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速磁悬浮与轻轨、地铁的比较

中低速磁悬浮与轻轨、地铁的比较
中低速磁悬浮与轻轨、地铁的比较

中低速磁悬浮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运用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1934年他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53年完成科学报告《电子悬浮导向的电力驱动铁路机车车辆》。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对磁悬浮运输系统进行开发,并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磁悬浮列车与传统轮轨列车不同,它用电磁力将列车浮起,导向和驱动。在运行时不与轨道发生摩擦,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时速小于200km)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非常低。此外,磁悬浮列车还具有速度高,制动快,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振动小,舒适性好等优点。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造价攀升的情况下,中低速磁悬浮线的性能价格比好的优势得以显示出来。

1 磁悬浮技术的种类

目前,载人试验获得成功的磁浮列车系统有3种,它们的磁悬原理和系统技术完全不同,不能兼容。

(1)用常导磁吸式(EMS)进行悬浮导向,同步长定子直线电机驱动的高速磁浮列车系统。以德国的TR(Trans rapid)磁浮列车系统为代表。TR采用常规电导吸引的方式进行悬浮和导向,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 10mm 左右;由地面一次控制的直线同步电机驱动。我国上海机场磁悬浮线就是引进的德国 TR系统

(2)采用超导磁斥式(EDS)进行悬浮和导向,同步长定子直线电机驱动的高速磁浮列车系统。

高速超导磁悬浮列车以日本的ML系统为代表。车上的超导线圈在低温下进入超导状态,通电后产生很强的磁场,列车运动时,超导磁体使线路上的导体产生感应电流,该电流也将产生磁场,并与车上的超导磁体形成斥力,使车辆悬浮(悬浮高度较大,一般为100mm左右)。列车由地面一次控制的线性同步电机进行驱动,同步电机定子三相绕组铺设在地面线路两侧,无需通过弓网受电方式供电。

(3)采用常导磁吸式(EMS)进行悬浮和导向,异步短定子直线电机驱动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系统。

以日本的HSST为代表,采用常规电导吸引的方式进行悬浮和导向,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mm左右,采用车载一次控制的直线感应电机驱动。由于需要通过导电轨和受流器向车辆供电而限制了提速,列车最高速度比上述两种磁浮列车低。日本于1974 年开始HSST 的开发,以最高速度以100~300km/h为目标速度,用于城市近郊运输以及市中心与机场之间的中转运输。

2 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组成

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主要由线路、车辆、轨道、道岔、供电、信号、站场、等子系统构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是以车辆为核心进行设计、运营,中低速磁悬浮车辆与轮轨车辆在驱动方式、技术特征方面的根本差异,导致其他子系统技术上也有很大的变化,某些技术已经超出传统轨道交通的技术领域。

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供电、信号、线路、站场的设计与现运营的轨道交通系统理念、技术路线相同,可采用已有的成熟可靠的技术,仅针对磁悬浮车辆的技术特点进行专项设计和改进即可。但车辆、轨道、道岔的设计策略由于磁悬浮技术的引入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需要专业的研发、验证。国内外研究机构、厂商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其中日本HSST中低速磁悬浮系统已经商业运营近10年,运行情况良好,充分展示了其技术成熟,独具特点和优势;国内也修建了实验线路,已证明是安全可靠的。

2.1 车辆技术

从功能角度上看轨道车辆都是人员从一个地点安全、舒适地运送到另一个地点,车辆与人的人机界面都是一样的,与之对应的车体、座椅、门、空调、灯、PIS系统在技术层面不存在差异,可采用轨道车辆成熟技术甚至产品。但如何开发运输装载人的车体则采用了不同的思路,用磁悬浮技术代替了车轮,随之必须用直线电机替代旋转电机和轮对组成的驱动系统,接着形成了承载车辆、悬挂电磁铁和直线电机的悬浮架,与之配合的轨道也变成了F轨形状。从系统上看,正是磁悬浮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整个系统的技术形态。

2.2磁悬浮技术

磁悬浮系统有常导电磁吸力悬浮(Electrical Magnetic Suspension,EMS)、超导电动斥力悬浮、永久磁铁悬浮3种基本的悬浮方式。这里讲述的车辆采用EMS技术。磁悬浮系统由控制器、传感器、电磁铁、F轨道构成。控制器采用二电平的H型斩波电路、电流环和位置双环PID控制策略。测量间隙的传感器采用电涡流原理,冗余设计,以适应轨缝和提高可靠性。电磁铁采用铝制导线绕制,选择具有导磁性好、强度足够高的钢材作为铁心和极板。F轨道用耐候钢轧制而成。国内乘凉磁悬浮系统的关键部件技术、控制技术已经得到充分验证,成熟可靠,技术水平完全满足工程化应用的需要。

电磁吸力型悬浮、导向原理示意图

2.3直线电机牵引技术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采用短定子直线电机驱动方式,电机定子安装在车辆左右两侧,转子(铝材感应板)沿列车前进方向铺设在F轨道上。受到悬浮架安装空间的限制,直线电机长度比较短,工程上每节车辆采用5串2并的方案实现电机三相平衡。逆变主电路与地铁牵引系统采用相同技术,由高压电器箱、电抗器和牵引逆变器构成。

直线电机产生的垂直法向力对磁悬浮系统稳定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法向力增加了磁悬浮重量,法向力的变化还会影响磁悬浮系统控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磁悬浮气隙的变化会影响到直线感应电机牵引力的发挥。为保证磁悬浮系统的稳定性和气隙的相对稳定,牵引控制采用恒滑差频率控制,使法向力控制调节随速度变化时比较平稳,实现牵引系统与磁悬浮系统的解耦,从而保证磁悬浮和直线电机牵引系统都能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各自的性能。

2.4 悬浮架技术

悬浮架是磁悬浮车辆的走行机构,相当于轮轨车辆转向架,是列车实现悬浮、导向、牵引、制动的执行机构。

与轮轨车辆转向架相比,柔性悬浮架具有其特有的技术特征:

1)通过电磁吸力实现支撑和导向

中低速磁悬浮车辆悬浮架上电磁铁与轨道之间的电磁吸力支撑相当于轮轨转向架的一系悬挂,为车辆提供支撑和导向力。

2)左右模块相互解耦

单悬浮架模块装配是直线电机、悬浮电磁铁、空气弹簧悬挂等多个重要部件的安装基础,由结构和功能相同的左右模块连接装配,采用螺栓、螺母、吊杆、抗侧滚梁、关节轴承等零部件装配而成,可以实现相互解耦。这样车辆在起浮时悬浮架的垂向运动不会相互干扰,通过抗侧滚梁和关节球轴承可以实现纵向相对平动,使模块装配产生菱形变形。当悬浮架模块通过曲线时,在电磁吸力的导向作用下,菱形变形后的左右模块沿曲线轨道径向排列,使模块与F轨道重合度达到最大,以保证车辆悬浮、导向和牵引能力损失最小,仅在预定的允许范围内波动。

3)采用迫导向径向机构和线性轴承

当车辆进入曲线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先进入曲线的端部模块相对F轨道最先发生横向偏离,此时电磁吸引力立即产生横向分

