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三《化学计算》
浙江+福建+上海2012届高三化学名校试题汇编 化学计算-2

2012届浙江+福建+上海高三名校化学试题汇编【化学计算-2】一、 [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化学一模]铁氧体是一类磁性材料,通式为MO·xFe2O3(M为二价金属离子),如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制备流程为:根据题意回答第57~60题:57.现称取2.8 g铁粉,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后,再加入 g的FeCl3固体,经上述反应后,方可得到纯净的Fe3O4。
58.如果以MgSO4和FeCl3为原料,要获得18.0克MgO·2Fe2O3,在制取过程中至少需要1 mol/L的NaOH溶液 mL。
59.在一次制备Fe3O4的实验中,由于反应物比例控制不当,获得了另一种产品。
取一定量该产品溶于足量盐酸中,还需通入标准状况下672 mLCl2才能把溶液中的Fe2+全部氧化为Fe3+,然后把所得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得9.6 g固体。
该产品的化学式为。
60.有一种在电子工业上应用广泛的含铬铁氧体,其组成可表示为:,现有15.2 g FeSO4,经Cr2O72-、H2O2等物质处理后(不再引入含铁物质),可得到含铬铁氧体的质量范围为。
答案57.16.25 g(4分)58.700(4分)59.Fe4O5或2FeO·Fe2O3(4分)60.(116/15,11.4) [写成(7.73,11.4)也可] (4分)二.[2012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化学一模]实验中需0.1 mol/L的Na2CO3溶液950 mL,用容量瓶配制时应称取Na2CO3·H2O粉末的质量为DA.10.07克B.10.60克C.11.78克D.12.40克三、([ 上海市宝山区2012年高三化学一模]本题共16分)某金属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为不含N 元素的固体物质和NO2、O2气体。
57. 该金属硝酸盐受热分解后,若产生N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则金属元素的价态在反应过程中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综合计算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综合计算一、单选题1.将aL(标准状况)CO 2通入100mL3mol·L -1NaOH 溶液中,下列各项为通入CO 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 .a=3.36时,CO 2+2-OH =2-3CO +H 2OB .a=4.48时,2CO 2+3-OH =2-3CO +-3HCO +H 2OC .a=6.72时,CO 2+-OH =-3HCOD .a=8.96时,3CO 2+4-OH =2-3CO +2-3HCO +H 2O2.制备高铁酸钠(24Na FeO )的一种方法是:32423ClO 2Fe 10OH 2FeO 3Cl 5H 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3Fe +作还原剂 B .Cl -是还原产物C .24Na FeO 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可用于饮用水的处理D .每生成242molFeO -,电子转移总数为A 12N (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3.已知标准状况下5.6L 的X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 ,则X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 .16gB .32gC .64g/molD .32g/mol4.硫化钠广泛应用于冶金、染料、皮革、电镀等工业。
硫化钠的一种制备方法是24Na SO 2C+高温22Na S 2CO +↑。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11.2L 2CO 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A NB .0.21mol L -⋅的24Na SO 溶液中含有Na +的数目为0.4A NC .常温常压下,1.2g C 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2A ND .该反应每生成1mol 2Na S ,转移电子数目为8A N5.用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A .78g 22Na O 与足量的2CO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A NB .标准状况下,22.4L 2H O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A NC .2mol/L 的2CaCl 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4A ND .通常条件下,28g 的CO 和2N 混合气体中含有分子数为A N6.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题31.pdf

. 1.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是( ) ①高锰酸钾分解:2KMnO4K2MnO4+MnO2+O2↑ ②硝酸铵分解:2NH4NO34H2O+2N2↑+O2↑ ③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2O22H2O+O2↑ ④二氧化氮受热分解:2NO22NO+O2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③④ 【答案】 C 2.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多选)( ) 【解析】 A选项的设想是在加热时氯化铵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时氯化氢被吸收,从而得到氨气,实际反应过程中,氯化氢和氨气会在温度较低的试管口附近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所以得不到氨气。
B选项的设想很巧妙,浓氨水滴加到固体氧化钙上,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于水的减少、温度的升高和氢氧根离子的增加,会有氨气生成。
C选项的实验装置中,大试管的放置角度错误。
D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通过加热可得到少量的氨气。
【答案】 AC 3.实验室里可按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R是( ) A.HCl B.Cl2 C.CO D.NH3 【解析】 该装置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HCl、Cl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A、B项均不符合题意;C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 D 4.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收集NO2气体,其中最合理的是( ) 【解析】 NO2的密度大于空气,当试管口向上收集NO2气体时,应采用“长管进气,短管出气”装置。
【答案】 C 5.实验室制备H2和Cl2通常采用下列反应:Zn+H2SO4===ZnSO4+H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据此,从下列所给仪器装置中选择制备并收集H2的装置______(填代号)和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Cl2的装置________(填代号)。
可选用制备气体的装置: 6.实验使用浓盐酸、MnO2共热制Cl2,并用Cl2和Ca(OH)2反应制少量漂白粉,现已知反应: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ΔHCl2>Br2。
2012届高考化学专题资料(含解析): 化学计算方法与技巧.pdf

5.2解方程(3) 教学目标: 1.2.4. 教学设计: 一、用小黑板出示一组解方程的练习题. 解方程: (1)8=7-2y;(2)5x-2=7x+8; (3)4x-3(20-x)=3;(4)-2(x-2)=12. 1、自主完成解题. 2、同桌互批. 3、哪组同学全对人数多.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二、出示例题7,鼓励学生到黑板板演,教师给予评价. 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如何去掉分母.去分母时要引导学生规范步骤,准确运算. 三、组织学生做教材159页“想一想”,鼓励并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方程两边都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 四、出示例题6,并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方程. 出示快速抢答题:有几处错误,请把它们—一找出来并改正. ①先自己总结.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及方法. 五、出示随堂练习题(根据学生情况做部分题或全部题). ①自主完成解方程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③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选代表到黑板板演). ①学生抢答. ②同组补充不完整的地方. ③交流总结方程变形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①独立完成解方程. ②小组互评,评出做得好的同学. 六、小结 ①做出本节课小结共交流. ②说出自己的收获及最困惑的地方 八、板书设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5.2 解方程(3) 一、复习引入 三、随堂练习 五、作业 二、新课讲解 四、小结。
