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的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平原君赵胜有哪些故事 平原君赵胜拥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中国历史故事-平原君赵胜有哪些故事平原君赵胜拥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平原君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那时候的四大公子有点类似于如今的什么四大天王、四大天后什么的,在战国时期是人尽皆知的名人,他以贤明而闻名战国,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世人对他的评论也褒贬不一,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作为一个富有戏剧色彩的人物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平原君叫做赵胜,他的出身很显贵,他的父亲是赵武灵王,他的哥哥是赵惠文王。
好在平原君虽然也是纨绔子弟,但是这位贵公子在吃喝玩乐之时,还有心思惦记着赵国的国事。
任职赵国相国几十年,以以善于养士而闻名。
毛遂自荐毛遂自荐是中国历史上很出名的故事,而毛遂这个故事的主人翁跟平原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初毛遂还是平原君赵胜众多门客下的一个小小的食客,默默无闻,让他能够出头的事情是,发生在赵孝成王九年,秦赵两国之间的恩怨。
这一年,秦国军队围困住了赵国邯郸,赵国的平原君在情急之下求助于楚国,这时候默默无闻的毛遂则大胆推荐自己,要一同前往。
其实,毛遂的自荐方法没有多么高明,仅仅是比别人多了几分勇敢,他说“如果把我放在布囊中,我早就脱颖而出了,哪里会是仅仅露出锥尖啊?”自信和勇敢是毛遂自荐成功的关键。
就冲着毛遂的勇气,赵胜答应了毛遂的请求,而毛遂的确不辱使命。
在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论合纵久而不决,就在双方僵持不下,大家都保持着观望的态度时,毛遂能够按剑主动上前,可见毛遂的气度和勇气,随后又以出色的辩才到楚王面前痛陈利害、据理力争,使赵楚两国合纵成功,让楚王同意出兵援救赵国。
毛遂无疑是很幸运,但是又不仅仅是凭他的运气,机会是给有准备的,毛遂的成功来自于他的自信和勇气。
赵胜杀妾赵胜的门客数不清,他的妻妾跟门客一样也是多得数不清,他为了食客宁愿舍弃自己的妻妾。
据说,赵胜的一个妻妾在自家门口看到了一个跛脚的人前去打水,不禁大笑。
其实,跛脚也并没有什么可笑之处,侍妾笑是因为这位跛脚的人打水的姿势实在是太好笑了。
跛脚的人看到了侍妾,知道她是平原君府上的人,第二天他找到了平原君,向他诉说了昨天发生的事,他觉得侍妾嘲笑跛脚人的做法实在是不妥,而且他觉得受到了侮辱,要平原君杀掉侍妾给自己赔不是。
中国历史故事-平原君赵胜是个什么样的人 赵胜结局如何

中国历史故事-平原君赵胜是个什么样的人赵胜结局如何李贺的诗《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
”在丝绸上袖的赵国君子平原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
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
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夫。
因贤能而闻名,号平原君。
在诸多的公子当中,赵胜是最贤明的。
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名垂青史,细看他的生平却发现他的才能很平庸,因其他的公子都是玩鹰斗鸡的纨绔子弟,而只有他平原君赵胜是干点实事的,能为赵王帮点忙而已,但是有时候还帮倒忙,几乎使赵国倾覆,试看在《史记》中他的几个人生片段。
平原君家和普通百姓家相邻,一次,平原君的一个侍妾看见一个民家的跛腿者,一瘸一拐地走路,就大声地嘲笑。
第二天,这个跛足者到平原君家里,对平原君说:“臣听说殿下礼贤下士,许多门客不远千里来投奔您,因为您以贤士为重,以妻妾为轻。
跛足者对赵胜说我想得到笑我那个人的头,平原君以为因为一笑就杀妾是件很好笑的事情,并不以为然,过了一年多,平原君家里的门客悄悄地走了一多半。
赵胜觉得很奇怪,他自认一直都对门客照顾有加,不敢怠慢,为何贤士要转投他人,有门客就告诉赵胜是因为他不杀嘲笑跛足的那个妾,大家认为平原君是个重女色而慢待宾客的人,于是平原君杀掉了那个嘲笑跛脚者的侍妾,还亲自到跛脚者家里去道歉,后来平原君的府上门客又逐渐多起来了。
因为不想破坏自己好客名声而丧失更多门客,碍于情面杀掉自己的侍妾,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平原君或许并不是真心喜欢门客,他更在乎的是自己”好客“的这个名声。
还有件事”赵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
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
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这件事情将平原君好客喜士的本质暴露了出来,士只不过是他传播自己名声的工具而已,不过他想在名声上压过春申君的想法并没有能实现,反倒自取其辱。
平原君所好的士也是有标准的,像毛公薛公这样藏于博徒卖浆家的大概是不会入他的法眼的,长期的贵族生涯使他看不起那些地位卑下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
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典故

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典故以成败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为题,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哲理的典故。
