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须知道的易错题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易错选择题100道

中考历史易错选择题100道

初中历史易错选择题汇总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匆忙答题。

例题: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大致相当于苏联的()A.1918—1921年B.1921—1927年C.1928—1936年D.1937—1941年解析: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指“一化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对照苏联完成此项任务应是1928年至1937年,故正确选项C。

例题: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国际问题是()A..二战处于反攻阶段B.美苏处于“冷战”之中C.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D.美苏争霸愈演愈烈此题要审出时间“新中国成立”,再现新中国成立时间1949年。

可排除A 项,C、D项皆是发生在20世纪50中期以后的历史事件,故正确答案为B 项。

因美苏处于“冷战”开始于1947年,结束于1991年。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较难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在历史事件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上做文章。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

这类选择题,考试中经常见到。

我们唯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把课本中重要概念、关键字词真正弄懂吃透,才不至于面对扑朔迷离的选项感到茫然。

例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D、使中央各部门权利得以相互制约此题多数学生选C项加强皇权,表现出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及影响认识不清。

此制度自秦朝建立到唐朝完善是适应封建的生产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在秦朝三公九卿制度基础上的发展,使中央机构更加完善,完善指的是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同时提高了办事效率。

正确选项为D.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例题: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

九年级(上)历史易错题

九年级(上)历史易错题

九年级(上)历史易错题
本文档将介绍九年级(上)历史学科中一些常见的易错题,并提供相关的解答。

以下是一些常见易错题及解答,供参考:
1. 问题: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
解答: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

农业生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2. 问题: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解答: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封建王朝,存在于公元618年至907年。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和辉煌的朝代之一。

3. 问题:明朝的开国皇帝是谁?
解答: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

他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开国君主。

4. 问题:五四运动是发生在哪个时期?
解答:五四运动是发生在1919年。

这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运动,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请注意,以上解答仅供参考。

在备考历史考试时,建议详细研究教材内容,并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以确保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以上是九年级(上)历史易错题的内容简介。

祝您顺利备考!。

九年级历史选择题易错题

九年级历史选择题易错题

九年级历史的一些常见易错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二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德国进攻英国标志着二战的开始
B.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苏对德宣战
C. 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 德国投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
2.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B. 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C.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D.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3.下列关于一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
不平衡
B. 一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C. 一战中,中国是战胜国之一
D. 一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结束
4.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德国
C. 两次工业革命都彻底解放了工人阶级
D. 两次工业革命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5.下列关于凡尔登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凡尔登战役是二战中的著名战役
B.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点
C. 凡尔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
D. 凡尔登战役标志着德国在二战中战败。

中考历史易混淆的问题

中考历史易混淆的问题

中考历史易混淆的问题中考历史易混淆的问题:一、古代文化1.夏商周三代的时间顺序:夏(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周(约公元前1046-公元256年)。

2.封建制度与奴隶制度的区别:封建制度相对于奴隶制度,地位较高的人把土地分给地位较低的人,领主向农民提供保护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奴隶制度中,奴隶没有任何权利,所有权和支配权都在主人手中。

两种制度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3.兵器、兵种的概念:兵器是军队战斗时所用的器材,如弓箭、兵器等;兵种是军队按照功能分工和战斗方式来划分的,如重骑兵、骑兵、步兵等。

二、近代史1.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一项重大的变法运动,重点为发展实用技术和发展实业;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次伟大爆发,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两者时间上重叠,但目的和实施方式有明显的不同。

2.中国抗日战争与中国内战的时间顺序: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内战(1945-1949年)。

两者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关系,但两个时期的战争性质、目的和参与方都有很大的不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形式,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华民国则成立于1912年,曾经是中国的中央政府,后被中共推翻。

三、世界史1.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的自然规律能够导致经济的繁荣;社会主义强调公有制、计划经济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认为政府应该对经济进行管理和调控。

两者的经济理念和政治制度都有显著的不同。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时代背景:美国独立战争主要发生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是在“启蒙运动思想”的推动下,慕名建议赞助生存不列颠北美的殖民地解放;法国大革命则是在18世纪末风起云涌之时发生的,是由国内阶层矛盾、政治腐败和军事行动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2023中考历史易错题

2023中考历史易错题

2023中考历史易错题
近年来,中考历史试卷中存在一些易错点,考生们需要注意。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易错题:
1. 世界两大文明古国是哪两个?
A. 希伯来和亚述
B. 印度和波斯
C. 埃及和希腊
D. 中华和埃及
正确答案是 D. 中华和埃及。

很多考生会把选项 C 选中,混淆中华和希腊是世界两大文明古国的观点。

2. 铁器时代的最大进步是什么?
A. 农业的发展
B. 制陶业的出现
C. 挖掘铁矿
D. 利用青铜代替玉石
正确答案是 C. 挖掘铁矿。

虽然铜器和青铜器有很大的进步,但铁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巨大的进步。

3. 古代人们用什么征服大自然并为文明进步提供条件?
A. 人类智慧
B. 科技创新
C. 劳动创造
D. 灵感启迪
正确答案是 C. 劳动创造。

劳动创造使得人类能够有效的改变自然,最终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以上是几个可能出现的历史易错题,考生们在备考中需要仔细研究历史知识点,把握历史学科的核心理念,做好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初三历史知识内容易错综合

