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和轻轨的区别

合集下载

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的区别

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的区别

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的区别地铁,轻轨与有轨电车!同属于城市客运轨道交通,按国际惯例和我国制定的标准,地铁和轻轨被列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而有轨电车属于常规公共交通!三者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地铁由电力牵引、轮轨导向、具有一定规模运量、按运行图行车,采用闭塞行车方式。

编组一般为6B、6A,8A和8B组成,供电方式为第三轨或接触网,网压为750V或1500V。

地铁的运力单向在3万人次/小时,最高可达6~8万人次/小时。

目前国内地铁最高设计时速可达120km/h,线路以地下为主,地面和高架为辅。

轻轨电力牵引,轮轨导向,采用闭塞行车方式,最高时速可达80km,线路以地面和高架居多,部分采用地下,供电方式为接触网供电,网压750V,每小时单向客流量为0.6万-3万人次。

轻轨的编组和车体较地铁要小,一般为2-6节编组,车体为A型车。

轻轨具有建设周期短、运能高、灵活等优点,因此发展很快。

有轨电车有轨电车分为现代有轨电车和老式有轨电车,我国第一个出现老式有轨电车的城市是辽宁鞍山(当地该车为“摩电”)。

长春、大连也有这种老式有轨电车。

老式有轨电车轨距为1435mm,但轨道面比一般铁轨要细,无闭塞信号,采用接触网供电,单个车体运行,车体与普通大客车一般大小。

这种老式有轨电车噪音大,运量小且速度慢,已在上世纪90年初被淘汰。

现在城市中运行的都是现代有轨电车。

现代有轨电车采用接触网供电,2-3节编组,车体较轻轨稍小,每小时单向运力为2万人次左右。

有轨电车-轻轨-动车区别1、地铁单向高峰每小时客运量3-6万人,载客量300人以上,采用6组以上的编为一列,车辆长度120米以上.称为大运量城市客运!地铁一般地下为主高架为辅,为全封闭线路.地铁由于线路是全封闭,最高时速80-100公里,平均70-90公里.地铁采用的技术主要是成熟的电气技术,先进和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和大运量的车体,运营效率较高,地铁造价每公里5-7亿元.2、轻轨单向高峰每小时客运量1-3万人次,有很多城市轻轨线路采用地铁车!2-6辆编一组,车辆长度为30-120米,称为中运量城市客运!轻轨一般以地面和高架为主,为全封闭线路,或大部分封闭.轻轨最高时速70-80公里,平均时速50-70公里.轻轨由于上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新兴交通系统,所以在地铁和有轨电车的基础上,追求速度,容量,降噪,舒适为目标.大多采用交流变频调压,微机控制,并装有空调,暖风,强制通风系统!这些是有轨电车所没有的,轻轨每公里造价1-2亿元,这里要提的是有很多城市因为资金和客流量的问题造不了地铁,还要发展快速轨道交通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这样轻轨就是地铁和有轨电车之间的产物.3、有轨电车,单向高峰每小时运量5000-8000人次,车长10-20米,1-2组为一列,称为小运量城市客运!有轨电车是在城市道路中混行,与城市道路交叉时,均为平交道口,线路不封闭.有轨电车最高时速40-50公里,平均20-30公里.有轨电车是传统的电气技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全面的升级换代了!有轨电车和地铁的区别轨道交通包括了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磁悬浮列车等。

地铁与轻轨

地铁与轻轨

地铁与轻轨的区别地铁与轻轨同属于轨道交通系统。

目前, 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 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占用土地和空间最少,运输能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环境污染最小,乘客最安全舒适的理想交通方式。

从性质上比较, 轻轨是一种电气化铁路系统, 运能相对地铁较小。

但新型轻轨交通技术先进,具有占地少,运量大,速度快,无噪音,无污染等特点, 故对城市环境适应性强,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

