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番泻叶的泻下作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泻下剂 ppt课件

第四章 泻下剂 ppt课件
1、病机—阳虚生寒、冷积内停、传导失司 2、主症—便秘腹痛(脐周或脐下),喜
温不喜按,手足不温,苔白不 渴,脉沉迟。
2019/10/7
三、方解:
1、治法—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2、配伍用药
附子 辛热—温阳祛寒 大黄 苦寒—攻下积滞
相制温阳攻冷积—君
干姜 辛热-----------助附子温阳祛寒
芒硝 咸寒--------软坚 助大黄攻积 臣
2、益气补脾,以制水湿。 3、缓和逐水药毒性,使下不伤正。
2019/10/7
复习思考题 :
比较济川煎与麻子仁丸组成、功用、主 治之异同?
阑尾炎诊断要点?
2019/10/7
第三节
润下剂
麻子仁丸(脾约丸)
《伤寒论》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 搏,大便因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019/10/7
一、配伍意义:
火麻仁 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杏仁 利肺降气,润燥通便 润
白芍 敛阴和里
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 轻下热结
2019/10/7
②调胃承气汤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味承气汤 ③复方大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一、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二、主治:肠痈初起(脓未成或脓已成而未 溃之证)。
病机:湿热郁积,气血凝滞,阻于肠中, 肠络不通。
症状: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 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沉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 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1、实热积滞证 2、寒冷积滞证 3、蓄水证 4、肠燥积滞证
2019/10/7
六、分类
1、寒下—泻热通便、活血祛瘀—实热积滞证

中药学-泻下药PPT

中药学-泻下药PPT
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可用甘遂研末水调外敷。
• 用法用量:不入汤剂,入丸散,每次0.5~1g。
内服宜醋制,外用适量。反甘草。
京大戟
苦、寒 ;有毒。 归肺、肾、脾经。 功效: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
• 【应用】 本品毒烈之性与功用和甘遂相似,但逐水之
力稍逊,治水肿、痰饮、臌胀等证,常与甘遂同 用。偏行脏腑之水湿
—配附子、党参(温脾汤) ⑶ 痢疾初起,肠道湿热积滞不化
—配白芍、黄连(“通因通用”法)。 现代中西医结合: 急腹症——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肠痈
2、火热亢盛——取其“釜底抽薪” —使上炎之火下泄。
治吐衄,目赤,口疮,牙痛,咽痛等 ——配黄连、黄芩(泻心汤)
3、热毒壅滞——使热毒下泄 痈肿疔疖——配金银花、野菊花 肠痈初起——配牡丹皮、桃仁(大黄牡丹皮汤) 烧烫伤——单用或配用。 闭经——配益母草、红花
五、配伍应用 常与行气药配伍应用是本章药的配伍特
点。此外,还宜根据寒热虚实不同进行适当 的配伍。
4
六、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因人而异。
2.中病即止,攻下药与峻下逐水药作用较强,部分有 毒,易伤正气和脾胃,故老人、小儿、体虚或脾胃 虚弱者慎用,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当慎用或忌用。 “得快利,止后服,不必尽剂。”
使用注意:哺乳期妇女慎用
芒硝
来源:
热水溶解
含有Na2SO4的天然矿物 -------- 皮硝
过滤
萝卜水煮
--上--层---液---冷--却--- 芒硝 ---风-----化---- 玄明粉(元明粉)
下层结晶
失去结晶水
朴硝 (皮 硝)
大黄
芒硝
泻热通便 —治热结便秘 泻火解毒 —治疮痈、咽痛