力,将模块拉向F轨道。横向力通过滑台迫使该径向机构运动,带动中间滑台横向运动,迫使后进入曲线的中间模块沿曲线方向径向排列。这种迫使导向机构显著降低了滑台的横移量,并将悬浮架所承担的横向力均匀地分配到各滑台上,提高了悬浮架曲线通过能力。同时,线性轴承使车辆经过最小曲线时,悬浮架与车体之间的位移不会造成车体与悬浮架的脱离,保证平稳地经过最小曲线。

2.5 制动技术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制动系统借鉴了成熟的地铁车辆制动技术,采用微机控制,具有以电制动优先、空气制动补充且能平滑过渡等特性。由于磁悬浮列车没有车轮,所以采用气-液转换技术,将低气压转化为中高液压,以液压驱动制动夹钳抱紧F轨,有效解决因空间限制,制动夹钳结构尺寸小而不能满足制动力要求的问题。

制动夹钳

2.6测速系统

由于没有车轮,脉冲转速传感器测速方式无法在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上应用,常用非接触式的测速方法,如交叉感应环线和枕轨计数测速法。

交叉感应环线测速是通过在轨道上铺设交叉环线,在列车上安装

车载感应线圈实现。对交叉环线输入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当列车线圈处于交叉环线正上方时,会产生最大感应电压,而位于相邻环线的交叉部分时,产生最小感应电压。由此,当车辆运行时,感应线圈将产生按一定规律变化的感应电压,感应电压经处理形成脉冲信号,再经过适当的算法处理,可以得到列车当前的速度。

轨枕计数测速,采用接近感应式传感器检测轨枕的方法进行测速。当列车运行经过轨枕时,相邻2个传感器都会产生脉冲信号,采集系统会自动记录2个脉冲信号上升沿的时间差,依据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计算出列车的速度。

3 轨道

磁悬浮系统中的轨道是承载磁悬浮列车的钢轨,其作用与轮轨交通中的钢轨相同,但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别。轨道主要由感应板、F轨、紧固件、轨枕、扣件系统、混凝土承台组成。其整条线路为有缝线路。感应板采用铝型材感应板;F轨采用经济耐候钢,并进行防腐处理;轨枕可采用热轧H型钢轨枕或方钢轨枕,刚轨枕常采用经济耐候钢,并进行防腐处理;扣件是连接钢轨枕和承台的重要部件,结构较复杂,针对路基沉降、F轨形变实现三维调节,保证轨道的平顺度。在实际铺设过程中,受到最大轨缝、热胀冷缩值的限制,还需要增加多种轨道接头,来保证轨道平滑顺畅。

系统需要传感器检测极板与轨道的间隙进行自动控制,对F轨道检测面的要求较高,若接缝处错位超差或出现折角,会对磁悬浮系统带来冲击,严重时会在接缝处响应异常,影响车辆运行。F轨的磁极面与电磁铁构成磁回路,F轨2个磁极面的平行度、磁极面的平顺度都会影响磁悬浮系统性能及列车的运行性能。

4 道岔

磁悬浮道岔系统作为磁悬浮交通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车辆在线路或车场内进行换线、避让等操作的基本装置,为磁悬浮车辆高效运营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

传统铁路道岔只移动尖轨和心轨,基本轨保持不动。因为中低速磁悬浮车辆是抱轨形式,支撑方式使得磁悬浮道岔必须采用整体移梁的方式实现线路转换。按照线路转换的需求,中低速磁悬浮道岔可以分为单开道岔、对开道岔、多开道岔、单渡线道岔组合和交叉渡线道岔组合。道岔的转换控制分为远程控制、现场控制和手动控制3种模式。在远程控制模式下,由运控系统向道岔控制系统发出转换指令,道岔系统自动完成解锁、转换、锁闭,并判断是否到位,当确认转换到位后,向运控系统输出位置表示信号,切断给定信号,完成转换过程。在实际运营线路中,《中低速磁悬浮道岔系统设备技术条件》规定道岔转辄时间不大于15s。

5 供电系统

中低速磁悬浮交通供电系统的结构及设备配置与其他形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致,但在受流方式、接地方式和漏电保护装置等方面存在差异。

1)三轨受流四轨回流的侧部受流方式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走行轨无接触,且走行轨被作为直线电机的一极,不能再承担牵引负荷回流的作用。系统必须为车辆提供供电与回流2个通道,若采用接触网--受电弓形式,则必须架设2条接触线路,车辆上配置2个受电弓,这样系统复杂,也会影响景观效果,所以磁悬浮交通线路均使用第三轨受流、第四轨回流的接触轨--集电靴方式,这样结合车辆抱轨形式节约空间,同时负极轨回流从源头上杜绝杂散电流的产生,对地下设施和金属构筑的腐蚀降到最低。

2)接地方式和漏电保护装置

由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与大地无连接,电气设备产生的静电无处释放,电荷积累引起的高压对车上设备尤其是电磁兼容性要求较高的设备十分不利。目前的做法是将车体与负极轨连接,负极轨在牵引变电所设置嵌位装置限制电位,同时为了避免轨地间电位对乘客安全产生威胁,在车站设置接地轨。当牵引变电所外部发生非金属性接地短路故障时,由于接地过渡电阻很高,接地电流很小,位于牵引变电所内的直流馈线保护很难动作,因此必须在负极母线接地回路中接入漏电保护装置。

6 与其他轨道交通的比较

1)运行速度

地铁最高速度80(km/h),轻轨最高运行速度70(km/h),中低速磁悬浮最高速度100(km/h)

2)载客量

地铁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

磁悬浮;已建成的长沙磁悬浮列车为3辆固定编组,最大载客约363人。

3)转弯半径

地铁的转弯半径不小于300米,轻轨转弯半径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中低速磁悬浮最小转弯半径50米。

优点

1)项目建设成本:磁悬浮爬坡能力是地铁的两倍,最小转弯半径只有50米,线路建设更加灵活,造价略高于轻轨,而远低于地铁,已建成的长沙磁悬浮快线总造价仅为地铁的三分之一。

2)绿色环保:噪声低,是它的最大优势,在10米八十公里或一百公里噪音只有六十几分贝。是现有的轻轨、地面轨道交通所无法比拟的。列车在铁轨上方悬浮运行,铁轨与车辆不接触,无噪音,不排出有害的废气,有利于环境保护。

3)运行成本: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保持一定的间隙(一般为1—10cm),由于无需车轮,不存在轮轨摩擦而产生的轮对磨损,减少了维护工作量和经营成本。磁悬浮列车的使用寿命可达35年,而普通轮轨列车只有20—25年。磁悬浮列车路轨的寿命是80年,普通路轨只有60年。

缺点及争议:

1)制动问题:要克服很大的惯性,只有通过轮子与轨道的制动力来克服。对于磁悬浮,当遭遇突然停电,采取的是机械臂锁死轨道强制停车,这正是磁悬浮相对于轮轨滑动摩擦制动方式而言会更加危险。 2)救援不便:磁悬浮列车又是高架的,发生事故时在5米高处救援很困难,没有轮子,拖出事故现场困难;若区间停电,其他车辆、吊机也很难靠近。