从建筑物保护角度看, 轻轨建设可充分利用地面道路与建筑间绿化带上空, 施工方面则可避免深入挖掘的行动, 大大降低了工程难度。

从投资上比较, 轻轨只有2一3亿元, 相当于地铁的1/ 3 ,对土建工程来说, 地铁的投资远高于轻轨; 对能量消耗和维修来说, 轻轨更具有优势。

发展轻轨所需投资少, 建设周期短, 技术要求较低,尽管地铁造价昂贵, 但地铁具有运能大,快捷方便,安全等其它交通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 地铁的运量大, 在高峰时单向输送能力可达每时3一7万人。

其次, 地铁运行不受其它运输方式影响,安全,准点。

再次,地铁在地下运行,城市无噪音,无干扰。

基本不占用城市土地,适合在大城市的中心区建设。

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

划分两者的依据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

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万人次,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吨,而轻轨要小于13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米,而轻轨一般在100米到200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

“轻轨”与“地铁”的钢轨无轻重之分。

大载客量的地铁车厢,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每辆310人,超员为410人,编组采用每列6辆,如上海地铁1号线及已建的地铁2号线即是;中等载客量的轻轨铁路车厢,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202人,超员224人,编组采用每列2-4 辆,如规划中拟建的莘庄~闵行轻轨铁路即是。

动车、高铁、城际、地铁与轻轨的区别

动车、高铁、城际、地铁与轻轨的区别

动车、⾼铁、城际、地铁与轻轨的区别动车、⾼铁、城际、地铁与轻轨?⼀、动车与⾼铁的概念解析?严格意义上,动车是列车车型,⾼铁是铁路线路类型。

??动车组指的是列车的类型。

它是中国独有的叫法,区别于以前的普通列车。

⼀般情况下,普通列车是靠机车牵引的,车厢本⾝不具有动⼒;⽽动车车厢本⾝就具有动⼒,运⾏时,不光是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跑”,这样就可以把动⼒分散,运⾏速度也就更快。

同时,与普通列车相⽐,动车组的震动和噪⾳都偏⼩。

所以动车是和普通列车相区别的列车车型。

⽬前在中国,动车有CRH1、CRH2、CRH3、CHR5、CRH6、CRH380等不同型号(没有CRH4,因为“4”是“死”的谐⾳,被认为不吉利;每⼀种型号下⼜有⼩的划分,⽐如CRH1A、CRH1B等;CRH6还没有正式投⼊运营),中⽂名是和谐号,英⽂名是CRH,就是“中国⾼速铁路”(China?Railways?Highspeed)的简称。

事实上,不管是在中国的“⾼铁线路”上也好,还是在所谓的“动车线路”上,所跑的车都是动车车组,区别在于型号不同⽽已:CRH1、CRH2(除CRH2C)、CHR5这三个型号都是200公⾥级别的,设计的营运时速在200KM/H,最⾼营运时速为250KM/H;CRH2C、CRH3、CRH380这⼏种型号是300公⾥级别的,设计的营运时速在350KM/H左右,最⾼为380KM/H。

??所以,动车指的是车的类型,⽽⾼铁是铁路线路的类型,严格意义上,两者不是同⼀个概念。

但是,在中国,动车、⾼铁⼜分别代指不同的铁路线路类型。

??铁道部⽬前定义:动车指代时速在200公⾥级别的铁路线路;⾼铁指代时速在300公⾥级别的铁路线路。

??在中国有三种类型的时速在200KM/H以上的铁路线路,分别叫:动车组(车次命名“D”打头,“动”的拼⾳⾸字母)、⾼速动车(车次命名“G”打头,“⾼”的拼⾳⾸字母)和城际⾼速(车次命名“C”打头,“城”的拼⾳⾸字母)。

科普:一文搞清楚地铁、轻轨、单轨,再不会犯错

科普:一文搞清楚地铁、轻轨、单轨,再不会犯错

科普:一文搞清楚地铁、轻轨、单轨,再不会犯错当你打开手机阅读此文的时候,或许正坐着地铁去上班、下班或去约局。

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早已习惯了挤地铁的出行方式。

但也许你不知道,你每天坐的可能并不是地铁,而是轻轨或者单轨!那么地铁、轻轨、单轨有什么区别?本文为你简单明了分析,保你看完之后,再也不会弄错了。

地铁and轻轨为什么将地铁、轻轨放一起说,因为他俩本来就是一家子,采用的都是'钢轮钢轨'的轨道制式,二者都属于'地铁家族'系列。

与我们熟悉的火车、高铁列车一样,采用1435 毫米的标准轨(铁轨)!列车车轮也是钢铁车轮!两者的区别是,在'地铁家族'中,地铁车厢车型分A/B/C主要三类,而C车就是我们说的轻轨。

