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 春
第11课--《春》课文品读与说课设计(余映潮)

《春》课文品读与说课设计余映潮【课文品读】《春》段落讲析《春》是对春天所作的田园牧歌式的抒唱,文章鲜明地表现出格调的清新和情绪的欢快,每一段文字都值得欣赏品味。
首段,望春。
抒盼春之情;起笔,开篇,点题:全文的第一部分,写立春将至的情景;写热切的期待,写喜悦的心情,写美妙的感受;句式优美,语句生动;旋律轻快,诗意浓郁。
这里写春回大地一这是写“时”。
二段,写物。
表观春之喜;写初春的山、水和太阳,写大地复苏,写欣欣向荣;绘立春、雨水之间的时令景色,迎春之意跃然纸上;每一句都是一个美好生动的画面;炼字炼词,手法生动;意境美妙,情感热烈,动感鲜明;大处落笔,大笔勾勒,引出下文。
三段,春草图。
写游春之悦;写雨水、惊蛰时刚萌发的小草,赞草之报春,欢悦之情溢于言表;第一层写草,先写棵棵小草再写大片大片的小草;第二层写人,先写人的活动,再写人的感受,以烘托小草的可爱。
文段给我们以:时令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画面感—小草和快乐的人们;动静感—片一片的嫩草和享受春光的人;色彩感—嫩嫩的,绿绿的;层次感—写草,写人,写人的感受;对称感—短句之妙;音乐感—叠字运用;轻快感—多用短句,节奏轻快活泼;情味感—叠词的运用,句式的反复、排比、倒装;诗意感—生动传神的动词,含情反复的句子。
四段,春花图。
咏花之争春,写闹春之乐;春分时节,赏花之乐力透纸背;时令在向前推移,“桃花、杏花、梨花”的争奇斗艳、欣欣向荣有着细微而又清晰的时令顺序。
全段用五个句子写花,分为“从上到下”三个层次:上写花势繁茂,花色斑斓,花味甜蜜;中写恋花的蜂蝶;下写地面上的各种烂漫的草花。
这是一幅立体的有声有色的绚丽画面;修辞手法非常丰富一一拟人、比喻、通感、顶针、夸张、反复、排比应有尽有;表现手法非同一般—实写、虚写、映衬、烘托各显其妙;句式的选用非常得体—整散并用,诗意盎然,花的热烈、绚烂、甜美、快乐、自由以及让人陶醉、让人遐思、让人赞叹的情感尽在其中了。
第课春优质获奖课件

详细写
全方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
图。
第三部分(8~10) 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
总写
春天旳特点:新、美、力。
感知课文
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 “着”、两个“了”在语气上旳柔和 亲切旳感觉,思索它和文章主体绘春 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络?
“期望着”
利用反复手法,生 动地体现出向往春 天旳急切心情。
“东风来 了,春天 旳脚步近 了”
品味特色
请同学们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本文语 言旳形式特点,并说出你们自己旳看法。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 描写春天旳旋律;利用大量叠字,如嫩嫩旳、 绿绿旳、轻悄悄旳、软绵绵旳;大量利用轻声、 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旳利用,增 强了语言旳韵味和节奏感。
品味特色
文章遣词造句贴切优美,说说你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 人。当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 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学术研究著作 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 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他旳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 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粹朴 实旳新鲜作风。”
字词注音
朗润(rùn )
合作探究
试举出第四段绘写春花一段中选
词精确精当旳例子,还懂得哪些一
字传神旳诗文事例呢?
“花下成千成百旳蜜蜂嗡嗡地闹着”
可用“叫”同义替代,但“叫”只是单纯旳声 音上旳感受。作者着一“闹”字,除了声响外,还有 沸腾旳热闹景象,内涵丰富,境界全出。
一字传神旳佳话:唐代苦吟诗人贾岛《题李凝 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旳故事;“红杏 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黄鹂鸣翠 柳”“踏花归来马蹄香”“天街小雨润如酥”等。
第11课春字头(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词语接龙游戏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春字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教学难点
-春字头成语的深入理解:成语往往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需要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春字头诗句的意境体会:诗句的意境对学生来说较难把握,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表达。
-春字头的书写规范:对于笔顺、笔画容易混淆的学生,书写规范是难点,需要反复练习和指导。
举例:
-在成语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春风得意”背后的寓意,即比喻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能用春字头词语形容一下你的心情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春字头的基本概念。春字头是汉字中以“春”字为前缀的词语,它们往往与春天、生机、希望等概念相关。春字头词语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春暖花开”,这个词语形象地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展示了春字头词语在描绘自然景色中的应用。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家的表现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课堂上也能自信地展示自己。
第11课《春》(共30张PPT)

