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合集下载

黄河大合唱故事背景

黄河大合唱故事背景

黄河大合唱故事背景第一篇:黄河大合唱故事背景《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创作背景: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

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

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

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每个乐章的故事背景: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

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

这里运用了黄河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

这一乐章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场面,音乐充满战斗的力量。

第二部分是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表现船夫们穿过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种欣慰。

这表明,中国人民尽管处在艰难抗战之中,但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了乐章开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强渐弱,由近到远。

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乐章的《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曲,表达了诗人对黄河——母亲河的赞美。

这一乐章由三个乐段构成。

开始乐队奏出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的引子,这就是这一乐章的主题,显示出了黄河的雄伟气魄。

接下,男中音唱出了内心热情的赞美。

这里唱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和曲折婉转,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幅员辽阔。

黄河大合唱产生背景

黄河大合唱产生背景

黄河大合唱产生背景《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之后《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音)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7《保卫黄河》(轮唱)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黄河大合唱》反映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及坚定的革命信念: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相关推荐黄河大合唱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歌曲吧,歌曲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歌曲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歌曲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河大合唱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现代声乐史上著名的大合唱。

音乐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心灵依托。

赏析这部大合唱曲,其实对于我们新一代音乐专业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黄河大合唱》创作时代背景《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战争时期1939年春,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反响巨大,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典型代表。

《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词作者光未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曲作者冼星海,现代著名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

创作了大量的战斗性群众歌曲。

21岁入北京艺专学习小提琴与作曲。

23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

24岁赴法勤工俭学。

26岁考入巴黎音乐院,创作出《风》、《游子吟》等音乐作品。

30岁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出《救国军歌》、《夜半歌声》等歌曲。

1937年抗战爆发,积极参加救亡歌咏运动,创作出《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救亡歌曲。

1938年冬,赴延安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创作出《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等。

1939年,创作完成《黄河大合唱》。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由于他对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巨大贡献,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二、《黄河大合唱》各乐章简析《黄河大合唱》共8个乐章,每章均在开头配乐朗诵。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是一首混声合唱曲。

《黄河船夫曲》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精神,它不是一首单纯的船夫号子,有更深刻的内涵,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正如作者自己说的“象征斗争的不断性。

”这体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思想高度。

第二乐章:《黄河颂》。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现代文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现代文知识点

4.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知识点第5课:《黄河颂》【文学常识】1.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全曲共分为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同年5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迅速传播到包括国统区在内的各个战区,进而蜚声海外。

【创作背景】光未然写这首诗歌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的作家、艺术家开始通过自己创作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

【内容思想】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点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引出了下文的颂歌。

歌词部分先写“望黄河”,由“望”字总领,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具有画面感;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再写“颂黄河”,诗人从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颂黄河。

2.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3.歌词中“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经典的音乐作品,灵感来自于中国著名作曲家光未然根据毛
泽东主席的一篇诗词创作而成。

这首合唱歌曲于1939年首次演出,被奉为中国革
命歌曲的代表之一,也成为了国际上熟知的中国音乐作品。

创作黄河大合唱的灵感源自于当时中国抗日战争的紧张局势。

光未然在创作时,将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与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黄河民歌进行了有机结合。

这首歌以豪迈、激昂的旋律将奋斗、团结和自由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创作这首合唱曲的初衷
是要唤起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展现中国人民在艰难时期的奋斗精神和团结力量。

这首歌后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歌曲,帮助人们坚定信念,鼓舞士气,团结一致抵抗侵略者。

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历史也是非常丰富的。

首次演出时,合唱团全由红军战士组成,呈现出真实的战斗声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歌也被不同群体的人们演唱,包括学生、工人、农民等,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合唱曲目之一。

自创作以来,黄河大合唱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首歌曾多次被改
编为交响乐曲、管弦乐曲以及其他形式,成为了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

它也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上被演唱和传播,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黄河大合唱的背后有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

它源于中国历史的特定
时期,表达了中国人民奋斗、团结和自由的精神。

这首歌曲的创作和演出历程,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使它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黄河大合唱都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和希望。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引言:黄河大合唱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作品,它既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团结精神,同时也记录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变迁。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和艺术背景。

一、历史背景1.抗日战争背景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与中国抗日战争密不可分。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持续的侵略,中国人民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和危机。

在这个背景下,作为中国人民的集体创作,黄河大合唱成为了表达抗战情感、凝聚民族力量的象征。

2.1938年的黄河泛滥1938年,黄河爆发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洪水,导致大量的农田被毁,无数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创。

面对这一灾难,中国共产党将黄河泛滥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联系起来,把抗洪抢险与抗战的斗争统一起来,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抗战意志。

二、艺术背景1.集体创作黄河大合唱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作品,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和伟大诗人聂耳共同创作。

这种集体创作的方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凸显了广大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创作热情。

2.戏剧化表现形式黄河大合唱采用了戏剧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对黄河泛滥及抗日战争的演绎,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精神和坚定信念。

这种戏剧化的创作手法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3.音乐与诗歌的结合黄河大合唱将音乐与诗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动人的旋律和激昂的歌词,使作品更富有力量感和感染力。

同时,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更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引起共鸣。

结论: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既包括了历史背景,也包括了艺术背景。

从历史背景上来看,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产物,是中国人民集体抗战意志的象征;从艺术背景上来看,它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作品,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并采用戏剧化的表现形式。

黄河大合唱不仅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心灵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简介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简介

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简介【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3.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简介4.结论正文【引言】《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的交响乐作品,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

该作品创作于 1939 年,旨在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作为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丰富内涵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共分为八个乐章,下面将对这八个乐章进行简要介绍。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1939 年,正值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期,我国广大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黄河大合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宏大的音乐手法,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和誓死捍卫祖国的决心。

【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简介】1.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此乐章以黄河船夫与急流搏斗为主题,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2.第二乐章:《黄河颂》此乐章歌颂了黄河的伟大,表达了全国人民对黄河的敬仰之情。

3.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此乐章描绘了黄河的源头,展现了黄河的雄浑壮阔。

4.第四乐章:《黄土地》此乐章反映了我国黄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呼唤人们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5.第五乐章:《黄河怒吼》此乐章表现了黄河在战争中的愤怒与咆哮,象征着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强烈反抗。

6.第六乐章:《黄河之歌》此乐章歌颂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激励人们为胜利而奋斗。

7.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此乐章强调了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重要性,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

8.第八乐章:《黄河大合唱》此乐章是全曲的高潮,汇聚了前面的主题,展现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结论】《黄河大合唱》通过八个乐章的完美组合,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英勇顽强和团结一心的精神风貌。

黄河大合唱注释

黄河大合唱注释

黄河大合唱注释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由诗人光未然作词,音乐家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合唱声乐套曲。

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同时也痛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

它在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并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黄河大合唱》的注释,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历史背景:《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

这部作品通过音乐的力量,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2. 音乐特色:《黄河大合唱》采用了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形式,融合了西方交响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

其旋律慷慨激昂,节奏鲜明有力,展现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3. 诗词内容:作品的歌词由光未然创作,他以黄河为象征,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内容深沉而富有感染力,与音乐相得益彰。

4. 社会影响:《黄河大合唱》自问世以来,便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还被誉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多次重要的历史时刻,《黄河大合唱》都被作为鼓舞人心的音乐作品而演唱。

总的来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的音乐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感染和影响了无数的人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

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

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

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

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中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
战胜的力量。

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1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音)
2 《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 《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5 《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
6 《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7 《保卫黄河》(轮唱)
8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