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设计

合集下载

地理实践: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地理实践: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地理实践: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一、地球仪介绍地球仪是把地球按比例缩小的球体模型。

为了更好的了解地球的特征,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把地球缩小而制作的模型就是地球仪。

地球仪的表面还可以标示国家、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为更好的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还可以加上经纬网。

所以地球仪可以较好的表示地球的基本特征,是我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地球的好工具。

二、制作材料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三、制作步骤1.在乒乓球的正中用红笔画上一个最大的圆圈,作为赤道;在赤道两侧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在小球上绘制南、北纬90°、0°纬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刻度。

同时绘制0°、180°经线,可以多标注几条经线。

注意经度刻度写在赤道上。

2.把铁丝弯成图1中②所示的形状,或使用图2的方法。

注意倾斜的铁丝要与竖直方向成23.5°角,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同时所弯的半圆要比乒乓球略大一些。

图1 图23.在图中箭头④所指的倾斜铁丝两头,用胶布包裹,把乒乓球固定在倾斜铁丝中间,并可以自由转动。

在图中⑤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固定好小地球仪。

注意事项:1.南北两极点定位要准确。

2.球面要清洁,每画一条纬线或经线都要待墨干后再画,度数标清。

3.经纬线粗细要一致。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应画成虚线。

4.地球仪一定要能转动起来。

四、奖项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参与奖:五、优秀示例。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方案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方案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方案活动名称:制作简易地球仪目标年龄:6岁及以上所需材料:1. 圆形泡沫球或塑料球(作为地球仪的基础)2. 制作地球仪的贴纸(例如:世界地图的贴纸)3. 一把美工刀和一支黑色记号笔4. 一些颜料和小刷子5. 一个地球仪底座或桌面活动步骤:1. 首先,选择一个圆形泡沫球或塑料球作为地球仪的基础。

你可以使用绳子将球体固定在底座或桌面上以保持稳定。

2. 使用美工刀在球体上切割出地球的形状。

你可以参考世界地图的形状,将地球仪切割成一个大圆球,然后将其分成若干个部分(如亚洲、欧洲、非洲等)。

3. 用地图贴纸将地球仪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贴好。

请确保按照正确的地理方位来贴,亚洲应该贴在球的东半球部分,欧洲贴在西半球部分,以此类推。

4. 用黑色记号笔为地球仪上色。

你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高山、沙漠、森林等地貌特征。

也可以将整个地球仪涂成蓝色,以表示海洋。

5.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颜料和小刷子为地球仪添加一些细节,例如河流、道路等。

6. 最后,将地球仪放在适当的位置,你可以将其放在桌子中央,或者挂在墙上。

你的简易地球仪就制作完成了,可以和家人和朋友一起欣赏啦!温馨提示:1. 在使用美工刀时,请务必小心操作,避免割伤手指。

2. 贴纸可能会有一些不完美之处,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进行调整和完善。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还能学会如何使用贴纸和颜料来装饰地球仪,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

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活动方案(1)活动名称:制作简易地球仪目标年龄:6岁及以上所需材料:1. 空纸盒(如麦片盒)2. 圆形泡沫球或塑料球3. 制作地球仪的贴纸、胶水、剪刀4. 一把美工刀和一支铅笔5. 世界地图的图片或书籍6. 一些小珠子、彩带等装饰品(可选)活动步骤:1. 首先,将空纸盒放在桌面上,圆形泡沫球或塑料球放在纸盒的顶部作为地球仪的底座。

2. 如果有世界地图的图片或书籍,可以用来为地球仪上色。

自制地球仪教案

自制地球仪教案

自制地球仪教案教案标题:自制地球仪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学习如何使用简易材料制作自制地球仪。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地球仪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步骤。

2. 材料清单:纸板、细木杆、丝线、印刷地图、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3. 自制地球仪样本:供学生参考。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地球仪,引发学生对地球仪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作用和重要性。

探究:3.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自制地球仪。

5. 分发材料清单,并解释每种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6. 指导学生根据材料清单,使用纸板制作地球仪的主体部分。

7. 指导学生使用剪刀和胶水将印刷地图粘贴在地球仪上。

8. 指导学生使用彩色铅笔为地球仪上的陆地和水域着色。

9. 指导学生使用细木杆和丝线制作地球仪的支架和旋转轴。

实践:10.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自制地球仪,并向其他小组成员解释制作过程和所学到的知识。