背景简介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 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 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 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 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 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 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 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 来,形成雄浑苍劲的风格。
作者的心情怎样?
急切、喜悦
绘春
zxxk
绘春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春草图
• 文章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嫩、绿、满、软——草(生机勃勃)
坐、躺、滚、踢、跑、捉——人(喜悦、高兴)
人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
树上繁花
树中昆虫
zxxk
树下野花 自上而下 想象结果实 花的味道 暗写风与太阳 由实到虚 色味结合 明暗结合
“ 一年之计在于春”
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 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 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 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 的感情。
写作特色
1、观察细致,特征突出。 2、结构严谨,顺序明晰。
3、语言生动,流畅优美。
4、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思考:
• 你还知道古人笔下描写 春天的诗句吗?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济南的冬天
温 晴
总结反思: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
会如此动人?
济 南 的 冬 天
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 运用修辞
写 景 文 章
情景交融
观沧海
初一上册语文11课春读后感

初一上册语文11课《春》读后感
一、课文概述
《春》是初一上册语文课本中的第11课,主要描写了作者眼中的春天。
通过课文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二、读后感
1. 美丽的自然景色
课文中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那片桃花林。
桃花盛开时,整个树林都被浪漫的粉色花瓣覆盖,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这景象让人不禁想起了家乡的桃花节,每年春天,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去欣赏桃花的美丽。
春天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它让人感到生活充满了希望。
2. 春天带来的希望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在课文中,作者提到了“万物复苏”,这是春天独有的魔力。
寒冷的冬天一过,大自然开始苏醒,花草树木重新抽出嫩绿的枝条,鸟儿也开始欢快地歌唱。
这给人一种新的开始的感觉,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希望和活力。
3. 春天的人生启示
春天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人生的启示。
作者在课文中描绘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他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
这给我启示,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就像春天一样,无论遇到多大的寒冷和荒凉,它总能用温暖和生机来回应,这是春天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三、结语
通过阅读《春》这篇课文,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丽和它带给我们的希望。
春天不仅是一种季节,更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和感恩春天带给我们的一切。
让我们一起期待春天的来临,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希望。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朱自清《春》(64张ppt)

第三部分(8—10):赞春。 (“新”“美”“力”)
理清线索
(一)盼春
(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2)总绘春天
(3)春草图
(二)绘春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
(8)“新”
(三)颂春
(9)“美”
(10)“力”
结构严谨
第一部分:盼春
2021/11/3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 脚步近了。”
读准字音:
酝酿 yùn niàng 宛转 wǎn
应和 hè
嘹亮 liáo
烘托 hōng
静默 mò
欣欣然 xīn
呼朋引伴 hū
和平hé 应和hè
和 和药huò
和牌hú 和面huó
散文săn
散
散步sàn
涨水Zhăng
涨
涨破Zhàng
理清文章思路
2021/11/3
第一部分(1):盼春。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7):绘春。 (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迎春图)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 天像健壮的青年。
修辞分析:拟人句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 春花想到秋实。
2021/11/3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 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 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侧面衬托出春花的香味浓郁。
11课《春》课件_新人教版

写蜜蜂、蝴蝶是不是离题了?
——不是离题。这是用蜜蜂、蝴蝶烘托花多、 花艳。
杜甫有一句诗也是用动 物烘托花多花艳,是哪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 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叫”只是声音, “闹”还有动作,内涵 丰富得多。
有一句古诗也用到这个“闹”字表现春意盎 然,是哪句? ——红杏枝头春意闹
本段实际上也写了春风, 是哪一句?
——密密地斜织着。
背诵这一段
阅读“春事图”
朗读:
shì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 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 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hè
解释词语
酝酿: 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 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何处?什么意思? ——出自僧人志南的绝句: 古木荫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 开杏花时的雨 杨柳风: 杨柳发芽时的风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突出 了它的温暖与柔情
语文七年级上册
11.春
朱自清(1898-1948),字
佩弦,江苏扬州人,我国现 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欧游杂记》 《背影》、文艺评论集《 论雅俗共赏》等,收在《 朱自清文集》里 。 散文代表作有:《春 》《背影》《绿》《荷塘 月色》等。
积累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含义: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11课《春》PPT课件

