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作文之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
作文范文之先记叙后议论的作文

先记叙后议论的作文【篇一:作文】作文作文入门第一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作文入门第二步: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使文章条理清楚作文入门第三步: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作文入门第四步:按照一定的条理来安排写作的顺序作文入门第五步: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作文入门第六步:合乎情理地发挥联想和想象,是文章富有新意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
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要具体分析。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特点】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
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
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
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作文七年级《那次难忘的旅行》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次旅行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去年的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海边。
当我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时候,我被它的广阔和美丽震惊了。
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海浪拍打着沙滩,发出“哗哗”的声音。
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冲向沙滩。
沙子细细的、软软的,踩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我在沙滩上奔跑着、欢笑着,还捡了好多漂亮的贝壳。
爸爸带着我一起去海里游泳。
刚开始我还有点害怕,紧紧地抓着爸爸的手。
但是慢慢地,我适应了海水的温度和海浪的冲击,开始自由自在地游起来。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条小鱼,在大海里欢快地穿梭。
傍晚的时候,太阳渐渐西沉,天空被染成了红色、橙色和紫色,美丽极了。
我坐在沙滩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心里充满了感动。
这次旅行,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
《我的好朋友》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叫小雨。
小雨有一双大大的眼睛,笑起来像弯弯的月亮。
她的性格特别开朗,总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心情特别不好。
小雨看到我闷闷不乐的样子,主动过来问我怎么了。
我把事情告诉了她,她耐心地听我说完,然后拉着我的手说:“别难过啦,这点小事不算什么,我陪你一起解决。
”在她的鼓励下,我的心情慢慢好了起来。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的跑步比赛。
在比赛中,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
小雨毫不犹豫地跑过来,把我扶起来,一边帮我检查伤口,一边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继续跑。
”在她的陪伴下,我坚持跑完了比赛。
小雨就是这样一个善良、热心的好朋友。
我很庆幸能有她在我身边,她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我希望我们能永远做好朋友,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中考作文技巧——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

中考作文技巧——在记叙文中巧用抒情和议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把握作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学会运用议论抒情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学习过程:1、议论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观点和见解的文字。
抒情是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文章的主旨的文字。
2、怎样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1)记叙文的议论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我的老师》片段: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a. 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篇部分。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b. 开宗明义,提挈全篇。
即在文章开头作精要议论,以提示全文中心并引起下文。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7篇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7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1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
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
那么,可以写哪些情感呢?(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
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
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
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
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
(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
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
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
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
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文穿插议论抒情的作文

记叙文写作训练之"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 记叙文穿插议论抒情的作文记叙文写作训练之“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抒情”赵怀兵教学目标: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教材分析:重点:写作难点:写作教具:多媒体平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教师讲解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
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
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 . (5)提问后教师归纳 :先叙后议《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
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记叙文是一种比较熟练也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什么是记叙文对中学生而言,记叙文是一种比较熟练也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
然而,我在阅卷中也常常看到文体感不强的记叙文。
例如1994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可是,有不少文章或叙议并重,平分秋色;或议论过多,喧宾夺主;或叙少议多,本末倒置。
据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点的粗略统计,该省20万考生中,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有3%之多。
有的考生,其选材的眼光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记叙文。
例如,有一位考生,写同学到“我”家来玩,因为父母不在家,“我们”就自己“尝试”着包饺子,一篇700多字的文章,用了23个“再”字:先弄一点面粉,再加水,再揉,再搓,再擀成饺皮……先把菜剁碎,再加一点盐,再加一点酱油……尽管文章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却很难说是一篇记叙文,而是比较典型的“怎样包饺子”的程序说明文。
当年,许多写“尝试”着做一个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尝试”着解剖一只青蛙、一条鲫鱼的作文,严格地说来都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或应用文。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段,通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记叙文的特点1.创造性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记叙文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对生活现象进行集中概括,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常常选择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作者可以把现成的生活材料照抄到文章中去,决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相反,这是把生活材料转化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工序”。
这种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的过程,包含着作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
以写作成品形式出现的记叙文,不可能是客观生活的翻版,也不仅是作者心灵的视像,它是饱和着作者心血的精神产品,是作者心灵和客观事物遇合所孕育出来的创造物。
文章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文章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通过叙述事件、经历或故事来传达信息。
它可以按照时
间顺序、空间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使读者了解事情
的经过。
2.说明:用来解释、阐述或介绍事物、概念、原理等。
说明通常
使用客观、准确的语言,提供具体的信息和细节。
3.议论:通过分析、评论、论证来表达观点和看法。
议论需要有
明确的论点,并通过论据来支持观点,以使读者信服。
4.描写:旨在描绘人物、景物、场景等,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
到所描述的对象。
描写可以使用形容词、动词等手法,使文章
更加生动。
5.抒情:表达作者的情感、感受和情绪。
抒情可以通过直接表达
情感,或者通过描述景物、事件等来间接地传达情感。
在写作中,作者可以根据文章的目的和主题,灵活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不同的表达方式相互结合,能够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吸引读者的兴趣。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可以先记叙一个事件,然后进行议论,最后通过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何去写好记叙文-记叙文写作方法