轻轨之所以叫轻轨,而不是地铁,主要是因为车身质量轻,轨道铁轨质量也更轻。

而我们熟悉的网红'重庆轻轨'确实一直被误叫了,正确的叫法是'单轨'单轨单轨是单轨系统是一种车辆与特制轨道梁组合成一体运行的中运量轨道运输系统,分为'跨座式'和'悬挂式'两种,而我们熟悉的'重庆轻轨',就是'跨座式单轨',也是国内和全球主流的制式,所以一般说单轨大多都特指重庆的'跨座式单轨'。

重庆单轨,原引日本技术,后攻克轨道梁、转向机、车控等关键技术后,形成自有的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几乎全国产化或重庆化,制定了单轨的世界标准,并输出国外及国内多个城市。

三者对比误区盘点1. 区分地铁、轻轨、单轨不是看线路在地下还是天上(高架)行驶,而是看轨道形式,和车型编制。

2. 地铁、轻轨、单轨的区分标准不是载客量多少;编组灵活多变载客数量变化多变,简单的数,不靠谱!城市轨道交通随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式,除了上面说的三种,还有磁悬浮列车、有轨电车等,更多的城市都改为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标准轨有轨电车其他类型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为什么习惯都成为地铁?地铁是城市轨道系统中,最先出现的,而且开始修在城市地下,又叫地下铁(subway),后来其他轨道系统加入联网换乘后,没有新的合适命名,也都按照老习惯叫法。

轨道交通的分类

轨道交通的分类

轨道交通的分类轨道交通是指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的交通工具,其分类可分为地铁、有轨电车、轻轨和高铁等。

本文将对这几种轨道交通进行介绍和比较。

一、地铁地铁是一种地下或高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由多个车站和线路组成。

地铁的运行速度快,能够满足较大规模的客流需求。

地铁车辆通常有多节车厢,乘客可以在车厢内自由移动。

地铁线路布局较为复杂,覆盖城市不同的区域,能够提供较为便捷的通勤方式。

地铁在城市交通拥堵较为严重的地区尤为重要,能够减少道路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二、有轨电车有轨电车是一种以电力为动力,通过接触网或导轨供电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有轨电车的线路通常布置在市区道路上,与其他车辆共享道路。

与地铁相比,有轨电车的车辆规模较小,运行速度较慢,但更为灵活,能够通过繁忙的市区街道。

有轨电车在城市中起到了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排放的作用,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一种经济、环保的出行方式。

三、轻轨轻轨是介于有轨电车和地铁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轻轨的线路通常布置在道路中央或旁边,与其他车辆分隔开来。

轻轨的车辆规模较大,运行速度较快,但比地铁规模小,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轻轨在城市中的使用较为广泛,能够满足中等规模的客流需求,同时也能够与城市道路交通相协调。

四、高铁高铁是一种以动车组列车为主的铁路交通系统。

高铁具有高速、快捷的特点,运行速度通常在每小时250公里以上。

高铁线路通常连接不同城市之间,能够提供长途高速交通服务。

高铁在现代交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结起来,地铁、有轨电车、轻轨和高铁都是重要的轨道交通系统。

地铁适用于大城市,能够提供大规模的客运服务;有轨电车适用于市区,能够在繁忙的街道中灵活运行;轻轨介于有轨电车和地铁之间,能够满足中等规模的客流需求;高铁适用于长途高速交通,能够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

不同的轨道交通系统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共同构建了现代城市的交通网络。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