3)辐射问题:磁悬浮的安全距离和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具体影响目前并无定论。中国铁道科学院出具的《中低速磁悬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显示:中低速磁悬浮系统对环境的影响轻微,距离轨道10米外的电磁影响,已经小于电视、冰箱等普通家用电器对房间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沿线民众对于这样的评估结果并不相信。

4)载客量太少,运力低:磁悬浮列车对载重量的要求比传统轨道列车要严格得多,如果载客量超过一定限额,将使列车与轨道距离过

近,根本无法开动。上下班高峰期经常看到后面的人推着前面的人上车的场面,若是在磁悬浮列车上,这样超载是行不通的。如果乘客等了很长时间,来了车还上不了,那磁悬浮列车就显得不那么实用了。磁悬浮列车因载重量的大小与悬浮电磁铁和定子铁的宽度尺寸的大

小相关,当设计确定后是不能改变的运量也被固定。每一组电机能够牵引的机车是固定的,如果客流量增加,磁悬浮列车既无法缩短发车时间,也不能增加车。这些决定了磁悬浮建成后的运输能力是很难提高的,除非重新设计修建。

5)不兼容,道岔结构复杂:磁悬浮技术没有轮子,列车也轮轨列车不同、与现有地铁轮轨技术不能兼容成网。磁浮转乘站很难和轮轨转乘站兼容在一起,旅客换乘较难,降低整个交通网络的运行水平。

磁悬浮道岔结构复杂,庞大,该道岔昂贵,锁定困难,可靠性差,转撤力比轮轨大86倍,轨道移动距离多22倍,区间上应每隔20~30km,需设置渡线道岔一处,造价和难度很大。

7 工程化应用

以上内容主要简述了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中不同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也是工程化应用中重点关注的部分。由于磁悬浮车辆与其他子系统紧密相关,工程化应用中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确定好车辆与其他系统的技术接口和关键技术指标:1)线路设计必须适应轨道施工拟合性;2)选择适合的桥梁及道岔的垂向、横向刚度;3)确定合理的轨道安装误差及不平顺度,选择合适的轨缝与接头;4)运行组织、渡线设计、系统救援方案充分考虑车辆特点;5)车辆段针对磁悬浮列车的检查、维护要求进行专门设计;6)F轨道结构尺寸对悬浮稳定有重要影响,需配备专门的检测装置。

国内已经修建了上海、唐山、株洲3条实验线路,并形成了相应的技术团队和完整的产业链,这为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的商业化运营扫清了技术和产业障碍。作为大众关心的电磁辐射,在不同实验线路上,经过多家单位多次检测均低于国际、国家标准限值,对居民没有影响。国际上除了日本正在运营的线路外,韩国修建了仁川国际机场磁悬浮示范线,全场约6.1km,全线共设6个车站和一个车辆基地,现已经向媒体开放,进行了试运行。国内除了上海磁悬浮外,长沙也修建了中低速磁浮工程,连接高铁长沙南站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线路全长18.54公里,初期设车站3座,预留车站2座,设计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项目于2014年5月16日开工,2015年12月26日试运行,计划2016年上半年正式通车运营。长沙中低速磁浮工程是中国国内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中低速磁悬浮,是继上海以来又一个开通磁悬浮的城市,也是湖南省践行“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

此外,北京、深圳都提出了修建中低速磁悬浮线路的规划,已经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估,预计今后几年国内将有线路投入实际商业运营,向人们展示其独有的技术特征和舒适性。

8 发展前景

对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技术及工程实践的现状分析表明,该系统中的供电、信号、线路、站场等子系统完全可以参考或借鉴传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成熟技术;而对于该系统中的车辆、道岔、轨道等磁悬浮专有技术,在大量技术人员多年研究努力下已经被攻克,通过试验线的运行考核表明该系统安全可靠,完全具备了工程化应用条件。当前,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系统发展已经进入加速阶段,通过示范线展示,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低速磁悬浮系统是轻量化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系统, 最高速度约为100一150 km/h, 具有安全舒适、环保、快速、便捷、易于修建、维护方便等多方面的特点,既适用于中低运量中心城市客流不太大的

快速延伸线, 诸如与机场、城市郊区、产业区、大型娱乐场所等联系的专用快速线路上, 也适用于建筑物拥挤、线路布置困难的大中城市的交通缓解辅助线路。

(1)目前磁悬浮车辆的长度较短,载客量少,如果要将其应用于

城市内部和市郊快速线,发挥噪声低、环保、适应路况能力强的优点,在运量上略显不足。因此,对城市内部运输线路应着重研究提高行车密度,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对于郊区快线,应着重研究适当加长车辆长度

来提高车辆载客量,以及随之而来的系统控制更加复杂的问题。

(2)磁悬浮系统线路结构虽然减轻,但是对于桥梁、结构以及供电系统的要求更加严格;虽然系统省去了复杂的轮轨机构的设备维护,但是其耗电量有所增加。由于缺乏实际线路的建设和运营数据,因此对于系统节约与增加部分支出的比率,车辆的全寿命周期成本,需要进一步收集相关数据。

(3)如果能够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磁悬浮技术,将显著降低磁悬浮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我国的磁悬浮技术虽然在设计参数上和日

本HSST基本相当,但还需要经过长实验线的运行测试,以确定其是否能够达到相关技术指标而满足运营要求。同时,可以考虑对悬浮、牵引、制动等关键技术先引进,再消化的逐步国产化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戴政.磁悬浮技术综述【J】中小型电机,2000,27(2):24-26. 【2】刘恒坤,常文森.磁悬浮列车的双环控制【J】.控制工程,2007,14(2):198-200.

【3】张辉.上海磁浮列车速度控制系统【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3). 【4】张兴昭.对磁悬浮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有关技术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0(3)

重庆轻轨规划线路图及站点

【重庆主城区轻轨地铁线路规划】重庆的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及站点 重庆市轻轨地铁彩图: 以下十条线路以及相应的站点规划即是重庆1996~2020年的轻轨线路规划(一号线设计成地铁式,二号三号设计成轻轨式,其它暂定): (简易版) 环线:四公里——谢家湾——奥体中心——陈家坪——巴山——天星桥——沙坪坝——重庆大学——冉家坝——江北客站——五里店——四公里,全长约44.9公里,其中地下线30.4公里,高架线14.5公里 一号线:朝天门——大坪——沙坪坝——双碑——西永——璧山,全长约46.1公里,主城区线路长度为38公里,其中地下线21.6公里,高架线16.4公里 二号线:较场口——大坪——杨家坪——大堰村——新山村——鱼洞,以及中梁山支线,线路全长约37.2公里,含中梁山支线,长约6.6公里,其中地下线5.6公里,高架线31.6公里 三号线:鱼洞——李家沱——二塘——南坪——两路口——观音桥——新牌坊——江北客站——福特汽车城——两路——机场,及机场——空港开发区支线,全长约63.4公里,含机场——空港开发区支线长约6.3公里,其中地下线15.3公里,高架线48.1公里

