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土挤密桩检测报告最终版
灰土挤密桩检测规范

灰土挤密桩检测规范灰土挤密桩是在土体中形成的一种垂直承载结构,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为了确保灰土挤密桩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规范。
下面,我将介绍一份灰土挤密桩检测规范,以确保灰土挤密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一、灰土挤密桩的检测对象灰土挤密桩的检测对象主要包括挤密桩的质量、尺寸和位置、桩身的强度和密实度、桩顶的平顶度等方面。
二、灰土挤密桩的检测方法1. 质量检测:对灰土挤密桩进行外观检查,包括桩身表面的平整度、无裂缝和空鼓现象等。
还需要进行成桩质量检测,包括成桩沉降量、桩顶变形量等。
2. 尺寸和位置检测:对灰土挤密桩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桩长、桩径和桩间距等的测量。
这可以通过测绘仪器和测量工具进行实施,以保证灰土挤密桩的尺寸和位置的准确度。
3. 强度和密实度检测:对灰土挤密桩的强度和密实度进行检测,主要包括静载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
静载试验用于确定挤密桩的承载力,动力触探试验则可以评估桩身的密实度。
4. 桩顶平顶度检测:对灰土挤密桩的桩顶平顶度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水平度和垂直度的测量。
这可以通过水平仪和测量工具进行实施,以保证灰土挤密桩的桩顶平顶度的符合要求。
三、灰土挤密桩的检测要求1. 检测设备和仪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经过定期校准和检验以保证精确度和可靠性。
2. 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应受过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能正确使用检测设备和仪器,并正确解读和分析检测结果。
3. 每个灰土挤密桩都应进行全面的检测,检测结果应记录并保存备查。
对于不合格的挤密桩,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重新施工。
4. 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现场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灰土挤密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制定灰土挤密桩的检测规范是确保灰土挤密桩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规范的制定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
有了规范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保证灰土挤密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灰土挤密桩检测报告

灰土挤密桩检测报告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报告编号:MXGL-HTJMZ-JZ-5-1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公路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工程地点:K49+668~698委托单位:青海省收费公路管理处检测日期: 2015年5月17至21日报告编号:MXGL-HTJMZ-JZ-5-1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民和至小峡中心试验室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检测:编写:审核:签发:声明: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3. 本报告无检测、编写、审核、签发人员签字无效;4.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5.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目录一、项目概述.................................................二、检测依据.................................................三、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四、现场检测.................................................五、检测结果.................................................六、附图表...................................................一、项目概述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段公路工程,全长118.436km,技术标准为一级,设计行车速度分段采用80km/h和60km/h。
部分路段采用城市道路标准,其中民和工业园区路段、临空经济区(3号路)路段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km/h标准。
灰土检测报告

灰土检测报告报告编号:xxxxxx委托单位:xxx工程有限公司被委托单位:xxx监测中心检测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检测目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委托单位的要求,对工程用灰土进行检测,检测其质量是否符合规定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二、检测方法本次检测采取以下方法:1.采样:对工程用灰土进行采样,采样数量为5kg。
2.样品制备:对采样的灰土样品进行筛分,选取粒度<0.15mm 的样品,将其烘干至恒重。
3.物理性质测试:对烘干后的样品进行质量测定、相对密度测定和水含量测定。
4.化学组成测试:对灰土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测试,包括主要氧化成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和无机盐类含量。
三、检测结果1.物理性质测试结果:质量(g)相对密度(g/cm³)水含量(%)3674.5 2.86 5.22.化学组成测试结果:主要氧化成分含量SiO₂ Al₂O₃ Fe₂O₃ CaO MgO SO₃ Na₂O K₂O TiO₂ MnO67.1% 6.8% 3.3% 3.1% 1.8% 0.8% 1.2% 0.5% 0.3% 0.2%微量元素含量Zn Cu Pb Cr Ni Cd As Hg<5ppm <5ppm <5ppm <5ppm <5ppm <5ppm <5ppm <5ppm无机盐类含量Cl⁻ NO₃⁻ SO₄²⁻<50ppm <50ppm <50ppm四、分析通过检测,样品符合工程用灰土的质量要求,物理性质测试结果与规定标准相符,化学组成测试结果中主要氧化成分、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类含量均为规定范围内。
因此,我们认为本次检测结果合格。
五、结论本次灰土检测经过专业严格的检测流程,检测结果表明样品符合委托单位的要求,工程用灰土质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灰土挤密桩检测报告最终版

