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从文章中提炼主题,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

(2)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抽象概念的理解。

(2)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分析。

(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空中楼阁的想象和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了解主要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空中楼阁”、“自然与人文”等。

(2)分析作者对这些概念的表达方式和观点态度。

4. 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2)其他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心中的空中楼阁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最新-《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优秀5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别具一格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学习本文语言清新、优美,描绘景物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状物写景的特点是什么?分析:把“小屋”和周围环境对比,作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是本文状物写景的特点。

文章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至“轻灵而自由”,是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后一部分则是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前一部分有三层:第一层(开头至“一点情调”),写小屋和山的关系,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给山川美景增添了“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这是立足山外,是远观,看全景。

第二层(“小屋点缀了山”至“含蓄而有风度”),写小屋和树的关系,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使小屋更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第三层(“换个角度”至“轻灵而自由”),继续写小屋和树的关系,立足点移到远远的山下,仰望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态翩然”了。

后一部分有四层:第一层(“小屋之小”至“叫它云或霞”),写小屋的花园和山上的云霞。

花园极小,“领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领空”却是无限的;花园里繁花绚烂,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样绚烂。

第二层(“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至“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因为在山上,空气特别清新,而光线则富于变化,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第二层(“山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至“唤做空中走廊”),写小屋和外界的相通。

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条山路和外界交通,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第四层(“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至结尾),写夜晚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缥缈若“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点明了题意。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李乐君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2)学会如何从文本中提炼主题,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优秀段落。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理想情怀。

(2)学会珍惜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的把握。

(2)学会生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优秀段落。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如何从文本中提炼主题,进行文学创作。

三、教学方法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4. 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要介绍作者李乐君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重点、难点内容。

(2)分析作品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美好愿景。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主题,进行文学创作。

5. 课堂小结:(2)强调珍惜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主题,进行文学创作。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 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1)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2)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课文译文等。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2)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3)讲解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并进行实际语境的演练。

4. 课堂互动:(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文《我的空中楼阁》的课后练习题。

2. 结合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理想家园的短文。

3. 深入研读课文,分析作者的语言特点,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

《我的空中楼阁》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详案(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3)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努力实现梦想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 课文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回答相关问题;3. 词汇学习: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4. 文本分析: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5. 小组讨论:围绕课文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空中楼阁的想象。

2. 课文阅读:(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词汇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学生跟读,巩固词汇和短语的正确发音;(3)学生运用词汇和短语进行口头练习。

4. 文本分析:(1)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2)学生总结作者的写作特点;(3)教师举例说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5. 小组讨论:(1)教师围绕课文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分享心得体会,互相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空中楼阁;2. 调查身边同学对空中楼阁的想象和期待,整理成报告;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相关问题。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热爱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抒发的独特感情。

(四)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五)教学手段:制作幻灯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2.知识引入:仔细观察画面,体会画面特点。

教师: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吗?屋子简陋,环境清幽、安静。

这让我想到八年级时学过的文章《陋室铭》(打出画面)大家齐读。

问题:全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哪句话揭示了文章主旨?学生回答:托物言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教师明确:全文表达了陋室不陋,室主人品德高尚,含有作者对自己激励,对社会愤懑的感情。

今天我们大家接着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美文《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

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有关作者的情况。

作者介绍(见幻灯片)“我的空中楼阁”中“空中楼阁”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而本文作者在文中反其意行之,学习本文之后大家理解“我的空中楼阁”有哪几层含义文章托物言志又言了什么“志”呢?我们共同看课文。

问题:作者分别立足于何处,从哪些观察角度来描写小屋之美?在山和树的映衬下,显示小屋哪些不同特征?学生阅读、讨论分析(略)教师明确:立足于山外:远观全景——山如眉黛,小屋似痣立足于山上:近观局部——静、小巧、别致出色含蓄而有风度立足于山下:仰望远观——由局部到全景总结:作者立足于小屋之外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小屋的形势,情态。

经过作者精心描绘小屋已经具有灵性。

作者对它具有特殊的感情,所以这里“我的空中楼阁”指建在山上的家居“小屋”。

小屋在作者笔下,眼中如此魅力十足。

那么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它周围的环境又会是什么样的胜景呢?问题:作者抓住哪些事物的哪些方面来写小屋周围的环境?它们又有怎样的特点?(见幻灯片)教师总结:作者对小屋周围的环境充满着喜悦的赞叹,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让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而且“山路,山坡不便行车”然而“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装饰”“不用养鸟”“无须挂画”?学生讨论(略)教师明确:作者故意让小屋远离人为的“文明”装饰,大自然才是作者的追求,小屋是超然脱俗的。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篇一」我的空中楼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2 体会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3 初步品味本文的语言二、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三、正课师:我想问一下在坐的各位同学,假如你有足够的钱的话,你会把你的家建在哪里?是这里呢?还是这里?或是这里?(出示幻灯片)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

