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胚的组织培养技术
百合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实验方案1.材料的选取及消毒1.1材料的选取在花鸟市场购得新鲜百合,取百合的鳞片为外植体。
1.2材料的消毒将百合鳞茎分成鳞片,取外层鳞片经洗衣粉水浸泡3Omin,用自来水冲干净,在超净台上用7O%酒精浸4 min,0.5%新洁尔灭8 min,0.5%升汞10min,每次都用无菌水淋洗3~4次,剥去外皮,再用70%酒精浸2 min,0.5%新洁尔灭5 min,0.5%升汞8min后用无菌水淋洗4~8次后即可.将外层鳞片切成上、中、下3段约0.5cm×0.5cm方块,选取下段接种。
2.培养方法2.1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基是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激素构成的。
根据各种激素浓度范围及比例的不同,以下设计三套方案:继代培养基:(6-BA/NAA=4/1)生根培养基:2.2培养基的配制2.2.1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MS培养基含有近30种营养成分,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都要对这几十种成分进行称量,可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原量的20倍或200倍分别称量,配成浓缩液,这种浓缩液叫做培养基母液。
这样每次使用时,取其总量的1/20(50 mL)或1/200(5 mL),加水稀释,制成培养液。
根据MS培养基中元素分类,分为以下四种母液:大量元素(母液Ⅰ) NH4NO3、KNO3 、CaCl2·2H2O 、MgSO4·7H2O 、KH2PO4微量元素(母液Ⅱ) KI 、H3BO3、MnSO4·4H2O、ZnSO4·7H2O、Na2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铁盐(母液Ⅲ) FeSO4·7H2O、Na2-EDTA·2H2O有机成分(母液Ⅳ)肌醇、烟酸、盐酸吡哆醇、盐酸硫胺素、甘氨酸以上各种营养成分的用量,除了母液Ⅰ为20倍浓缩液外,其余的均为200倍浓缩液。
上述几种母液都要单独配成1 L的贮备液。
百合的组织培养综述

百合的组织培养xxx摘要:百合的离体培养是目前为止百合迅速繁殖的最有效方法,下文对百合的外植体选择和处理、离体培养的器官发生途径、和组织培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
并对百合组织培养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百合;外植体;组织培养;器官发生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
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可食用,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利用组织培养进行繁育是百合无毒化和商品化的必要途径。
百合的传统繁殖方式主要有珠芽繁殖、小子球繁殖、鳞片繁殖3种方式。
由于百合的常规繁殖率低,易感染病毒,所以对繁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繁殖技术对百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1、百合组织培养的特点和优势培养条件可人为控制,进行周年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中采用的植物材料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他们生长的培养基及小气候环境都是人为控制的对其生长最有利的,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气温频繁变化甚至是灾害性气候等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
并且条件均一,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生产。
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成本较低。
人为控制的条件可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所以生长快,培养周期比其它繁殖方式短很多。
虽然组织培养先期投资较大,需要一定的设备及能源消耗,但是在百合开始批量生产之后,相对于有性繁殖来说成本低廉的多。
管理方便,便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植物。
组织培养可以在工厂高密度培育,并可以通过机械进行培育,与传统的盆栽相比,省去了中间一系列繁杂劳动。
培养材料来源广泛。
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 单个细胞、小块组织等经离体培养均可再生形成完整植株。
由于取材少,培养效果好,对于新品种的推广和良种延续还有灭毒等都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另外,百合组织培养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百合可以进行远缘杂交,但由于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原因,常使杂种胚早期败育,而不能得到相应的杂种植物。
而通过组织培养,可使其顺利生长,得到远缘杂交品种并讲品种延续下去,从而选育出园艺新品种。
此外还可采用愈伤组织诱变、花粉培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花卉育种。
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

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1植物名称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2材料类别鳞茎、珠芽、叶片、花器官等3外植体消毒将洗净的外植体材料放于无菌瓶中,先用70%-75%的酒精消毒10-60s,用无菌水冲洗1次;再用饱和的漂白粉上清液消毒5min,用无菌水冲洗1次;再用0.125%的HgCI2消毒5-10min,用无菌水冲洗1次;再用饱和漂白粉的上清液消毒10-20min,用无菌水冲洗6-7次即可获得无菌的外植体材料。
