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和急救处理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和急救处理

鼻导管吸氧
鼻导管吸氧是最常见的方式,将氧气通过鼻导管输送到患者鼻腔 ,适用于轻度低氧血症患者。
面罩吸氧
面罩吸氧可提供更高的氧气浓度,适用于需要更高氧气浓度的患 者。
维持循环
循环问题的原因
• 血容量不足: RDS 患者常出现血管渗漏,导致血容量不 足,血压下降。
• 心功能不全: RDS 患者可能伴有心功能不全,影响心输 出量,造成循环障碍。
病史询问
发病时间和症状
了解患者呼吸困难的发生时间、持续 时间以及症状的演变过程,例如是否 伴有胸痛、咳嗽、发热等。
既往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肺炎等既往病史,以及是否接 受过相关治疗。
家族史
了解患者家族中是否有呼吸系统疾病 史,例如哮喘、肺癌等,这可能暗示 遗传因素的影响。
药物使用史
• 血管扩张: RDS 患者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 张,血压下降。
循环问题表现
• 血压下降: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循环不足。 • 心率加快:心率加快可能是为了补偿循环不足,但长时间
心率加快会导致心肌耗氧增加。 • 肢体发凉:肢体发凉可能提示末梢循环不足,血液供应减
少。 • 尿量减少:尿量减少可能提示肾脏血流减少,肾功能受损。
与其他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区分
ARDS 的特点是肺部弥漫性损伤,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而其他呼 吸窘迫综合征则可能更集中在特定部位或器官。
哮喘发作
常见原因
• 过敏原:花粉、尘螨、宠物皮屑 • 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 • 运动:剧烈运动 • 冷空气:寒冷空气刺激 • 烟雾:香烟烟雾或空气污染
典型症状
• 喘息:呼吸时发出哨声 • 胸闷:胸部有紧缩感 • 呼吸急促:呼吸急促 • 咳嗽:反复咳嗽 • 气促:呼吸困难,感到呼吸不过来

呼吸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呼吸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呼吸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呼吸内科疾病是指影响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部感染、肺部肿瘤等。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呼吸内科疾病。

一、病史询问。

对于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断,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包括患者的呼吸症状、发病情况、病程、曾经的治疗经历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是否有长期吸烟史、职业暴露史等。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呼吸内科疾病的重要手段。

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呼吸深度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听诊患者的肺部和心脏,观察有无异常呼吸音、杂音等。

三、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是诊断呼吸内科疾病的关键。

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胸部X光、CT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痰液细菌培养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四、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呼吸内科疾病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气分析、血常规、炎症指标、过敏指标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病因,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五、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明确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断。

例如,对于COPD的诊断,需要满足患者有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并且有吸烟史或职业暴露史,肺功能检查显示气流受限等。

对于哮喘的诊断,则需要满足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肺功能检查显示可逆性气道阻塞等。

六、治疗。

针对不同的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COPD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戒烟、呼吸康复训练等。

对于哮喘患者,则需要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抗炎、扩张药物治疗,并且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七、预防。

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同样重要。

尤其是对于慢性疾病,如COPD、哮喘等,预防工作更为重要。

包括戒烟、避免职业暴露、定期进行体检等,都可以有效预防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发表时间:2010-08-19T11:38:59.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李占双[导读] 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以细菌感染多见,其次是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原虫等李占双(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二龙山农场二区二组卫生所 154006)【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119-02【摘要】呼吸器官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器官之一,持续的呼吸运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呼吸停止4分钟即可造成临床死亡。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约占内科疾病的1/4。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经济发展导致的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吸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有增无减,这说明呼吸系统疾病危害人类的健康日趋严重,其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1 呼吸系统的特点呼吸器官与外界直接相通、肺脏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肺循环的血液动力学特点、肺与全身各器官的淋巴-血循环相通、肺与心脏间有血液动力学关系、呼吸系统具有完整的防御功能。

2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2.1 感染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病因,以细菌感染多见,其次是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原虫等。

