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导论复习提纲
物联网概论复习提纲

物联网概论复习提纲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物联网概论复习提纲一、绪论1、物联网的定义是什么广义:能够实现人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交换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狭义:物联网是物品之间通过传感器连接起来的局域网,无论接入互联网与否,都属于物联网的范畴。
定义:1)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是由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的物理实体基于通信技术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这些物理设备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条件下实现协同和互动,为人们提供智慧和集约的服务,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特点。
2、物联网的三个主要特征是什么,分别具有什么具体内容?1)“全面感知”是指利用RFID、二维码、GPS、摄像头、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感知、捕获、测量的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
2)“可靠传送”是指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3)“智能处理”是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升对物理世界、经济社会各种活动和变化的洞察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技术体系结构分别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1)体系结构:感知层:利用传感器、RFID等随时随地地获取环境的信息;采集数据的方式有主动采集和被动采集两种;(全面感知)网络层:通过各种网络传输手段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可靠传输)应用层:包括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各种方案实施智能化的决策;(智能处理)2)技术体系: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包含有四个,涉及的具体技术见上图:1、感知技术:用于物联网底层感知信息的技术。
物联网概论复习提纲

物联网概论复习提纲
一、物联网概念
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各种有感知能力的物体和
传感器、计算机、电子设备、网络等各种信息技术和技术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信息传输、数据处理、决策控制的网络系统,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联网,从而实现信息收集、处理及触发一些相应的动作,达到预期目标的
一种新兴技术。
2、物联网的技术包括传感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位置技术、计算技术、智能技术等,是信息技术、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智能网络技术的突破。
二、物联网技术要素
1、传感技术:是指获取或传递实体环境、物理属性及物联网节点的
能力。
它包括光电传感器、热电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多种传
感器,它能够将实体环境中的信息转换成可操作的数字信息,从而实现对
实体环境的智能化监测和控制。
2、网络技术:是物联网中最重要的技术要素,它的发展会决定物联
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的网络技术要素包括:自组织无线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蓝牙等等。
物联网技术复习提纲_整理版1.0

复习提纲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四层体系架构,各层的主要功能、主要技术、典型设备。
对象感控层、数据传输层、信息整合层、应用服务层对象感控层的作用是获取物理对象(人、机器、物品)的各种行为和状态数据。
通过控制器实现对物理对象的控制。
感知层的主要技术是:频射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二维码。
典型的设备包括:手机摄像头、各种传感器、扫码枪等。
数据传输层在物联网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纽带作用。
它不仅向上负责将感知层感知到的信息传输到信息整合层,还负责感知层传递命令。
数据传输层的主要技术:WiFi、蓝牙、ZigBee、NFC、NB-IOT。
典型的设备包括:集成蓝牙功能、NFC功能的各种设备。
信息整合层的作用是对网络获取的不确定信息完成重组、清洗、融合等处理,整合为相对准确的结论。
信息整合层的主要技术是: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应用服务层的作用是使用信息整合层整合的各种有用的数据。
典型的应用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电网、环境检测等。
2.物联网中典型的感知技术及其对应的典型应用系统。
二维码:手机摄像头扫描、购物软件、社交交友软件RFID:基于RFID的“二代身份证”的多用途系统构想传感器:医疗健康、城市建设、交通监控图像/视频:中国电信全球眼系统3.物联网中典型的无线传输技术,包括短距离传输技术和长距离传输技术。
短距离传输技术:WiFi、蓝牙、低功耗蓝牙技术BLE、ZigBee、UltraWideBand-UWB、NFC长距离传输技术:NB-IOT、LORA、5G4. 边缘计算和雾计算的概念,对物联网系统的影响。
边缘计算是一种在物理上靠近数据生成的位置处理数据的方法。
因为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普及,如果源源不断的数据全部传输到云端,云端服务器将面临巨大的存储压力,为此边缘计算提供了解决办法,边缘计算更适合物联网应用。
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数据不用再传到遥远的云端,在边缘测就能解决,更适合实时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处理,也更加高效而且安全。
物联网技术导论 总复习

