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斜拉桥计算书

斜拉桥计算书
第5页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图 1.2 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单位:cm)
1.2.3 方案三: 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1) 桥跨布置 桥跨布置为 45m+150m+45m=240m,净矢跨比为 0.27,净矢高为 40m,见图 1.3。 (2) 主梁 采用单箱三室箱形截面,梁高2.0m。 (3) 主拱 采用两片四肢格构形的桁架腹杆拱肋通过 K 字横撑连成整体。 拱肋高为 4m, 宽为 2.5m,弦杆采用 φ1000×22mm 的钢管,内浇筑 C50 微膨胀混凝土,弦平联 为 φ500×10mm 的 钢 管 , 内 浇 筑 C50 微 膨 胀 混 凝 土 , 直 腹 杆 和 斜 腹 杆 为 φ500×10mm 的钢管,弦杆、横联管、横撑、直、斜杆均为 Q345 钢。吊杆横梁 为预应力混凝土横梁。 (4) 下部结构 拱座为重力式的台阶式拱座,拱上立柱为钢筋混凝土柱式立柱。简支梁的桥 墩为双柱式,与主拱共用拱座作为基础,桥台为重力式桥台。 (5) 施工方法 主拱圈采用悬索吊装施工,跨中合拢。横梁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纵梁 现场浇注。拱座采用明挖扩大基础的重力式拱座。引桥简支梁采用现场浇注,桥 台采用明挖扩大基础的重力式桥台。
第2页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2.1 方案一:双塔三跨式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1) 概况和特点
斜拉桥是由斜拉索、 塔柱和主梁组成,用若干高强的拉索将主梁斜拉在塔柱 上, 斜拉索使主梁受到一个压力和一个向上的弹性支承的反力,这就使得桥梁的 跨越能力大大增强。斜拉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一般来说,对于跨度从 200m 至 700m 左右的桥梁,斜拉桥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相当优越的竞争能力。 斜拉桥的优点是:梁体尺寸较小,桥梁的跨越能力较大;受桥下净空和桥面 标高的限制少;抗风稳定性比悬索桥好;不需悬索桥那样的集中锚碇构造;便于 悬臂施工等。不足之处是,它是多次超静定结构,设计计算复杂;索与梁或塔的 连接构造比较复杂;施工中高空作业较多,且施工控制等技术要求严格。 斜拉桥的方案设计要充分考虑桥梁所处的环境因素, 根据桥梁的使用功能和 通航要求, 选择合理的主跨跨径布孔,使其能够很好的与桥位所处的自然环境相 一致,然后根据桥位处的地形、地貌对边跨进行跨径布置。在桥孔基本确定后, 选择合理的桥梁结构形式以满足受力要求和经济性的要求, 力求达到安全、 经济、 适用、美观、环保。通过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这种结构形式 1) 减小造价; 2) 刚度大挠度小,在汽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主要难度约为类似钢结构的 60%左右; 3) 由于混凝土结构具有月两倍于钢结构的振动衰减系数,所以抗风稳定性 好; 4) 抗潮湿性能好,后期养护工作比钢桥简单和便宜; 5) 混凝土材料取材广泛,施工较方便。 本桥主跨 130m,因本桥的跨径较小,若采用钢主梁,一般轻型的正交各向异性 钢梁的质量(400kg/m2)约为混凝土上部结构(1600kg/m2)的 1/4,但前者的 造价比后者约大 2~3 倍, 对于跨度较小的桥梁而言, 这个造价差往往难以抵消由 于混凝土自重而导致钢斜拉索和基础费用的额外增值, 所以本桥采用预应力混凝 土斜拉桥。 (2) 桥跨布置 该方案为双塔三跨式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跨径布置为 60m+130m+60m=250m,边主跨比为0.46,塔高46m,桥面以上高度32m,高跨 比0.246,采用漂浮体系,桥面设双向横坡为1.5%,见图1.1。 (3) 主梁 主梁断面采用双边箱预应力混凝土主梁,梁高2.5m,桥面宽63.75m +3.0m (中央分隔带)+22.5m(右侧路肩宽度)+21.0m(布索区)=32.5m ,顺桥 向每隔6m设置一道横隔梁。