这个典故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故事,故事中主要讲述了平原君在成败之际,对知己和妇人的选择和看待。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秦国的平原君(赵胜)正面临着一场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关系到他个人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
在这个关键时刻,平原君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选择:一个是他的知己虞卿,一个是他的妻子。
虞卿是平原君的重要谋士,他智慧过人,深得平原君的信任。
而平原君的妻子则是他的亲人,与他共患难多年,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这个关键时刻,虞卿和妻子展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虞卿看到平原君的困境后,立即提出了一个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平原君摆脱困境,取得战役的胜利。
虞卿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智慧,他相信自己的计划可以帮助平原君扭转局势。
虞卿向平原君详细讲解了自己的计划,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而平原君的妻子则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
她深知丈夫的重要性,知道他的生死存亡将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安稳。
所以她决定尽自己的力量来保护丈夫。
她用尽一切办法,为平原君打扮整齐,为他做好一切准备,希望能够给丈夫带来好运和祝福。
在这个关键时刻,平原君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他知道虞卿的计划很有可能帮助他取得胜利,但他同时也明白妻子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最终,平原君做出了一个明智而艰难的决定。
他选择了知己。
他相信虞卿的计划不仅可以帮助他取得胜利,还能够为整个国家带来和平和繁荣。
虽然他很爱妻子,但他认为国家的存亡更加重要,他要为整个国家的未来负责。
最终,平原君的决定证明是正确的。
虞卿的计划确实帮助他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为秦国带来了和平和繁荣。
而平原君的妻子虽然失望和伤心,但她也明白丈夫的决定是为了更大的利益和责任。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成败之际,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个人的情感和利益,选择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战国四大公子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战国四大公子的历史典故战国四大公子是战国末期的四位人物,在群雄并争的战国时代,四大公子都曾举国安危系于一身,是那个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战国四大公子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战国四大公子的历史典故一、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无疑是战国四大公子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排在第一位也是毫无争议、当之无愧的。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是四大公子故事中最闪耀的一个,这个故事流传千年,信陵君此次急人之困,千里赴义,以及前面礼贤下士的铺垫,都让这个故事有了足够的传奇性。
这个故事因为流传广,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信陵君窃符救赵后,因为担心魏王忌恨,就让军队回去,自己在赵国客居了十年。
后来秦国听说信陵君不在魏国,就屡次派兵攻打魏国,魏国屡屡落败。
后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归国,信陵君经门客劝说后决定火速归国。
回到魏国后,魏王任信陵君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使者向各国求救,各国听说信陵君为将,都纷纷派兵救魏。
信陵君率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再次大败秦军。
此次合纵攻秦的胜利,再次显示了信陵君的杰出军事成就,也从此声名大振,名冠诸侯,后有《魏公子兵法》传世。
信陵君性格沉稳机智,能真正做到礼贤下士,而且有侠义之心,两次败秦则是他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信陵君后因魏王猜忌郁郁而终,十几年后魏亡。
简评:四大公子中,信陵君沉稳机智,综合能力最强,也很爱国,所以排第一。
战国四大公子排名谁最强?(毛遂自荐-是平原君的代表故事)二、平原君-赵胜平原君赵胜,我觉得自身能力一般,而且气量显小。
对于平原君有一件事挺经典的,一次,有个跛子门客经过平原楼下,平原君的小妾看到,大笑起来。
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面前,跪着请求杀了这个小妾。
平原君答应之后,却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而没有理会,他的门客因此走了一半。