如我国结核病患者人数居全球第二,在本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又由于至今尚未有防治病毒的特效方法,所以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未有明显降低;抗生素的广泛和某些不合理的使用,使肺部炎症的致病菌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目前在医院外感染的肺炎中仍以肺炎链球菌为主,但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已有明显增高,而在医院内感染性肺炎中革兰阴性杆菌肺炎高达60%以上,并且一些耐药菌株还在增加。

此外,免疫低下或免疫缺陷者的呼吸系统感染也应重视,尤其是一些特殊病原如真菌、卡氏肺囊虫等。

2.2 大气污染和吸烟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与空气污染、吸烟密切相关,一些职业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长期吸入,均可对呼吸器官造成危害如矽肺、石棉肺,易并发肺结核及肺部肿瘤,发生率增高;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已得到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病为感染、过敏、理化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2.肺结核

主要鉴别要点: 常有结核接触史和/或既往结核病史; 肺部罗音一般不明显; OT试验呈阳性; X线随访示有肺结核改变; 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抗结核治疗有效。
Renjun Work
支气管肺炎
鉴别诊断
3.支气管异物
小儿吸入异物后可致支气管阻塞导致肺 气肿、肺不张,在继发感染后引起肺炎。鉴别要点: 询问异物吸入史; 咳嗽为突发性呛咳,常伴一过性或持续的呼吸困难症状; X线早期即显示有肺不张或肺气肿症象; 经抗炎治疗后,肺部阴影消退不明显,反复感染后炎症 阴影部位固定不变; 必要时可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确诊。
临床上如病原体明确,则按病因分类,原则上按病理 分类。 本节主要介绍支气管肺炎。
Renjun Work
按住院48小时前、后发生的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院内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Renjun Work
Renjun Work


• 一般治疗:休息,进食易消化的营养物, 保持居室空气清新,注意口鼻眼部的清 洁护理等。
Renjun Work
• 病因治疗 1、抗病毒药物:病毒唑4-6小时1次,或潘生 丁3-5mg/kg.d,口服,3-5日为一疗程,中药板 兰根冲剂、银翘散、午时茶等也有抗病毒作用。 2、抗生素的应用: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症, 可选用抗生素。如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既往 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应加用青毒素,疗程 10-14日。
Renjun Woபைடு நூலகம்k
临 床 表 现
• 一般类型上感: 随年龄、体质、病原及有无并发症而表 现不一。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上感: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粘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

查体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2.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

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血白细胞可升高,X 线胸片常可见肺纹理增强。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

肺部无异常体征。

胸部X线正常。

肺炎1.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等。

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传播。

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一般抗菌治疗无效。

2.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丝。

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确诊。

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炎症消退,肿瘤阴影渐趋明显,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

若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消散,或暂时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出现肺炎,应密切随访,对有吸烟史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必要时进一步做CT、MRI、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

3.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

X线显示脓腔及气液平,易与肺炎鉴别。

4.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

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

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鉴别。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和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分类和鉴别诊断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平片
急 性 粟 粒 型 肺 结 核 CT
2、亚急性或慢性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subacute or
chronic hematogenous 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系少量结核杆菌在较长时间内多次 进入血流播散至肺部所致。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 病灶大小、密度、分布不一致,即 “三不均匀”。
CT表现
• 同X线表现,“三不均”。 • 分布以中、上野为多; • 密度高,内可有钙化。
慢 性 血 播 片
亚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CT
三、继发性肺结核
(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
• 是肺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成人多见。 • 病理特征:急性渗出,并杂有增殖、纤
损毁肺平片
四、结核性胸膜炎 (tuberculosis pleuritis)
• 病灶直接侵及或TB菌经淋巴逆流 致。临床分为干性及渗出性结核 性胸膜炎。
1、结核性干性胸膜炎
• 系指不产生明显渗液或仅有少量纤 维渗出的胸膜炎,早期X线可无异常 表现,
• 晚期可有胸膜增厚的表现。CT和 MRI能敏感显示胸水或肥厚的胸膜 影。
• 干酪型肺炎 为大量结核杆菌侵入而迅速 引起的干酪样坏死型肺炎。常见于机体 抵抗力极差,对TB菌高度过敏者。
• X线表现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密度较高, 轮廓模糊,高KV摄片显示多发虫蚀状空 洞。应与大叶性肺炎鉴别。有时还可见 两肺分散的小叶性致密影与大叶性病灶 并存。
• 空洞为主型:以纤维厚壁空洞、广泛的 纤维性变及支气管播散病灶组成病变的 主体,且广泛纤维化可引起代偿性肺气 肿,支扩等。肺门牵拉上提,肺纹理呈 垂柳样改变。患侧肋间隙变窄,纵隔牵 拉向患侧移位。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肺脓肿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常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