某二级公路毕业设计计算书

某二级公路毕业设计计算书

某二级公路毕业设计计算书1设计总说明1.1地理位置图(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1.2设计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及所给定的地形图(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 —94)(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2004)(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 —200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 2003)(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1)公路路线设计在1: 2000的地形图上,进行路线平面、纵段面、横段面设计并选定桥梁桥涵位置类型,完成相应的图、表以及有关的计算书、说明书等工作(路线长度不小于2.0km)。

(2)路基路面设计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完成路基设计、排水、防护、支挡工程、特殊路基等设计;路面工程设计(进行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厚度计算与方案比较)。

(3)桥涵初步设计根据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完成桥涵标准图的选择,包括相关图纸、表格、工程数量及相关说明。

(4)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所涉及的内容,完成施工组织和施工图预算或概算(桥涵) ,提交相应的计算书和与说明书1.4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1)按设计课题的要求,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做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交出最后的成果图。

(2)认真设计、准确计算、细致绘图、文字表达准确流畅。

(3)树立科学态度,注重钻研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4)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进行毕业设计管理,努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注重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1.5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二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10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X 0.75米,硬路肩为2X 0.75,行车道为2X 3.50 米。

毕业设计计算书完整版

毕业设计计算书完整版

目录第一章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方案论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建筑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建筑方案简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建筑设计论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各部分工程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结构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建筑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结构设计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计算书

毕业设计计算书

毕业设计计算书目录摘要 (8)Abstract (9)第1章工程概况 (10)1.1工程简介 (10)1.2地质、水文及气象资料 (10)第2章结构布置及梁柱截面尺寸确定 (11)2.1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11)2.2 梁柱截面尺寸初定 (12)2.2.1 主梁尺寸 (12)2.2.2 次梁尺寸 (13)2.2.3 框架柱截面尺寸 (13)2.2.4楼板尺寸设计 (16)第3章荷载计算 (17)3.1 屋面及楼面荷载 (17) (17)3.1.2 楼面荷载 (18)3.2 框架节点集中荷载代表值计算 (18)3.2.1 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18)3.2.2 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20)3.3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21)3.4 地震作用计算 (22)3.4.1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 i的计算 . 223.4.2地震作用计算 (24)第4章框架内力计算 (30)4.1恒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31)4.1.1 分配系数计算 (31)4.1.2 杆件固端弯矩计算 (33)4.1.3 内力计算 (36)4.2活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41)4.2.1 杆件固端弯矩计算 (42)I I4.2.2 内力计算 (44)4.3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49)4.4(雪或活)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58)4.4.1 横梁线荷载计算 (58)4.4.2 纵梁引起柱端附加弯矩 (59)4.5 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67)第5章框架内力组合 (73)5.1 内力换算 (73)5.1.1将活荷载乘以1.1的增大系数 (73)5.1.2控制截面换算 (74)5.2 内力组合 (79)第6章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81)6.1 框架内力调整 (81)6.1.1 梁“强剪弱弯”的内力调整 (81)6.1.2 “强柱弱梁”及柱的“强剪弱弯”内力调整 (84)I II6.1.3 底层柱下端弯矩调整 (87)6.1.4 角柱内力调整 (87)6.1.5 “强节点弱构件”的内力验算 (88)6.2 框架梁截面设计 (90)6.2.1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90)6.2.2 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90)6.3 框架柱截面设计 (91)6.3.1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1)第7章楼梯设计 (95)7.1 踏步板设计(取一个踏步) (95)7.1.1 荷载计算 (95)7.1.2内力计算 (96)7.1.3 受弯承载力计算 (96)7.2 楼梯斜梁设计 (97)7.2.1 荷载计算 (97)I V7.2.2内力计算 (97)7.2.3 承载力计算 (98)7.3 平台梁设计 (98)7.3.1 荷载计算 (98)7.3.2 内力计算 (99)7.3.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99)7.3.4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 (100)7.3.5 吊筋计算 (100)7.4 平台板设计 (100)7.4.1 荷载计算 (100)7.4.2 内力计算 (101)7.4.3 配筋计算 (101)第8章现浇楼面板设计 (102)8.1 设计资料 (102)8.1.1 截面尺寸 (102)V8.1.2 荷载计算 (102)8.2 楼板内力计算 (103)8.3 屋面板内力计算 (105)第9章次梁设计 (107)9.1 荷载计算 (107)9.1.1 荷载计算 (107)9.1.2 内力计算 (108)9.2 截面设计 (108)9.2.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08)9.2.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09)第10章基础设计 (111)10.1 设计资料 (111)10.2 独立基础设计 (111)10.2.1 基础埋深和基础计算荷载的确定 (112)10.2.2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113)V I10.3 抗震验算 (116)10.4 地基变形验算 (116)10.5 基础结构设计 (116)10.5.1 荷载设计值 (116)10.5.2 A柱基础配筋计算 (116)10.5.3(B—C)柱基础配筋计算 (119)参考文献 (122)致谢 (124)附录 (126)附录1 外文原文 (126)附录2 外文翻译 (137)附录3 任务书 (144)附录4 开题报告 (151)V II摘要本工程为沈阳市某中学教学楼工程,根据设计任务书以及有关资料,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为4层,总建筑面积约4600m2。

