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酶的相关知识点
有关高二生物酶的知识点

有关高二生物酶的知识点高二生物酶的知识点酶(enzyme)是一类高效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分子。
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酶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并在细胞内维持正常的代谢平衡。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高二生物酶的知识点。
一、酶的特点1. 酶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分子,由氨基酸残基组成。
它们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2. 酶具有高度的催化效率,能够极大地加速化学反应,通常加速率可达几百到几千倍以上。
3. 酶的催化作用不会改变反应的方向,只是加速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4. 酶对温度和pH值敏感,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能够使酶的活性达到最佳状态。
二、酶的作用机制1. 酶与底物之间通过特定的结构域进行互相作用。
酶结构域与底物结构域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低能态反应过渡状态的形成,从而降低能量垒,加速反应速率。
2. 酶可以通过改变底物的构象来促使反应发生。
酶与底物结合后,酶能够使底物分子发生构象改变,使得反应更容易进行。
3. 酶能够提供辅助的功能性基团,使得底物更容易发生反应。
例如,酶可以提供质子(H+)或电子给底物,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三、酶的分类1. 按照反应类型,酶可以分为氧化还原酶、转移酶、加水酶等多种类型。
2. 按照反应底物,酶可以分为蛋白酶、醣类酶、核酸酶等多种类型。
3. 按照反应位置,酶可以分为细胞质酶、线粒体酶等多种类型。
四、酶的调控机制1. 可逆性抑制:一些分子能够与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这种抑制通常是可逆的,当抑制剂离开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2. 不可逆性抑制:一些分子能够与酶结合,形成永久性的复合物,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这种抑制通常是不可逆的。
3. 底物浓度调节:当底物浓度升高时,酶的活性通常会增加。
这是因为更多的底物分子与酶结合,增加了反应的速率。
五、与酶相关的实际应用1. 酶在食品加工和制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面包中的酵母酶能够催化面团发酵,使其膨胀。
2. 酶在医学诊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高一上学期生物知识点酶

高一上学期生物知识点酶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有关酶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1. 酶的定义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但并不参与反应本身。
酶的存在使得化学反应在生物体内可以以合适的速率进行。
2. 酶的结构酶通常由氨基酸组成,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
其活性部位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区域,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
酶的结构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3. 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酶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使其远远超过非催化反应的速度。
(2)酶具有催化选择性:每种酶对应特定的底物,并且只催化特定的反应。
(3)酶具有高度专一性:酶对于底物的选择是高度特异的,使得其能够在复杂的生物体系中实现精确的催化活性。
(4)酶的催化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酶的活性受到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条件可能会降低酶的催化效率。
4. 酶的作用机制酶通过与底物的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
酶的活性部位与底物相互作用,使得底物分子发生构象变化,使得反应能够快速发生。
5. 酶的分类酶可以根据其催化活性、底物类型和催化反应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合成酶等。
每种分类的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催化机制。
6. 酶的应用酶在生物工程、医学、食品工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酶可以用于制药工艺中的催化反应、生物传感器的构建、食品加工中的酶解作用等。
7. 酶的调节酶的活性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底物浓度、温度、pH 值等。
其中,酶的调节对于维持生物体内正常的代谢活动至关重要。
总结:酶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催化剂,对于维持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酶的结构、特性、作用机制以及分类等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中的酶学概念。
同时,酶的应用和调节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它们对于生物工程、医学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生物高一酶相关知识点

生物高一酶相关知识点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但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态,也不参与反应本身。
酶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来说,掌握酶的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高一生物中与酶相关的知识点。
一、酶的定义和性质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具有高效、高特异性和受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特点。
二、酶的命名和分类酶通常根据其催化的反应类型命名,比如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
根据其催化作用的底物和反应类型,酶可以分为氧化还原酶、氢化酶、水解酶等多种类型。
三、酶的作用机制酶催化反应的机制主要包括底物与酶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酶底物复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产物,最后产物与酶解离形成酶产物复合物。
酶的作用过程可以用酶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四、酶的活性调节酶的活性可以受到多种调节方式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抑制剂等。
其中,酶的温度和pH值对其活性影响最为显著。
五、酶的抑制剂酶的活性可以被抑制剂所抑制,抑制剂可以分为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两种类型。
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竞争性结合,而非竞争性抑制剂则与酶的其他部位结合,影响酶的活性。
六、酶的应用酶在生物工程、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等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酶在发酵过程中可以用来生产乳酸、酒精等物质;在食品工业中用于面团的发酵等。
七、酶的疾病和诊断一些与酶相关的疾病可以通过检测体液中酶的活性来进行诊断,比如心肌梗塞时肌酸激酶的活性升高。
酶诊断可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信息。
总结: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催化剂,具有高效、高特异性和受环境因素影响等性质。
