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规划发展沿革汇报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郑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三月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目录
前 言................................................................................................................ 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 2I Nhomakorabea目录
第六章 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 27 一、严格保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27 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8 三、合理利用和保护其他农用地...................................................... 29
郑州市历史阶段

郑州市历史悠久.但其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大致可以划分为停滞.起步、扩张和加速四个阶段:1.1停滞阶段(1948年以前)位于目前郑州市中心建于3600年前的商城是当时中国政治和经济中心(至今仍保留较为完整的近7000m长的夯土城垣)。
汉代以后.郑州逐渐衰落 1 9世纪末期郑州成为面积仅2.23km 的小县城。
民国初年郑州曾被建市.历经行政建制的沿革.到1 91 6年.郑州仍被称为郑县县城仅包括商城遗址附近部分地区(图1 a)。
但当时汴洛铁路(今陇海铁路)和京汉铁路已经建成郑州的区位优势已初步显现,这带动了郑县城区和火车站之间地区的发展。
1 g30年,郑州市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包括商城遗址及火车站周边地区,也即现在的郑'Jt、l城市核心区(图1b)。
由于火车站出口向东+建成区基本上位于京汉铁路东侧。
但当时郑州市的发展仍然缓慢1 948年解放前面积仅5.23 km1.2起步阶段(1949 1978年)建国初年+郑州市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
随着1 954年省量会迁郑,郑州工业发展迅速+郑州市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在西郊和东北分别建成了工业基地和省级行政中心人口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按照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图1 c) 大多沿铁路一侧布置+职工居住用地与工厂带状平行布局构成了郑州市工业区沿铁路线一侧带状布置的基本格局。
而-tLt省级文化、商业体育等公共设施围绕行政中心相继建成。
1 961年以后直至”文革期间+因政治原因+郑州市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3扩张阶段(1978 2001年)改革开放以后,郑州市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摊大饼”式扩张在建国初年城市核心区西区工业基地和省级行政中心的基础上,向外围不断扩展(图2) 建成区面积从1 g85年的70 2kin 发展到2000年的1 33km ,增加了近一倍[ 。
(2)市区道路交通格局进一步完善。
(整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完成郑州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图【核心提示】《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完成。
昨日,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对《总规》进行审议。
据介绍,《总规》编制、报批工作即将进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联合审查阶段。
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446.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发展目标咋确定?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1000万《总规》首先确定了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到202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预计到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约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8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0万元左右。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8~1平方米/人。
照此规划,再有12年,郑州市域人口每人一间35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是3口之家,就是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
中心城区如何布局?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总规》对中心城区这样规划,两轴,东西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南北向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
一带:以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改线工程、四港大道、高铁客运枢纽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和新郑国际机场等为依托,形成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带。
七片:根据主要交通走廊和自然绿化的分隔,中心城区形成七大功能片区。
多中心:优化和分解城市中心职能,形成区域级--城市级--片区级三个层次的多中心体系。
郑州城市发展历史

