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论知识要点说课讲解
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1讲解

白天 夜晚 短时应急 长时连续
计算机到计算机 人和人 人和物 物和物
任何物互联
任何时间互联
• 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 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
• 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 • 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
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 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 • 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 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 吗?” • 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 “笨蛋,该发车了!”
M2M技术的目标就是使所有机器设备都具备联 网和通信能力,其核心理念就是网络一切 (Network Everything)。
● 智能化机器——使机器“开口说话”,让机器具备信 息感知、信息加工(计算能力)、无线通信能力。
● M2M硬件——进行信息的提取,从各种机器/设备那 里获取数据,并传送到通信网络。
– 物联网:一次性扫描和结账同时完成(超市和银行 联网),超市终端没有收银员,你可以推着车直接 从阅读器走出去。并且消费者可以知道每件物品的 历史;
1.2 物联网的概念
1.2.1 物联网相关概念 1.智慧地球 •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
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 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 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图1-2)
1.1 物联网的起源
•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书中首次提出“物 -物”相联的雏形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从射频识别(RFID)这个领域来的, 在1999年由专门研究RFID技术的EPC global的前身——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提出。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第一章:物联网概述1.1 物联网的定义解释物联网的概念强调物联网的关键特征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简述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介绍物联网的重要里程碑事件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列举物联网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分析物联网在各领域的优势和挑战1.4 物联网的未来趋势探讨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物联网对社会的潜在影响第二章:物联网技术基础2.1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解释物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强调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2.2 传感器技术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种类强调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2.3 通信技术解释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技术讨论不同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2.4 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强调大数据和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第三章: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3.1 智能家居分析智能家居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3.2 智慧城市分析智慧城市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3.3 工业物联网分析工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3.4 医疗健康分析医疗健康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优势第四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4.1 物联网安全问题概述介绍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强调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4.2 物联网安全技术介绍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种类和应用强调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在物联网安全中的关键作用4.3 物联网隐私保护讨论物联网在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时面临的隐私问题强调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要性和措施4.4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发展趋势探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潜在挑战和解决方案第五章:物联网的发展与挑战5.1 物联网的政策与标准讨论物联网政策和标准的重要性强调政府和企业方面的作用和责任5.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技术创新对物联网发展的推动作用5.3 物联网的商业应用与市场前景分析物联网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和市场前景强调物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5.4 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讨论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物联网的健康发展第六章:物联网协议与标准6.1 物联网协议概述介绍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如MQTT、CoAP等强调协议在物联网设备互联互通中的作用6.2 物联网标准组织与规范介绍物联网领域的知名标准组织和相关规范强调标准化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的重要性6.3 物联网协议与标准的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协议与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物联网标准化进程中的潜在挑战和机遇6.4 我国在物联网协议与标准方面的进展介绍我国在物联网协议与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强调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地位和影响力第七章: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7.1 农业物联网概述解释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7.2 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智能温室、农田监测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农业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7.3 农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农业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土壤传感器、气象监测等强调这些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7.4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农业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第八章: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8.1 交通物联网概述解释交通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作用8.2 交通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交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智能交通信号灯、无人驾驶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交通效率和降低交通事故率方面的优势8.3 交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交通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车联网、传感器技术等强调这些技术在交通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8.4 交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交通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交通物联网的发展第九章: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9.1 环境监测物联网概述解释环境监测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9.2 环境监测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环境监测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空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应对环境危机方面的优势9.3 环境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环境监测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等强调这些技术在环境监测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9.4 环境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环境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环境物联网的发展第十章: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未来发展10.1 物联网技术创新概述介绍物联网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案例强调技术创新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10.2 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领域预测物联网技术对社会的深远影响10.3 物联网发展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讨论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物联网的健康发展10.4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布局与展望介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强调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物联网的定义和关键特征物联网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网络系统,连接了各种物品和设备,使其具有智能化和互联互通的特点。
物联网概述专题培训教学说课PPT