4外植体培养条件(1)诱导培养基:MS+6-BA 1.0mg/L+NAA 0.1mg/L;(2)增殖培养基:MS+6-BA0.5mg/L+NAA 0.5mg/L;(3)生根培养基:1/2MS+NAA 0.1mg/L;以上所有培养基的pH均为5.8-6.0,培养温度为(24±2)℃,光照为800-1200lx,每天光照12h左右。
5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5.1诱导培养:鳞茎切块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大约20天后便可在切口处产生白色小鳞茎凸起,这时便可进行继代培养。
5.2增殖培养:将萌发的小鳞茎切成数块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上,约30天后即可抽出叶片形成幼苗。
5.3生根培养:将已经抽叶的幼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大约10天便可看到有根开始长出。
5.4炼苗及移栽:当幼苗的根生长到0.5cm长度左右时即可进行炼苗,在室温下炼苗2天,然后除去封口膜继续炼苗3-5天,然后将组培苗取出,用自来水洗净苗根部的培养基,移栽入基质或者田园土中,放入人工气候室中进行培养,每天进行浇水,约10-15天后即可移栽入大田中。
注:百合组培苗移栽以春秋季节成活率较高,冬夏季较差。
6意义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而且具有食用、药用价值。
传统的百合繁殖方法具有繁殖系数小、多代繁殖种性易退化等缺点,对百合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组培技术的应用能够克服以上缺点,并且提高的繁殖速度,是今后生产中一种有效的繁殖途径。
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综述

百合的组织培养综述(辛文龙,200674010152)摘要对百合的分布和组织培养的进展状况及组织培养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特别罗列了百合组织培养中所选用的外植体类型和一些组培材料的最佳分化、生根培养基配方;阐述了组织培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并介绍了百合组织培养在其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百合;组织培养;百合(Lilium.spp.)是百合科(Iiliacc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
我国是百合植物的原产地,早在1400多年以前就有人工栽培,食用、观赏和药用百合的栽培利用历史十分悠久。
百合除具有观赏价值外,大多数可以食用、药用,是上等的滋补佳品。
传统的白合繁殖方法主要采用常规分球、分珠芽鳞片扦插、鳞片包埋等。
但采用这些方法繁殖,繁殖系数较小,特别是经多代分殖以后,常造成种性退化,甚至病毒积累,影响百合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能够迅速去除病毒和更新品种,加快了百合的快速繁殖速度,缩短了百合的生育周期。
在百合杂交育种中也存在着基因库贫乏、种间杂交不亲和等局限性,而组织培养中的胚培养、花药培养等技术则可克服这些弊端。
现将目前百合组织培养及育种方法做简单总结。
1百合的分布全世界百合约有90多个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地区,少数种类分布在热带高海拔地区,南半球没有野生种分布。
中国是百合种类分布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百合起源的中心。
据调查,中国约有47个种18个变种,占世界百合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有36个种15个变种为中国特有种;日本有15个种,其中9个种为日本特有种;韩国有11个种,其中3个为特有种;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共有约22个种;北美洲约有14个种。
2百合的组织培养外植体类型2.1外植体的选择2.1.1鳞片百合鳞片作为外植体具有容易获得、分化能力强、对培养基要求不严等优点是目前百合组织培养中普遍采用的外植体。
主要是通过调节生长素和细分裂素的比例来诱导其组织产生不定芽和再生植株。
百合初代培养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学习百合初代培养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百合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提高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对百合初代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践操作,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百合组织培养概述百合(Lilium)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百合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方法,通过将百合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在无菌条件下生长、分化,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 百合初代培养方法(1)外植体选取选取百合鳞茎或叶片作为外植体。
鳞茎选取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康鳞茎;叶片选取叶尖或叶缘部位。
(2)外植体消毒将外植体放入70%酒精中浸泡30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放入0.1%的氯化汞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3)接种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含有不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
培养基成分:MS培养基+6-BA 0.5mg/L+NAA 0.1mg/L。