• 朱自清 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 《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旅 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 《朱自清文集》里。 • 名篇: 《背影》《荷塘月色》 《匆匆》《春》《绿》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 《春》 • 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抒情散文。 • 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 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 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 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 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 向前。
阅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 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 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 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 因为这个句子照应了上文:桃树、杏 树、梨树。
• 重难点 体会本文写景抒情的方法; 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的运用; 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2、文中写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其作用 是( C ) A、突出蜜蜂、蝴蝶非常多,非常漂亮。 B、突出蜜蜂、蝴蝶忙着采集花粉。 C、烘托出花的繁盛、艳丽和香甜。 D、渲染一种忙碌的气氛。
阅读理解 实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静 虚 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 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动 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 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的“闹” 字用得好,原因是什么,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C ) A、突出蜜蜂多,声音大,突出春天生机勃勃,一派欣 欣向荣的景象。 B、突出春天来了,蜜蜂忙着采花酿蜜,也给春天增加 了热闹的气氛。 C、烘托出春花的繁盛、艳丽、芳香,不仅写出了一派 欢腾热闹的景象,而且使画面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D、突出蜜蜂多,花上花下飞,声音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课春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蓑衣()应和()酝酿()黄晕()
抖擞()鸟巢()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山朗润起来了。
朗润:
(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
(3)唱出婉转的曲子。
婉转:
(4)舒活舒活筋骨。
舒活:
3.从下面句子的括号里选一个恰当的词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1)晚风地吹着嫩草。
(慢慢、轻轻)
(2)月光下的村庄,仿佛被薄薄的烟雾着。
(遮盖、笼罩)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长、钻)
(4)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着。
(应答、应和)(5)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烘托、衬托)
4.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分别指出来。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走着,笑着。
()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5.“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请你从夏风、秋风、冬风中选择一个,用一个比喻句写出其特点。
6.填空
(1)《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全文可分为、、、、五幅图画,、、三个部分。
(2)在春花图中,作者展开联想的句子是。
间接写花香的句子是。
(3)“,吹面不寒杨柳风”,该句中的“杨柳风”的意思是。
7.请分别写出一句描绘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的诗句。
春花:
春草:
春风:
春雨:
阅读拓展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8.这段文字从的角度写春风的柔和,从的角度写春风的芳香,从的角度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的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9.第③句中能和“轻风流水”应和的是什么?
10.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1个字)
11.这段文字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2.选文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3.选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有什么好处?
14.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描绘了春雨润物的意境。
请把侧面描写春雨的句子摘抄在下面。
15.你认为选段中描写村落用的最妙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16.选文运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惜春小札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
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
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无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
“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
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
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
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
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
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
“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在高寒地带,只在塞外的干
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
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
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
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
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
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
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
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
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17.根据诗歌的特点判断。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与文中的哪句出于同一首诗,简要说明理由。
18.(1)文中江南的春天和北方的春天各有哪些特点?
(2)作者将二者对比有何用意?
19.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
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
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20.(1)文章在结构上是怎样将描述自然和表达哲理结合起来的?
(2)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写作启示?
中考精粹
23.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24.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
(任选一题)
(1)上联:志凌云霄,牛刀小试盼今日;
下联:。
(2)春暖花开,一秀才入京赶考,投宿一大户人家。
是夜秀才灯下苦读,窗上素纱,窗外花园,月光之下,夜莺展翅,蝴蝶飞舞,影子映到窗上,宛如荷花牡丹,不觉随口吟出一上联:月照纱窗,莺蝶飞舞,映出芙蓉牡丹;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
一日雪后过桥,看到有鸡犬的足迹,秀才顿有所悟,对出下联:。
(3)读下面的消息,回答文后的两小题。
2011年秋天,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在哈佛大学等美国知名学府演讲中国书法“笔尖下的万种创造”后,所在的演讲大学纷纷成立了书法协会,美国书法家发起成立“美国国际硬笔书法家联盟”,并推举庞中华担任联盟主席……一股“书法旋风”在美国掀起。
12月9日,挟着美国之行热腾腾的人气,庞中华受邀走进联合国总部,作题为“书法传播大爱”的主题演讲。
当天,他特意带去了一份报纸一一上面登载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10年春节前以汉字书写的对中国人民的新年祝福。
(1)给上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
(2)推想一下,庞中华在作题为“书法传播大爱”的主题演讲时为何要带去那份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