四号线:海峡路——南坪——七星岗站——曾家岩——江北客站——寸滩——鱼嘴——复盛,全长约47.3公里,其中地下线总长约26.1公里,高架线总长约21.2公里 五号线:鸳鸯——田家湾——人和——冉家坝——红岩村大桥——石桥铺——二郎——中梁山——西彭——江津,线路全长71.9公里,主城区线路长约62.1公里,其中地下线约31.6公里,高架线30.5公里 六号线:茶园——上新街——渝中区——江北城——五里店——松树桥——冉家坝——大竹林——礼嘉——蔡家——北碚以及蔡家——渝北南山支线,全长约70.6公里,含蔡家——渝北南山支线长约9.56公里,其中地下线约39公里,高架线31.6公里 七号线:北碚——歇马——凤凰——青木关——大学城——曾家——金凤——含谷——白市驿——石板——西彭,全长约56公里,其中地下线12公里,高架线44公里 八号线:跳蹬——建胜——李家沱——鹿角——茶园——四坪——广阳——鱼嘴,全长约54.4公里,其中地下线约14.7公里,高架线39.7公里 九号线:沙坪坝——红岩村——观音桥——江北城——五里店——溉澜溪以及弹子石——江北机场支线,全长约39.1公里,含弹子石——江北机场支线长约22.3公里,其中地下线24.6公里,高架线14.5公里 (详细版) 一号线:主城区全长38公里,设22座车站 朝天门-小什字-较场口-七星岗-两路口-鹅岭-大坪-歇台子-石桥铺-高庙村-马家岩-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双碑南-双碑北-赖家桥-土主-虎溪-大学城-西永-璧山 二号线:全长约37.2公里,共设28座车站 较场口-临江门-黄花园-大溪沟-曾家岩-牛角沱-李子坝-佛图关-大坪-袁家岗-谢家湾-杨家坪-动物园-大堰村-马王场-平安-大渡口-新山村-互助村-刘家院子-茄子溪-白居寺-大江厂-前家岩-鱼洞 支线:曹家院子-田坝-中梁山(长约6.6公里) 三号线:全长约63.4公里,共设42座车站 鱼洞-刘家院子-学堂湾-板田湾-炒油场-岔路口-青岗湾-祺龙-花溪-交通大学-工商大学-教育学院-四公里-南坪-会展中心-铜元局-两路口-牛角沱-华新街-观音桥-红旗河沟-加州-郑家院子-唐家院子-狮子坪-重庆火车北站-龙头寺-童家院子-经开园-鸳鸯-渝北南山-长安福特-桐岩-两路-两路中学-江北机场-迎宾大道-风新路-外环北路 支线:江北机场-航站大楼-桐子沟-工业园区(其中机场-空港开发区支线长约6.3公里) 四号线:全长约47.3公里,共设25座车站 海峡路-南岸区府-南坪-南滨路-七星岗-人民广场-曾家岩-建新东路-红土地-龙头寺-狮子坪-重庆火车北站-龙头寺-虾子蝙-金山-寸滩-黑石子-唐家沱-唐家沱东-望江-卧龙西-卧龙-鱼嘴-鱼嘴北-复盛 五号线:主城区全长约62.1公里,共设29座车站

地铁和轻轨的区别

[基础知识]地铁和轻轨的区别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面下的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就是轻轨;也有人认为,钢轨轻的就是轻轨,重的就是地铁。这两种划分方式都是不科学的。那么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要小于13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从运输能力、车辆设计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来看,轻轨与地铁均有所差别。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运量,地铁线在高峰小时内,其单向运输能力分别达到3万至7万人次,而轻轨的运力为0.6万至2万人次。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节,轻轨列车编组为2-4节),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决定了站台长度(很重要,牵涉到预留用地,而土地对城市而言就是钱,地下车站的直接牵涉到造价,因此客流预测很重要)。 套用我们教材上写的:“地铁实际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如今的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而事实上在国外一些城市中,地铁已经改名,比如纽约、旧金山、香港等地,已经称之为‘大容量铁路交通’(Mass Transit Rail)或者‘快速交通系统’(Rapid Transit System)。这种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的建造规律是在市中心为隧道线,市区以外为地面或高架线(厦门拟建的轻轨也是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就是差别在运量上,所以还是要称为轻轨)。” 此外,对于地铁和轻轨,从车辆上的认识还有一种误区,是认为:地铁车辆是采用第三轨供电而轻轨是采用接触网。其实,现在供电方式已经不能成为区别的标志,现在新建的很多地铁车辆也都采用了接触网,毕竟这种方式从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有第三轨不可比拟的优势。有人认为地铁肯定是建在地下的,而在地面行驶的则认为是轻轨;更有人认为轻轨铁路的钢轨重量要比地铁为轻,这些理解均是错误的。

重庆轨道交通规划

重庆轨道交通规划 2012前 轨道交通1号线东起朝天门,西至大学城,远期延伸至璧山,全长约46公里,采用地铁系统。该线路是轨道交通线网东西方向的主干线,也是贯穿渝中区和沙坪坝区的重要交通通道,其高峰小时断面流量和全日客流量在全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预测中均为最大。1号线将与已开通运营的2号线和正在建设的3号线共同形成“大”字型的轨道交通骨架。 1号线分两阶段进行建设。第一阶段建设朝天门,沙坪坝段,线路长约16.5公里,设车站14座,于2007年动工建设,计划于2011年建成通车。第二阶段建设沙坪坝,大学城段,线路长约20.2公里,设车站9座,于2009年动工建设,计划于2012年建成通车。 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较场口-新山村)较场口,动物园段长14公里,于2005年6月18日开通运营;2006年7月1日,动物园,新山村段开通,自此,2号线较场口,新山村段全线19.15公里贯通运营。 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采用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为南北方向的轨道交通骨干线,线路连接2个火车站(菜园坝站和龙头寺新火车站)、4个长途汽车站(南坪、菜园坝、红旗河沟和江北客站)、2个城市商业副中心(南坪商业副中心、观音桥商业副中心),是缓解重庆交通难的重要轨道交通干线。3号线建成后,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容量大、速度快的优势,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困难的矛盾。同时,3号线的建设将对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吸引客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公共交通环境、提高社会效益发挥重大作用。

3号线南起鱼洞,北至江北机场,全长约60公里,分三期实施建设。一期工程为二塘~龙头寺;二期工程为龙头寺~江北机场,并延伸到机场远期航站大楼、空港开发区;三期工程从二塘向南延伸至鱼洞。 一期工程(二塘~龙头寺)线路全长约21公里(包括铜元局、两路口、建新路、龙头寺四个隧道),途经南坪、菜园坝、两路口、牛角沱、观音桥、红旗河沟、新牌坊、江北客站等客流集散点,设18座车站,1座车辆维修基地、1座控制中心、2座主变电站、7座牵引变电所。线路于2007年开工建设,拟于2011年建成试运营。 二期工程起于龙头寺站,向北沿金渝大道、金开大道经过鸳鸯镇、凉井、两路镇至机场高速公路后接入江北机场站。线路长约18公里,设童家院子、尖山立交、经开园、鸳鸯、南山南、南山北、凉井、桐岩、两路、双龙东路、江北机场共12个车站。线路于2009年动工建设,计划于2011年建成通车。 三期工程起于二塘,向南延伸至鱼洞,线路长约14公里,设车站8座,计划于2012年建成通车。 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起于南岸茶园城市副中心,止于北碚城北新区,并设礼嘉至会展中心支线。线路贯穿了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联接茶园副中心、CBD(弹子石、解放碑、江北城)商圈、红旗河沟长途汽车站、冉家坝(未来的行政中心)、大竹林、礼嘉、蔡家组团、卫星城市北碚,是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东南向西北的骨干线路,采用地铁系统。 6号线正线全长约60公里,设车站28座,设车辆段1处、停车场2处、主变电站4座,控制中心与轨道交通1、2、3号线合建于两路口。一期工程(上新街,礼嘉)线路长约23公里,设16座车站,于2009年开工建设,计划于2012年建成通车。