(4)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25℃±2℃,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每天光照12-14小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3. 百合初代培养过程(1)愈伤组织诱导接种后3-5天内,外植体开始生长,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呈白色、质地松软。
(2)芽分化愈伤组织培养7-10天后,开始分化出芽。
芽分化过程中,可适当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以促进芽的分化。
(3)生根芽分化后,将芽转移到含有NAA 0.1mg/L的培养基上,促进生根。
生根过程中,芽可逐渐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
(4)移栽当百合植株长到2-3片叶时,可将其移栽到营养土中。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百合初代培养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成功诱导出百合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芽和根,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 实训结果分析(1)外植体选取对百合初代培养效果有较大影响。
鳞茎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叶片外植体。
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综述

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综述组培经典378湖北农业科学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No11,____文章编号:0439-8114(____)01-0078-05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综述蒋细旺1,司怀军2(11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56;21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百合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百合外植体的准备、百合的快速繁殖技术等。
还对百合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和百合的组织培养技术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作了论述。
关键词:百合;组织培养;育种中图分类号:S68211;Q94311;Q81311+2 文献标识码:A百合(Lilium.spp)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
中国是世界百合种质资源的分布中心,约有47个种、18个变种,占世界百合属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36个种、15个变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种类[1]。
百合除具有观赏价值外,大多数可以食用、药用,是上等的滋补佳品。
但由于人类、非人类的影响,使一些分布地区窄或生态适应性弱的百合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球、分珠芽鳞片扦插、繁殖,,常造成种性退化,,量。
,能够迅速去除病毒和更新品种,加快了百合的快速繁殖速度,缩短了百合的生育周期。
在百合杂交育种中也存在着基因库贫乏、种间杂交不亲和等局限性,而组织培养中的胚培养、花药培养等技术则可克服这些弊端。
自1957年Robb[2]首次发表了百合的组织培养文章后,到现在百合诱导分化的能力依次为种子_gt;鳞片_gt;花丝_gt;花瓣_gt;叶片。
112 外植体灭菌常用的药剂有乙醇、升汞次氯酸钠及漂白粉等。
,使用浓度75~60s。
升汞的1灭菌时间为10min左____g L-1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min,灭菌时要不断摇动[9,10];漂白粉的使用浓度为饱和溶液,灭菌时间为10~20min[11,12]。
材料灭菌后再用无菌水冲洗5次左右。
另外也有将2种灭菌剂同时使用的,如先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6min,取出后放入011%升汞溶液中浸泡8min,无菌水冲洗6~7次[13]。
百合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百合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组织培养是进行植物快速繁殖的常规手段,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快速获得无病毒植株,对繁殖珍贵花卉品种是简易而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通过组培快繁再生体系的建立、试管鳞茎的增、大再分化及移栽后的生理检测对东方百合“西伯利亚”、“索邦”和铁炮百合“白天堂”的快速繁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以鳞片和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的方式,对启动培养、增殖培养、生根移栽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适宜浓度配比的NAA与6-BA可诱导不定芽再生,再生频率在80%以上。
2、试管苗叶片下部分化能力较强,是建立高频快速增殖体系的首选材料:“西伯利亚”和“白天堂”再生芽的能力要强于“索邦”;用NAA或IBA与KT组合诱导不定芽增殖效果较好,再生频率在86%以上,适宜“白天堂”“西伯利亚”“索邦”试管苗增殖的激素配比分别为NAA 0.2mg/L+KT 0.4mg/L、NAA 0.1mg/L+KT0.2mg/L、IBA 0.1mg/L+KT 0.2mg/L。
3、百合试管苗具有较强的生根能力,在继代增殖的同时就可达到生根的目的。