2012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复习题44.pdf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 乙小组的解释为 [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 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烧杯中散逸出去,使烧杯内总质量减少 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交流共享 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是什么?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X和水,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 X+H2O。
请你推出X的化学式为( ) CH4O或CH3OH * * * 励志名言 记住的知识是自己的知识,理解的知识是活的知识,能运用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
专题三 质量守恒定律的 探究和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和应用 复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进一步熟悉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要点和解释并熟练运用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运用讨论归纳、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方法。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学以致用的理念。
你能准确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吗?其中有哪些关键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理解要点: ①“化学反应”:规定了适应范围。
②“参加”:指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不包括过量的部分。
③“反应生成”: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④“各物质”:不能漏掉任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包括固体、液体还有气体。
⑤“质量总和”:反应物质量和或生成物质量和。
不是体积和或其它量的和。
为什么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角度解释)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不变, 不变,也没有变化。
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012届高考化学广东地区第一轮复习题31.pdf

第章 第二节 酸 一、学习目知:通过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复分解反应,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
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盐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有关盐酸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
教学用具仪器:试管、滴管、镊子、试管夹、酒精灯(附火柴)等。
药品:锌粒、镁条、新制氢氧化铜、碳酸钙粉末、氧化铜、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浓盐酸、工业盐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其它:铁钉、锈铁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提问]我们已学过了酸、碱、盐的概念,想一想什么是酸?你知道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重要的“三酸”指的是什么吗?回忆上节内容,注意力集中在酸上,思考并回答。
引起回忆,为进入本节学习做准备。
[复习提问]今天我们学习酸,知道认识一种物质一般从方面入手明确学习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总结以往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明确学习任务,明确研究方法。
[演示实验]盐酸的物理性质。
带着问题观察实验,正确闻气味。
从感性上认识盐酸。
[板书]一、盐酸)1、物理性质识记物理性质的有关内容。
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做练习一巩固、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
[过渡]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思考转移注意,激疑探索。
识别仪器药品给药品按要求分。
药品按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其它分。
物质分性质铺垫。
实验(1)盐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盐酸与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反应,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探索。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
[板书]2、化学性质 1)盐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总结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深记忆。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表达能力。
实验(2)盐酸金属氢气和盐酸盐(金属氯化物)盐酸和镁、锌、铁反应。
2012年高考化学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2012年高考化学分类汇编---化学计算江苏18. (12 分)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xNa2SO4 ·yH2O2 ·zH2O)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①准确称取1. 7700 g 样品,配制成100. 00 mL 溶液A。
②准确量取25. 00 mL 溶液A,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 5825 g。
③准确量取25. 00 mL 溶液A,加适量稀硫酸酸化后,用0. 02000 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5. 00 mL。
H2O2与KMn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2MnO4- +5H2O2+6H+=2Mn2++8H2O+5O2↑(1)已知室温下BaSO4的K sp =1. 1伊10-10,欲使溶液中c(SO42-)≤1. 0×10-6 mol·L-1,应保持溶液中c(Ba2+)≥mol·L-1。
(2)上述滴定若不加稀硫酸酸化,MnO4- 被还原为MnO2,其离子方程式为。
(3)通过计算确定样品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8. (12 分)(1)1. 1×10-4(2)2MnO4-+3H2O2=2MnO2↓+3O2↑+2OH-+2H2O(3)n(Na2SO4)= n(BaSO4)= 0. 5825g/233g·mol-1 =2. 50×10-3 mol2MnO4- +5H2O2+6H+=2Mn2++8H2O+5O2↑n(H2O2)= 5/2×0. 02000 mol·L-1×25. 00 mL/1000 mL·L-1 =1. 25×10-3molm(Na2SO4)= 142 g·mol-1×2. 50×10-3 mol=0. 355 gm(H2O2)= 34 g·mol-1×1. 25×10-3 mol=0. 0425 gn(H2O)=(1. 7700 g×25. 00 mL/100. 00mL-0. 355 g-0. 0425 g)/18 g·mol-1 =2. 50×10-3molx :y :z =n(Na2SO4) :n(H2O2) :n(H2O)= 2 :1 :2硫酸钠-过氧化氢加合物的化学式为2Na2SO4·H2O2·2H2O上海十一、(本题共16分)钠是活泼的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012届高考化学广东地区第一轮复习题3.pdf