对于高一生物的学习来说,理解和掌握酶的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酶的定义和性质、命名和分类、作用机制、活性调节、抑制剂、应用以及酶的疾病和诊断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高中生物酶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酶的知识点总结关键信息项:1、酶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酶的化学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酶的作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酶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酶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111 酶能在细胞内外发挥催化作用,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12 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121 少数酶是 RNA,组成 RNA 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13 酶的作用特点131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32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133 作用条件温和: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 等条件。
14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41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甚至失活。
142 pH:在一定 pH 范围内,酶的活性随 pH 变化而变化;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酶失活。
143 底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144 酶浓度:在底物充足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15 酶的作用机理酶通过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16 酶的分类161 按酶的催化反应类型分类氧化还原酶类:如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转移酶类: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
高三生物关于酶的知识点

高三生物关于酶的知识点酶是生物体内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生化反应的作用。
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和调节着各种代谢过程。
以下是关于酶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一、酶的定义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反应结束时不参与或发生改变。
酶能够降低活化能,使反应在生理条件下发生,实现高效率的生物转化。
二、酶的特点1. 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对于特定的底物具有选择性催化作用。
2. 酶在生物体内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能够在适宜的条件下催化反应,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 酶能够被底物所识别和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通过调整空间构型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4. 酶具有催化作用后能够很快恢复原状,可多次进行反复催化。
三、酶的分类酶按照其催化反应类型和特定底物进行分类,常见的酶包括:1. 氧化还原酶:例如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等。
2. 转移酶:例如激酶、脱氨酶等。
3. 水解酶:例如淀粉酶、脂肪酶等。
4. 合成酶:例如核酸合成酶、蛋白质合成酶等。
四、酶的活性受到的影响酶的活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pH值:每种酶都有适宜的pH值范围,超过或低于该范围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 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酶的活性下降甚至失活。
3. 底物浓度:酶的活性会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直至达到饱和状态。
4. 抑制物:某些物质可以抑制酶的活性,包括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等。
五、酶的应用由于酶具有高度的催化活性和专一性,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1. 食品工业:酶可用于食品加工,如酶解淀粉制取糖浆,发酵生产乳制品等。
2. 医药工业:酶可用于药物合成和治疗,如酶促抗癌药物和酶替代治疗等。
3. 环境保护:酶可用于水处理和废物降解,如酶法处理废水和土壤修复等。
综上所述,酶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催化剂,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关键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中生物酶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酶的知识点总结
酶是一类能够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常见于生物体内,具有高效、特异性和可逆性等特点。
下面是高中生物酶的知识点总结:
1. 酶的性质:
- 酶分子激活能较低,催化反应速度快。
- 酶可以选择性地促进某种底物的反应,也可以受到抑制剂的影响。
- 酶催化的反应通常是可逆的。
在反应达到一定平衡时,产物和底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2. 酶的分类:
- 按照反应类型: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脱羧酶等。
- 按照反应底物:蛋白酶、脂肪酶、糖苷酶等。
- 按照反应条件:酸性酶、碱性酶等。
3. 酶的影响因素:
- pH值:不同的酶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不同,酶活性在特定pH值区间内最高。
- 温度:酶活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最高,但超过一定温度会导致酶失活。
- 底物浓度:当底物浓度高于一定值时,反应速率不再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为酶的催化位点已全部占满。
4. 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 帮助生物体进行代谢活动,例如消化食物、合成有机物质。
- 调节代谢反应的速率,维持代谢平衡。
- 参与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攻击,例如生物体内的酶可低温杀菌。
5. 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 酶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制浆造纸等领域。
- 酶制剂也可用于环境保护,例如处理废水、垃圾等。
生物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酶

生物高一必修一知识点酶酶是生物体内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分子,具有催化生化反应的能力。
它们在生物体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调节新陈代谢、合成新物质、分解废物等。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酶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酶的定义与性质1. 酶的定义:酶是一类具有催化生化反应能力的蛋白质分子,可以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
2. 酶的特点:- 高效催化性:酶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加速反应速率,提高反应效率。
- 特异性:酶对于底物有选择性,只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 可逆性:酶催化的反应可以前进,也可以逆转。
- 受环境影响:酶的活性受到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二、酶的命名与分类1. 酶的命名:酶的命名通常以底物名称后加-酶作为后缀,例如,葡萄糖酶催化葡萄糖的反应。
2. 酶的分类:- 按作用方式分为:催化剂酶、调节酶、结构酶等。
- 按催化反应类型分为: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等。
- 按底物种类分为:葡萄糖酶、淀粉酶、脂肪酶等。
三、酶的催化机制1. 酶的底物识别:酶通过特定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2. 酶的催化过程:- 底物与酶结合后,酶能够改变底物的构象,使其更易于发生化学反应。