Bill Gates 《未来之路》 物物互联
在此基础上,逐渐领悟学习型组织的 真谛, 以饱含 意义的 汇谈, 激荡出 更多人 内心的 无尽智 慧,真 正建设 起学习 型组织 。如果 把这种 学习引 入课堂 ,必然 使学生 的思想 火花得 以碰撞 。
国际电信联盟 《ITU互联网报告2005: 在此基础上,逐渐领悟学习型组织的 真谛, 以饱含 意义的 汇谈, 激荡出 更多人 内心的 无尽智 慧,真 正建设 起学习 型组织 。如果 把这种 学习引 入课堂 ,必然 使学生 的思想 火花得 以碰撞 。
01 02 03
物联网的定义 在此基础上,逐渐领悟学习型组织的 真谛, 以饱含 意义的 汇谈, 激荡出 更多人 内心的 无尽智 慧,真 正建设 起学习 型组织 。如果 把这种 学习引 入课堂 ,必然 使学生 的思想 火花得 以碰撞 。
物联网核心技术
在此基础上,逐渐领悟学习型组织的 真谛, 以饱含 意义的 汇谈, 激荡出 更多人 内心的 无尽智 慧,真 正建设 起学习 型组织 。如果 把这种 学习引 入课堂 ,必然 使学生 的思想 火花得 以碰撞 。
在此基础上,逐渐领悟学习型组织的 真谛, 以饱含 意义的 汇谈, 激荡出 更多人 内心的 无尽智 慧,真 正建设 起学习 型组织 。如果 把这种 学习引 入课堂 ,必然 使学生 的思想 火花得 以碰撞 。
物联网的定义
•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顾名思 在此基础上,逐渐领悟学习型组织的真谛,以饱含意义的汇谈,激荡出更多人内心的无尽智慧,真正建设起学习型组织。如果把这种学习引入课堂,必然使学生的思想火花得以碰撞。
在此基础上,逐渐领悟学习型组织的 真谛, 以饱含 意义的 汇谈, 激荡出 更多人 内心的 无尽智 慧,真 正建设 起学习 型组织 。如果 把这种 学习引 入课堂 ,必然 使学生 的思想 火花得 以碰撞 。
(完整版)《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教学

物联网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物联网概论总学时数:60学分数:4.0开课单位: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课程目的与任务物联网被称为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将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互联整合,代表了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物联网技术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向,并通过其典型应用领域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联网及其应用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使学生具备运用物联网理论与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物联网研究与应用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了解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产业前景。
2.掌握物联网主要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等。
3.熟悉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2.物联网体系结构;3.物联网感知技术;4.物联网通信技术;5.物联网应用技术;6.智能电网;7.智能交通;8.智能家居;9.物联网安全。
教学难点:1.物联网的基本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的功能;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3. RFID技术;4.无线通信技术.四、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的电子电路分析能力,基本的电子产品图样阅读和设计、装调测试能力,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
根据这些基本的能力要求,先修课程包含电路分析、电气图的识图与绘制、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和传感器检测技术、电工电子实训和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
五、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1章物联网概述(10学时)1.1 物联网相关的概念1.2 物联网的特点与发展1.3 物联网体系架构1.4 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1。
物联网技术概论大一知识点

物联网技术概论大一知识点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实体(物体或事物)的信息和数据与关联的其他实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集成的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的核心元素包括物理实体、物理传感器、物理操作器、物理介质,以及网络通信(如Internet),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出大量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二、物联网技术架构
物联网技术的架构可以分为三层:物理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主要包括传感器、物理操作器、控制器以及介质。
这些部件通过信号接口连接,可以实现实体数据的采集,并将实体数据传输给网络层或应用层。
网络层是物联网系统的核心层,它提供了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将物理层采集到的实体数据传输到应用层。
物联网概论-第1章 绪论

