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孙权劝学
第4课《孙权劝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内容分析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王的得意 谋臣,倍受赏识。他少有大志,轻财 好施,喜欢习武骑射。他一生最大的 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 维护孙刘联盟(孙权、刘备),使三足 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内容分析
文章围绕“学”写了哪些内容?
孙权劝学 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内容分析
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吕蒙 ,三国时吴国 的名将。
内容分析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 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 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 峙之业。”《三国志》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内容分析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少年 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 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 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 信赖。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 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擒杀关羽 父子,名扬三国。后不久病死。
对...说
当道,当权
用
古时王侯的自称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成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推托
事务
难道 研究儒家经典
邪!只但,只当是涉猎,了见解往事罢耳了。卿言多务,孰若比得孤上?
语气词,后写作 粗略地阅读 历史
谁
“耶”,译为“吗”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整体感知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 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 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 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 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 的好处。”
第4课 《孙权劝学》(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五四制)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3.本文中,作为一介武夫的吕蒙,为什么能得到吴国有名的谋士鲁肃的赏 识,并主动拜母结交呢?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3.本文中,作为一介武夫的吕蒙,为什么能得到吴国有名的谋士鲁肃的赏 识,并主动拜母结交呢?
同学交流相关人物及故事情节,力求完整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2.交流、复述故事、概括故事,质疑并释疑请同学们先写下来,再由几位 同学交流相关人物及故事情节,力求完整.
示例: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有效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识的长进 得到了名将鲁肃的肯定与赞赏,并拜母结友的故事,
4.讨论:吕蒙学有所成,课文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是直接写出来的吗?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描写(侧面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意为三天,此为虚指,表示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刮 目相待”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意即“长兄怎么认 清这件事这么晚啊!”其中“乎”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巧妙地照 应鲁肃的赞叹,既是自得、自豪、自信,又是一种对自已进步的坦然。
第一课时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劝学”有妙招
▲活动设计:初读悟学
4.讨论:吕蒙学有所成,课文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是直接写出来的吗? 提示:从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描写(侧面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由此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其对吕蒙的前后判若两人既吃惊又赞赏,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长足进步。作为一个地位和见识都高于吕蒙的人,鲁 肃的这番话,较能说明吕蒙的长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及文中相关历史人物的文学常识。
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3.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4.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自以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没有什么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篇文章吧。
二、预习交流1.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年间中进士。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晚年自号迂叟。
为相八个月病死,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2.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
(资,帮助。
治,治理。
通,贯通。
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纂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
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专注教育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字词】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详解】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字词】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详解】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字词】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详解】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字词】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双击可编辑删除 1。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孙权劝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孙权劝学主题思想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孙权劝学创作背景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
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史料整理改写而成的文章。
孙权劝学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表反问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涂”通“途”,道路,仕途。
亦作当权。
二、词类活用1.蒙辞以军中多务辞:状语后置,名词作动词。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之:助词。
三、一词多义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当:但当涉猎。
(应当)当涂掌事。
(掌管)见:见往事耳。
(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四、古今异义蒙(辞)以军中多务古义:推辞。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

孙权劝学翻译及原文
孙权劝学是孙权为促进知识传承和教育发展所写的一篇文章。
其中包含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劝学的内容。
下面是部分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学贵有为,不学寡望。
知者而行,愚者而言。
贫贱之人,虽有珍贵之物,亦不能知其所藏;富贵之人,虽无珍贵之物,亦能知其所失。
"
翻译:
学习有益,不学习空虚。
知识者行动,愚者只是说话。
贫穷和贫穷的人,尽管有珍贵的东西,仍然不能知道它们所隐藏的;富有和富有的人,尽管没有珍贵的东西,仍然能知道它们失去了什么。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增强自己的能力。
学习不只是对于贫穷和贫穷的人重要,富有和富有的人也需要学习来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孙权还提到了知识者行动,
愚者只是说话,强调了知识和行动之间的关系,知识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孙权劝学》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司马迁(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著作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共294卷,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贯穿了1362年的史事。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2.文章中心概括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之后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要努力学习,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他人。
3.写作特点(1)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的过程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
先写孙权劝说吕蒙要努力学习,然后通过鲁肃赞学从侧面表现吕蒙学习成果的显著。
这样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鲁肃正是一个庐山之外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正是通过鲁肃的话侧面展示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
鲁肃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现在与过去进行了纵向的对比,突出了吕蒙的“变”,从而写出孙权劝学和吕蒙就学的效果。
(3)言简义丰的语言描写。
白描式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性格、心理,又交代故事的起因、结果,精彩至极。
看似简单的闲笔,却是匠心独运之所在。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通假字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②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2)古今异义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古时王侯自称今义:孤独(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②但.当涉猎古义:只,仅仅今义:但是③见往事...耳(见)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④自以为大.有所益古义:很今义:大小⑤蒙乃始就.学古义:从事今义:连词⑤及.鲁肃过.寻阳(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过)古义:到今义:经过⑤即更.刮目相今义:程度副词,更加(3①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当.涂掌事(动词:掌管)②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②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4)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原意为借口,文中指推辞(5)重要句子翻译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4 孙权劝学课题孙权劝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2.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和组材方面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
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
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读准字音卿.(qīnɡ)邪.(yé)涉猎..(shè liè)岂.(qǐ)遂.(suì)孰.若(shú)重点实词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
当涂,当道、当权。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及鲁肃过.寻阳:经过。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重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 提出目标: 涉猎见往事
恳切、关心 现身说法: 多务熟若孤
吕蒙就学
无法推辞
先: 辞—军中多务 后: 就—学有小成
鲁肃赞学 今日才略,非吴下阿蒙
惊叹、佩服 自得、自豪
37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查找摘记有关读书、学习的诗句、格言。 3.以“由《孙权劝学》想到的……”为话题, 写一篇400字以上的随笔。
4 孙权劝学
第1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了解文中人物。 2.掌握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学习名人治学精神,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品味法、感悟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
2
课时目标
识记字词、文学常识。 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
12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当涂
当初 对……说
说
现在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掌管 事情
用
事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难道 想
做 句末语气词
但当涉猎,见往事
只 应当
历史
耳。卿言多务,
罢了
说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与……相比怎样
以(之)为
13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军中多务
吕蒙
豪
当刮目相待
惊
非吴下阿蒙 鲁肃(侧面描写)
26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吕蒙是怎样从“吴下阿蒙” 而变为让人 “刮目相待”的?
