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人口》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人口》教案1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人口》教案1 新人教版
出示西藏、江苏两省学校图片和2006年新疆、山东参加高考的人数,引发学生思考“图片和资料中四省分别位于我国什么方位。”
出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通过计算四省人口密度进一步推断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活动二: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出示我国地形、降水、资源、交通、四幅图,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例简单分析我国在地形、降水、资源、交通等方面东西部分布的差异。
教学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
集体备课
个人备课
一、学习新课
1.导入及目标认定(3分钟)
2.个性学习,合作探究,同层评价
活动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活动五:人口的变化
提问,计划生育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出示表格:1949年、1970年、2000年、2005年我国人口数量,分别说出四年的人口数量,分析人口是不断变化的。出示《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提供资料:《温总理的乘除法》,引导学生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看图及资料,总结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⑷总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除控制人口数量,还应提高人口素质。
⑸“课外拓展”请大家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一则广告。
4.按需探究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资源、生态等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人口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二、课堂反馈达标
小结: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根据上述四方面分布上的特点以及聚落知识,进一步印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精品2019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人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2019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人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
我国人口特点及分布特点
难点
理解人口 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习
1、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的等级
2、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及行政中心
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复习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出对我国人口的学习
思考、回忆,组内互助,并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部分学生可能会溜号,或者不积极思考,教师要注意把握,确保课堂的高效。
研习
1、世界上人口 最多的国家
2、人口东多西少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页内容,并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
教师选定一名学生进行汇报
教师要 进行详细的讲解,便于学生 理解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页活动题,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指导学生分析图1.13中国人口的分布,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及分布特点
学生按学案问题对p11页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并对问题作出明确的答案。
阅读教材p12页活动题,小组成员独立完成 并最后由组长检查组员完成情况,并指派学员进行汇报
阅读教材p13页内容,对出现的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同时完成学案的问题。
精习
知识梳理:(见学案)
知识运用:1、知识应用2、趣味检测(见课件)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 结提升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 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口
课题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人口
课型
主导型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标解读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分别指哪些地方?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人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人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东部
西部
自然原因
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地势: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气候:干旱,多风沙
地形地势:地势崎岖
土壤:贫瘠
人文原因
交通:发达
经济:水平高
开发历史:开发较早
交通:不便
经济:落后
开发历史:开发历史晚
4、巩固提高
1.下列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密度各地没有多大差别B.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带D.人口的分布西北多、东南少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②中国人口基数大,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所以我国人口增长缓慢③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④黑河—腾冲线是中国重要的地形分界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转折深入
(1)结合课本“我国人口的增长”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949年和1978年后两个人口增长特点,特别是1949年后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从而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学习资料专题
主备人
检查人
教者
使用课时
1
课题
1.2人口




1、知道我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学会分析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人口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计划生育国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2.根据我国人口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描述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分布不均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种种问题。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
1. 13.4 最多 2.大多 3.交通堵塞住房紧张 4.计划生育
二、
1. 143 3
2.黑河腾冲稠密稀疏
【合作探究】
1.①社会稳定;②医疗卫生条件改善;③寿命延长;④生活水平提高等。

2.不可以。

西部地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气候干旱,经济不发达等原因,不能容纳大量的人口。

【优化训练】
1.D 2.D 3.B。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2.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因素3.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增长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3.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直观地呈现人口增长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2. 讲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介绍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性别比例等方面的特点。

3. 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讨论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 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人口增长对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影响,以及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的影响。

5.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某一地区或国际上的典型案例,分析人口增长对该地区或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人口政策及其成效。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增长带来的挑战。

2. 利用图表和数据,直观展示人口增长的趋势和影响。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2. 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历史数据,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

3. 分析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教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教学案 新人教版

《人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统计图表描述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会运用地理语言描述从统计图表中判读出来的信息,提升统计图表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判读。

难点: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策略本节知识基本上都要从统计图表中来获取,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应着重体现在读图分析过程的设置上,包括提什么问题、问题出现的前后顺序、哪些问题适合独立分析、哪些问题适合小组讨论等等。