重庆轻轨地铁线及换乘指南

重庆轻轨地铁1,2,3号线及换乘指南 换乘方便不? 多数站点100米内可换乘公交 上班倒是方便了,以后我出去耍,游魅力重庆,有没游更方便的路线呢。小杨还想“开发”点“新玩法”。经过研究她找出了好几种不用出轨道交通站点就能到达目的地的“懒人换乘法”。重庆轨道交通站内换乘指南(不出站换乘,地铁1号线、轻轨2号、轻轨3号)。 轨道交通换乘轨道交通: 不用出站就可随意换乘 换乘点1:牛角沱站 换乘方法:3号线和2号线,可以在牛角沱换乘,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渝北、江北或者南坪,都可以坐3号线列车到牛角沱站,再坐2号线列车前往渝中(解放碑临江门、较场口站)、九龙坡(杨家坪站)和大渡口(新山村站)方向。 “换乘点2:大坪站、较场口站 换乘方法: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可以在较场口和大坪换乘。也就是说明年10月你上下班,如果是从较场口到大坪,那么两条线路随你选,哪条不打挤坐哪条,其实那条都打集。 换乘点3:两路口 换乘方法:3号线和1号线,只需上下一层楼就可以在两路口站换乘。两路口站是地铁1号线和轻轨3号线的换乘点 轨道交通换乘公交: 多数站点100米内可换公交 市交委副主任乔墩说,目前,轻轨2号线新山村车站已建成公交车港,沿线的平安站、大渡口站也准备启动建公交站计划。 “明年内,这35处超出100米距离的站点,我们将进行优化改造,实现100米内的对接。”乔墩说。 另外,即将通车的轻轨1、3、6号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共82个车站,有47处站点与地面公交站点的距离在100米之内;有13处站点距离在100至300米之间;有22处与公交车站点超过了300米。 还有很多堵点可能缓堵 1、2、3号线投用后,也许会真的实现畅通重庆。以1号线为例,这条线路通后,从沙坪坝到朝天门沿线的乘客都将分流,这样三角碑、小龙坎、两路口、文化宫等地方的拥堵都有可能缓解。 3号线通了之后红旗河沟、观音桥、华新街、渝澳大桥、黄花园大桥等堵点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今起施行 禁止在车厢内饮食”删除了 《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二审时,饱受争议的“禁止在车厢内饮食”条款已被删除。不过,市城乡建委总工程师吴波仍建议市民,尽量不要在车厢和车站里吃东西。 “食物残渣极易滋生老鼠、蟑螂,这些动物进入或者咬断轨道交通设备线路会造成通讯、信号、电力中断,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密闭空间也容易产生异味。” 出于安全的考虑,条例还规定,不能带着宠物上车“兜风”。另外,车厢里吸烟、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也将遭到警告或者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方案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 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 2019年2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 - 第二章前提条件...................................................................... - 1 - 第三章系统功能核验.............................................................. - 3 - 第一节土建工程 ................................................................ - 3 - 第二节设备系统 ................................................................ - 7 - 第三节车辆基地 ............................................................. - 28 - 第四节控制中心 ............................................................. - 29 - 第四章系统联动测试........................................................... - 29 - 第一节轮轨关系 ............................................................. - 29 - 第二节弓网关系 ............................................................. - 33 - 第三节信号防护 ............................................................. - 36 - 第四节防灾联动 ............................................................. - 41 - 第五章运营准备................................................................... - 45 - 第一节组织架构 ............................................................. - 45 - 第二节岗位与人员 ......................................................... - 46 - 第三节运营管理 ............................................................. - 48 - 第四节应急管理 ............................................................. - 50 - 第六章附则........................................................................... - 52 -

动车组概论作业——轻轨与地铁的区别

动车组概论 题目地铁与轻轨的区别 班级 20**级机电本1班姓名 ** 学号 ******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一些大中型城市已开通或正在建设地铁和轻轨,普通民众由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接触较少,认识时间较晚,概念上有些误区。有人以为,在地面以下行驶的叫地铁,在地面高架上行驶的就是轻轨;还有人以为,轻轨铁路的钢轨重量比地铁轻,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那么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关键词:轻轨;地铁;区别;高峰最大客流量;运载能力 1.地铁 1.1.地铁定义 车辆的轴重>15t,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3万人次/h 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线路全封闭,在市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地下隧道内,可实现信号控制的自动化;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运输成本低、不占用城市用地,,但建设成本高。一般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心地段设置在地下挖掘的隧道里。称为地下铁路,简称地下铁或地铁。适用于出行距离较长、客运量需求大的城市中心区域。列车编组6~8节,输送能力3万~6万人/h,运送速度32~40km/h,运行间隔2min. 供电类型:直流供电(通常有轨电车和地铁的电压是600V和750V,铁路使用1,500V和3,000V。过去车辆使用旋转变流器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现在一般使用半导体整流器完成这个工作)。交流供电:中国、法国、英国、芬兰、丹麦、前苏联、前南斯拉夫、日本使用单相25kV50Hz电力供应,而美国通常使用单相12.5kV和 25kV60Hz的交流电。 1.2.地铁的优点 (1)运量大,单向高峰小时断面流量3万人次以上; (2)准时、安全、舒适; (3)快捷; (4)运输成本低; (5)污染小; (6)地下铁路大部分线路修在地下,能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保护城市景观。1.3.地铁的缺点 (1)造价高,如广州地铁1号线每公里造价高达7亿~9亿元; (2)建设周期长; (3)工程施工技术复杂,要求高;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 2019年2月

目录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与轻轨》的通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明确地铁和轻轨工程项目初期运营前设施设备系统功能和运菅管理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新建地铁和轻轨工程项目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工作适用本规范,改扩建项目和甩项工程适用本规范相关规定。 第二章前提条件 第三条试运行前应完成系统联调。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个月,其中按照开通运营时列车运行图连续组织行车20日以上且关键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则)符合以下规定: (一)列车运行图兑现率不低于%; (二)列车正点率不低于98%; (三)列车服务可靠度不低于万列公里/次 (四)列车退出正线运行故障率不高于次/万列公里; (五)车辆系统故障率不高于5次/万列公里; (六)信号系统故障率不高于1次/万列公里; (七)供电系统故障率不高于次/万列公里; (八)站台门故障率不高于1次/万次。

