观纪录型 发现生活与发明生活的冲突与矛盾
采用真实电影的创作手法,以直接电影的面貌出现的纪录节目形态。考虑到拍摄
周期的局限性,采用触媒技巧。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主动触发,捕捉真实影像,并以纯 客观记录的方式予以表现。 《毛毛告状》 《盲哥们儿》 (2)自我映射型
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不在隐藏于客观性纪录的背后,自己拍摄反映自己的生活,
②靠访谈讲述历史,以同期声结构全片
③适宜栏目化生产的操作要求 《我的抗战》 《我和我的祖国》 《北大荒青春记事》
(2)文献纪录片
拍摄领导人物传记或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形象化政论片,属于主旋律影片。在 选题上除了重大题材之外,也开始关注中小型题材。
《荡涤尘埃》《丝路》《瓷路》
编年史纪录片——《百年中国》《大国崛起》《复兴之路》 人物传记片——《毛泽东》《邓小平》 (3)历史真实再现 《记忆· 梁思成1937》《记忆· 晏阳初1930》
纪录片的六种类型.docx

纪录片策划方案一、创作理念关注社会中另一生存环境下的被托管的中小学生,从细节处着眼,展现隐藏在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学生们的生存状态。
强调叙事纪实,不仅要善于发现,还要善于选择,舍弃,重视过程,完善结果在纪录片里贯注理性思维,谨记纪录片的本性:客观与真实,适当地施与人文关怀。
二、风格地位将平民化的视角和平实化的语言贯穿整部纪录片的始终,以真实的故事为主线,拍摄学生们生活中的一天,以采访老师和学生为配合画面,描绘这一群体的生活,体现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被托管的孩子的生活状况以及父母的忙碌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引发人群的思考。
三、主要内容在世纪城的小区里,有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多是外地来昆经商的商人,生活的压力让父母们每天忙于奔波,没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孩子。
于是,在这里应运而生了许多托管的培训班。
培训班里的老师负责这些孩子的日常起居,孩子们从小学生到初中生不等,有日托的,也有全托的。
日托的孩子们,老师负责早上接到他们送去学校,然后中午再接到培训班吃午饭,再送去学校,下午接到培训班辅导他们作业,照顾饮食,直到作业做完由家长接走。
而全托的孩子们还要留在培训班里睡觉,通常一周才能回家一次。
这里的孩子们大多都有着优越的物质生活,由于家长在精神生活上无法满足他们,只有给予他们丰厚的物质生活,但是,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是什么对他们最重要呢?培训班的老师,所谓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他们在精心照顾孩子们的饮食和学习的过程中,真的能给孩子们带来精神上的欢愉吗?带着这些问题,用镜头探究这些孩子的生活状况,采用开放式的方式,展现这一现象对于这群孩子们的影响,留给观众充分的思考空间。
四、目标人群显性受众:家长(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家长),教育工作者隐性受众:对这一社会现象有兴趣和共鸣的一般大众五、拍摄对象托管班的学生们,托管班的老师。
托管班里必然有老师和学生两个角色,主要内容是围绕学生们的生活,因此,学生是整个纪录片的中心人物,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他们与老师会发生深切的联系,而对老师的采访和拍摄也会形成冲突的交锋点。
纪录片类型的分类

纪录片类型的分类
1. 历史纪录片呀!就像《河西走廊》这样的,把过去的那些事儿生动地展现出来。
你想想,看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在眼前展开,是不是特别神奇?就仿佛穿越回了过去,亲眼目睹那些历史变迁呐!
2. 自然纪录片嘞,《美丽中国》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让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那些令人惊叹的景色和奇妙的生物。
哇塞,这多有意思呀,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呀!
3. 人物纪录片也很不错哦!像讲那些伟人的人生故事的,比如《苏东坡》。
这能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深入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情感,难道不是很吸引人吗?
4. 美食纪录片呀,那《舌尖上的中国》可太有名啦!看各种美味佳肴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哎呀,想想都让人流口水呢,这不就是给吃货们的大福利嘛!
5. 科学纪录片好比《宇宙的构造》,能帮助我们了解那些高深的科学知识和奥秘,多酷呀!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呢。
6. 社会纪录片呢,像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哟!比如一些关于教育、贫困等主题的纪录片。
这能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有责任感呀,很重要呢!
我觉得呀,这些不同类型的纪录片都太有魅力啦,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