第二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2.知道物质也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教学重点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教学难点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不但用肉眼和放大镜看不见,即使用光学显微镜也看不见,只有用现代最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
知道了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等特性。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分子及其他一些微观粒子 板书:第二节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课件显示:水的汽化和水的电解实验装置 讲述:水的汽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 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变成新的分子,. 是物理变化 而水的电解实验中,当直流电通过液态水时,水变成两种不同的气体: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是2 :1。
实验说明水分子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
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早在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就提出了原子概念。
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够“看到”原子的图象。
提问:你能用直观的方法表示上面两种变化的区别吗? 课件显示:水分子电解模型 提问:从上述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讲述: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提问:从上述水的两种变化的模型中你能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吗?还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吗? 讲述: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可以是分子间地距离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更小的微粒——原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基础计算Ⅰ.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一、选择题1.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 ,另一份是CO 2,这两份气体样品中,CO 与CO 2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A .1:2B .1:4C .11:14D .1l :282.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 2和N 2B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 2和C 2H 4C .体积相同、密度相等的CO 和C 2H 4D .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 2和H 23.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的质量分数是78/126,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 22-)和超氧离子(O 2-)两种。
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lB .1:lC .1:2D .1:34.由CO 2、H 2和CO 组成的混合气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
则该混合气体中CO 2、H 2和CO 的体积比为 ( )A .29:8:13B .22:l :14C .13:8:29D .26:16:575.由X 、Y 两元素组成的气态化合物XY 4,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 、B 两种气体物质,己知标准状况下20mLXY 4分解可产生标准状况下30mL A 气体(化学式为Y 2)和10mL B气体,则B 的化学式为 ( )A .X 2B .Y 2X 2C .XY 2D .X 2Y 46.将N02、NH 3、O 2混合气22.4L 通过稀硫酸后,溶液质量增加了26.7g ,气体体积缩小为4.48L .(气体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剩余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 ( )A .28.1B .30.2C .33.1D .34.07.为方便某些化学计算,有人将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 )A .H 2SO 4·19B .H 2SO 4 ·H 2OC .H 2SO 4·SO 3D .SO 3· 109H 2O 8.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 ,完全燃烧得O.16molCO 2 T3.6g 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混合气体中 ( )A .一定有甲烷B .一定是甲烷和乙烯C .一定没有乙烷D .一定有乙炔9.用惰性电极电解M(NO 3)x 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g 时,在阳极上同时生b L 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 的原子量为 ( )22.4axA.b 11.2axB.b 5.6axC.b 2.8axD.b10.b g 某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a g 氢气。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B .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C . 1L 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 氧气的质量小D.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 + 数一定相等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磷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B .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l023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4:1C .32g 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2×6.02×1023。
D .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13.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0.1mol·L -1稀硫酸100mL 中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1N AB .1mol CH 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 AC .2.4g 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 AD. 12.4g 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O.4N A14.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9g 重水所含有的电子数为5N AB .1molMgCl 5中含有离子数为N AC .7.1g 氯气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 .1molC 10H 22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31N A15.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 4+5FeS 2+12H 2O ═7Cu 2S+5FeSO 4+12H 2S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Cu 2S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 . 5molFeS 2发生反应,有10mol 电子转移C . 产物中的SO 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D . FeS 2只作还原剂16.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A .2H 2S+02═2H 2O+2SB 2H 2S+3O 2═2H 2O+2SO 2C .C 2H 4+3O 2═2H 2O+2CO 2D .C 4H 8+6O 2═4H 2O+4CO 2(1)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2b A.a 2b B.2a 3bC.a aD.3b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系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符合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17.标准状况下1.68L无色可燃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