贯通运营的延伸线工程项目应按全线运行图开展试运行,其除供电系统故障率、站合门故障率按延伸区段统计外,其余关键指标应按全线统计。 第四条具有试运行情况报告,内容包括试运行组织基本情况、试运行期间主要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和相关数据记录、设施设备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试运行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等。 第五条具有符合规定的以下批复和许可文件: (一)工程项目建设规划批复; (二)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批复; (三)重大设计变更批复; (四)用地和建设许可文件。 第六条具有符合规定的以下文件: (一)土建工程及其装饰装修、设备系统及其安装工程等质量验收监督意见; (二)车站、区间、中间风井、车辆基地、控制中心、主变电所等消防验收文件; (三)起重设备、电(扶)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验收文件; (四)人防验收文件; (五)卫生评价文件; (六)建设单位编制的环保验收报告; (七)档案验收文件。 第七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按规定竣工验收合格,验收发现的影响运营安全和基本服务质量的问题应整改完成;有甩项工程的,甩项工程不应影响运营安全和基本服务水平,并有明确范围和计划完成时间。 第八条按照规定划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保护区,具有建设

地铁和轻轨区别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面下的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就是轻轨;也有人认为,钢轨轻的就是轻轨,重的就是地铁。这两种划分方式都是不科学的。那么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要小于13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 从运输能力、车辆设计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来看,轻轨与地铁均有所差别。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运量,地铁线在高峰小时内,其单向运输能力分别达到3万至7万人次,而轻轨的运力为0.6万至2万人次。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节,轻轨列车编组为2-4节),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决定了站台长度(很重要,牵涉到预留用地,而土地对城市而言就是钱,地下车站的直接牵涉到造价,因此客流预测很重要)。 套用我们教材上写的:“地铁实际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如今的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 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而事实上在国外一些城市中,地铁已经改名,比如纽约、旧金山、香港等地,已经称之为…大容量铁路交通?(Mass Transit Rail)或者…快速交通系统?(Rapid Transit System)。这种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的建造规律是在市中心为隧道线,市区以外为地面或高架线(厦门拟建的轻轨也是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就是差别在运量上,所以还是要称为轻轨)。” 此外,对于地铁和轻轨,从车辆上的认识还有一种误区,是认为:地铁车辆是采用第三轨供电而轻轨是采用接触网。其实,现在供电方式已经不能成为区别的标志,现在新建的很多地铁车辆也都采用了接触网,毕竟这种方式从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有第三轨不可比拟的优势。 地铁,地下铁道(线路不一定全在地下),Underground,Subway,Metro; 轻轨,轻型轨道交通,Light Rail Transit,LRT; 地铁快,运量大,但造价高,施工难度大; 轻轨也快,但没地铁快,运量也比地铁小,造价也较低;

重庆轨道交通线路图

这轨道图有效到2020年? 泸州大三学生做出首张最新重庆轨道17线1环示意图,制作相当精细,有英文站名 11月23日,市轨道集团的官方微博转发了一张“重庆轨道交通远期线路示意图”。 这张17线1环的图,最主要是根据市规划局刚刚公布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2011年修订),添加了这18条线路数百个具体站点,并标识出了这18条线的各种换乘关系。 这张绘制严密,制图工程浩大的线路走向图一出现,就被网友狂顶和转发。这也是迄今为止,不论官方或是民间,发布出来的最完整、最漂亮的重庆轨道17线1环示意图,能够让人对自家门前有没有轻轨地铁站有个清楚的了解。

在这张图出现之前,市轨道集团从未公布过17线1环线路图或示意图,官方公布的线路示意图还停留在“9线1环”阶段,规划部门公布的只有线路走向,基本上没有涉及站点,不直观。 因此,这张用已公布资料绘制而成的民间版的线路示意图,参考意义相当强。在2020年前,基本上都可以参考这张图来确定居家的地方,或者思考上班的地点,测算如何换乘。 谁能想到,这张被网友称为“神图”的线路图,竟然是出自一位大三学生之手,而且,他还不是重庆人。 线路图制作精细前所未有 这位网友网名为Mr~xun,他@给“重庆轨道集团官方微博”的这张“重庆轨道交通远期线路示意图”,制作之精确,工作量之大,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轨道集团官方微博11月23日转发了这张图。 这张图用18种颜色标识了每条线路,所有的站点一个不漏,重庆的两条江与轨道线路的关系很清晰,换乘车站和普通车站,以及火车站、汽车站等,都使用了易于辨识的标志,让人一目了然(如图),甚至还标注了铁路的走向。 更甚至,每个车站名字他都使用了中英文对照,光是汉译英就够累人的。 不是重庆人,画图耗时7天 这张比官方的规划图更直观的线路示意图,一出现在网上,就受到了很多网友的狂顶和转发。这张图上,轨道13次跨长江,10次跨嘉陵江。 是谁义务画了这么一张“神图”?晨报记者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这位画图者。他名叫张洵,泸州人,现在四川理工大学念大三,学的是景观设计专业。 “coreldraw画的,画了7天,工作量确实很大,下课后的所有时间都拿来画图了。”张洵昨天笑呵呵地接受了重庆晨报记者采访。

地铁与轻轨区别

一.城市公共交通:指在城市及其郊区范围内,为方便公众的出行和物 资的运送,利用各种运输工具按一定线路输送旅客和物资的运输系统。 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狭义指:城市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铁 路等交通。 公共交通系统由道路、交通工具、站点设施等物理要素构成。 按照路权的使用性质可以分为道路交通(共用路权)和轨道交通(专用路权) 二.城市轨道交通分类:按导向方式:可分为轮轨导向系统与导向轮导向系统。按支撑方式又划分为:轮轨、胶轮混凝土、特殊系统。按客运能力大小分为:特大运量的城市快速铁路、大运量的地下铁道、中运量的轻轨交通系统、小运量的独轨(单轨)交通。轮轨系统又划分为:双轨系统与独轨(单轨)系统 三、独轨(单轨)交通(Mono-Rail Transport)定义(Definition):单 轨是指以单一轨道梁支撑车厢并提供导引作用而运行的轨道交通系统。 依据对车体的支撑方式可分为: 悬挂式(Suspended Type)和 跨座式 (Straddle Type) 四.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1) 城市化发展迅速(2) 城市布局与规划不合理(3)土地开发面积迅速扩大(4)公共交通结构不当(5)城市自行车拥有量增加(6) 交通设施缺少停车场 五、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具体表现(1) 交通阻塞,行车速度慢(2) 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多(3) 耗能多,污染严重 六、引起城市交通阻塞的原因(1) 道路面积少(2) 人口密集、客流量大(3) 缺乏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 七、在改善城市交通问题上,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公共交通而言,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怎样合理发展大、中、低运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形成大、中、低运能交通工具并存,结构合理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 八、地铁与轻轨的异同点 相同点:地铁和轻轨都是利用轨道作为车辆导向运输方式,以钢轮和钢轨为走行系统的交通方式。地铁和轻轨交通客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正点、污染小、低能耗、方便舒适,世界上又称之为“绿色交通” 不同点: 1、钢轨承受荷重区别:地铁一般60kg/m ;轻轨一般50kg/m; 2、运输量区别:地铁为特大容量公交工具,单向高峰小时可载运30000~90000人次;轻轨为大容量交通工具,其单向高峰小时载运10000~30000人次; 3、地铁线以地下线为主,在市郊结合部或郊区才考虑地面和高架线路;轻轨以地面和高架线路为主,在繁华市区不得已才采用地下线路; 4、地铁正线最小曲率半径为300~600m,最大坡度30‰;轻轨最小曲率半径为100m,最大坡度可达30‰; 5、地铁列车最高速度120m/h,运营速度30~40km/h;轻轨最大行驶速度45m/h,运营速度25~30km/h; 6 、地铁车身长达23m,车身重,编组一般为6~8节;轻轨车身短为7.5m,车身轻,爬坡快,编组一般为1~4节。 九、地铁定义 (Definition)(Definition) 辆的轴重>15t,>15t,单方向输送能力在33万人次/h 以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般线路全封闭,在市区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地下隧道内,可实现信号控制的自动化;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安全、准时、舒适、运输成本低、不占用城市用地,,但建设成本高。一般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心地段设置在地下挖掘的隧道里。称为地下铁路,简称地下铁或地铁。适用于出行距离较长、客运量需求大的城市中心区域。 车编组6~8节,输送能力3万~6万人/h,运送速度32~40km/h,运行间隔2min. 供电类型:直流供电(通常有轨电车和地铁的电压是600V和750V,铁路使用1,500V和3,000V。过去车辆使用旋转变流器来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现在一般使用半导体整流器完成这个工作)。交流供电:中国、法国、英国、芬兰、丹麦、前苏联、前南斯拉夫、日本使用单相25kV50Hz电力供应,而美国通常使用单相12.5kV和25kV60Hz的交流电。 十、轻轨定义(Definition)?由有轨电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于有轨电车和地铁之间的中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比地铁的轴重轻,约10t。?列车编组一般不超过4辆,运送能力5,000~3万人/h ,运送速度25~35km/h,最低水平接近有轨电车,最高水平接近地铁。?新型有轨电车. ?Light Rail