它可能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在郑愁予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房子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房子,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房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屏显:我的空中楼阁师:大家都预习过的对不?在字词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吧?那么这节课不再强调字词了。

现在,我不叫你们用嘴巴阅读,用什么呢?用耳朵阅读。

(生:耳朵?师:能理解么?用耳朵怎么阅读?生:哦,就是通感对不?)师:呵呵,用耳朵阅读,就是用耳朵去倾听,我下面要放一个视频朗诵材料,我要大家做到,用耳朵去倾听视频里那个人是怎么声情并茂的朗读的,我们平时又是如何朗读的。

然后,把你的纸拿出来,将你心中的小屋画出来,跟视频里面的画面比比,用眼睛去欣赏画面,然后,用心灵去感应,感应什么呢?感应字里行间作者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有没有让你心灵产生共鸣的地方。

多媒体朗读师:好,哪位同学能说说,哪一幅才是你心目中的那幅画面吗?师:好的,大家回答很好。

我们说,一篇文章到了读者手里阅读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每个人的理解感受都会不同。

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还有就是品味语言。

当然,作为一篇精美的散文,仅仅是这个层次上的解读是不够的,但是这是第一课时,我们只有在这一层面上理解了才能在下一课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对不。

师:那现在我们进入学习目标第一阶段――理清思路。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精选14篇)《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课文:在解读这篇课文之前,我想起了张晓凤的一段文字——《遇》: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

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睢鸠,——于是有了诗。

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即有了对物的赞叹和对物的深情。

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一场恻恻然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

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浑炖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今就不一样了。

我渴望生命里的种种遇合,某本书里有一句话,等我去读、去拍案。

田间的野花,等我去了解、去惊识。

山风与发,冷泉与舌,流云与眼,松涛与耳,他们等着,在神奇的时间的两端等着,等着相遇的一刹--一旦相遇,就不一样了,永久不一样了。

我因而渴望遇合,不管是怎样的情节,我始终在等待着种种发生。

与“诗意”遇合当然是漂亮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合的往往不是诗意,而是“一地鸡毛”。

我们每天都得面对庸俗不堪的现实生活,我们每天都得面对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细节。

我们是否能从日常生活的情境中获得“诗意地生活”的境界?我们是否还能够在繁忙而琐碎的生活里保持一种生活的激情?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需面对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在阅读这样的文字时,必需向自己的心灵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当让自己的静下心来,领悟这样的逼问。

一般说来,我们必需遭受两种生活。

第一种是“散文式的生活”,我们必需活着,琐碎的衣食住行;其次种“诗的生活”,不计利害得失的自由想象的精神层次的生活。

物质层次的“散文式”的活动意味着功利的、合乎常理的的实际生活,它是世俗化的、循规蹈矩的,而精神层次的“诗意”的生活则是以跳动的、想象的、不计功利的,它注意生活的价值体验和审美体验。

应当说,这两种生活对人类来讲都是必需的。

对于个人来说,只有这两种生活持续不断地相互关联,以“诗”的生活完善升华“散文”的生活,以“散文”的生活使“诗”的生活落到实处,才是较完善的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空中楼阁优秀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一
教学目标
本文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追求超脱尘世,追求宁静自由独立的志向。

重点和难点:
1、景物描写和志向的抒发
2、清丽脱俗的文笔,优美动人的语言
课时:1
教学教程
1、导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浸透刘禹锡德馨的陋室;“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这是融入归有光悲喜的阁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欣赏她的空中楼阁的美丽,品析作者融入其中的志趣。

3、朗读提问
A、作者是从哪个视角描绘小屋与山的?(远观,全景)
B、小屋与山有何特点?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屋点缀了山,使山富有生气和情调)
5、小屋与树,作者的描写视角是什么?景物有何特点,蕴涵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7,近视、局部;8,仰望、远观。

树点缀了小屋,使小屋有绿的背景,有活力、精神,使小屋含蓄而有风度;又使小屋若隐若现,凌空而起,轻灵而自由)
6、小屋点缀了小山,树点缀了小屋,小屋与周围的自然景物构
成和谐的统一。