路桥毕业设计计算书

路桥毕业设计计算书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某地区道路工程设计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批次层次专业092、专科起点本科、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学号学生指导教师起止日期摘要本设计根据给定的资料,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根据该路段的地质、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交通部颁发的相关技术指标,独立完成的。

设计内业详细资料有:路线设计,包括图上定线(山岭区或越岭线)、绘制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设计);路基设计,完成两公里横断面和路基土石方的计算;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按要求独立完成。

整个设计计算了路线的平、纵、横要素,设计了路线、路面等内容,由此圆满完成了此次论文。

关键词:路线路基路面目录中文摘要 (I)1.绪论 (1)1.1工程概况 (1)1.1.1地形 (1)1.1.2地貌 (1)1.1.3道路所在地区的气候 (1)1.1.4交通量 (1)1.2本章小结 (2)2路线平面设计 (3)2.1平面设计的要求 (3)2.2路线方案的比选 (4)2.2.1了解资料 (4)2.2.2选线条件 (4)2.2.3选线的原则及控制点 (4)2.2.4定线具体过程 (4)2.2.5方案比选 (4)3纵断面设计 (6)3.1概述 (6)3.2拉坡、调坡、定坡 (6)3.3确定纵坡度、变坡点的位置 (6)3.4纵断面的详细设计 (6)3.5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长度 (7)3.6平纵线形设计应注意避免的组合 (8)4横断面设计 (9)4.1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9)4.2技术指标………………………………………………………………………………………9参考文献…………………………………………………………………………………………1 1 致谢 (12)1 绪论1.1 工程概况1.1.1 地形本项目是某地区“四纵四横”中贯穿南部片区的东西向主干道,也是该地区外围环线的南部段重要组成部分,为公路二级,设计速度为60km/h。

毕业设计计算书

毕业设计计算书

中文摘要本毕业设计为长春市培训中心设计,建筑平面为矩形。

建筑总面积9980.11m2,主体建筑7层,一层层高为3.9m,二至四层层高均为3.6m五至七层层高均为3.3m,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

建筑工程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毕业设计主要完成下列内容:一、建筑设计:本着“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设计理念,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1-2011)、《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0-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及详图的设计,最后绘制了建筑施工图。

二、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主要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泥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2008)等规范进行了手算和电算两部分。

手算完成了一榀框架配筋计算、板、楼体和基础的配筋计算。

电算利用PKPM 软件进行,初步对手算和电算结构进行了比较,最后完成了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三、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多层办公楼建筑的施工相关要求确定了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并绘制了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施工准备工作、施工部署、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以及技术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面的一系列措施。