UMTS/ WCDMA
CDMA2000EVDO
TD-SCDMA WiMAX
语音业务
语音业务 低速数据业务
数据业务
宽带业务
重要概念:
1. MIMO 2.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3. LTE(Long Term Evolution) 下行有100M, IP V6,
第5章 互联网技术
TCP/IP的5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
第6章 数据融合和数据库
1,数据融合: 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观测信 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 策和评估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技术。
2,数据融合的分类:
低层(数据级或像素级)直接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层上进行的融合
3. 智能医疗是将物联网应用于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 视化、自动感知、智能处理技术,实现感知技术、计算 机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与医疗技术的融合,将有 限的医疗资源提供给更多的人共享
综合应用2
4.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 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 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5. 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 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 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第4章 定位和位置服务
位置信息的三要素:空间 时间 身份信息 四种定位系统: 1. 卫星定位:GPS的系统组成,定位原理,典型应用和优 缺点。 2. 蜂窝基站定位: 3. 无线室内环境定位技术: 基于距离(差)的定位距离测量的两种方法 ToA, TDoA的原 理和优缺点 基于测量信号接收到达角度AOA的原理 2 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 RSSI: Pr d t PGt Gr 4 d 4. 新兴定位系统:A-GPS,网络定位
物联网复习提纲

考试大纲1. 什么是物联网?P12. 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有那几种服务形式?P20,P25-P273.给出下列几个缩写的英文全称。
物联网IoT,射频标识RFID,,无线传感网络WSN,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无线局域网WLAN,万维网WWW,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宽带)ADSL掌上电脑PDA、P2P、M2M,硬件即服务Haas,软件即服务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电子收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TMS4.什么是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5.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并分别描述。
P77-P132(信息获取与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6.目前比较成熟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并稍加说明。
P149-P2487.各国政府与公司对物联网的关注、提法、应用情况。
P4-P68.无线网络的分类有哪些?无线自组网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P114-P1189.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试描述其应用前景。
P11510.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区别?“数字城市”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智慧城市”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以政府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为重要内容的,以城市资源的全面物联、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应用资源的持续创新、系统资源的渐进建设为主要特征的,涉及数字城管、数字执法、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诸多领域的,由若干多个独立存在的电子信息子系统组成的,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分析的、可感知可控制的、可组装可拆卸的大规模综合应用与信息服务系统。
物联网导论复习

第12章_搜索引擎
重点掌握(续) 掌握搜索引擎信息采集旳基本流程以及网络爬虫程序 旳基本构造和工作流程。 理解优化网络爬虫程序旳途径。掌握常见旳网页抓取 算法旳特点和流程。 理解索引技术预处理旳困难,理解倒排文献模型。 举例阐明Google Web搜索引擎旳架构。
第13章_物联网中旳智能 内决容策回忆
本章简介了数据挖掘旳基本流程,重点简介了五种经 典旳数据挖掘算法和环节。最终讨论了物联网背景下 数据挖掘技术旳广泛应用。 重点掌握
理解数据挖掘旳概念以及特点(反复迭代,人机交 互)。
熟悉数据挖掘旳过程(数据预处理,挖掘知识,知识 评估与表达)。 理解关联分析旳有关概念:关联规则(支持度/置信
第13章_物联网中旳智能 重决点策掌握(续)
重点掌握 理解物联网需要低速网络协议旳原因。 对比Wi-Fi,理解蓝牙和红外技术旳合用范围和特点。 理解对物理层和链路层旳规定。 理解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旳原理。
第8章_无线低速网络
重点掌握(续) 理解无线传感网物理层和MAC层旳链路特点。 掌握MAC层为减少功耗采用旳低功耗侦听协议(采样 侦听和调度)。 理解无线传感网网络层设计时链路质量旳重要性。 掌握链路质量旳评价原则ETX旳原理和计算。 理解无线传感网网络层经典路由协议CTP和Drip。
理解聚类分析与分类旳区别,理解k-means算法。 理解离群点分析旳三种措施(基于记录,距离偏移)。 理解演化分析旳基本概念。 举例阐明物联网环境下数据挖掘技术旳广泛应用。
第14章_物联网中旳信息 内安容全回与忆隐私保护
本章简介了RFID安全和经典旳安全机制,以及位置隐 私隐患和对应旳保护手段。
重点掌握 理解网络信息安全旳一般性指标。 掌握重要旳RFID安全隐患。 理解RFID安全保护机制,重点掌握基于密码学旳安全 机制。 理解位置信息旳定义,举例阐明保护位置信息旳手段。
物联网导论复习