X线检查可见脓腔及气液平,一般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和引流手术。

3.支气管扩张: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尤其在运动或气候变化时更为明显。

听诊可听到哮鸣音或湿啰音。

CT检查可明确诊断。

4.肺气肿:患者常有气短、咳嗽、咳痰等症状,X线检查可见肺部透亮度增加,肺容积增大。

肺功能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包括吸氧、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和肺功能康复训练。

患者常有长期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X线胸片及CT检查可见肺部肿块及支气管壁增厚。

活检是确诊的关键。

5.肺结节:多为偶然发现,无明显症状。

胸部CT检查可见小于3cm 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随访观察或行活检明确诊断。

6.支气管扩张:患者多有反复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

X线胸片及CT检查可见支气管腔扩大,壁薄。

支气管造影是诊断的关键。

7.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常有干咳、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

胸部X线及CT检查可见肺部纤维化改变。

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

8.肺水肿:患者常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等症状。

X线胸片及CT检查可见肺部水肿和肺血管充血。

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患者可能有心脏病史,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喘息,常伴有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胸部X线片和心电图可发现心脏病变,哮喘的治疗无效。

2.药物性哮喘:患者可能有药物过敏史,哮喘发作与药物使用相关,停用药物后症状可缓解,支气管舒张试验可为阴性。

3.喉痉挛:患者可能有喉部疾病史,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喘息和喉部紧缩感,支气管舒张试验可为阴性。

4.支气管炎:患者可能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哮喘的治疗无效,支气管舒张试验可为阴性。

5.支气管肺癌:患者可能有吸烟史或家族肺癌史,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胸部X线片和CT可发现病变,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至肺活检,可有助于确诊。

2020年儿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笔试考点讲解及答案解析 (8):呼吸系统疾病

2020年儿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笔试考点讲解及答案解析 (8):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喉软骨软化症毛细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胸膜炎、脓胸及脓气胸支气管扩张气管,支气管异物特发性肺纤维化反复呼吸道感染上气道梗阻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①上呼吸道:②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薄弱;气道较干燥。

纤毛运动较差,易于感染且易致呼吸道阻塞。

左支气管细长,右支气管短粗,异物易坠入右支气管,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③胸廓:胸廓短、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心脏呈横位;呼吸肌不发达,胸廓活动范围小,易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青紫。

纵隔相对较大,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呼吸频率与节奏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早产儿、新生儿易出现呼吸节奏不齐呼吸类型腹式呼吸随年龄增长出现胸腹式呼吸呼吸功能特点肺活量:50~70ml/kg,呼吸潜在力较差潮气量: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快,体表面积与成人相近功能残气量:受肺脏体积与肺弹性回缩力影响气体弥散量:气体弥散量小,单位肺容积与成人相近气道阻力:大于成人,随年龄增大而递减三、呼吸道免疫特点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较差难以有效地清除吸入的尘埃及异物颗粒SIgA、IgG亚类含量均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易患呼吸道感染四、肺部疾患常用检查方法肺功能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最大通气量,呼吸死腔和肺泡通气量换气功能:肺内分流量、肺泡动脉氧分压、生理死腔支气管镜检查用于气道、部分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液气体分析氧饱和度水平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概述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小儿最常见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二、病因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多见,约90%以上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三、临床表现和常见临床类型一般类型上感·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咳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上感1. 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粘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

查体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2. 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

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

3.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血白细胞可升高,X线胸片常可见肺纹理增强。

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

肺部无异常体征。

胸部X线正常。

肺炎1. 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

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

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鉴别。

支气管扩张1. 慢性支气管炎: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患者,在气候多变的冬春季节咳嗽、咳痰明显,多为白色黏液痰,感染急性发作时可出现脓性痰,但无反复咯血史。