郑州城市发展历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中国城市发展史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作者:冉钊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日期:2015年12月10日郑州城市发展历史(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冉钊河南安阳)摘要: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同时又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城市,有必要了解郑州市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本文主要介绍了郑州市的历史发展状况,又以经济和交通为例子阐述了郑州市区位发展优势,以史为鉴能为郑州市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相关经验。
关键词:郑州市;城市;发展史;区位引言:郑州市是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版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行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宏观经济发展策略。
“中部崛起”战略思想的提出给中部地区特别是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郑州市在“中原崛起”中也是中部崛起的“排头兵”,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六省,据资料统计到2005年底,河南省人口总数已达9768万人,居全国第一;生产总值已达亿元,已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工业增加值已达亿元,居全国第七位,中部六省第一。
河南地处中原,不仅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网络中心。
一、郑州市历史进程1、封建社会时期的郑州发展历史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
约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新郑。
新密市李家沟遗址,距今约10500年至8600年,出土遗物揭示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历史。
在新郑市裴李岗发现的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当时的人民已开始饲养家畜并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活动,原始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是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距今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着名的古人类活动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中许多保存完好的房基,以其独特的“木骨整塑”的建筑工序和施工方法,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郑州规划总结 PPT

区位关系
郑州北临黄河, 西依嵩山,东南 为广阔的黄淮平 原,东面是七朝 古都东京开封市, 西面为十三朝古 都洛阳市,南面 是许昌市,北面 为焦作市和新乡 市。
2、现状分析
人口及行政区划分
郑州现辖6区5市1 县和郑州新区、郑 州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全市总面积 7446平方公里,至 2010年,总人口 863万,其中市区 人口425万。
郑州规划总结
汇报目录
1、规划背景 2、现状分析 3、规划编制重点 4、规划分析 5、市域体系规划 6、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7、规划实施策略
规划背景
1、规划背景
郑州市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自1998年获得国务院批 准、实施以来,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中确定的至2010年的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实现。
发展的目标
4、规划分析
在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条 件下,将郑州建成一个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富有中原城市 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有 较强经济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 创新型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明确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目标。
居住用地规划
住宅发展目标从满 足生存需要向宜居 型的社区生活方式 转变,基本做到“户 均一套房、人均一 间房、功能配套、 设备齐全”。
耕地(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 地)
林地(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 地、迹地、苗圃)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 点、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民用机 场、港口码头、管道运输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水库水面、水工建筑用地) 未利用土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 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其他未利用土地) 其他土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 冰川及永久性积雪)
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YANj“ 研 究