若将产物通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的白色沉淀质量为15.0g;若用足量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增重9.3g。
(1)计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
(2)若原气体是单一气体,通过计算推断它的分子式。
(3)若原气体是两种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混合物,其中只有一种是烃,请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只要求写出一组)。
18.将一定量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A的蒸气与3.2 g O2,混合点燃,再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②灼热的氧化铜③饱和石灰水(设每个装置中的反应物均过量)。
经测定①中增重3.60 g ②中减重1.60 g ③中增重8.80g。
A 蒸气的密度为3.393 g·L-1(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又测知A既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又能与金属钠反应,且均有气体生成,但分别得到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不同。
试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并写出其可能的结构简式。
Ⅱ有关溶液的计算一、选择题1.300mL某溶液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
现欲配制lmol·L-1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A.1:4 B.1:5 C.2:l D.2:32.有三种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体积比较依次为3:2:l,它们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K2CO3、KHC03、Al恰好完全反应。
这三种硫酸的浓度之比是()A.1:l:l B.6:2:3 C.4:3:18 D.2:l:33.乙知25%氨水的密度为O.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O.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A.等于15%B.大于15%C.小于15%D.无法估算4.用0.1mol•L-1NaOH溶液滴定O.1 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 溶液(l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A.4 B.7.2 C.10 D.35.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l0mL0.60mol•L -1 NaOH 水溶液,②20mL0.50 mol•L -1H 2SO 4。
③30mLO .4 mol•L -1 HCl ④40mL0.30 mol•L -1HAc 水溶液,⑤50ML0.20 mol•L -1蔗糖水溶液。
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③>④>⑤C .②>③>④>①>⑤D .⑤>④>③>②>①6.pH=9的Ba(OH)2溶液与pH=12的KOH 溶液。
按4:1的体积比混合,则混合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mol•L -1)是 ( )A .1/5(4×l09+1×10-12)B .1/5(4×10-15+1×10-2)JC.5×10-9 D .5×lO -127.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SO 42-]=O .2 mol•L -1,当加等体积的O .2mol•L -1的KOH 溶液时,生成沉淀恰好溶解,则原混合物中K +的浓度是( )A .0.2 mol•L -1B .O.25 mol•L -1C .O.45 mol•L -1D .O.225 mol•L -18.在100g 浓度为18mol /L 、密度为ρ (g/cm 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A .大于100mLB .等于100mLC .大于100mLD .等于100/p mL9.将标准状况下的aLHCl(气)溶于l00g 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g·cm -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10.已知:t ℃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g 中含溶质mb 克水并恢复到t ℃时,析出溶质m 1克。
若原溶液蒸发C 克水并恢复到t ℃时,则析出溶质m 2克。
用S表示该物质在t ℃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 )11.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 2CO 3溶液中加入1.06g 无水Na 2CO 3,搅拌后静置,最abB.22400ma 100m A.S -=c 100m B.S 2=c -b )m -100(m C.S 21=ba )m -100(m D.S 1-=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 .等于1.06gB .大于1.06g 而小于2.86gC .等于2.86gD .大于2.86g12.将40mL 1.5mol·L -1的CuSO 4溶液30mL 与3mol·L -1的NaOH 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Cu 2+]或[OH 一]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可表示为 ( )A .Cu(OH)2B .CuS04·Cu(OH)2C .CuSO 4·2Cu(0H)2D .CuS04·3Cu(OH)213.某温度下,100g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26.5g 。
若向此溶液中添加3.5g 氯化钠和6.5g 水,则所得溶液的溶质量分数是 ( ) A .30% C.26.5%14.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 在水中溶解度为23g ,向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 该无水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 的结晶水合物Wg ,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 的质量为 ( )A.(W-B)23123gB.(W-B)3377 gC.(W-B)23100g D.(W-7723B)g 15.20℃时,饱和KCl 溶液的密度为1.174g ·cm -3,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 ·L -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5℃时,饱和KCl 溶液的浓度大于4.0mol ·L -1B.此溶液中KCl 的质量分数为C.20℃时,密度小于1.174g ·cm -3的KCL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D 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g ·cm -3二、计算题16. 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12.0mol ·L -1、密度为O.915g·L -1的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