轻轨和地铁的区别

按照国际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可分为A、B、C三种型号,分别对应3米、2.8米、2.6米的列车宽度。凡是选用A型或B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地铁,采用5~8节编组列车;选用C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轻轨,采用2~4节编组列车,列车的车型和编组决定了车轴重量和站台长度。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采用6节编组A型列车,有90%的线路都是在高架上,但是按照车型分类标准仍然属于地铁线路;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采用4节编组C型列车,有70%的线路都是在隧道内,但是按照车型分类标准仍然属于轻轨线路。A型车是目前最高端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其特点是车体宽和编组大,A型车宽度为3米,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采用的阿尔斯通Metroplis地铁列车宽度达到3.2米;6节编组A型地铁列车最大载客量为2460人,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的阿尔斯通和西门子8节编组A型地铁列车最大载客量达到3280人。B型车和C型车的造价和技术含量要小于A型车。中国城市的发展,一些大中型城市已开通或正在建设地铁和轻轨,普通民众由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接触较少,认识时间较晚,概念上有些误区。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城市轨道交通中,在地面以下行驶的叫地铁,在地面或高架上行驶的就是轻轨;还有人认为轻轨的钢轨重量比地铁轻,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种制式,地铁和轻轨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上。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选用轨距为1435毫米的国际标准双轨作为列车轨道,与国铁列车选用的轨道规格相同,并没有所谓的钢轨重量轻重之分。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采用高规格电客列车同时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3万至7万人的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国内外众多城市已用“轨道交通”代替“地铁”这一传统称呼,例如上海就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统一命名为“轨道交通XX号线”。 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单向最大高峰每小时客流量的区别。地铁的铁路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客流量每小时为 3 万-6 万人次,轻轨铁路能适应单向最大高峰客流量为每小时1-3 万人次。轻轨与地铁的钢轨无轻重之分。大载客量的地铁车厢,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每辆310 人,超员为410 人,编组采用每列 6 辆;中等载客量的轻轨铁路车厢,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202 人,超员224 人,编组采用每列2-4 辆,轻轨铁路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而灵活变更运行轨道,有的建在地面,有的驶入地下,有的建成高架,具有投资省、见效快、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地铁、轻轨和在地面、地下行驶没有任何关系。新加坡的地铁70%都是建在地上的,而德国汉纳威的轻轨却建在地下。 地铁属于“重轨”,而轻轨属于“轻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区别在于运载量,地铁的运载能力比轻轨高一倍以上。 高架地铁不是轻轨,地铁上高架或地面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轻轨也可以在地下行驶,更可以选择地面和高架的形式.如6号线. 轨道交通专家指出,国际上将每小时单向截面运载量大于3万人次的城市轨道交通称为"地铁(Metro)",将小于3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称为"轻轨(Light Rail) ",并将小于1万人次的大街轻轨称为"有轨电车(Railroad Car)"。(也有标准将4万人以上的称为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根据运载量和车速,依此划分为:市域快速地铁、地铁和轻

地铁与轻轨

地铁浅埋暗挖法与盾构法的比较与应用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交建08-2班蒋玉波) 摘要:经过多年的实践,人们创造了适应各种围岩条件和环境要求的地下铁道施工方法。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是浅埋及软土环境下隧道施工中两种主要的暗挖施工方法。分别对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原理、特点、施工方法进行简要的论述,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结合相关实际工程分析不同环境下采用的方法及在施工中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关键词:地铁;浅埋暗挖法;盾构法;比较;应用 地铁是国际公认的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技术[1],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铁在不断的发展,同时产生了众多的施工方法。我国在修建地铁中,已由原来单一的明挖法发展到现在的明挖法、盖挖法、矿山法、盾构法等多种方法并存的局面,并已初步形成了专门的专业技术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地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区间隧道常用的施工方法有明挖法及暗挖法两种,其中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是我国地铁暗挖施工采用的两种主要方法[2]。 1浅埋暗挖法与盾构法简介 1.1浅埋暗挖法简介 浅埋暗挖法是在城市软弱围岩地层中,在浅埋条件下修建地下工程,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以格栅和锚喷作为初期支护手段,遵循新奥法大部分原理,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十八字原则进行的隧道设计和施工。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地层的适当加固和处理,合理调动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采用短进尺开挖,及时施作初期支护结构并封闭成环,使围岩和初期支护结构形成联合支护体系以共同承担施工阶段荷载,在变形基本稳定以后施作二次模筑衬砌,完成隧道建设。基本施工程序为:①将钢管打入地层,注入水泥或化学浆液加固,然后进行短进尺开挖;②立即作初期支护;③施作防水层;④完成二次支护。全程施工需利用监控测量获得的信息进行指导[3]。 浅埋暗挖法作为软弱围岩浅埋地层中修建城区地下铁道的施工方法,为了有效地控制围岩松弛及由此引起的地表下沉,浅埋暗挖法的基本施工方法有台阶法、CD法、CRD 法、PBA法和双侧壁导坑法[4]。 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浅埋暗挖法具有如下特点:①需要选取地质条件和结构情况有代表性的工程作为试验段先期开工,通过对试验段的研究与分析来指导地铁隧道的设计和施工。②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条件,适合各种地铁隧道断面形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③通过采用不同的分部开挖方法和各种辅助工法改良地层,采用刚性支护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和坍塌,可以极大地减少对城市地面交通的干扰和对商业活动的影响,可下穿管道、道路和建筑物等,避免大量拆迁。④从综合效益上看,浅埋暗挖法是比较经济的一种城市地铁施工方法[5]。