■ 张 善 奎 孙 玉娟
一 、 市 规 划 回 顾 民国时 期至今 ,郑 州前 后历 经 六版重 要 的规划 ,包 括 民国 时期 的 1927年 和 1947年 规 划 , 以及 建 国后 的 1954 年、1 982年 、1 995年 ̄o201 0年 总体 规划 。 1.1927年 规 划 1927年 , 冯 玉 祥 倡 导 开 展 “建 设 新 郑 州 ” 运 动 ,组 织 编制 了 《郑 埠设 计 图 》,对铁路 和 旧城 区之 间的商 埠 区 进 行 规 划 ,规 划 面 积 为 10.5平 方 公 里 。 1928年 制 定 的 郑 州 新 市 区 建 设 草 案 》 , 规 划 面 积 为 35平 方 公 里 ,人 口28万 人 ,两 个 规 划 区 域 分 别 位 于 郑 州 铁 路 东 西 两 侧 , 初 步 形 成 “组 团 式 ”发 展 的城 市 空 间格 局 。 2.1 947年 规 划 1947年 ,郑 州 编 制 了 《郑 州 市 复 兴 规 划 指 导 委 员 会 初 步 建 设 计 划 纲 要 》 ,规 划 确 定 铁 路 以西 为工 业 区 ,商 业 区仍然集 中在 火车站附近的德化街 、大 同路一 带 :行 政区 仍 然 划 定 在 以前 商 业 区 以东 ,原 来 旧城 区 的衙 门 集 中 所 在 地 ;居住 区则分布在市区 的东北南三面 。 3.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1 954年 河 南 省 会 由 开 封 迁 至 郑 州 , 郑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重 新 制 定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在 1 951年 的 《郑 州 市 将 来 发 展计划 》和 1 952年 的 《郑 州市 都市计 划草 案平面 图 》、 《郑 州市都市 计划 报告 书 》的基础 上编 制完成 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性质、职能与发展目标 (3)第三章城市规模 (5)第四章空间管制 (5)第五章空间发展与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7)第六章非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10)第七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1)第八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7)第九章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 (20)第十章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24)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二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31)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7)第十四章分阶段发展指引 (47)第十五章近期行动计划 (47)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2)第十七章附则 (53)附表 (54)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引导城乡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生态都市,郑州市政府组织进行了《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案征集。
发展战略规划对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战略目标、发展策略、空间结构以及近远期发展指引等方面均作了详尽的研究。
为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大都市发展模式,优化郑州都市区空间格局,深化完善《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指导郑州都市区的规划建设,引导都市区功能分区、交通导向、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生态环境保护等协调发展。
2012年4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
第二条指导思想贯彻十八大“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确定本次规划的三大指导思想:1.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探索“两不三新”协调发展之路,突出“三化”协调发展,构建郑州都市区现代城镇体系。
2.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突出全域规划理念,整合都市区内部发展要素,完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都市区内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全面均衡发展。
3.强化规定性和控制性内容,注重规划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预留弹性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规划实施评价: 1、城市规模极大突破,城市发展方向有一 定偏离:中心城区人 口规模、建成区面积、人居建设用地面积均远远超出规划设定的 指标。 2、城市空间结构骨架体现 ,但存在蔓延式倾向:中心组团与外 围组团之间的绿带被部分侵占,城市存在一定的蔓延式倾向。 3、居住与工业用地此消彼长,公共设施超负荷运转:城市建设 用地比例衡,中小学校、医疗卫生、公园绿地等公益性公共服务 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 4、对外交通便利,市内交通拥堵现象凸显。 5、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 1928-1929年编制的《郑州 新市区建设计划草案》, 重新对新市区的建设进行 筹划。不知道出于什么原 因,与《郑埠设计图》不 同的是新市区选择在京汉、 陇海两铁路交汇处的西南 方向,南北长7公里,东西 宽5公里,面积为35平方公 里,人口规模为28万人。 由于新市区在铁路以西, 旧市区在铁路以东,以便 于联系,规划有立交两处。
张之洞视察铁路工程▼