作者反复描写山、树与小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自由的热爱)
7、作者对自然充满了无限的热爱,接下来,作者侧重描绘了人
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作者站在小屋,欣赏自己的领土和领空,她看
到了什么?(领土有限,领空无限;花园袖珍,院子开放,有形的围墙
围住的是一些花,无形的围墙展示着大自然,显示了小屋的开放性)
9、作者通过直抒胸臆,抒发了她快乐和幸福的情感,但作者仍
意犹未尽,用诗一般的语言,用画家的彩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小
屋夜景图,接着描写小屋白天清晰,夜晚朦胧,迷于雾失楼台之中,成为作者的空中楼阁,它没有室内的装饰,却有室外的鸟语,门外
的巨画,小屋与周围的尘世比较起来,有超脱尘世、宁静、自由的
美丽,使作者有回归自然的快乐。

通过对全文的学习,你知道“我
的空中楼阁”的寓意是什么吗?(自然的山上小屋,又指幻景中空中
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超脱尘世的生活环境,追求独立的人格)
你对作者的这种志趣有何评价?
11、结束语:人人都有自己的梦,人人都有自己的志趣追求。

李乐薇借山上的小屋,寄托了她超尘脱俗、热爱自然、追求自由、追
求独立人格的志趣。

那么你们呢?但愿你们独守自己的心灵,实现自
己的梦想。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感知课文
1.创设美好情境,进行配乐朗读。

2.分析写小屋的观察角度,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

观察角度:远望一近观一远眺一仰视一俯瞰。

理清“文脉:
开头描写小屋“立于山脊的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容易让人产生凌空之感;其次“近看改为过观”,树遮掩了小屋,只看到建筑的线条、屋檐、窗等,很有凌空而起之势;再次,它有无限大的“领空”作
“开放性院子”,而山路则被叫做“空中走廊”;最后点明,夜景中
的小屋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抓住文章的脉络,文章的基本内容就迎刃而解。

3.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独到之处
(1)诗化的语言(学生找出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①对称的句式,轻快的节奏
②奇妙的修辞
比喻新奇,有朝气与活力。

如: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非常独特、自然,而且富有美的韵致,不仅点染了小屋的醒目、清新、玲珑,而且两
处配合自然、融合,浑然天成,令人浮想联翩,美味无穷。

b“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新奇,传神,
细腻地描绘了静态之物的动态感,从而产生极好的艺术效果。

排比、比喻结合
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
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以动写静,美景连动,令人浮想
联翩,使景物有了活力,有了灵气。

(2)画的笔法
①工笔细描
如关于小屋傍晚到早晨光线的变化,像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让人感受真切而留恋不已。

②写意渲染
如远观小屋,全是写意画法,求神似。

(3)动静的糅合
动静景物的组合艺术往往会产生奇妙的表现效果,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是糅合的艺术要求,文章正是把盎然生机糅进静态景物之中的。

如“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
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本质上,
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
由!”这一节,动静糅合,产生了意料不到的美感。

三、总结、扩展
鉴赏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重在体味语言,这是把握意境的一把钥匙。

本文语言优美,通过对语言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感知作者的
美好的情怀。

课后再找一些美文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中优美的语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分析
1.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作者生活情况的语句,理解其含义。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章反复写山、树和屋,原因是什么?
明确:山、树、屋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前两者是自然景观,后者则是人文景观,人与自然不可分离,表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文章写“无形的围墙”和破晓、入暮时光线的变化,有什么深意?
明确:大自然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人生活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是自由而幸福的。

(3)托物言志的手法
①小屋及周围环境与尘世有什么不同?
明确:宁静、优美,让人心情舒畅,感到自由、幸福。

②写小屋在山上有什么意图?
明确:小屋脱离尘世,自由,表现作者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和对独立人格的向任。

③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关系怎样?作者为什么把景物写得那么美丽动人?
明确:作者与小屋外在环境之间是融为一体的,写外在景物,实际上写内心愿望,绿树,鲜花等都带上了作者情趣和志向的色彩,
正因为作者对这些美景深爱情笃,才写得如此动人,具有极强的感
染力。

(4)有关“空中楼阁”的含义
含义是双重的:①指山上的空中小屋;②喻指作者美好生活理想
的心灵追求:自由。

安静、独立的生活。

(5)疑点讨论
小屋究竟是真是虚?
此处自由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标准答案。

二、总结、扩展
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
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

三、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写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题目自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