地铁和轻轨的区别

[ 基础知识] 地铁和轻轨的区别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面下的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就是轻轨;也有人认为,钢轨轻的就是轻轨,重的就是地铁。这两种划分方式都是不科学的。那么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 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 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 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 万人次。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 吨,而 轻轨要小于13 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 米,而轻轨一般在100 米到200 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从运输能力、车辆设计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来看,轻轨与地铁均有所差别。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运量,地铁线在高峰小时内,其单向运输能力分别达到3万至7 万人次,而 轻轨的运力为0.6 万至 2 万人次。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 节,轻 轨列车编组为2-4 节),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决定了站台长度(很重要,牵涉到预留用地,而土地对城市而言就是钱,地下车站的直接牵涉到造价,因此客流预测很重要)。 套用我们教材上写的:“地铁实际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如今的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 3 万至7 万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而事实上在国外一些城市中,地铁已经改名,比如纽约、旧金山、香港等地,已经称之为‘大容量铁路交通' (Mass Transit Rail )或者‘快速交通系统'(Rapid Transit System )。这种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的建造规律是在市中心为隧道线,市区以外为地面或高架线(厦门拟建的轻轨也是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就是差别在运量上,所以还是要称为轻轨)。” 此外,对于地铁和轻轨,从车辆上的认识还有一种误区,是认为:地铁车辆是采用第三轨供电而轻轨是采用接触网。其实,现在供电方式已经不能成为区别的标志,现在新建的很多地铁车辆也都采用了接触网,毕竟这种方式从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有第三轨不可比拟的优势。有人认为地铁肯定是建在地下的,而在地面行驶的则认为是轻轨;更有人认为轻轨铁路的钢轨重量要比地铁为轻,这些理解均是错误的。

重庆轻轨交通规划图(高清图片)

环线: 全长约 44."9公里,共设26座车站。 四公里-南湖-海峡路-谢家湾-奥体中心-陈家坪-巴山站-凤鸣山-凤天路-天星桥-沙坪坝-重大-通用新村-盘溪-冉家坝-龙湖花园-老房子-重庆北站-五童路-五里店站-王家沱-弹子石-上新街-上新街南-体育馆-罗家坝-四公里 一号线: 主城区全长38公里,设22座车站。朝天门-小什字-较场口-七星岗-两路口-鹅岭-大坪-歇台子-石桥铺-高庙村-马家岩-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双碑南-双碑北-赖家桥-土主-虎溪-大学城-西永-璧山二号线: 全长约 37."2公里,其中中梁山支线长约 6."6公里,共设28座车站。较场口-临江门-黄花园-大溪沟-曾家岩-牛角沱-李子坝-佛图关-大坪-袁家岗-谢家湾-杨家坪-动物园-大堰村-马王场-平安-大渡口-新山村-互助村-刘家院子-茄子溪-白居寺-大江厂-前家岩-鱼洞 支线: 曹家院子-田坝-中梁山三号线: 全长约 63."4公里,其中机场-空港开发区支线长约 6."3公里,共设42座车站。鱼洞-刘家院子-学堂湾-板田湾-炒油场-岔路口-青岗湾-祺龙-花溪-交通大学-工商大学-教育学院-四公里-南坪-会展中心-铜元局-两路口-牛角沱-华新街-观音桥-红旗河沟-加州-郑家院子-唐家院子-狮子坪-重庆火车北-重庆北场-童家院子-经开园-鸳鸯-渝北南山-长安福特-桐岩-两路-两路中学-江北机场-迎宾大道-风新路-外环北路

支线: 江北机场-航站大楼-桐子沟-工业园区四号线: 全长约 47."3公里,共设25座车站。海峡路-南岸区府-南坪-南滨路-七星岗-人民广场-曾家岩-建新东路-红土地-龙头寺-狮子坪-重庆火车北-重庆北场-虾子蝙-金山-寸滩-黑石子-唐家沱-唐家沱东-望江-卧龙西-卧龙-鱼嘴-鱼嘴北-复盛五号线: 主城区全长约 62."1公里,共设29座车站。鸳鸯-杨家岩-田家湾-人和-植物园-光电园-冉家坝-大龙山-前卫厂-红岩村大桥-歇台子-石桥铺-石新路-巴山-二郎-华岩-双山-曹家院子-龚家院子-后湾-尖顶坡-跳-中梁山公园-九龙园区-黑岩村-陶家-石塔村-西彭-江津。六号线: 全长约 70."6公里,其中蔡家-渝北南山支线长约 9."56公里,共设32座车站。 茶园南-茶园北-长生桥-刘家坪-上新街-小什字-大剧院-江北城-五里店-白塔-红土地-黄泥塝-红旗河沟-松树桥-大龙山-冉家坝-光电园-竹林公园-大竹林-黄桷坪-礼嘉-金山寺-曹家湾-蔡家-向家岗-北碚-梅花山-天生-五路口 支线: 蔡家-曹家湾-土地堡-渝北南山。 七号线: 全长约26公里,共设22座车站。北碚-科技园-曹家坝-歇马-石湾-凤凰-青木关-陈家桥-大学城-虎溪-曾家-福来村-金凤北-金凤南-含谷-白市驿-火车客-苗木基地-石板北-石板南-九龙园区-西彭八号线: 全长约

地铁与轻轨课程论文.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地铁与轻轨课程论文 学号02120438 班级土木工程2012-9班 姓名郭曙瑞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盾构法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2012-9班郭曙瑞)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泛指城市中再不同形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铁路、自动导向、短途磁悬浮等轨道交通的总称。本文主要叙述和总结了地铁隧道施工中常用的工法盾构法的施工过程、技术要领、适用的范围、盾构的类型和选择以及盾构施工过程中应做的准备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文中对盾构法施工的各项工作都做了详细说明,并在叙述中就一些措施和解决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补充和完善工法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施工过程;掘进机;选型;盾构拼装;地面沉降 1 引言 盾构法隧道施工是地铁建设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方法。它是一种先进的隧道机械化施工技术。盾构法作为目前最为安全有效的城市轨道施工工艺,已经被绝大多数市政工程所青睐,在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全国范围内各大中型城市都倾向于城市地铁及类似的市政工程的修建,因此盾构法施工在目前国内的市场不可估量。盾构法施工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各项技术革新,有着固定的施工工艺流程,包含了诸多施工环节,每一个环节或工序都必须有技术含量较高的专项方案指导施工,并辅以经验丰富的管理操作人员,才能充分发挥盾构法施工的优越性,实现工程的最大收益。 1 盾构施工技术基本原理盾构施工技术是指使用盾构机,一边控制开挖面及围岩不发生坍塌失稳,一边进行隧道掘进、出渣,并在盾构机内拼装管片形成衬砌、实施壁后注浆,从而在不扰动围岩的基础上修筑隧道的方法。盾构机的“盾”是指保持开挖面稳定性的刀盘和压力舱、支护围岩的盾型钢壳。“构”是指构成隧道衬砌的管片和壁后注浆体[1]。图1、图2分别为土压平衡和泥水平衡盾构机主体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