11. 学生互相观察和比较不同地球仪的制作结果,讨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12.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地球仪的建议并尝试实施。

总结:13.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地球仪的作用和制作过程。

14. 鼓励学生将自制地球仪带回家,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使用自制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标记和旅行规划。

- 学生可以利用自制地球仪进行地球的旋转和倾斜模拟,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日晷原理。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 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地图粘贴的准确性和着色的准确性。

- 听取学生对地球仪制作过程和地球仪功能的理解和描述。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研究更高级的地球仪模型,并尝试制作更复杂的版本。

优秀自制教具初中地理教案

优秀自制教具初中地理教案

优秀自制教具初中地理教案课程类型:实践活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地球仪的构造:地轴、赤道、纬线、经线等。

2. 地球仪的作用:展示地球面貌、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查询地理位置等。

3. 自制地球仪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自制地球仪。

二、探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图片,提问:地球仪有哪些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三、自制地球仪(15分钟)1. 教师发放制作地球仪的材料,并讲解制作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讲解的步骤和方法,自行制作地球仪。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制作好的地球仪展示给其他同学,并简要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努力。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加深对地球仪的认识。

2.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如何利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思考后,教师给予解答和启发。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理解自制地球仪的步骤和方法。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制作地球仪的活动,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更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提高。

地球仪制作课程设计

地球仪制作课程设计

地球仪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掌握经纬度、大陆、海洋等地理要素在地球仪上的表示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并了解其在地球仪上的表现。

3. 学生能够掌握地球仪的制作步骤和技巧,独立完成一个简易地球仪的制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球仪上的地理信息,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球仪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探索地球奥秘的欲望。

2. 学生通过制作地球仪,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地球仪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地理素养,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地球仪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仪的结构、功能,以及经纬度的概念及其在地球仪上的表示。

- 教材章节:第三章“地理工具的认识”,第一节“地球仪简介”。

2. 地球自转与公转: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以及地球仪上如何表示这两大地理现象。

- 教材章节:第二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自转与公转”。

3. 地球仪制作方法:详细讲解地球仪的制作步骤,包括材料准备、绘制、剪裁、粘贴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地理工具的认识”,第二节“地球仪的制作”。

4. 地理要素的认识:介绍地球仪上大陆、海洋、国家、城市等地理要素的表示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一章“地理基础知识”,第三节“地理要素”。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教材章节:第三章“地理工具的认识”,第三节“实践活动”。

幼儿园手绘地球仪制作教案

幼儿园手绘地球仪制作教案

幼儿园手绘地球仪制作教案课题名称:手绘地球仪制作适用年级:幼儿园大班课时数:2节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地方。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激发幼儿对地球的民族自豪感和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洗净的空瓶子(自来水桶里那种大瓶子)2、模板纸、颜料、画笔、彩纸、胶水、剪刀、尺子、圆规、铅笔等制作地球仪所需的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观察和描述地球仪让幼儿观察一张地球仪,谈谈地球的模样,有什么特征和地方。

2、了解地球与其他星球在幼儿面前拿出地球和其他星球的图片,询问幼儿,分辨哪一个是地球,哪一个是其他星球?3、让幼儿想象地球的形状向幼儿讲述地球的样子并让他们想象:它是橙色的吗?抑或完整的实心球状?或者只是一个弯曲的形状而已?第二步:制作地球仪1、准备工作将洗干净的空瓶瓶盖端切断,保留底部制作地球仪的支架,较高的一侧保留。

(如图)2、制作地球模板制作地球模板,我们可以将一张A4纸对折两边,然后再对折取名,开始直角弧度圆周,如图。

3、将地球模板放入彩纸中,由幼儿用铅笔在彩纸上圆周,再将圆周部分剪成条状,整个地球出来了。

4、上色将地球模板上的有色部分用各种颜色的颜料进行描绘,直到地球看起来方便简约安静。

5、制作支架将彩纸横切三分之一,做成支架,形状如图所示,再剪两段用胶装在支架中间便可以支撑整个地球仪。

6、将已上色的地球模板揭下,与支架连接。

最后,制作好的地球仪可以用尺子对照世界地图进行实际填图,这样制作出来的地球仪不仅很美丽,并且还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地球仪。

第三步:展示、分享1、让幼儿展现自己制作的地球仪,并向其他同学做出详细的介绍,向大家展示地球制作的过程和成果。

2、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制作地球仪的想法和体验,让幼儿相互取长补短,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想象、合作和探究能力。