毕业设计的三个月是忙碌的,也是受益匪浅的,在此感激每一位指导帮助过我的老师。

在各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方案确定、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训练,加深了对相关规范、规程内容分类的理解;熟练掌握了天正建筑、Auto CAD、PKPM、等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软件。

整个毕业设计设计与制作,使我加深了对规范的认识,巩固了大学四年所学的想关专业知识和绘图技能,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颇丰,至此感谢辛勤指导我的老师们。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参考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参考

0318144班桥梁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设计资料:1、桥型:两跨装配式简支钢筋砼T型梁桥,纵横端面布置,如下图所示:2、设计荷载:设计汽车荷载汽车-—20级,挂车——100,人群3KN/m23、桥面净宽:净—7+2×0.75+2×0。

254、跨径:标准跨径20m,计算跨径19.5m5、每侧栏杆及人行道构件重5KN/m6、砼线膨胀系数ą=1×10—57、计算温差=Δt=35o C8、砼弹性量E h=3×101Mpa(C30砼)二、基本尺寸拟订1、主梁由5片T梁组成桥宽(5×1。

6m)每片梁采用相同的截面尺寸,断面尺寸如上图所示.各主梁、横隔梁相互间采用钢板焊接接头‘2、横隔梁建议采用5片,断面尺寸自定3、桥墩高度,尺寸自行设计4、采用u型桥台,台身高5米,其他尺寸自行设计三、建筑材料1、主梁、墩帽、台帽为C30砼,重力密度γ1=25KN/m32、墩身、台身及基础用7.5级砂浆25#块石,其抗压强度Rα′为 3.7Mpa,重力密度γ2=24KN/m3,桥台填土容量γ3=18KN/m33、桥面铺装平均容重γo=23 KN/m3四、地质及水文资料1、此桥位于旱早地,故无河流水文资料,也不受水文力作用,基本风压值1Kpa2、地质状况为中等密实中砂地基,容许承载力[σ]=450kPa;填土摩擦角Ø=35o,基础顶面覆土0。

5m,容量与台后填土相同一、桥面板的计算:(一)计算图式采用T形梁翼板所构成铰接悬臂板(如右图所示)1.恒载及其内力(按纵向1m宽的板条计算)(1)每延米板上恒载g的计算见下表:(2)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为:M min,g=-=-×5.38×0.712kN·m=-1.356kN·mQ ag=gl0=5.38×0.70kN=3。

82kN1.汽-20级产生的内力将加重车后轮作用于铰缝轴线上(如上图所示),后轴作用力为P=120kN,轮压分布宽度如下图所示。

毕业设计手写计算书

毕业设计手写计算书

毕业设计(论文)计算书题目: XXXXXXX教学楼设计系别: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工民建方向姓名:XX班级 XXXX学号:XXX指导教师:XXX二零一四年四月XXXXXXX教学楼设计design of Teaching building总计毕业设计(论文) 52 页表格 18 个插图 13 幅第1章工程概况 (1)1.1 设计资料 (1)第2章荷载计算 (2)第3章楼板计算 (2)第4章框架设计 (5)4.1截面初选 (5)4.2框架结构分析 (11)第5章内力计算 (15)第6章内力组合 (21)6.1框架梁内力组合 (21)6.2框架柱内力组合 (23)第7章框架构件设计 (23)7.1框架梁截面计算 (23)7.2框架柱截面计算 (25)第8章节点设计 (29)8.1柱脚节点设计 (29)8.2框架梁柱边节点设计 (35)第9章混凝土基础设计 (38)第10章楼梯设计 (41)参考文献 (48)致谢第一章工程概况1.设计资料(1)工程概况XXXXXX(钢结构)教学楼设计(a University Teaching building of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2)建设地点:XXXXXXX(3)建筑介绍:本工程为XXXXX大学教学楼,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物从室内地面至女儿墙高度为15.6m,层高均为3.9m。