• 1889年12月,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给清廷 上了一道折子,请求修建从卢沟桥至汉口的 铁路,同时为了好穿越黄河,修建的铁路不 走省会开封而取道郑州(郑县)。获准后, 卢汉铁路(即后来的京汉铁路、平汉铁路、 京广铁路)于1897年4月动工建设。 • 1906年火车通车,郑州开始了百年来的跨越 式前进;同时,火车也让郑州的城市框架得 以改变,火车站取代县衙而成为了整个城市 的核心,个人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张之 洞和那份奏折是整个城市发展的源头,应该 为这位张文襄公在火车站立一座雕像。
郑州城市规划发展沿革
解放前
• 与洛阳、开封、西安、 济南、武汉等传统古城 不同,直到清朝晚期, 郑州(郑县)还是小城, 一个传统布局的旧县城, 县城衙门(现管城区政 府地址)居中,东南西 北四条大街交汇。另外 郑州城在整个河南的城 市地位和作用,更是远 远不能和开封以及洛阳 相提并论。
清末郑州▼
• 然而,一个人和一份文 件的出现,成为了郑州 整个城市发展历史的转 折点。
• 1958年,新郑、密县、登封、巩县、荥县划归郑州管辖。 • “一年市,二年县,三年农村规划完” • 1959年,对第一次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将居住区划分为若干 组团,加大绿地面积,使绿地系统更加完善。 • 之后十几年,由于大跃进和文革的影响,城市发展以及规划工作 陷入瘫痪状态。依然是“一五”期间的规划格局。 • 1972年5月恢复城建局,并设规划管理组,规划工作逐渐恢复。 • 1976年曾经做出一个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951年的郑州地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51年的郑州地图▼
道路系统:整个市 区的道路以“二七 广场”为中心,向 四面八方延伸。规 划6条对称的主干 道及3条环路,形 成放射加环形的道 路骨架。此外,根 据各个功能区的性 质、面积等不同差 异,还规划了方格 形路网,居住区道 路以街坊为主。
1958-1976年郑州城市规划
80年代郑州地图▼
1995年郑州城市总体规划
规划期内郑州市也正处于重要的战略 转型期。表现为:第一 ,国家区域发 展战略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逐步向东 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格局转变 ;第二 , 郑 州市中心城区城市规模急剧扩张, 城市人 口从14万人增长到321万人 , 建设用地从108km 增长到283 km; 第三,郑州市中心城区空间结 构实现 了由二七广场的单中心向二七广场与 郑东新区CBD的双中心转变;第 四, 郑州市中心城区组团式发展格局初步 形成。
• 1927年6月,武汉政府北伐军 占领郑州、开封。郑州由郑县 变成郑州,关键人是冯玉祥, 另外冯玉祥组织编制《郑埠设 计图》对郑县县城及以外地区 进行规划。当时,城市发展方 向确定在京汉铁路以东、陇海 铁路以北,面积为10.5平方公 里,可以说这是这个城市最早 的新区规划,同时也是郑州第 一个“郑东新区”。
城市布局:工业区 分为4块,重工业 区位于市区西南部, 沿陇海铁路南侧带 形地区为棉纺织工 业区;京汉铁路北 段两侧主要安排一 些中小型工业;市 区东部,沿陇海线 南北两侧安排轻工 业及服务业; 居住区主要集中在 西部工业区及东部 旧城区,市中心位 于市区西部。 此外,东北部为行 政区,北部为文化 区
郑县清末民初大事图▼
铁路的修建改变了整个郑 州,首先铁路带来的大量 的外地客户,特别是贸易 客户,他们不但人数众多 而且颇有资本,需要相对 高端的商业设施为其进行 服务。其次,以纺织业作 为代表的工厂的大量出现, 必然带来大量的农村劳动 力来此工作,他们需要相 对低端的商业设施为其服 务。高低并起,郑州的商 业也因为铁路开始快速发 展。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 以火车站为中心的商业区 基本形成,在商业水平和 品类方面已经超过了省会 开封。
• 推进并形成市域“一 心四城、一带两轴” 网络化的城镇发展格 局。
• 到2020年,全市形成一个 特大城市(郑州市中心城 区),六个中等城市(上 街—荥阳组团、郑汴—中牟 组团、巩义市区、新郑市区、 新密市区、登封市区)和一 个小城市(航空港组团), 19个2万人口以上的重点镇, 50个2万人口以下的一般建 制镇的城镇等级结构。
郑州三环框架——源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 1950年8月《郑州市将来发展规划》:郑州分为行政区、商业 区、住宅区、工业区、工人住宅区、学校区、绿地带等规划 区域。 • 1952年河南省省会决定由开封迁往郑州,并在1954年完成搬 迁。 • 1955年10月,该方案上报国家建委,并于1956年2月收到批复, 成为郑州市第一个正式的规划方案。 • 1954年《郑州市城市初步规划方案》确定郑州城市性质是以 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规模控制在58万人,用地控制在63.6平 方公里。
谢谢!
关于解放前郑州城市规划的认识
• 《郑埠设计图》和《郑州市新区设计规划草案》两者时间相距很近,是 郑州市设市后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两种不同意见的设想:一种是在铁路东 围绕旧市区向南向北发展;一种是在铁路西开辟新市区,以平行铁路向 西发展为主。不过,以上两种方案基本上都没有实现。 • 晚清至抗战爆发前,郑州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在铁路的影响下与商业的带 动下自发形成的,但迄今为止却仍然是郑州城市的空间核心 。以今二七 纪念塔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各条街道也决定了现今郑州市中心区域的基 本空间格局。因为是自发形成的,同时又受铁道线路与郑州明清旧城之 间位置关系的影响较大,故其街道与坊区之间不规则的穿插与斜角较多, 结构关系相对较乱,对今天郑州城市空间的重新调整而言,所产生的负 面影响也相对要大。 这也就是郑州中心老城区今天看来为什么那么多单 行道和斜路的历史性原因。
1984年郑州城市总体规划
1982年上报审批,1984年国务院批准。这是郑州经国务院审批的 第二个总体规划。 国务院批复中指出: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重要铁路交通枢纽和轻 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要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市区人口规模, 1985 年控制在85万人,2000年不超过100万人 (实际上2010年郑 州市区户籍人口达301万,外来常住人口达306万)。 该规划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的多中心调整,改变了以前仅以二七广场 为中心的单中心城市结构,有利于城市内部结构的优化,对缓解二 七广场城市中心的压力有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