经过查问之下,才知道原来门客们认为平原君重女色,轻士人,于是平原君杀了这个小妾,亲自登门向跛子道歉,门客才陆陆续续的回来。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与解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与解析史记·本纪第三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史记列传之中,平原君虞卿的故事,正是一个充满变数的经历。
虞卿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护军大夫,他在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以忠诚的态度为国家尽力。
然而,他最终因为遭受诽谤而失去了官职和地位。
本文将介绍史记中《平原君虞卿列传》的原文,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虞卿的一生以及他对楚国的影响。
史记·本纪第三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原文“愼谋而处危党,忠而能谏,以直持身”,虞卿身体力行了孔子所提出的“君子有三变”。
他在危机四伏的楚国政治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并遵循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力和利益所动摇。
而且,他具备了良好的忠诚和奉公精神,能够毫不畏惧地向君主建言献策,以期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政治斗争的舞台上,虞卿始终保持坚持原则和公正的立场。
“春秋之战,吴楚起于舆辅,东海之东,西江之西,乃楚地也。
是时,二国并弱。
弟之而倍,楚削于东阳,孤于晋吴,而虞人得之。
”战乱的时代,楚国和吴国争霸的战争频繁,楚国的疆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虞卿出生在贫穷的家庭,但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最终得到了楚国的重用。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楚国在外交和军事上取得了重要胜利。
他的贡献使得楚国重新振兴,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
“乃宣教令德,在竞逐之间,在不忘之朝,宁忍堕于身而独自知?”虞卿不仅在政治上充满才能,在文化和道德方面也同样出色。
他致力于传播儒家思想,倡导国家的德治,使得楚国在内政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他坚持不懈地教育楚王和官员们,推广儒家经典,使得楚国的道德风气得到极大改观。
他的倡导和努力,对于楚国在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尽管虞卿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最终却成为政治推翻的牺牲品。
他因被人诬告受贿而失去了官职和地位。
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虞卿的命运,使得他辞官后,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平原君的故事

平原君的故事
杀笑躄者一次,有个跛子经过平原楼下,平原君的小妾看到,大笑起来。
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面前,跪着请求杀了这个小妾。
平原君答应之后,却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而没有理会,他的门客因此走了一半。
经过查问之下,才知道原来门客们认为平原君重女色,轻士人,于是平原君杀了这个小妾,亲自登门向跛子道歉,门客才陆陆续续的回来。
毛遂自荐秦国进逼赵国邯郸时,平原君准备找二十个文武兼备的门客去楚国,游说楚王合纵抗秦。
找了十九个人,余下一个名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毛遂便上前自荐。
平原君说:如果锥子放在袋子中,尖头一定会露出来,怎么没有听说过你呢?毛遂则说:我今日才要求放到袋子中,如果早在袋子中,整个锥子一早就整出来了。
于是平原君带毛遂同到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了半天,还未有结果,于是毛遂带剑上前说:合纵的利害,两句话就说完了,怎样说到现在。
平原君楚王说:我和你的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毛遂于是拿着剑上前说:大王喝叱我,不过仗着楚国人多,但在十步之内,大王的
性命在我手里。
楚国的强大,天下没有对手,白起只是小子而已,但一攻下楚都,二烧了夷陵,三侮辱了楚国祖先,这是楚国的大仇,赵国也感到羞辱,但大王倒不觉得可恶。
合纵的目的是为了楚国,不是赵国。
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为什么要喝叱我呢?于是赵国成功和楚国结盟。
平原君回国之后,自惭观人相士的能力不足,未在毛遂入赵之时就发现他的才能,于是立刻奉毛遂为上宾。
战国四君子的故事

战国四君子的故事战国四君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
一、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是齐国的一位卿大夫,他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妃子见到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二、平原君的故事:赵国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
孝成王七年,秦国在长平大败赵国军队,进兵围攻邯郸。
赵国派平原君向楚国请求救援,门下食客毛遂自荐,凭借自己的勇和谋而迫使楚国与赵国签订了盟约。
三、信陵君的故事: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
