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市2011年统计公报
2011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11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2年3月1日)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8.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524.3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817.5亿元,增长11.5%,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325.6亿元,增长13.3%,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14.8亿元,增长8.2%,房地产业增加值124.2亿元,增长5.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4∶48.17∶37.29调整为13.51∶50.28∶36.21,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11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1.03和1.08个百分点。
就业:年末城乡就业人员1500.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7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9%,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11.5万人,比上年增长5.50%。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9%,其中城市上涨6.0%,农村上涨5.7%。
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4%。
新疆2011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同比增长44%

新疆2011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同比增长44%
佚名
【期刊名称】《陕西统计与社会》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据悉,截至目前,新疆2011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达80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多完成投资244亿元。
据了解,今年新疆加大了对经济发展和民生项
目的投资,1—7月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797亿元,为年计划的53%,比去年同
期多完成投资244亿元,增长44%。
【总页数】1页(P1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83
【相关文献】
1.新疆2011年民生建设支出16704亿元占2011年新疆一般预算支出七成多 [J],
2.1999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07.97亿元,同比增长20.9%力争2005年城镇人 [J], 谢家瑾
3.1月~7月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逾800亿元 [J],
4.2011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393亿元 [J],
5.发达完善铁路网建设全面展开 2006年,我国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553亿元,同比
增长76%,完成新线铺轨1040km、复线铺轨997km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吉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吉林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统计局2012年)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主题,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吉林特色,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全省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农业生产喜获丰收,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1053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77.4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01.20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52.11亿元,增长10.9%。
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全省人均GDP达到38321元,增长13.4%。
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2.1∶53.2∶3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66.7%和28.8%。
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318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60.4亿元,增长30.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降低4.19%。
图1:2007-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2011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2(以上年为100,下同),价格水平同比上涨5.2%。
其中,农村为105.4,上涨5.4%;城市为105.2,上涨5.2%。
2011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统计信息网)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8.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524.3亿元,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817.5亿元,增长11.5%,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325.6亿元,增长13.3%,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14.8亿元,增长8.2%,房地产业增加值124.2亿元,增长5.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4∶48.17∶37.29调整为13.51∶50.28∶36.21,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11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1.03和1.08个百分点。
2011年,白银市经济呈现基础巩固、发展加快、质量提高的良好运行态势。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75.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15.82亿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117.97亿元,同比增长13%。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2.1:54.99:32.91调整为11.18:57.43:31.3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9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2.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 1.52个百分点。
单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产值比例产值比例甘肃省5020.37 678.75 13.52%2377.83 47.36%1963.79 39.12%白银市375.83 42.15 11.21%215.72 57.40%117.97 31.39%。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发展规划处二〇一二年一月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年。
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有效推进双语教育和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为突破口,全力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
一、综合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2011年,全区有各类学校8785所,比上年增长10.4%;各类学校在校生456.18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277.78万人,占60.9%。
各类学校招生139.75万人、毕业生117.2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招生和毕业生分别为88.10万人和68.06万人。
各类学校教职工36.87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其中:专任教师30.53万人,少数民族专任教师16.67万人。
二、双语教育双语教育得到稳步推进。
2011年,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达140.84万人,比上年增长17.5%,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55.0%,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
其中:学前三年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幼儿达40.99万人,占学前三年少数民族适龄幼儿的62.4%,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达99.85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的46.9%,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含职业高中)双语教育岗位教师 6.73万人,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学前双语教育教师1.24万人,少数民族教师0.91万人,占73.4%;中小学双语教育教师5.49万人,少数民族教师4.8万人,占87.4%。