大黄、番泻叶的泻下作用共18页文档

大黄、番泻叶的泻下作用共18页文档

大黄、番泻叶的泻下作用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泻下药精品PPT课件

泻下药精品PPT课件
上述里热证,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 本类药物以清除实热,或导热下行,起 到“釜底抽薪”作用。
15
大黄 番泻叶
芒硝 芦荟
16
大黄
药用来源:
北大黄,主产于青 海、甘肃等地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
南大黄,主产于四川
干燥根及根茎
生用,或酒炒,酒蒸,炒炭用
别名:川军、锦纹、将军
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 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将军
◆ 大黄、芦荟 --- 细菌、真菌、病毒、阿米巴原虫
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 商陆、芫花、番泻叶、巴豆--G+球菌、G-杆菌、真菌
11
抗炎作用
某些泻下药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 大黄、商陆:作用明显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 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 统,可的松
12
抗肿瘤
◆ 大黄、芦荟、商陆、芫花、大戟均具有 抗肿瘤作用。 ◆ 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
(1)泻下
本草经称:大黄能“涤荡胃肠,推陈出新、通利水 谷”等。常用于大便燥结,热结便泌,功效确实,一 般在服药后6-10小时排出稀便。
21
大黄
致泻主要成分:结合型 蒽甙,其中番泻苷A (sennoside A)作用最强, 苷元作用较弱。 部位:主要在大肠,能 提高中段和远段结肠的 张力,便其运动加强。
软坚
[主治]
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清热
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
入散剂,吹喉 或涂患处
玄明粉化 水滴眼
外敷局部
歌括: 芒硝味咸,润燥软坚,性寒降火,泻积通便。 30
[成分]
芒硝
硫酸钠(Na2SO4 ·10H2O),约占96%~ 98%,尚含少量硫酸镁、硫酸钙和氯化钠等。

这样学中药,想忘都难——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攻下药)

这样学中药,想忘都难——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攻下药)

这样学中药,想忘都难——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攻下药)1大黄【性能】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应用】(1)积滞便秘。

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又因其苦寒沉降,善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

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

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

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

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如凉膈散。

(3)热毒疮疡,烧烫伤。

本品内服外用均可。

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

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

(4)瘀血诸证。

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

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本品可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

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

【用法用量】煎服,5~1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2芒硝【性能】咸、苦,寒。

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中药学》课件——第3章 泻下药

《中药学》课件——第3章 泻下药

功用
1.清热解毒----
肠痈 配牡疮丹痈皮、、丹桃毒仁初
起配金银花、
内痈 连翘
1.热毒疮痈
外痈—内服、外用
2.烫火伤
配地榆—外敷
功用
配桃仁、土鳖虫
产后瘀血腹痛配川芎、当归等 2.逐瘀通经—瘀血证 血瘀经闭癥块配桃仁、红花
损伤瘀肿
功用
配茵陈、栀子 湿热黄疸 配木通、车前子、栀子 3.利湿退黄 淋证
2.清热泻火│
玄明粉化水清水洗点口眼腔
│目赤
└疮疡—乳痈、肠痈、痔疮
本品煎汤外敷或外洗
芒 硝《名医别录》 攻下药
用法用量
10~15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 用适量。
使用注意
10/22/202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因含钠离子 多,水肿病人慎用。
中药学
10/22/2023
大黄
芒硝
共:1.均苦、寒
第三章
泻下药
10/22/2023
中药学
泻下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 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 注意。
2.掌握药物2味、了解药物1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攻下、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或有毒性,要求
掌握用法(含炮制)、剂量及禁忌,以保证用 药安全。
10/22/2023
10/22/2023
10/22/2023
来源
C火麻仁
《本经》
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 熟果实。又名:麻(《诗经》)
痛、牙龈肿痛

3.(止血药)凉血止血--实为清热泻火功效的延伸。
(3) 乳痈,化水或用纱布包裹外敷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引热(血)下行,釜底抽薪,又 (4) 肠痈,与大黄、大蒜同用,捣烂外敷

泻下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泻下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滋养补虚作用,适用于老人、产妇及体弱津血不足的肠燥便 秘证。
郁李仁
• 【来源】 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 【药性】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 【功效】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应用】
• 1.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本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作用 类似火麻仁而较强,且润中兼可行大肠之气滞。
商陆
• 【来源】 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 • 【药性】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 • 【功效】 逐水消肿,通利二便,外用消肿散结。
【应用】
•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本品苦寒性降,能通利二便而排水湿,泻下 作用较弱。适宜用治水肿臌胀,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的水湿肿满实证。
• 2.疮痈肿毒。本品外用有消肿散结和解毒的作用。
【应用】
•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其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 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
• 2.痰饮积聚,气逆喘咳。本品能泻肺气,逐痰饮,用治肺气壅滞,痰 饮咳喘,面目浮肿者。
• 3.虫积腹痛。本品能去积杀虫,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出虫体。
•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 药性减缓。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 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适用于 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之证。
甘遂
• 【来源】 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 【药性】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 1.二便不利,水肿、痰饮,积滞胀满。 • 2.血瘀经闭,癥瘕。 • 3.顽癣,赘疣。可用治顽癣、恶疮肿毒及毒蛇咬伤等,可内服、外用。