报告编号:MXGL-HTJMZ-JZ-5-1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公路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工程名称: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工程地点:K49+668~698委托单位:青海省收费公路管理处检测日期: 2015年5月17至21日报告编号:MXGL-HTJMZ-JZ-5-1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民和至小峡中心试验室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检测:编写:审核:签发:声明: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3. 本报告无检测、编写、审核、签发人员签字无效;4.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5.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目录一、项目概述 (1)二、检测依据 (1)三、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2)四、现场检测 (2)五、检测结果 (4)六、附图表 (4)一、项目概述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段公路工程,全长118.436km,技术标准为一级,设计行车速度分段采用80km/h和60km/h。
部分路段采用城市道路标准,其中民和工业园区路段、临空经济区(3号路)路段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km/h标准。
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24.5m、26m和32m;分离式路基:16m、12.25m、10m和8.5m。
本项目部分地段为黄土地基,设计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桩长分别为3m和6m,桩径为40cm,桩间距L=120cm(正三角形布置),呈梅花形布置,灰土垫层厚80cm,如下图所示。
图1 灰土挤密桩桩位布置本次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路段桩号为K49+668-698,属第5合同段施工范围。
二、检测依据(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5)民小公路设计文件(7)行业其它相关规范要求三、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限界的2倍时,可取比例限界;其值小于对应比例限界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确定:a.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 或S/D等于0.0l5所对应的压力(S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或直径,当其值大于2m时,按2m计算);当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 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灰土挤密桩静载荷试验

灰土挤密桩静载荷试验一、试验目的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
二、试验原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竖向荷载均匀的传至基桩上,通过实测单桩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得到静载试验的Q-S 曲线及S-lg t等辅助曲线,然后根据曲线推求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等参数。
二、试验设备承压板、千斤顶、基准梁、位移传感器(百分表)、支撑块(本次采用的是预制板)、主梁、托梁、配重块,由以上设备组成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试验时应注意:①承压板的面积应根据单桩所能处理的面积来确定,本次试验采用 1.25m2;②承压板、主梁、托梁要有一定的刚度,保证试验过程中不产生变形;③千斤顶不能工作压力不能超过额定压力的80%。
三、试验步骤1、试验场地平整(大于承压板的面积),并找出待检测的桩体。
在平整的试验面上摊铺粗砂,找平底面。
图1 试验场地平整2、安放承压板、支撑块以及千斤顶的安装。
支撑块安放在承压板外侧2m 到3米的位置。
千斤顶在试验位置点正确对正放置,使千斤顶位于下压与上顶的传力设备合力的轴线上。
图2 承压板、支撑块、千斤顶的安装3、主梁的安装:主梁安装时要考虑与支撑块的高差,主梁顶面与支撑块顶面之间要处于一个水平面或者主梁顶面略低于支撑块,通过千斤顶调节主梁的高度。
同时主梁要以千斤顶为中心对称放置。
图3 主梁的安装4、托梁和配重块的安装时,应注意安全。
图4 托梁和配重块的安装5、基准梁和仪表的安装:将百分表装在磁性支架上,磁性支架固定在承压板上,然后使百分表测杆顶在基准梁上,保持测杆与承压板垂直。
基准梁安装时要进行固定,防止试验时,基准梁摆动。
图5 基准梁和百分表的安装6、千斤顶与油泵的连接两者的连接是依靠两条油管,千斤顶上方是回油管,下方是进油管,注意不要接错。
7、分级进行加载本工程灰土挤密桩复核地基静载荷试验最大试验荷载为220kMa,按照设计要求分十级进行等量加载,每次加载22kMa。
灰土挤密桩检测方案