2011年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鄂尔多斯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鄂尔多斯调查队2012年2月24日2011年,鄂尔多斯市各族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沿黄经济带,推进双百亿工程实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乡统筹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3000亿元,达到321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3.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33.6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01.7亿元,增长13.2%。
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2%,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6.4%,第三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为31.4%。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6:60.1:37.3。
二、财政收入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完成796.5亿元,同比增长48.0%。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6.2亿元,同比增长44.8%。
其中,市本级33.1亿元,同比增长65.4%;旗县区级313.0亿元,同比增长42.9%。
分税种看,增值税完成61.4亿元,同比增长47.6%;营业税完成56.1亿元,同比增长28.5%;企业所得税完成50.1亿元,同比增长51.0%;个人所得税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51.0%。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4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其中,教育支出49.4亿元,同比增长12.5%;科技支出7.1亿元,同比增长155.7%;环境保护支出9.1亿元,同比下降2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1亿元,同比增长29.1%;医疗卫生支出25.4亿元,同比增长54.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2.6亿元,同比增长34.9%。
三、农牧业全年现价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4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4.9%。
2011年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2012年2月29日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弘扬新疆精神,践行新疆效率,在变化变革中求新创新,民生建设年取得新成效,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6574.54亿元,比上年增加1137.07亿元,突破6000亿元大关。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9.02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289.8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2145.68亿元,增长15.2%。
三次产业比例为17.3︰50.0︰32.7 。
人均生产总值2992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7%,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4633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6%,居住价格上涨5.4%。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14.8%,其中,轻工业上涨10.1%,重工业上涨15.6%。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7.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1%。
二、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55.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其中,农业产值1437.89亿元,增长8.3%;林业产值38.08亿元,增长5.9%;畜牧业产值415亿元,增长2.0%;渔业产值14.17亿元,增长7.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25亿元,增长4.1%。
农作物播种面积7475.21万亩,增长4.7%。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71.22万亩,增长0.9%;棉花播种面积2457.09万亩,增长12.2%;油料播种面积396.43万亩,下降3.3%;甜菜播种面积113.14万亩,增长0.2%;蔬菜播种面积483.91万亩,增长6.3%。
2011年辽宁省统计公报

辽宁省统计局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11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着力推进促增长、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20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15.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2150.7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7959.6亿元,增长10.5%。
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为8.7∶55.2∶36.1。
人均生产总值5029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1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
其中,种植业增加值789.7亿元,增长10.5%;林业增加值62.7亿元,增长9%;牧业增加值614.6亿元,增长1.2%;渔业增加值365.3亿元,增长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3.3亿元,增长7%。
全年粮食总产量2035.5万吨,比上年增加270.1万吨,增长15.3%,创历史最高纪录。
蔬菜产量2832.5万吨,增长6.2%。
水果产量811.2万吨,增长10.7%。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590.4万亩,新增封山育(护)林面积160万亩,中幼龄林抚育及低效低产林改造面积150.1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8万亩。
义务植树1.2亿株。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01万吨,比上年增长0.3%。
禽蛋产量277.4万吨,增长0.6%。
牛奶产量124.5万吨,增长2.7%。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435.4万吨,比上年增长5.5%。
其中,淡水产品产量85.7万吨,增长6.3%;海洋捕捞106.2万吨,增长5.4%;海水养殖243.5万吨,增长5.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师、石河子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八师石河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八师石河子调查队2012年2月6日2011年,师市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坚持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师市经济保持健康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文化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石河子垦区实现生产总值24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师市实现生产总值235.30亿元,增长15.7%。
第一产业增加值64.01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97.26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增加值74.03亿元,增长15.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2%,比上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3%,上升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5%,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42025元,增长16.6%。
初步核算,师市14个农牧团场实现生产总值100.58亿元,占师市经济总量的42.7%。
在团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73亿元,占师市第一产业的比重为94.9%,第二产业增加值20.93亿元,占师市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1.5%,第三产业增加值18.92亿元,占师市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5.5%,团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0.4:20.8:18.8。
居民消费价格(CPI)一季度比上年上涨4.7%,二季度上涨5.5%,三季度上涨5.8%,全年平均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9%,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4.7%。
表1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全口径财政收入41.84亿元,比上年增长48.2%。
地方财政收入26.82亿元,增长45.6%。
一般预算收入19.28亿元,增长40.2%,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7.14亿元,增长39.8%。
二、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4.01亿元,增长7.9%。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83.32万亩,比上年下降1.2%。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4.58万亩,下降21.4%;棉花播种面积220.15万亩,增长2.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8万亩,与去年持平。
全年粮食总产9.44万吨,比上年下降29.4%;棉花总产35.25万吨,增长7.8%;油料0.30万吨,增长50.0%;蔬菜104.95万吨,下降8.7%,其中,工业制酱番茄89.73万吨,下降8.3%。
全年肉类总产量5.90万吨,比上年增长13.4%;牛奶产量14.95万吨,增长10.9%;禽蛋7029吨,下降28.8%。
年末牲畜存栏63.40万头,增长11.0%,其中,牛6.57万头,增长17.7%;猪45.39万头,增长12.5%;羊11.30万只,增长1.9%;牲畜出栏头数为77.27万头,增长10.2%,其中,牛1.58万头,增长15.3%;猪64.79万头,增长11.6%;羊10.87万只,增长1.6%。