教学扩展:1、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幼儿向其他年龄段的小伙伴普及保护地球的知识,而不是局限在手工制作上。

手工地球仪展示活动策划书(五篇范文)

手工地球仪展示活动策划书(五篇范文)

手工地球仪展示活动策划书(五篇范文)第一篇:手工地球仪展示活动策划书地理组“手工地球仪”作品展示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彰显我校的地理学科特色、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七年级的地理组针对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拟开设手工作品展活动,让学生着重理解课本知识、激发创新思维、丰富课余生活,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为了更好生活”的道理。

二、活动目的:通过本次地理手工作品展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地球母亲,拓展艺术视野,弘扬乐活创新思维,记录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留下精彩瞬间。

三、活动主题:手工地球仪作品展四、活动时间:展示宣传时间:第4周作品收集展示时间:第6周作品评选统计时间:第7周五、活动地点:大厅六、主办:高新一中初中校区承办:七年级地理组七、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八、活动流程:1、第4周进行宣传,学生和家长利用十一长假共同完成地球仪的制作。

2、第6周面向七年级全体学生进行展示。

3、第7周由学生和老师共同投票选取最佳手工制作奖和最佳创意奖。

九、作品征集要求:1、作品能形象的展示地球仪的特点即可(地球仪直径不超过10cm),但要注意安全。

2、所有的作品要注明班级、姓名。

3、评选方式:(1)在各年级组展出的学生参赛作品中,由各班学生自愿参与进行首轮筛选,每人每班选一个最优作品,最终按照打分评选出每班优秀作品10个。

(2)由地理老师随机邀请本年级组老师,在10个作品中最后选出优秀的作品5个进行展览和评奖。

十、安全问题:1、作品材料选择:环保无危害,安全可靠,提倡旧物利用,闲置物品新用。

2、活动过程:分派2名学生维护秩序,科任老师进行巡查。

十一、奖项设置:1、最佳手工制作奖:每班2名(奖状+奖品)2、最佳创意奖:每班3名(奖状+奖品)3、优秀组织奖:每组1个班级,奖励学生参与面广、活动效果突出的班级(奖状)。

十二、预期展览效果:1、展览方式和手段展览的整个过程具体可分为:前期征集作品、中期编号展览、后期为老师评选。

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设计-1

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设计-1
• (4)绘制其他经线并标度数
• 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把赤道分成了两等分,将这两等 分再分别等分成6等分,这样每分之间相隔30°,标出等 分点,连接每个等分点和两极点。
•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依次标出30°E、60°E、90°E、 120°E……用同样的方法画出西经并标定度数。
• (5)绘出其他纬线并标度数
• (8)把乒乓球用倾斜的铁丝穿起来
• (9)在倾斜铁丝两头,用胶布裹几圈,这样可以把乒乓球 固定在倾斜铁丝中间,同时又可以自由转动。 (10)在小 地球底部螺旋形铁丝处放一重物使小地球仪不会翻倒
•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纬线与纬度、经线和经度的知识
• 待同学们制作好简易小地球仪后,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下表, 表中前两个项目的内容由教师提问指导学生回答、填写。 其余项目的内容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通过观察,自己归 纳、总结出经纬线、经纬度、赤道等地理名词的几何形状 特征及作用。然后再通过讨论进行交流,使学生在教师的 引导下,自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也使学生能较快地识记 这些地理名词及其含义。
• 材料准备:让学生准备好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基本材料, 包括兵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 安全准备:教育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活动操作过程中要 注意铁丝等危险物品的使用。
• 三、活动实施过程:
• 1、课堂讲授基本概念
• 基本概念:
• (1)地球仪
• 地球仪是参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把地球
• (2)绘制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
• 首先确定0°经线,用一根细线,连接南北两极,绕乒乓 球一周,用笔沿细线画一个圆,确定其中一条经线为本初 子午线,那么另一条就是180°经线,把度数写在乒乓球 上经线旁。
• (3)确定赤道并标定度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设计
设计者:姬文武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地球仪的制作,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地了解地球仪的构造,知道赤道的位置,与极点的关系;
2、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动手小制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活动要求:
1、要画出赤道并标明度数;
2、注意小孔(极点)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要相等;
3、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于垂线成°角;
4、制作的小地球仪要较为准确且美观,底座要比较稳固。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周布置同学们准备活动材料,如乒乓球、细铁丝、胶布、橡皮泥、
大头针等。

2、同学们预习地球的基本知识。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