灰土挤密法桩间土检测方案1、检测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2、检测方案⑴、依据的条文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第14.4.1条,灰土挤密桩承桩后,应及时抽样检验灰土挤密桩或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质量。
对一般工程,主要应检查施工记录、检测全部处理深度内桩体和桩间土的干密度,并将其分别换算为平均压实系数入一c和平均挤密系数n_对重要工程,除检测上述内容外,还应测定全部处理深度内桩间土的压缩性和湿陷性。
抽样检测的数量,对一般工程不应少于桩总数的1%,对重要工程不应少于桩总数的1.5 %。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6.4.10条、第6.4.10条规定,孔内填料的夯实质量,应及时抽样检查,其数量不应少于总孔数的2%,每台班不应少于1孑L。
在全部孔深内,宜每1m取土样测定干密度,检测点的位置应在距孔心2/3孔半径处。
孔内填料的夯实质量,也可通过现场试验测定。
对重要或大型工程,还应在处理深度内,分层取样测定挤密土及孔内填料的湿陷性及压缩性。
⑵、具体方案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第1441条,按照不少于桩总数的1〜1.5 %的数量,在场地内均布检测点(取土探井),检测点孔径可取600mm检测点深度宜大于处理深度1m每个检测点均按照竖向1m的间距采取I级原状土样,用以测定各层土的湿陷性、压缩性、干密度及其他相应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如果勘察报告中未提供本工程场地的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量等参数,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6.4.2条,为测定3个孔之间土的最小挤密系数、平均挤密系数等参数,建议对场地各层土体采取土样做击实试验。
素土(灰土)挤密桩工程检查统计表

检查构 件
具体部位
钻机的钻具 夯实 空夯锤 长度、直径 锤重 击数
桩身锤击数
检Hale Waihona Puke 项目含水率 是否符 合要求 (手抓 判断)
灰土 比例 是否 符合 要求
每层 填土 量
落 锤 高 度
成孔深度 及直径
施工 顺序 是否 正确
垂 直 度
桩 位 偏 差
当日 施工 总根 数
备注
土(灰 土)桩
(如钻具长度大于桩 长,需在钻具上桩长
刻度位置做明显标 志)
存在的其它问题:
结论(由验收工程师签署):
参检人 施工单位: 员签字
建设单位:
验收时间:
注:本表格填写数据部分必须均为现场实测(取偏差最大/较大值填写),判定部分内容判别依据为:图纸变更等设计文件、规范、标准、图集、合同、方案等,检查为抽检,5%抽检,当天施工工 程量的10%抽检,且不少于5根。测量单位无注写时均为mm。无此表进度款不予签认,当日签字,后补无效。每月23日下午5::30前汇总后上交资料室。
灰土挤密桩质量验收标准