全年水产品产量0.57万吨,比上年增长9.6%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92万亩,比上年下降2.9%。
水果产量8.12万吨,增长11.5%。
全年有效灌溉面积29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6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0.01亿元,增长21.0%,其中,团场工业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12.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48亿元,增长21.5%。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1.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2%。
表2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0.0%,比上年提高17.1个百分点。
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0.9%,提高0.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8.7%,下降3.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4%,上升0.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6次/年,提高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3.1%,提高0.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4.99万元/人·年,增加1.77万元/人·年;产销率为96.3%,下降3.1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全年共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58.13亿元,增长37.3%。
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56.81亿元,增长35.8%,实现利润0.57亿元,增长7.5%。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36亿元,比上年增长61.2%。
在完成投资中:第一产业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9%;第二产业136.06亿元,增长62.7%;第三产业53.78亿元,增长60.9%。
表3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及其增长速度全年施工项目个数29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28个,500万元以上项目220个,建成投产项目189个。
当年新增固定资产124.4亿元。
表4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1.59亿元,增长32.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1亿元,增长40.5%。
表5 2011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及其增长速度注:不包括外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分公司在石河子的开发量。
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按城乡分,城镇零售额36.42亿元,增长20.8%,乡村零售额6.80亿元,增长11.3%;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3.46亿元,增长16.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9.76亿元,增长28.1%。
六、对外经济和开发区建设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8511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5%,其中,出口82812万美元,增长62.1%;进口2307万美元,下降74.6%。
进出口差额80805万美元,比上年增加38794万美元。
表6 201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0.1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74.0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8.16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04亿美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2.15亿元;实现全口径税收19.00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40.2%。
表7 2011年公路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垦区民用车辆保有量92815辆,比上年下降18.4%,其中,私人汽车46411辆,增长24.0%。
全年垦区邮政、电信完成业务收入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达24.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3.89万户。
年末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18.0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15万户。
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9.80万户,其中宽带上网用户8.45万户。
全年接待游客3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1%,实现旅游总收入14.53亿元,增长49.5%。
八、金融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6.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8.05亿元,增长35.9%。
表8 2011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全年证券交易总额169.27亿元,比上年增长44.7%。
全年垦区保险业承保额1.21万亿元。
保费收入1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6.0%,其中,人寿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7.84亿元,增长28.4%;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26亿元,增长34.7%;农业险业务保费收入1.55亿元,增长1倍。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15亿元,其中,人寿险、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0.73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46亿元,农业险业务赔款0.95亿元。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年末,垦区各类学校88所。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9239人,在校生32914人,毕业生7238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5575人,在校生15824人,毕业生3977人;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招生5301人,在校生14011人,毕业生5223人;普通高中招生5656人,在校生16140人,毕业生4869人;普通初中招生8786人,在校生26294人,毕业生9151人;普通小学招生5887人,在校生39907人,毕业生8026人。
各类学校专任教师7663人。
拥有幼儿园62所,在园儿童11982人。
全年科技经费支出2408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0%。
年内承担科技部项目17项,承担兵团项目64个,共获得资金支持4714万元。
全年鉴定、验收科技成果45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8项,国内先进水平22项。
全年完成专利申请354件,授权176件。
《石河子科技》全年发行7800份。
全年共举办专业演出104场次。
全年共放映电影3846场,观众62万人次。
垦区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1%。
公共图书馆总藏书18.19万册,档案馆馆藏档案14.47万卷。
《石河子日报》全年发行434万份,《石河子广播电视报》发行52万份,《绿风诗刊》发行1.80万册,《石河子文艺》发行0.40万册,《新疆农垦经济》发行1.80万册,《石河子党校论坛》发行0.27万册。
年内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得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6枚;参加自治区、兵团比赛,获得金牌61枚,银牌102枚,铜牌79枚;年末有国家等级运动员260名,等级裁判员38人。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年末,垦区各类卫生机构数776个,其中,医院31个,含综合医院29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0个,乡镇卫生院1个,门诊部7个,中心血站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个,卫生监督所6个,农牧团场、企事业单位、个体卫生所(室)644个。
卫生技术人员554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67人,注册护士2081人。
各类机构共有床位数4985张。
年末,垦区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1个,床位1985张,收养或入住各类人员1378人。
各类不提供住宿的社区服务设施124个。
全年有1.67万人享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补助。
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5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275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30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垦区总人口62.44万人(含流动人口),比上年末下降0.8%。
全年出生人口2860人,出生率4.56‰;死亡人口3088人,死亡率4.92‰;人口自然增长率-0.36‰。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0.98:1。
计划生育率99.8%。
表9 2011年人口数及其构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8元,比上年增长14.9%;人均消费性支出12662元,增长16.3%,其中,人均食品支出5113元,增长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