物 联 网 概 论
1.3.3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
科技部“863”计划分二期对RFID拨专项资金,鼓 励产、学、研、用等单位联合承担课题,促进RFID技术 与产业的发展。 2010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 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全国 几十所高校开始创办物联网专业,并从2010年开始招收 物联网专业的学生。
物 联 网 概 论
1.4.3 泛在网络的愿景
泛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是指无所不在的 网络。“泛在网络”是为了打破地域限制,以无所不在、 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按 需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和使用等 服务。
物 联 网 概 论
物 联 网 概 论
物 联 网 概 论
物 联 网 概 论
1.3.3 物联网国内发展概况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考察无锡微纳传感网 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掀起了我国物联网的高潮。 2009年9月,“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及 ‘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09年11 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 发表的“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提 出要着力突破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 联 网 概 论
1.5.3 H2H与T2T的发展路线
物品到物品(T2T)的通信也是主要沿着两 条路线向前发展,一条路线是IP化,一条路线是智 能化。 T2T通信的IP化,是指未来的物联网将给所 有的物品都设定一个标识,实现“IP”到末梢。 T2T通信的智能化,是指物品更加智能,这需要有 对海量数据实时准确处理的能力,随着“云计算” 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这一难题将得到解决。
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

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从智能家居到智能交通,从工业自动化到医疗保健,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
而《物联网技术概论》这门课程,作为物联网系列专业课程的开篇之作,将为我们打开这个充满创新和机遇的领域的大门。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让各种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感知、控制和管理。
它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而是融合了多种技术的综合性体系,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等。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
传感器就像是物联网的“眼睛”和“耳朵”,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压力、位置等。
这些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通信技术传输到网络中。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比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用于自动调节室内温度,光线传感器可以根据光照强度自动控制灯光的亮度。
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负责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或其他终端设备。
目前,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NFC 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 4G、5G、NBIoT 等长距离通信技术。
短距离通信技术适用于小型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如智能家居设备;而长距离通信技术则适用于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如智能城市中的交通监控系统。
网络技术是物联网的支撑。
物联网中的设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需要一个强大的网络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IPv6 技术的出现为物联网提供了充足的地址资源,使得每一个物联网设备都能够拥有一个独立的 IP 地址。
此外,云计算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物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巨大,通过云计算,这些数据可以得到高效的处理和分析,从而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数据分析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
物联网知识概述基础知识