室内外高差450mm,室内设计标高±0.000,主体结构为钢框架结构,层数为5层,属二类建筑,二级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室外有停车场及绿化布置。

(4)建筑做法说明外墙做法:采用24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双面粉刷。

抹灰厚20mm,外墙涂料。

内墙做法:采用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双面粉刷。

抹灰厚20mm,内墙涂料。

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10mm厚水磨石地面,底板为混凝土楼板。

屋面做法:25mm厚水泥砂浆找平,65厚挤塑聚苯保温,4+3油毡防水层(包括沥青防水卷材),底板为混凝土楼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省道兴化至泰州段建设工程设计摘要:本设计为某省道兴化至泰州段建设工程设计,包括方案、路线、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以及沿线主要配套设施的设计。

本工程设计速度为80km/h,本次设计包括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沥青路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桥涵及附属构造物设计等。

本设计的路线,纵断面设计共设3个边坡点,最大坡度为0.818%,最小坡度为0.33%。

竖曲线半径分别有25000m,15000m,20000m(自己改)。

路基宽度为26m,行车道宽度为3.75m,土路肩0.75m,硬路肩3m,中央分隔带3.5m。

路面结构中,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13cm),其中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土(厚度3cm),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4cm),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6cm);基层采用石灰土(厚度为45cm);底基层采用碎石灰土(厚度为25cm)。

本路段设计桥涵2座桥,结合桥头地质情况综合考虑灌溉、排涝及地方出行的要求进行桥跨布置。

关键词:工程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桥涵及附属构造物设计Abstract: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design,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programs, routes, subgrade and pavement, drainage systems, as well as along the main supporting facilities of the province Road Xinghua, Taizhou segment. This engineering design speed of 80km / h, this design includes the road graphic design, road vertical alignment design, road cross-sectional design, the design of embankment,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subgrade and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 bridge and subsidiary structures design.This design, too, Profile Design, 3 slope, the maximum gradient of 0.818%, the minimum slope of 0.33%. Vertical curve radius of 25000m, 15000m, 20000m (change). Roadbed width of 26m, the carriageway width of 3.75m, 0.75m soil shoulder hard shoulder 3m, the central median of 3.5m. Pavement structure, the surface layer of asphalt concrete (13cm), the surface layer is fine-grained type dense-graded asphalt mix soil (thickness 3cm) in the surface layer in grain-type dense-graded asphalt concrete (thickness 4cm), the following layer of coarse grain type dense-graded asphalt concrete (thickness 6cm); primary calcareous soil (thickness 45cm); sub-base gravel dust (thickness 25cm). The design of the sections of bridges and culverts 2 bridge, combined with the the bridgehead geological conditions considering the travel requirements of irrigation, drainage and local bridge span arrangement.Keywords:engineering design longitudinal cross-sectional roadbed design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bridges and culverts and ancillary structures design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说明 (6)1.1道路基本资料 (6)1.2沿线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情况 (6)1.2.2气象 (6)1.2.3区域地质构造 (7)1.2.4地震效应 (8)1.3设计依据及设计标准 (8)第二章路线平面设计 (10)2.1选线设计 (10)2.1.1平原地区公路路线特点: (10)2.1.2平原一级公路设计要求及特点 (10)2.1.3平原一级公路选线原则及依据 (11)2.1.4平原地区公路选线应符合以下原则 (11)2.1.5平原一级公路选线的依据 (12)2.1.6平原一级公路选线方案比选 (12)2.2平面线形设计要求 (13)2.2.1直线设计 (13)2.2.2圆曲线设计 (14)2.2.3缓和曲线 (15)2.3计算算例 (15)第三章纵断面设计 (19)3.1纵断面设计要求 (19)3.2纵坡设计 (19)3.2.1 最大纵坡 (19)3.2.2 最小纵坡 (20)3.3坡长的要求 (20)3.3.1 最短坡长的限制 (20)3.3.2 最大坡长的限制 (20)3.4竖曲线设计 (21)3.4.1竖曲线各项指标要求: (22)3.4.2竖曲线各要素计算公式 (22)3.4.3竖曲线要素计算算例 (24)3.5平纵组合设计 (24)3.6线性与环境的协调 (26)3.7纵断面的设计步骤以及纵断面图的绘制 (26)第四章横断面设计 (27)4.1横断面的组成 (27)4.2横断面各项技术指标 (27)4.2.1行车道宽度 (27)4.2.2中间带宽度 (27)4.2.3路肩宽度 (27)4.2.4路基宽度 (28)4.4.1超高横坡度及超高渐变率的确定 (29)4.4.2超高加宽 (29)4.5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29)4.5.1调配要求 (29)4.5.2调配方法 (30)第五章路基设计 (32)5.1路基边坡 (32)5.2路基压实标准 (32)5.3公路用地宽度 (32)5.4路基填料 (34)5.5一般路基处理 (35)5.5.1一般路基处理原则 (35)5.5.2路床处理 (35)5.6路基防护 (37)5.7填方路基的施工 (37)5.8边沟的施工 (38)第六章路面设计 (39)6.1交通分析 (39)6.1.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39)6.1.2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40)6.2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 (42)6.3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强度 (44)6.4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 (44)6.5设计指标的确定 (44)6.6设计资料总结 (46)6.7.确定设计层厚度 (46)6.8水泥路面计算 (50)6.8.1交通分析 (50)6.8.2初拟路面结构 (51)6.8.3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51)6.9方案比较 (54)6.9.2弯拉应力验算 (54)6.9.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55)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56)7.1路基排水设计 (56)7.2路面排水设计 (56)7.2.1路肩排水 (56)7.2.2拦水带排水 (56)7.2.3中央分隔带排水 (58)第八章桥涵及附属构造物设计 (59)8.1桥涵设计 (59)8.1.1桥涵设计原则 (59)8.1.2桥涵方案设计 (59)结语 (61)参考文献 (62)致谢 (63)第一章工程概况说明1.1道路基本资料省道兴化至泰州段建设工程的先导段均为新建路段,起于主线与233省道改线段交叉口,终于主线与333省道改线段交叉口。