结合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读图指导。

■教学准备教材补充:我国近年部分省人口密度数据及分析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政区图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设计学生活动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为主,绘图法和案例分析法为辅■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口最多的国家教师:提到中国的人口,大家能用怎样的关键词形容它呢?学生回答预设:多。

设计意图:简单直接了解我国人口特点。

讲授新课──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及国策教师:其实我国人口“多”这个特点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任何地理现象、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下面阅读教材中的曲线图,请同学们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特点?并尝试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回答预设:我国人口增长前期平稳,从1950年后突然增长加速,1980年后增长又趋于平稳。

设计意图:落实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并能结合自然、历史、人类活动需求等要素分析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

教师:1950年以前,社会发展缓慢,医疗卫生落后,死亡率相对较高,文明程度也低,这些原因使得人口增长缓慢。

1950年至1980年,也就是解放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再加上政策平稳的因素,人口增长迅速(在这里一定要强调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

1980年前后,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国策──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质,所以呈现增长平稳趋势。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案

《人口》教学设计课题:第一章第二节人口教材来源:八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内容来源:八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二节主题:第二节人口课时:课时课型:新授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设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2)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2.教材分析3.学情分析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和资料,能够说出我国人口总数及人口数量特点及相应的人口政策。

2、能够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3、能够归纳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评价任务:学习重点:通过阅读分析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口在数量上和分布上的特点;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学习难点: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折线图,并结合历史和社会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学会阅读人口分布图(等人口密度线图),并由此得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综合分析造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原因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学法指导:读:读图、归纳;思:思考、探究,举一反三;议;小组合作、议论、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件:材料: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如果全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学生认识到众多的人口已经成为世界难以承受的问题,点燃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出示学习目标] 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完成自学指导一的相关题目,时间为7分钟,自学教材的范围为11-14页,明确自学要求。

自学要求:1.独立完成,不准讨论;2.认真阅读自学范围3.有问题举手示意。

教师巡视检查自学情况,维持自学纪律,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_____,占世界人口的_________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教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人口教学案 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人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统计图表描述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会运用地理语言描述从统计图表中判读出来的信息,提升统计图表的阅读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判读。

难点: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策略本节学问基本上都要从统计图表中来猎取,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应着重体现在读图分析过程的设置上,包括提什么问题、问题消灭的前后挨次、哪些问题适合独立分析、哪些问题适合小组争辩等等。

结合同学学情,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读图指导。

■教学预备教材补充:我国近年部分省人口密度数据及分析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政区图教学手段:多媒体帮助、设计同学活动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为主,绘图法和案例分析法为辅■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师:提到中国的人口,大家能用怎样的关键词形容它呢?同学回答预设:多。

设计意图:简洁直接了解我国人口特点。

讲授新课──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及国策老师:其实我国人口“多”这个特点并不是从一开头就是这样的,任何地理现象、事物的产生和进展都要有一个过程,下面阅读教材中的曲线图,请同学们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特点?并尝试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同学回答预设:我国人口增长前期平稳,从1950年后突然增长加速,1980年后增长又趋于平稳。

设计意图:落实同学读图分析的力量,并能结合自然、历史、人类活动需求等要素分析这种趋势产生的缘由。

老师:1950年以前,社会进展缓慢,医疗卫生落后,死亡率相对较高,文明程度也低,这些缘由使得人口增长缓慢。

1950年至1980年,也就是解放后,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再加上政策平稳的因素,人口增长快速(在这里肯定要强调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诞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

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互动一:读第11页《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互动二: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动三:结合活动一,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二、人口东多西少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互动四: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

教师小结:
造成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原因:
a、自然原因:东部地区地形平坦,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

b、人文原因:东部交通运输便利,工商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

西部交通不便,工商业欠发达,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总结全课:请同学们谈收获。

拓展探究:进行家乡人口状况调查
板书设计:第二节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人口特点
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
二、人口东多西少
人口密度
人口地理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