3.填料的配合比、最优含水率应符合设计。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根桩检验。检验方法:孔底夯实后尺量。
4.孔内填料应分层回填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O.97(轻型击实)。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样检验总桩数的3%,且每台班很多于1根。检验方法:在全部孔深内,每:l m取土样测定干密度,检测点的位置应在距孔心2/3孔半径处,轻型击实试验应符合《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的规定。
1
桩位
(纵横向)
50mm
按成桩总数
的10%抽样
检验,且每
检验批很多
于5根
经纬仪或者钢尺丈量
2
桩体
垂直度
1%
经纬仪或者吊线测钻杆倾斜度
3
桩体有
效直径
不小于
设计值
开挖50~100cm深后,钢尺丈量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验收标准
分部
工程
分项
工程
检验批
检验批检验项目
主控项目
通常项目
地
基
处
理
混
凝
土
灌
注
桩
沿线路纵向连续路基长度每100m或者≤100m的单个工点
一、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与安装的检验务必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1.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钢筋保护层垫块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加工同意偏差:受力钢筋全长同意偏差±10 (mm);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 (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编号:MXGL-HTJMZ-JZ-5-1
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公路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民和至小峡公路工程
工程地点:K49+668~698
委托单位:青海省收费公路管理处
检测日期:2015年5月17至21日
报告编号:MXGL-HTJMZ-JZ-5-1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民和至小峡中心试验室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检测:
编写:
审核:
签发:
声明:
1. 本报告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
2. 检测单位名称与检测报告专用章名称不符者无效;
3. 本报告无检测、编写、审核、签发人员签字无效;
4.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
5.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
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
复。
目录
一、项目概述 (1)
二、检测依据 (1)
三、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2)
四、现场检测 (2)
五、检测结果 (4)
六、附图表 (4)
一、项目概述
民和(甘青界)至小峡(平安)段公路工程,全长118.436km,技术标准为一级,设计行车速度分段采用80km/h和60km/h。
部分路段采用城市道路标准,其中民和工业园区路段、临空经济区(3号路)路段采用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km/h标准。
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24.5m、26m和32m;分离式路基:16m、12.25m、10m和8.5m。
本项目部分地段为黄土地基,设计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桩长分别为3m和6m,桩径为40cm,桩间距L=120cm(正三角形布置),呈梅花形布置,灰土垫层厚80cm,如下图所示。
图1 灰土挤密桩桩位布置
本次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路段桩号为K49+668-698,属第5合同段施工范围。
二、检测依据
(1)《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
(5)民小公路设计文件
(7)行业其它相关规范要求
三、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限界的2倍时,可取比例限界;其值小于对应比例限界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当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确定:
a.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合地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性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l5所对应的压力(S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 分别为承压板宽度或直径,当其值大于2m时,按2m计算);当以粉土或砂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
b.对于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2所对应的压力。
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
c.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O.008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S/B或S/D=0.0l所对应的压力。
d.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
e.对有经验的地区,也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
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
(3)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四、现场检测
2015年5月17日,我院对第5合同段(桩号:K49+668-698)已施工灰土挤密桩进行了检测,本次检测桩型为Ф400mm×3.0m灰土挤密桩,设计桩体形
成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220kPa。
(1)检测仪器
本次检测主要仪器及设备包括:基准梁、千斤顶(50t)、标准配重块、钢梁、挑梁、钢尺等。
(2)检测方法
本次检测采用静载荷试验检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静荷载试验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进行。
试验以40T标准配重提供反力,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试验。
采用1.12m×1.12m方形荷载板,荷载板底面高程与基础底面高程相同,荷载板底面铺砂找平。
加载分级:本工程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20kPa,规范要求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8~1/12。
本次试验每级加载量取预估极
限承载力的1/10,即22kPa,第一级
加载量为22kPa。
沉降测读时间:每加一级荷载Q
的前后均应各测读荷载板沉降s一次。
以后每隔30分钟读记一次,沉降达到
相对稳定标准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复合地基稳定标准:当一小时的
沉降量小于0.10mm时视为稳定。
终止加载条件:
图 2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堆载法装置
a、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
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b、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宽度或直径的6%;
c、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压力已大于设计要求压力值的2倍。
卸载:每级荷载维持一小时,按第5、15、30、60分钟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小时,测读时间为第5、15、30分钟,以后每隔30分钟测读一次。
五、检测结果
本次三个检测桩最大加载均为220kpa,对应沉降量分别为5.27mm,4.17mm,4.16mm。
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中关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规定,S/B=0.008,得到S=8.96mm,根据p~s曲线(见附图表),对应的特征值大于设计标准值,因此,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六、附图表
本次符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检测图表如下图表:
附件一: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一
附件二: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二
附件三: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三
天
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民和至小峡中心试验室及技术服务组
2015年5月22日
附件一: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一
工程名称:民小公路工程K49+688~698 试验桩号:5#-16
s-lgt 曲线
p-s 曲线
附件二: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二
工程名称:民小公路工程K49+668~698 试验桩号:23#-13
p-s 曲线s-lgt 曲线
附件三:
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汇总表三
工程名称:民小公路工程K49+668~698 试验桩号:14#-9 测试日期:2015-05-21 桩长:3m 桩径:40cm
p-s 曲线s-lgt 曲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