技术标准: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

1.2沿线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情况1.2.1地形、地貌路线所经区域地形地貌特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域地质构造复杂。

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属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及河水补给。

地下水对混凝土具结晶弱腐蚀性,局部地段对混凝土具中等腐蚀性。

本工程所在地区地质以亚粘土和亚砂土为主,含水量高。

1.2.2气象(1)气候特征项目所在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兼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征,具有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的特点。

季风特征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春秋阴湿多雨,冷暖交替,气温变化幅度大;夏季始梅雨绵绵,盛夏后多晴朗天气,温度高、日照多、蒸发大,常有台风暴雨;秋季多晴朗天气,气候凉爽宜人,当10月第一章工程概况说明下旬常有秋雨连绵;冬季多干燥、晴冷天气,降水少,时有霜冻出现。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暴雨、台风、冰雹、连阴雨等。

(2)气温历年平均气温14.8℃。

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7.2℃,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1.6℃。

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9.2℃(1953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14.9℃(1969年2月6日)。

(3)降水、蒸发历年平均降水量1037.5mm,历年平均蒸发量1410mm。

最大年降水量为2080.8毫米,最大日降水量为200.6mm,最大时降水量为78.8mm。

7月份降水量最大,占年降水量的23.4%。

12月份降水量最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

一年之中降雨量集中在6月至9月份。

蒸发量以5月下旬、6月上旬和7月下旬最大,旬蒸发量65mm以上。

年平均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386mm,蒸发量一般大于降水量。

(4)湿度历年平均湿度78%。

一年之中7、8两月份最大,月平均84~86%,1、2两月份最小74~75%。

(5)日照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305.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2%。

8月份日照时数最多,平均每天8小时以上,占可照时数61%;4月份日照时数最少,平均每天仅5~6小时,占可照时数48%。

(6)霜、雪无霜期较长,历年平均无霜期227天。

初霜日期为11月11日左右,终霜日期大约为3月2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