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是指在城市内建设的以轨道交通技术为基础的城市交通系统。

城轨有多种基本类型,包括地铁、轻轨、城市铁路和单轨等。

下面将对这些类型进行简要介绍。

地铁是指在城市地下或地面建设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常为双轨或四轨,采用电力牵引、直流或交流供电方式,车辆速度达到每小时80公里以上,且具有高度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铁的优点在于载客量大、安全稳定、能独立通行等,但是建设成本高、线路贯通困难等缺点存在。

轻轨又称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建设在城市区域内、轨距比地铁大、车体轻便的轨道交通系统。

轻轨在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方面都优于地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通行能力。

轻轨的线路长度较短,车速较慢,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比地铁更小。

城市铁路是指连接城市中心和近郊区域的铁路,采用电力牵引,行驶速度较快。

城市铁路可以和城市的其他交通方式(如地铁、公共汽车等)进行衔接,可以解决市区与郊区之间的交通瓶颈问题。

城市铁路的建设成本较低,但在城市建设规划、线路使用纠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单轨交通是指交通工具在单轨轨道上行驶的交通方式,轨道一般为悬挂在高空的、单轨独立的轨道,具有较高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单轨交通技术成熟,但在载客量、截面尺寸、建设成本等方面存在一些限制,一般适用于短距离、低载客量的交通线路。

除了这些基本类型的城轨系统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城轨系统,例如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磁悬浮技术,行驶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300公里以上,成为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

磁悬浮列车具有高速、无污染、无噪音等特点,但是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

总的来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类型众多,每个类型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地铁与轻轨的对比.ppt

地铁与轻轨的对比.ppt

天津地铁照片
2、轻轨铁路 轻轨交通是在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等运量的城
市轨道交通系统。它车辆轴重较轻,施加在轨道上的荷载相对 于市郊铁路和地铁的荷载来说比较轻,称为轻轨。
现代轻轨系统具有行 车速度快、乘坐舒适、噪 音较低等优点。
长春轻轨
轻轨适用于中等运量,多采用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实 行信号控制。其线路在市区部分可置于地下或高架,在郊区 部分一般多在地面运行。轻轨平均速度为20~25km/h,单 向高峰流量1~3万人次/h时采用。适用于道路坡道较大或 弯曲的大中城市,也可在特大城市配合地铁在郊区的延伸。 在运输能力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其造价仅为地铁的1/5~l /3。
7、通风、空调和采暖 轻轨地面、高架线路和车站均不需要专门的通风 设备。车站和车厢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采暖或 空调设备。
地铁设于地下时,产生热量和废气,需要增加机 械进行通风,车站和车厢内均须采用空调。
8、信号 轻轨列车的运行控制有人工/视觉控制、列车自 动防护系统(ATP)控制和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控制 3种类型,而地铁主要采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地铁与轻轨的对比
1、地下铁道 地下铁道过去是指修建在地下隧道中的铁路。现在定义 一个地下铁道,并不要求该系统的线路必须全部修建在地下 隧道内。 地铁线路以地下隧道 和高架线路为主,仅在郊 区地段采用地面线路。
东京地铁照片
地铁常建于城市中心地 区,其特点是运量大,能迅 速疏散旅客,不易堵塞,运 量可达4~6万人次/h,速 度可达30~60km/h,运行 采用全封闭信号控制,运行 间隔为2~2.5min,而且地 铁的安全、快速、准时是其 他轨道交通无法比拟的,但 其造价昂贵。
9、给排水系统 地铁、轻轨给水水源优先选用城市自来水,排水 方式优先利用城市排水系统,地面和高架排水设施类 似于地面铁路工程。

地铁与轻轨工程施工的区别

地铁与轻轨工程施工的区别

地铁与轻轨工程施工的区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铁和轻轨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们的工程施工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施工技术、施工环境、施工周期和施工风险等方面,详细探讨地铁与轻轨工程施工的区别。

一、施工技术1. 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地铁工程施工主要包括隧道开挖、主体结构施工、区间轨道铺设、机电设备安装等环节。

地铁隧道一般采用钻爆法、暗挖法、明挖法等开挖方式。

其中,钻爆法施工速度较快,但噪声和振动较大;暗挖法施工对地面环境影响较小,但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明挖法施工速度快、成本低,但需要占用大量地面空间。