如何去写好记叙文-记叙文写作方法写作文的时候遇到写记叙文就犯难,不知道该从哪下笔。
下面小编就告诉大家如何去写好记叙文。
写事,怎样写好记事作文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宣扬,提倡;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启迪。
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
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当然记叙描写任何事件,总离不开人物及其活动,但这里的人物描写并不作为文章描写的主要任务,只需要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有四种不同的类型记一件事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事,这是一项基本功。
练好这个功夫,以后叙述更多的事,也就有了基础。
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事呢?1、要写印象最深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只有对这件事印象深,感受多,写也的文章才会真切而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只有把这“六要素”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这部分如果写得空洞,文章就缺少感人的力量。
记几件事有的文章记叙了好几件事。
写几件事要注意什么呢?1、几件事要互相联系,有一个中心。
一篇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
如果写几件事,也只能围绕一个中心,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中心,而且要在同一范围之内,互相有联系。
2、要注意详略得当。
如果要在一篇文章里记叙好一件事,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详尽地写下来,一般可用一详几略或两详几略的方面组织材料。
写一次活动写一次活动指的是记叙参观、访问以及一些有组织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
记叙一次集体活动是属于叙事范围的,也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一般说来,一次集体活动空间大,人物多,内容繁,只要在记叙过程中,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得心应手地记叙活动的情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写作文之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
第二篇:在记叙文中怎样抒情和议论
在以记人,叙述,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往往要表达他的喜怒哀乐和抒发由衷的感情,这就是抒情.例如:初一册最后一课中有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望不了!”作
者对人,事,景表达的看法评论,就是议论.例如初中二册一面中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
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迹,继续前进.”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既可并用,也可以相互交融或揉合在文句中.’抒情和议论在记
叙文的位置怎样安排呢?常见的位置安排有:文章的开头,文章的结尾,过渡句中,夹在记叙
文中等.它们没有固定的程序或形式,可因而异,灵活反应.
为什么在记叙文中使用抒情议论呢?为了是文章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一般应在记叙文中使用抒情和议论.将抒情和议论用在不同的位置则
起到不同的作用,放在开头,起到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统帅全篇文章的作用;放在结尾,则可归纳全文,突出中心,增强回味;放在过渡句中,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文章前后
都有抒情,议论的,则起前呼后应,突出中心的作用;多次反复的出现类似抒情,议论,
则更是增强艺术效果,起到反复点明中心的作用.
抒情和议论的基本方法
1.要以记叙为基础.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只有在记叙生动具体的基础上写适
当的抒情和议论,才能得到应用的作用.如果没有以记叙作扎实的基础,即使用了优美的
抒情和议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华而不实的;另一方面,如果抒情和议论部分过多,就
会冲淡主体,喧宾夺主了.在初二册<挖荠菜>中结尾的一句:"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显然,只有在作者具体控诉了旧社会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
难后,才得出这种言简意赅的结论,否则这种议论是不能感到读者,使人信服的.在初六
册<回忆我的母亲>中,作者用了大量的事例赞美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后,作了议论性概括:"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
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意志......"这些议论总结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影响,
进一步抒发了母亲的真挚感情.如果缺乏大量的记叙,这种议论就显得空洞无力.
2.要用以深化主题.抒情和议论要有的放矢,为突出文章主题服务,切忌想到什么
写什么,毫无边际,漫无中心.在初二<一件珍贵的衬衫>中,开头一段:"这衬衫凝聚
着敬爱的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阶级深情......"结尾一段:"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
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开头的抒情,结尾的议论都用点明文章中心,前后呼应地突出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和人民
对他的无限崇敬之情.在初二册<我的老师>中的"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
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该句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难忘的情谊,目的
是用来深化文章中心.在初三册<一件小事>中,最后一段"独有这件小
事......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仅仅几句话,确切反映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改造自己的高尚品质,深化了向劳动人民学习的主题.
3.要有真情实感.抒情议论必须是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和由衷的抒发.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感动人,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反之,只能令人反感,因此,用了五次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特征和写作手法后,紧接着有夹议了"我又仔细地看了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它迸发了作者对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鲁迅先生的诚挚感情,字里行间充满了赞颂和崇敬之意,也由此深深地唤起了读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
4.要适当重复加以强调.将相同或类似的抒情和议论适当的重复应用,可以增强艺术效果.在初五册<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讲述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结尾都有:"朋友,你不觉得我的战士是可爱的吗?......"的抒情句,一而再,再而三地激发了读者对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深切感情.在初四册<白杨礼赞>中,有四次出现:"白杨树实在不平凡......"之类的抒情句,反复地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