初三历史知识内容易错综合

7、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调整劳资关系,恢复工业。 8、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 济生活的先河。苏联在世界上开创了政府干预 经济的先河。 9、罗斯福新政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特点) 是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10、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因 为新政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没有从根本上动摇 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1、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世 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3、中苏英美社会制度不同,却能缔结世界反法西斯 同盟,最主要的原因是面临共同的敌人——轴心国。 4、二战后唯一没有衰弱反而强大起来的是美国。 5、冷战的序幕是铁幕演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 门主义。 6、1967年,西欧各国成立欧洲共同体,经济政治一体化,说明欧洲由经 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 7、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1、标志着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的重大事件是十月革命。 2、 苏维埃政府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障了军事的胜利,但不是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4、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在有限 度地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退一步指的是允 许资本主义成分存在。 5、1928—1937年斯大林领导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在 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 第二。但在斯大林模式下,政治经济高度集中(权力 集中在斯大林手上),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斯大林模式最严重的弊端)。 6、斯大林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 场的作用。 6、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 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中国古代史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5.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

中国近代史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

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5.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

“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

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
1. 什么是巴黎公社?
答案:巴黎公社是在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期间,法
国巴黎市内的工人阶级和一些共产主义者组成的政治和文化的自治组织。

公社致力于推翻当时法国的资产阶级政府,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2. 西南联大是什么?
答案: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重要的大学之一,1927年由川黔
滇桂四省政府共同发起创办,座落于四川省的自贡市和贵州省的贵阳市。

该校曾在太平洋战争中成为中国仅次于清华、北大的第三大学府。

1946年春天,学校因中国国共内战而停办。

3. 辛亥革命爆发时间是哪一年?
答案: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革命,
是推翻清朝皇帝、创建民主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4. 《史记》的作者是谁?
答案:《史记》的作者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5. 洛阳纸贵指的是哪个朝代?
答案:洛阳纸贵指的是东汉时期,洛阳城内众多才子纷纷出现,
著作不断,洛阳也成为了文化中心。

此时许多著作在洛阳形成,称作“洛阳纸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必须知道的易错题中国古代史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

中国近代史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

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5.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

“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

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9.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

10.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是在渡江战役后。

中国现代史1.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开国大典。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运动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是发生在文革时期而不是改革开放时期。

3.党的历史上重要的理论创新及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及发展,使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使中国人民正在逐步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诞生指引中国人民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重大的制度创新及意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立,很好的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一国两制”的实施,使港澳顺利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行的大的制度创新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国有企业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这些制度创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表明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进步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6.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不适用台湾问题。

8.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科技的推动;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9.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位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有航天技术、基因工程、籼型杂交水稻技术等。

世界古代史1.促使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被称为亚非文明古国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3.历史上曾在伊拉克这一地区创造高度文明的国家是古巴比伦王国,它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的,在两河流域还诞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4.从发源地来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亚非文明,它是以海洋为中心的。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

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国家有雅典和古罗马,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就是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

西欧奴隶制度崩溃的标志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5.史学界将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统治的时期称之为中世纪,巴黎和伦敦都是中世纪兴起的名城,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6.与“真主”、“穆斯林”、“清真寺”有关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中它是对统一起到促进作用的宗教。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622年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地点是麦地那。

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三教圣地之所在是耶路撒冷。

7.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最先形成于法兰克王国,是通过查理·马特改革形成的,在这种制度里,上下级是封建主与附庸的关系,是以土地为纽带的。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历史来看,英吉利王国的形成途径不同于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后三个国家是由法兰克国家分裂而来的。

8.马拉松长跑源于希波战争,公元前4世纪,率军打败希腊联军的国家是:马其顿。

9.罗马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汉朝,当时中国称该国为大秦,罗马帝国与中国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是166年,大秦王安敦派遣使者来到东汉。

10.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它使用的范围和罗马帝国的扩张有直接关系。

为后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欧洲字母文字的渊源是腓尼基字母。

11.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它访华时中国处于元朝时期,《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刺激了西欧人开辟新航路。

12.我们今天使用的纪年方式是从耶稣出生这年算起的。

13.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印度人。

14.《天方夜谭》是阿拉伯人的文学作品,属于东方文化。

世界近代史1.首先直接实现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基本目标的是达·伽马。

2.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只能借用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来宣传兴起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主要是由于当时天主教会势力的强大。

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分别是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3.在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英国新贵族和旧贵族是主要区别是采用的生产方式不同。

英国《权利法案》的重要意义在于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1688年宫廷政变成功。

在这次政变中被赶下台的国王是詹姆士二世。

4.北美独立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革命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规定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会写在《1787年宪法》中。

5.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统治的革命行动是1792年8月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

1792年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1649年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国,其相似之处有: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都曾处死过国王。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和法国的要求”共同点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法国《人权宣言》所体现的进步精神是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依法治国的主张,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中最能体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的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拿破仑帝国覆亡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战争损害了许多国家人们的利益。

在人类由人治到法治转变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有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等。

6.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要求。

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大致顺序:欧洲大陆、北美、日本。

近代英国发展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决定因素是:掠夺殖民地财富。

18世纪英国在殖民战争中能够战胜法国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的优势。

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工业革命的完成。

7.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主要因为它是第一次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活动。

8.美国内战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北方战胜南方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性,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

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都是由当时的美国总统领导的革命。

9.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措施中,动摇和瓦解幕府统治基础的是: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承认土地私有。

在明治维新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发展近代教育。

10.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1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子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是美国、德国。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造成世界交通领域里一场新的革命是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

13.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坦克作为战争武器首次被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

14.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不会影响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影响到英国宪章运动。

世界现代史1.俄国二月革命没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其主要依据是使世界历史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苏维埃政府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五四运动)。

《凡尔赛和约》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的内容是有关殖民地问题。

俄国、德国没有参加巴黎和会,中国、美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致。

二战前夕,导致法西斯势力更加嚣张的最主要因素是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二战中,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国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