地铁的主体结构施工主要包括衬砌、防排水、仰拱等施工内容。

区间轨道铺设要求高平直、高稳定,一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

机电设备安装包括供电、通信、信号、通风空调等系统,要求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2. 轻轨工程施工技术轻轨工程施工主要包括轨道铺设、桥梁架设、隧道开挖、站场建设等环节。

轻轨的轨道铺设一般采用钢轨,施工速度快、噪声和振动较小。

桥梁架设以预制梁为主,施工周期短、质量容易控制。

隧道开挖一般采用钻爆法,施工速度较快,但噪声和振动较大。

站场建设包括车站主体结构、广场、停车场等,要求功能齐全、美观大方。

二、施工环境1. 地铁工程施工环境地铁工程施工环境复杂,一般位于城市地下,施工场地狭窄,地下管线、构筑物众多。

此外,地铁隧道穿越的地层多样,地质条件复杂,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下管线、构筑物进行保护和迁移,确保施工安全。

2. 轻轨工程施工环境轻轨工程施工环境相对较好,一般位于地面或高架桥上,施工场地较宽敞。

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主要以土层为主。

施工过程中,对地面环境影响较小,但需要对沿线建筑物、绿化等进行保护。

三、施工周期1. 地铁工程施工周期地铁工程施工周期长,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

这是因为地铁工程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施工环境恶劣,且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地质勘察、设计、拆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础知识] 地铁和轻轨的区别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铁、轻轨两种制式。

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地面下的轨道交通叫地铁,反之就是轻轨;也有人认为,钢轨轻的就是轻轨,重的就是地铁。

这两种划分方式都是不科学的。

那么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 虽然地铁的轨重一般要
大于轻轨,但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趋向选用重型钢轨。

划分两者的依据应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

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3-6 万人次,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为1-3 万人次。

由此设计的地铁和轻轨,它们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地铁的轴重普遍大于13 吨,而
轻轨要小于13 吨,其次,一般情况下,地铁的平面曲线半径不小于300 米,而轻轨一般在100 米到200 米之间,另外,地铁每列车的编组数也要多于轻轨,车辆定员亦多。

从运输能力、车辆设计以及建设投资等方面来看,轻轨与地铁均有所差别。

其实归根结底的区别,或者说本质的区别还是运量,地铁线在高峰小时内,其单向运输能力分别达到3万至7 万人次,而
轻轨的运力为0.6 万至 2 万人次。

运量的大小决定了编组数(地铁列车编组可达4-10 节,轻
轨列车编组为2-4 节),决定了车辆,决定了轴重,决定了站台长度(很重要,牵涉到预留用地,而土地对城市而言就是钱,地下车站的直接牵涉到造价,因此客流预测很重要)。

套用我们教材上写的:“地铁实际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如今的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泛指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 3 万至7 万人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

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

而事实上在国外一些城市中,地铁已经改名,比如纽约、旧金山、香港等地,已经称之为‘大容量铁路交通' (Mass Transit Rail )或者‘快速交通系统'(Rapid Transit System )。

这种轨道交通系统通常的建造规律是在市中心为隧道线,市区以外为地面或高架线(厦门拟建的轻轨也是采用这种形式,但是就是差别在运量上,所以还是要称为轻轨)。


此外,对于地铁和轻轨,从车辆上的认识还有一种误区,是认为:地铁车辆是采用第三轨供电而轻轨是采用接触网。

其实,现在供电方式已经不能成为区别的标志,现在新建的很多地铁车辆也都采用了接触网,毕竟这种方式从安全性等各个方面都有第三轨不可比拟的优势。

有人认为地铁肯定是建在地下的,而在地面行驶的则认为是轻轨;更有人认为轻轨铁路的钢轨重量要比地铁为轻,这些理解均是错误的。

例如上海轨道交通 3 号线, 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叫地铁但民众和媒体的误导使大多数人都习惯称之为轻轨
而地铁 5 号线则是名副其实的轻轨线路.
所以为了不再混淆, 上海现在所有的线路都改称轨道交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