物联网知识概述基础知识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物联网基础知识概述物联网被称作第三次信息产业革命,受到各国政府重视,自从温家宝总理2009年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到底什么是物联网,都有哪些核心技术,现在的发展状况如何等等,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物联网基础知识做的简单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些疑问。
(本文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一、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
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认识误区由于物联网属于新兴的朝阳产业,到目前还没有一股真正意义的概念,目前对其认识存一下误区。
误区之一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
事实上传感技术也好、RFID技术也好,都仅仅是信息采集技术之一。
除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外,GPS、视频识别、红外、激光、扫描等所有能够实现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技术都可以成为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技术。
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但绝不是物联网的全部。
误区之二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
实际上物联网绝不是简单的全球共享互联网的无限延伸。
即使互联网也不仅仅指我们通常认为的国际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也有广域网和局域网之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知识要点
1、智慧地球: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美国奥巴马总统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思路,2009年8月,IBM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正式揭开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2、感知中国: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3、我国传感网创新示范新区:无锡
4、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5、信息传感设备又有哪些?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
6、物联网应用需克服的“三座大山”(微型化、低成本、网络技术,实时处理海量感知信息并将其存储)
7、物联网体系构架原则:多样性、时空性、安全性
8、无线通信技术,影响物联网节点间无线通信的因素:节点能量、障碍物、天气;
9、传感器的组成元件: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10、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组成作用: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力供应模块。
集成了无线传感器和微处理器,分析处理、网络传输
11、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功率控制问题、无线传感网的拓扑控制、无线传感网络的定位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管理、无线传感网络的数据融合、无线传感网络的安全技术。
12、数据管理系统结构:集中式、分布式、半分布式、层次式。
13、ZigBee堆栈式在IEEE 802.15.4协议上建立起来的,
14、ZigBee体系结构及每层功能:
1) 物理层(PHY):提供无线物理传输介质的接口。
2) 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负责为一个节点和它的相邻节点之间提供可靠通讯,帮助避免碰撞和提高效率。
MAC层还负责打包和分解数据包和帧。
3) 网络层(NWK):通过在MAC层的调用来处理网络地址和路由。
它的任务包括启动网络(协调器)、分配网络地址、添加和删除网络设备、路由信息、请求安全和执行路由发现。
4) 应用层(APL):由应用框架层(AF)、Zigbee设备对象层(ZDO)、应用支持子层(APS)组成。
应用框架层(AF):提供了一个如何在Zigbee协议栈上及案例一个规范的描述。
它规定了规范的一系列的标准数据类型,协助服务发现的描述符,传输数据的帧格式等等。
Zigbee设备对象层(ZDO):定义了一个设备在网络中的角色(协调器、路由器或者终端节点),发起或者应答绑定和发现请求,并在网络设备间建立一个安全关系。
它同时也提供定义了Zigbee设备规范里的一套丰富的管理指令。
Zigbee设备对象总是为端点0。
应用支持子层(APS):负责提供了一个数据服务给应用和Zigbee设备规范。
它也提供一个管理服务以维护绑定链接和它字节绑定表的存储。
15、MAC层采用的CAMA-CA(碰撞避免机制),避免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
16、ZigBee自组织功能,能够自主感知其它节点,确定连接关系,组成结构化网络。
17、ZigBee网络结构(网络最大节点数65000、一个主节点最多可管理254个子节点)
18、ZigBee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协调器路由器终端节点
A)协调器具有建立新网络的能力。
B)路由器具备允许设备加入网络或者离开网络、为设备分配网络内部的逻辑地址、建立和维护邻居表等功能。
C)终端节点只需要有加入或离开网
络的能力即可。
19、RFID是非接触式的,硬件部分包括射频标签、阅读器、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
20、RFID系统关键问题是保证数据使用的安全性。
21、RFID系统解决方案的基本特性: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真实性。
22、M2M的概念
23、蓝牙的技术标准:IEEE 802.15
24、对数据融合得研究除基本内容外还需解决融合点的选择、融合时机、融合算法的问题。
25、海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需要哪些支撑?可靠的计算机系统、安全服务、云计算、大型传输设备。
26、云计算平台的特点:基于互联网、虚拟化、按需使用、大型的集中计算。
27、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的作用:对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校对、滤除、集合等处理。
28、智能处理的概念:运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时智能化的控制。
29、智能电网,及其描述方式
30、智能物流系统:智能物流系统是在智能交通系统和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电子商务方式运作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31、精细农业:精细农业就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
所谓精细农业,是指基于变异的一种田间管理手段。
农田里田间土壤、作物的特性都不是均一的,是随着时间、空间变化的。
而在传统的、目前仍在采用的农田管理中,都认为是均一的,采用统一的施肥时间、施肥量。
32、物联网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用服务。
33、物联网公共服务: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有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性服务,如
智能家居等。
34、物联网安全主要包括:设备安全、数据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35、物联网安全需求有哪些?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
物联网的定义:
定义1: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定义2: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及系统(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条形码与二维码,全球定位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换里的一种信息网络。
其核心是,每个物件都可以寻址,每个物件都可以控制、每个物件都可以通信。
定义3:物联网是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通信
1、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难点:
关键技术为RFID、无线网络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难点在于其技术标准问题、数据安全问题、IP地址问题、终端问题。
2、物联网应具备能力或特征(三点)
一时全面感知:即是利用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3、物联网体系结构及每层的功能及相关技术。
物联网体系结构包括感知层(包括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技术)、网络层(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技术)、应用层(包括云技算、数据挖掘、中间件等技术);感知层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和收集;网络层主要完成信息传递和处理;应用层主要完
成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处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结合。
4、自动识别技术的定义,举例几种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是数据编码、数据采集、数据标识、数据管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的标准化手段。
举例:光符号识别、语音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IC卡、条形码都属于自动识别技术。
5、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哪些?
(1)安全威胁由网络世界延伸到物质世界;
(2)安全威胁由网络扩展到众多节点;(3)安全威胁由物联网自身放大到云计算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