- 酶能够在酶底物复合物中提供合适的活化能,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 反应完成后,生成物从酶中解离,使酶得以再次参与其他反应。
四、酶的调节1. 与底物浓度相关:酶的活性通常受到底物浓度的影响,底物浓度越高,酶活性越高。
2. 温度对酶的影响:- 低温:酶活性较低,反应速率较慢。
- 适宜温度范围:酶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
- 高温:酶的构象变化,使酶失去活性,反应速率降低甚至停止。
3. pH值对酶的影响:- 酶对于酸碱度有一定的容忍度,通常最适pH值可使酶活性达到最高。
- 如果酶处于过高或过低的pH值条件下,可能导致酶变性,活性降低。
4. 酶的激活与抑制:有些物质可以激活酶的活性,促进化学反应;有些物质则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阻碍化学反应的进行。
必修一生物酶知识点课本

必修一生物酶知识点课本一、酶的概念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调节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度的催化剂。
酶能够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二、酶的特点 1. 酶是高度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每一种酶只能催化特定的底物。
2. 酶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催化反应,温度一般在体温范围内。
3.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催化速率可达到每秒上万次甚至更高。
4. 酶的催化作用可逆,不会消耗自身而参与反应。
在反应结束后,酶可以继续催化其他反应。
5. 酶对环境的影响小,催化过程中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三、酶的分类酶按照催化反应的类型可以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合成酶、异构酶和裂解酶。
每一类酶又可以细分为多个亚类,具有不同的催化功能。
四、酶的结构酶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多肽链组成,具有特定的折叠结构。
酶的活性部位是由氨基酸组成的,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
酶的活性部位的结构决定了酶的专一性和催化效率。
五、酶的催化机制酶的催化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酶促反应过程中酶与底物形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催化反应。
二是酶通过改变反应路径,使反应过程更加有利,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六、酶的调节酶的活性受到多种调节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
温度和pH值的变化可以影响酶的构象和活性,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底物浓度的变化可以通过调节酶的合成和降解速率来影响酶的活性。
七、酶的应用酶在生物工程、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酶可以用来生产酶制剂,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制造和污水处理等领域。
此外,酶还被用于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中。
八、酶的工程改造酶的工程改造是通过改变酶的结构和功能来得到具有特定性质的新酶。
工程改造可以通过基因突变、蛋白工程等方法实现。
通过酶的工程改造,可以获得更高的催化活性、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广泛的反应底物范围。
九、酶与人类健康酶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酶参与食物消化过程,帮助人体吸收营养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酶的相关知识点————————————————————————————————作者:————————————————————————————————日期:ﻩ细胞代谢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核心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内吞)胞吐(外排)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细胞外→内细胞内→外运输动力浓度差浓度差能量(ATP)能量(ATP)能量(ATP)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实例水、CO2、O2、甘油、乙醇红细胞吸收葡萄糖K+、Ca2+、Mg2+,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ﻫ(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O2浓度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
ﻫ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例1】(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
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2010·成都质检)在水池中沉水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065倍。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ﻫA.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B.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ﻫC.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ﻫD.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难以进入丽藻考点整合二:酶1.酶催化活性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2.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的研究方法ﻫ(1)自变量:要研究的因素。
ﻫ(2)因变量:酶的催化效率。
ﻫ(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其他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除自变量外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实验研究要做到科学和严谨。
3.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ﻫ(1)酶浓度在有足够多的底物而又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如图所示。
(2)底物浓度当酶浓度、温度、pH等恒定时,在底物浓度很低的范围内,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所有的酶全部参与催化,反应速率达到最大,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不会增加了,如图所示。
(3)pH每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表现出活性,其中酶的活性最强时的pH即为该酶的最适pH。
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且该种变性是不可逆的,如图所示。
(4)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中反应速率最快时的温度即为该种酶的最适温度。
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温度过高甚至会使酶失去活性,如图所示。