十 泻下药PPT课件

十  泻下药PPT课件
。,痛配、枯恶矾露等不份尽为者末,擦配患桃处仁;、土鳖虫; 3.治热治瘀毒烧血疮烫经伤闭疡,,,可配烧单桃用仁烫粉、伤,桂。或枝配;本地品榆内粉,服麻外油用调敷均。可。
4.治瘀跌血打证损伤。,活瘀血血肿逐痛瘀,通配当经归,、既红花下、瘀穿血山甲,等又。清
瘀热,为治瘀血证所常用。
.
8
攻下药概述
【性能特点】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适应证】实热积滞证。 部分药物可用于温热病、脏腑火热证等。
【配伍应用】应用时常辅以行气药,以加强泻 下及消除胀满作用。若治冷积便秘者,须配用 温里药。
.
9
攻下药
掌握:大黄、芒硝 了解:番泻叶、芦荟
【处方名】大黄、生大黄、 川大黄、西大黄、锦纹 大黄、熟大黄、制大黄、 酒大黄、将军、生军、 川军、锦纹、熟军、酒 军、大黄炭 。
.
12
1.大 黄
十.泻下药 ………………
【药性】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
大黄苦寒沉降,走而不
守,既善荡涤胃肠实热
➢ 本类药亦常配伍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导滞 作用。
➢ 若属热积者还应配伍清热药;
➢ 属寒积者应与温里药同用。
.
5
泻下药概述
【使用注意】
1.攻下药、峻下逐水药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 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 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
2.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切勿 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燥屎 食积 虫积 实热 水饮 瘀血
2.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
3
泻下药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小鼠排便试验
取禁食不禁水12 小时体重相近的小鼠70 只( 腹泻者剔除), 雌雄各 1’.-, 随机分为七组,每组10 只。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灌服10 % 的炭末生 理盐水混悬液, 其余六组分别灌服上述剂量的大黄水提物( 含炭末10 % ), 每只小鼠单独置于下面铺有滤纸的铁丝笼中, 连续观察8小时, 记录小鼠排 黑粪的时间、数量和总质量。
【13 】
泻下作用的研究法【15】
泻下ED 50 测定
取禁食不禁水12 小时体重相近的小鼠120 只( 腹泻者剔除),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六组,侮组加只。根据预试验结果, 各组分别灌服大黄水提物0.2 37 , 0.4 10 ,0.709, 1.22 7 ,2.123,3.67 3 9 药材·kg’ , , 每只小鼠单 独置于下面铺有滤纸的铁丝笼中,记录8 小时内各剂量组排出稀粪的小鼠 只数。稀粪的判断标准为: 粪便排出呈软膏或流质状、无定形, 滤纸上有 明显的引湿斑。以排出稀便为质反应的阳性反应, 计算各剂量组阳性反应 的只数和反应率。按照半数反应量的原理, 反应率和剂量的对数呈S 形曲 线关系, 将反应率转换为概率单位, 则与对数剂量呈直线关系, 按照Bl si s 法可计算出ED 50 vl]。本文采用D A s 1.0 软件计算。
(二)实验对象
小鼠 KM,体重18-22g的小鼠,单一性别,禁食 12h
(三)实验用品
电子称、烧杯、小鼠灌胃器、鼠笼、中药称、 热药锅、手术器械
番泻叶泻下作用:
番泻叶中含蒽醌衍化物,其泻下作用及刺激性较含蒽醌类之其他泻药 更强,因而泻下时可伴有腹痛。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番泻苷A、B,经胃、 小肠吸收后,在肝中分解,分解产物经血行而兴奋骨盘神经节以收缩大 肠,引起腹泻。番泻叶作用较广泛而强烈,并认为用于急性便秘比慢性 者更适合。【10】
大黄的胃肠道作用
实验设计
(一)实验原理:
大黄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热结便秘。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 为蒽醌类、二蒽酮类及其苷类,其中以番泻苷作用最强,番 泻苷 A、B、C、D、E、F 作用强度相似,蒽醌苷元类泻下作 用较弱。其泻下机理是有效成分受肠道厌氧菌转化为苷元, 其胆碱样作用兴奋结肠平滑肌细胞电活动使肠收缩增加,并 抑制胞膜上的 Na+/K+-ATP 酶使肠道内透压及水分增加, 产生分节律收缩和容积性致泻作用,作用部在结肠中后部【23 】。
泻下作用最强的番泻苷只有在小鼠大肠中被细菌酶 迅速转化为大黄酸蒽酮和大黄酸后才有泻下作用,而 番泻苷本身并无泻下作用。给小鼠服用氯霉素后,大 肠中细菌活性受到抑制,番泻苷A、C 的泻下作用显 著减弱,在结肠中蒽酮的含量也大为减少。
游离蒽醌类口服后,易在上消化道吸收,最终直接 到达大肠或通过血液分布到大肠的量极其有限,因而 不能表现出泻下作用。
泻下作用临床应用
大黄:
大黄作为泻下药不同于西药中的泻药,“泻下”功效不能局限于“导泻” 作用与西药泻药一般只用于治疗便秘不同,大黄在临床上除用于通便外,其适 应证相当广泛,可用于治疗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急腹症, 上消化道出血、咯血、衄血等出血性疾病,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肺炎,肾功能衰竭,急性肠炎和菌痢,急性脑出血,高脂血症,跌打损伤, 烧烫伤等疾病,甚至广泛用于减肥产品中。【11】
AQPs 表达异常可导致结肠对水的吸收减少和(或 )肠液分泌增加,这可能是以结肠为主要药理效应部 位的泻下药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番泻叶胃肠道作用
番泻叶是一种缓泻剂, 新近研究发现, 此药不但 可剌激结肠粘膜释放PG( 并认为这是致泻的一个 机理), 而且可使大鼠胃体、胃窦部的PG水平明显 增加 。 【12】
大黄、番泻叶泻 下作用对比研究
大黄、番泻叶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泻下通便
泻下作用对比
大黄泻下作用:
大黄具有泻下作用, 用于治疗大便燥结、热结便秘, 一般在用药后 6-19h 可排便。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 其中以番泻苷 的作用最强, 游离型蒽醌泻下作用较弱。周氏等【9】 认为番泻苷水解 后生成大黄酸蒽酮有以下药理作用: 具有胆碱样作用, 可兴奋肠道平 滑肌上的M 受体, 使肠蠕动增加; 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 酶, 阻碍Na+转运吸收, 使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份, 促进肠蠕动而 排便。
番泻叶:
临床研究证明, 番泻叶及其制剂可用于:治疗便秘【16】; 治疗急性胃、十二指 肠出血【17】; 番泻叶浸剂灌肠可用于腹部术后恢复; 治疗急性胰腺炎【18】; 治疗 胆囊炎、胆石症【19】; 治疗急性菌痢【20】; 用于腹部X线摄片【21】和手术前清洁 肠道【22】。国外在番泻叶制剂的使用方法上有详细说明, 清洁肠道: 在英国, 成 人单剂量口服总番泻苷按番泻苷B计算为1mg /kg, 约72mg; 在美国, 按总番 泻苷计算, 口服约大于158mg。治疗便秘: 在英国, 口服总番泻苷按番泻苷B 计算, 成人口服单剂量为15-30mg, 6岁以上儿童, 剂量减半,2-6岁, 剂量减1. 5倍。【14】
番泻叶的干燥小叶【24】。番泻叶性味甘、苦、寒,归大肠经 。是一种常用的泻下药,具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之功能,主 治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番泻叶在临床上使用较 多,如门诊的直肠检查、术前清洁肠道等通常会用番泻叶泡水 饮服,服后大约在2~3小时即开始泻下,连泻数次,可将肠道粪便 排泄干净。
本实验以炭末为标志,用炭末悬液给小鼠灌服,观察炭末 在肠道推进的距离,反映泻下药对肠道运动的影响,从而判 断泻下药对肠道的作用。
番泻叶能阻止大剂量消炎痛对胃粘膜的损伤, 可 能是由于它能拮抗后者对胃粘膜环加氧酶( PG合 成酶) 的抑制作用, 而预先的消炎痛处理的大鼠, 番泻叶对01 6NHC l所致胃粘膜损伤不具保护作 用, 可能由于环加氧酶已先被抑制。由于于PG 的 致泻作用对肠道也是一种保护作用, 因此番泻叶 通过剌激PG 合成对胃粘膜产生保护作用, 与其剌 激PG 合成致泻作用是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