第一章:概述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是其三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的特征(特点)(1)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是其三个重要特征;(2)联网终端规模化:物联网时代每一件物品均具通信功能成为网络终端,5-10年内联网终端规模有望突破百亿;(3)感知识别普适化:无所不在的感知和识别将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高度融合;(4)异构设备互联化:各种异构设备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和协议自组成网,异构网络通过“网关”互通互联。
(5)管理处理智能化:物联网高效可靠组织大规模数据,与此同时,运筹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决策手段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6)应用服务链条化:以工业生产为例,物联网技术覆盖从原材料引进,生产调度,节能减排,仓储物流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来源多样性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四层)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将物联网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1)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对象从人延伸到物体互联互通方式的扩展;(2)更透彻的感知:通信功能使传感器能够协同工作;(3)更深入的智能:多传感器实现“人多力量大”的智能;多维感知数据实现“防患于未然”的智能;大数据挖掘实现“见微知著”的智能;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智能交通:通过在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当中广泛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运输效能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
(2)智能物流:现代物流系统希望利用信息生成设备,如RFID设备、感应器或全球定位系统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并能够在这个物联化的物流网络中实现智能化的物流管理;(3)智能建筑:物联网技术为绿色建筑带来了新的力量。
物联网导论复习

物联网导论复习物联网导论复习1.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和背景1.1 物联网的定义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2.物联网的基础技术2.1 传感器技术2.2 通信技术2.3 云计算技术2.4 大数据技术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3.1 感知层3.2 网络层3.3 应用层4.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4.1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4.2 物联网的安全防护措施4.3 物联网的隐私保护5.物联网的应用案例5.1 智能家居5.2 智慧城市5.3 工业物联网5.4 农业物联网6.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6.1 与物联网的融合6.2 边缘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6.3 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并实现信息共享的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虚拟对象、人与物之间及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的网络。
2.传感器:通过感知环境参数,并将其转化为可用数据的设备或系统。
3.通信技术: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连接的技术,如无线传感网、蓝牙、Wi-Fi等。
4.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提供可按需访问的计算资源,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多台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技术。
5.大数据技术:用于处理大量数据的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
6.感知层: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底层部分,负责感知环境信息并将其传输到上层网络。
7.网络层: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中间层部分,负责处理感知层传输过来的数据并进行网络通信。
8.应用层: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顶层部分,负责处理用户的应用需求,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9.区块链技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在物联网中可以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交易验证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和分值的基本说明
选择题20分。
包含多选题(少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填空题20分。
每空1分。
判断10分。
每题1分。
名词解释12分。
4小题,每个3分。
简答题,38分。
6小题。
名词解释:
物联网/IoT P4
RFID P24
GPS P63-64
EPC P269,课件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及特点,课件
3G P150
TDD/FDD P159
体域网P129
k-匿名机制P232
智能交通系统P242
简答题:
1.简述物联网的四层体系结构模型,以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P6-9
2.RFID的定义和分类P24
3.GPS 概念,系统组成和原理P63-64
4.定位技术(基于距离、距离差和信号特征),理解掌握ToA和TDoA,能进
行简单的定位计算。
P70
5.802.11协议的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隐藏终端、CSMA/CA,RTC-CTS机制)
P108-109
6.物联网为什么需要无线低速网络?无线低速网络技术主要包括哪些。
P115-116
7.简述Zigbee技术的特点,其协议栈结构,及其与802.15.4的关系。
P121
8.三种网络存储方式的比较。
P166
9.说明哈希锁、随机哈希锁和基于树形的RFID认证协议的工作过程。
分析协
议特点。
(优缺点,注意可扩展性,防止重放欺骗方面)P222-226
10.身份匿名机制,及优缺点。
P231
11.结合实验说明物联网中间件的作用,设计与实现物联网系统时如何使用中间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