听诊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罗音。

2. 肺脓肿:起病急,有高热、咳嗽、大量脓臭痰;X线检查可见局部浓密炎症阴影,内有空腔液平。

急性肺脓肿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炎症完全吸收消退。

若为慢性肺脓肿则以往多有急性肺脓肿的病史。

3. 肺结核:常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毒性症状,干湿罗音多位于上肺局部,X线胸片和痰结核菌检查可作出诊断。

4. 先天性肺囊肿:X先检查可见多个边界纤细的圆形或椭圆阴影,壁较薄,周围组织无炎症浸润。

胸部CT检查和支气管造影可助诊断。

5.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慢性咳嗽、咳痰、活动时呼吸困难,常伴有慢性鼻窦炎,胸片和胸部CT显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肺结核1. 肺炎:主要与继发型肺结核鉴别。

各种肺炎因病原体不同而临床各异,但大多起病急伴有发热,咳嗽、咳痰明显。

胸片表现密度较淡且较均匀的片状或斑点状阴影,抗生素治疗后体温迅速下降,1-2周左右阴影有明显吸收。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少有咯血。

冬季多发,急性加重期可以有发热。

肺功能检查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 支气管扩张: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多有大量脓痰,常反复咯血。

轻者X线胸片无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典型者可见卷发样改变。

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能发现支气管腔扩大,可确诊。

4. 肺癌:肺癌多有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和消瘦等症状。

胸部X线表现肺癌肿块常呈分叶状,有毛刺、切迹。

癌组织坏死液化后,可以形成偏心厚壁空洞。

多次痰脱落细胞和结核分支杆菌检查和病灶活体组织检查是鉴别的重要方法。

5. 肺脓肿:多有高热、咳大量脓臭痰,胸片表现为带有液平面的空洞伴周围浓密的炎性阴影。

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慢性支气管炎1. 咳嗽变异型哮喘:以刺激性咳嗽为特征,灰尘、油烟、冷空气等容易诱发咳嗽,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疾病史。

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鉴别。

2. 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类似,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或肺纹理增加,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临床上容易误诊。

诱导痰检查嗜酸细胞比例增加(≥3%)可以诊断。

3. 肺结核:常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毒性症状。

痰液找抗酸杆菌及胸部X线检查可以鉴别。

4. 支气管肺癌:多数有数年吸烟史,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或过去有咳嗽史。

近期咳嗽性质发生改变,常有痰中带血。

有时表现为反复同一部位的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治疗未能完全消退。

痰脱落细胞学、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5. 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经过缓慢,开始仅有咳嗽、咳痰,偶有气短感。

仔细听诊在胸部下后侧可闻爆裂音(Velcro 啰音)。

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可不升高。

6. 支气管扩张:典型者表现为反复大量咯脓痰,或反复咯血。

X 线胸片常见肺野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

高分辨螺旋CT检查有助诊断。

COPD1. 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发作时两肺满布哮鸣音,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症状经治疗后可缓解或自行缓解。

哮喘的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某些患者可能存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支气管哮喘,在这种情况下,表现为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从而使两种疾病难以区分。

2. 支气管扩张:有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常反复咯血。

合并感染时咯大量脓性痰。

查体常有肺部固定性湿啰音。

部分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

高分辨螺旋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

3.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大多数为男性非吸烟者,几乎所有患者均有慢性鼻窦炎;X线胸片和高分辨率CT显示弥漫性小叶中央结节影和过度充气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4. 支气管肺癌:刺激性咳嗽、咳痰,可有痰中带血,或原有慢性咳嗽,咳嗽性质发生改变,胸部X线片及CT可发现占位性病变、阻塞性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至肺活检,可有助于确诊。

5. 肺结核:可有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痰检可发现抗酸杆菌,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病灶。

6. 其他原因所致的呼吸气腔扩大:肺气肿是一病理诊断名词。

呼吸气腔均匀规则扩大而不伴肺泡壁的破坏时,虽不符合肺气肿的严格定义,但临床上也常习惯称为肺气肿,如代偿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Down综合征中的先天性肺气肿等。