特别提示:高温使酶失活是由于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即使恢复到最适温度,该酶的活性也不会恢复,而低温条件不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在恢复至适宜温度时,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4.教材中常见的酶及其作用酶的名称酶的作用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为多肽DNA酶催化DNA水解为脱氧核苷酸纤维素酶催化分解纤维素果胶酶催化分解果胶酪氨酸酶催化利用酪氨酸合成黑色素解旋酶催化DNA双链之间的氢键断开逆转录酶催化以RNA为模板合成DNARNA聚合酶催化DNA分子转录R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形成黏性末端DNA连接酶将DNA分子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例2】(2009·宁夏理综、辽宁理综)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ﻫ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知识总结] 与酶相关的常见误区明示项目正确说法错误说法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产生细胞一般来说,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不考虑成熟红细胞)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核糖体生理功能生物催化剂,只起催化作用酶具有调节、催化等多种功能来源生物体内合成有的来源于食物作用场所既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温度影响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结构,但高温使酶失活低温引起酶的变性失活(2010·合肥质检)下图1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2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当温度增加一倍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是ﻫA.曲线1 B.曲线2ﻫC.曲线3 D.曲线4考点整合三:ATP的结构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1.ATP的结构简式结构简式可以写为A—P~P~P,其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与核糖结合形成的腺苷,~代表高能磷酸键。
另外,要注意将ATP的结构简式和与遗传相关的DNA.RNA的结构简式中的不同部位的“A”进行区分,如下图中圆圈部分所代表的分别是:①腺苷、②腺嘌呤、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图解分析3.生物与能量归纳(1)光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植物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光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ﻫ(3)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只有当有机物氧化分解后将能量转移到ATP中,才可用于生命活动。
(4)能量一经利用,即从生物界中消失。
(5)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6)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水解酶;生成ATP的反应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于合成酶。
(7)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化学能,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只用于暗反应);而ATP所需的能量则主要来自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光能。
(8)病毒等少数种类的微生物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其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来自宿主细胞的代谢。
(2010·海淀区质检)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ﻫA.无氧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惟一来源B.有氧状态下,谷氨酸棒状杆菌在线粒体内合成ATPC.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ﻫD.有氧条件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知识总结] 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不是可逆反应,两过程反应的场所、条件、反应式中的“能量”均不同,具体如下:项目ATP合成ATP水解反应式场所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所有需要能量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条件由ATP合成酶催化由ATP水解酶催化能量来源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来自光能(光合作用)和化学能(细胞呼吸)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远离A 的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能量去路储存在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2010·临沂模拟)如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ﻫﻫA.图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B.ATP生成ADP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的,能量不可逆D.酶1、酶2具有催化作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1.(2010·天津卷,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ﻫ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ﻫ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ﻫD.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2.(2010·山东卷,3)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ﻫ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ﻫ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3.(2010·山东卷,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ﻫ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4.(2010·上海卷,5)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需要解旋酶 B.属于水解反应ﻫC.会有能量变化 D.反应速度与温度有关5.(2010·上海卷,17)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ﻫ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ﻫ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ﻫ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6.(2010·上海卷,20)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7.(2010·上海卷,22)如图表示细胞中某条生化反应链,图中E1~E5代表不同的酶,A~E代表不同的化合物。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E1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A的消耗速度加快ﻫB.若E5催化的反应被抑制,则B积累到较高水平C.若E3的催化速度比E4快,则D的产量比E多ﻫD.若E1的催化速度比E5快,则B的产量比A多高中生物酶的分类与功能解读1.酶的概念和本质酶是活细胞内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种类的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也。
酶的合成及分布酶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
蛋白质类酶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而具有催化作用的RNA是以DNA为模板转录而成的。
对于病毒这类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结构内一般不含有酶,也不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作用。
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也主要发生在细胞内,所以大多数酶在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例如:解旋酶、RNA聚合酶、转氨酶、固氮酶等;被分泌到细胞外的酶在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例如:人体消化道内的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肠脂肪酶、胰麦芽糖酶、肠肽酶等。
2.酶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度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比其他催化反应高107~10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