(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就学”。)
27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7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 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 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 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 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 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 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 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20
课后思考
这则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21
4 孙权劝学
第2课时
22
课时目标
理解文章主旨。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
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 学习,会学习。
23
情境导入
பைடு நூலகம்24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孙权劝学
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25
孙权 劝
不可不学
辞
(现身说法)
4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 学家。卒谥文正,追封温 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5
《资治通鉴》是司 马光主持编纂的一 部编年体通史,记 载了从战国到五代 共1362年间的史事。 神宗以其“鉴于往 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资治通 鉴》,即为统治阶 级提供政治借鉴。
6
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疏通文意。
3
情境导入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 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 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人,他就是吕蒙。吕蒙年青 的时候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怎么会后来立 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 吕蒙又是怎么做的?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 下终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959),按年记载了共1362 年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 它体例谨严,结构完整,取材广泛,对史料取舍慎 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司马光自称“颇慕古文” 而“不能刻意致力”(《答陈充秘校书》),他的 文章正因不甚刻意致力而能得自然之致。《资治通 鉴》的文字质朴简洁,叙事清晰,文笔流畅,生动 形象,有文学色彩,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战争 场面的描写,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其他文章如《谏 院题名记》等也写得精练明洁。另有《涑水纪闻》, 写得简要、切实,《续诗话》亦有见解。
于是,就 开始
和
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者
讨论 议事 非常(十分) 惊奇
现在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再,又
读书人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就
为什么 无实义
晚乎!”肃 遂
迟
于是
拜蒙母,结友而别。
拜见
表顺接
14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 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学官吗?只应当粗 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 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吕 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 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 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 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 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 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8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 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 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 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 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 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 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 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9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 (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 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 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15
字词清单
1.通假字 邪:同“耶”表反问语气。 涂:同“途”即道。
2.古时称谓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16
字词清单
3.成语 吴下阿蒙 :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 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 目相看。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当窗理云鬓 对,对着
可: 不可不学 可以,能够
皆有可观者 值得
以: 辞以军中多务 用
以钱币乞之 用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把 以为 认为
19
课堂小结
朗读本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 “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 决果断)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 叹句,惊讶的语气)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 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提出学习的目的、方法)
卿言多务,孰若孤? (委婉的批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28
3.鲁肃赞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语言)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行动)
29
4.鲁肃为什么会对吕蒙 “刮目相待”?
(因为他从与吕蒙的谈话中,发现吕蒙才略大增,与先前 的“吴下阿蒙”判若两人。)
5.吕蒙学有所成,课文直接表现这一点没有?是怎样表明的?
(没有直接表现吕蒙的才学大增,学有所成,而是从鲁 肃的言语中侧面表明的。)
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30
7.“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17
古今异义
辞 古:推辞
今: 美好的词语
及 古:到了……的时候
今:以及
过 古:到
今:经过
孤 古:古时王侯自称
今:孤独
更 古:重新
今:更加
但 古:只,仅仅
今:转折连词,但是
博士 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名称 18
一字多义
就: 蒙乃始就学 接近,靠近,趋向
指物作诗立就 完成
当: 但当涉猎 应当
32
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 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 吕蒙学习。 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 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 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 孙权“善”劝。
33
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作为肩负建设祖国重任的中学生来 说,知识对我们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那么,我们应该 怎样对待今天的学习生活呢。联系课文,把自己的感想写 出来。
8. 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
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 含其中。)
31
走近人物
孙权
劝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 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好学。
吕蒙
赞
鲁肃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 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38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 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 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 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 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10
11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 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 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