秦昭王进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向魏国请求救兵,信陵君在多次劝魏王出兵没能奏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皇命救助赵国,留下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英雄佳话。
四、春申君的故事:春申君是楚国人黄歇的门客。
黄歇的门客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去楚国谈判。
平原君和毛遂等数十人会面又进行谈判,最终说动楚王同意让楚国出兵援助赵国。
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时日夜无果而十分忧虑,打算放弃说服楚王出兵。
毛遂手按宝剑走到楚王面前陈述利害关系逼迫楚王做出决策,最终楚王决定出兵援助赵国。
平原君对毛遂十分感激并主动结为朋友。
有关诚实守信的古代事例。

有关诚实守信的古代事例。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中国有许多关于诚实守信的事例,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一、《史记》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平原君”的故事。
平原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贵族,他受命去秦国做人质,但秦国却虐待他,逼迫他背叛自己的国家。
然而,平原君始终坚守诚信,宁死不肯背叛魏国。
最终,秦国意识到平原君的忠诚,感动于他的坚守原则,决定释放他回到魏国。
平原君的坚守诚信不仅保全了自己的尊严,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了屈原与贾生的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因忠诚、直言不讳而受到楚怀王的宠信。
然而,楚怀王被奸臣中行说服,误以为屈原谋反,遂将他流放至汨罗江。
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集《楚辞》。
而贾生则是屈原的好友,他在屈原被流放后依然忠诚地辅佐楚怀王,坚持与屈原保持联系,并努力为他平反。
最终,贾生用自己的信任和努力,成功说服楚怀王将屈原召回,使屈原重获了自由。
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的一个故事。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对待诚实守信的人非常器重。
有一次,有人告发宦官李斯私藏珍宝,秦始皇派人检查,果然发现了珍宝。
然而,李斯当时已被贬官,秦始皇认为他能够守信,没有利用权力谋取私利,于是将他重新任用,表彰了他的诚实守信之德。
四、《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了司马相如的故事。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子,他曾经因为贫穷而到京城投靠亲戚,但亲戚却不予接纳。
司马相如在京城无依无靠的情况下,仍然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向亲戚低头。
最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司马相如通过自己的才华和诚实赢得了西汉昭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官,并成为一代文学家。
以上是古代中国关于诚实守信的一些事例。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诚实守信的品质都应该被我们时刻铭记,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原君的故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杀笑躄者一次,有个跛子经过平原楼下,平原君的小妾看到,大笑起来。
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面前,跪着请求杀了这个小妾。
平原君答应之后,却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而没有理会,他的门客因此走了一半。
经过查问之下,才知道原来门客们认为平原君重女色,轻士人,于是平原君杀了这个小妾,亲自登门向跛子道歉,门客才陆陆续续的回来。
毛遂自荐
秦国进逼赵国邯郸时,平原君准备找二十个文武兼备的门客去楚国,游说楚王合纵抗秦。
找了十九个人,余下一个名额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毛遂便上前自荐。
平原君说:”如果锥子放在袋子中,尖头一定会露出来,怎么没有听说过你呢?”毛遂则说:“我今日才要求放到袋子中,如果早在袋子中,整个锥子一早
就整出来了。
”于是平原君带毛遂同到楚国。
平原君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了半天,还未有结果,于是毛遂带剑上前说:“合纵的利害,两句话就说完了,怎样说到现在。
平原君”楚王说:“我和你的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毛遂于是拿着剑上前说:“大王喝叱我,不过仗着楚国人多,但在十步之内,大王的性命在我手里。
楚国的强大,天下没有对手,白起只是小子而已,但一攻下楚都,二烧了夷陵,三侮辱了楚国祖先,这是楚国的大仇,赵国也感到羞辱,但大王倒不觉得可恶。
合纵的目的是为了楚国,不是赵国。
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为什么要喝叱我呢?”于是赵国成功和楚国结盟。
平原君回国之后,自惭观人相士的能力不足,未在毛遂入赵之时就发现他的才能,于是立刻奉毛遂为上宾。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