临床表现可以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和肺气肿征,但肺功能测定没有气流受限的改变,即FEV1/FVC ≥70%,与COPD不同。

支气管哮喘1. 左心衰竭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其发病机制与病变本质则与支气管哮喘截然不同,为避免混淆,目前已不再使用“心源性哮喘”一词。

患者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

阵发性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湿罗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

病情许可作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有助于鉴别。

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注射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 COPD: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咳嗽史,喘息常年存在,有加重期。

患者常有长期吸烟史或接触有害气体的病史。

有肺气肿体征,两肺或可闻及湿罗音。

临床上严格将COPD和哮喘区分有时十分困难,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激素作治疗性试验可能有所帮助。

COPD也可与哮喘合并同时存在。

3. 上气道阻塞:可见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气管支气管结核、复发性多软骨炎等气道疾病或异物气管吸入,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发感染时,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根据临床病史,特别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以及痰液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胸部X线摄片、CT 或MRI检查或支气管镜检查等,常可确诊。

4. 变态反应性肺浸润:见于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多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等。

致病原为寄生虫、原虫、花粉、化学药品、职业粉尘等,多有接触史,症状较轻,患者常有发热,胸部X线检查可见多发性、此起彼伏的淡薄斑片浸润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再发。

肺组织活检也有助于鉴别。

肺心病1. 冠心病:慢性肺心病与冠心病均多见于老年人,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常有两病共存。

冠心病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或心电图表现,若有左心衰的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则更有助鉴别。

体检、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可资鉴别。

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时鉴别有较多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体格检查和有关心、肺功能检查加以鉴别。

2. 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三尖瓣疾患,应与慢性肺心病的相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相鉴别。

前者往往有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常有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

3. 原发性心肌病:多有全新增大,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无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等。

肺血栓栓塞症1. 冠心病:一部分PTE患者因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氧,表现为胸闷、心绞痛样胸痛,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样改变,易误诊为冠心病所致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冠心病有其自身发病的特点,冠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阻塞证据,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和心肌酶水平有相应的特征性动态变化。

需注意,PTE与冠心病有时可合并存在。

2. 肺炎:当PTE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膜炎样胸痛,出现肺不张、肺部阴影,尤其同时合并发热时,易被误诊为肺炎。

肺炎有相应肺部和全身感染的表现,如咯脓性痰、寒战、高热、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等,抗菌治疗可获疗效。

3.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非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通常肺动脉压力高,出现右心肥厚和右心衰竭,需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相鉴别。

CTEPH等检查显示CTEPH有肺动脉腔内阻塞的证据,放射性核素灌注扫描显示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则无肺动脉腔内占位征,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正常或呈普遍放射性稀疏。

CTEPH亦需与其他类型肺动脉高压相鉴别。

4. 主动脉夹层:PTE可表现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休克,需与主动脉夹层相鉴别。

后者多有高血压,疼痛较剧烈,胸片常显示纵隔增宽,心血管超声和胸部CT造影检查可见主动脉夹层征象。

5. 其他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PTE患者可出现胸膜炎样胸痛,合并胸腔积液,需与结核、肺炎、肿瘤、心功能衰竭等其他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相鉴别。

其他疾病有其各自临床特点,胸腔积液检查常有助于做出鉴别。

6. 其他原因所致的晕厥:PTE有晕厥时,需与迷走反射、脑血管性晕厥及心律失常等其他原因所致的晕厥相鉴别。

7. 其他原因所致的休克:PTE所致的休克属心外梗阻性休克,表现为动脉血压低而静脉压升高,需与心源性、低血容量性、血容量重新分布性休克等相鉴别。

自发性气胸1. 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气促及呼吸困难,体征亦与自发性气胸相似,但支气管哮喘患者常有反复哮喘阵发性发作史,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多呈长期缓慢进行性加重。

当哮喘及COPD患者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冷汗、烦躁,支气管舒张剂、抗感染药物等治疗效果不好,且症状加剧,应考虑并发气胸的可能,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亦有突然胸痛、胸闷,甚至呼吸困难、休克等临床表现,但常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

体征、心电图、X线检查、血清酶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