4、以珍珠岩:土(3:1)为移栽基质,选取鳞茎直径≥1cm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
培养基添加物对百合快繁体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30g/L蔗糖和3mg/L多效唑分别为促进“索邦”和“西伯利亚”生长的最佳培养基。
在添加60g/L蔗糖和3mg/L多效唑的培养基中“白天堂”试管鳞茎的增大及再分化效果最佳。
在上述最佳培养基中,各供试品种出瓶直径均在1cm以上,东方百合增殖系数可达8以上。
活性炭可以提高试管苗的质量,浓度在4~10g/L时,“白天堂”、“索邦”及“西伯利亚”试管鳞茎生长情况较好。
将移栽成活的健壮试管苗移栽入土后进行多效唑叶面喷施,研究结果表明:以500mg/L多效唑处理5周,百合叶片的气体交换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组织含水量减少,对试管苗移栽入土后的生长发育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百合组织培养课件

通过组织培养获得的种苗是脱 病毒的,降低了病虫害的风险
。
缺点
成本高
组织培养技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实验 室,同时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 作,因此成本较高。
技术要求高
组织培养技术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操作不当容易导致失败。
变异可能性
虽然组织培养可以获得遗传稳定的种 苗,但也有一定的变异可能性。
Part
05
百合组织培养的前景展望
百合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高效繁殖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实现百合快速、高效繁 殖,满足市场需求。
基因工程
结合基因工程技术,实现百合优良性状的遗 传转化和分子育种。
品种改良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百合品种改良,提高 抗病性、抗逆性和观赏品质。
资源保护
通过组织培养保存珍稀、濒危百合品种资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
对百合组织培养的期望和建议
加强基础研究
深入开展百合组织培养的基 础理论研究,提高技术水平 。
推广应用
加强百合组织培养技术的推 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百合组织培养 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 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升我国百合组织培养的国 际竞争力。
实验材料
健康无病虫害的百合鳞茎 。
实验操作步骤
消毒处理
将百合鳞茎放入消毒液中 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取出 晾干。
观察与记录
定期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 况,记录生长数据和照片 。
外植体切割
用镊子将百合鳞茎切割成 适当大小的小块,作为外 植体。
接种与培养
将外植体放入已配置好的 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 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合胚的组织培养技术
摘要:百合杂交中胚败育现象严重,影响新品种培育,可采用胚的组织培养(即胚拯救)技术。
以百合杂交胚作为外植体,通过初代、继代及成球培养,完成百合的育种和扩繁,经过炼苗及过渡移栽后,实现大田移栽,最终可有效的解决此问题。
关键词:百合;胚败育;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q949.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27-1
百合(lilium spp)属于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鳞茎类球根花卉。
我国百合种质资源丰富,许多百合具有相当优良的性状,如毛百合可以很好抗镰刀菌。
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百合的育种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国外,特别是具有优良性状的野生百合中用于杂交育种的品种相当有限。
百合杂交育种中存在普遍的胚败育现象,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胚拯救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现象。
1 外植体选取与消毒
选取百合杂交授粉后种子的胚作为外植体。
在百合杂交授粉后50~60天,取下膨大的子房,剥出子房中的种子,选取发育饱满的种子。
并用稀释50倍的84消毒液将种子浸泡一夜进行初步消毒。
初步清洗消毒后的种子需要再次灭菌处理。
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上,将浸泡后的种子转移到实现准备好的无菌瓶中,用事先配置好的1%的生汞浸泡种子20分钟,进行进一步消毒。
浸泡后,回收用于消毒的生汞,取出种子并转移至新的无菌瓶中,
用事先准备好的无菌水清洗三遍后转移至无菌纸上待用。
2 胚培养阶段
将消毒好的种子放在无菌吸水纸上沥干水后,用无菌手术刀将种子切开,挑出中间细长的胚,放在胚培养基上。
需注意的是胚要接种在培养基表面,不要没入培养基。
以每瓶培养基接种10个外植体为宜。
初代培养进行的是萌发诱导,经过多次试验,初代培养基以ms+蔗糖30g+琼脂7g+1.5naa为最佳,ph 5.8-5.9之间,并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5℃左右。
在12小时的日光照时间下,一周左右发生胚萌动,一个月前后抽叶成球并生根。
这时候可以修剪根叶,并进入继代(增殖)的培养阶段了。
3 继代培养(增殖培养)阶段
百合的新球进行第一次继代培养时繁殖率一般较低,但2~3次之后,繁殖数可达到5倍左右。
继代培养的培养基选用
ms+1.0ba+1.0naa,ph维持在5.8~5.9最佳,并继续予以每日12小时的光照时间。
试管苗经30天的培养后,便可以进行切割以扩大繁殖数量。
当其数量达到一定值后,即可进行下一个成球培养阶段。
4 成球培养阶段
当继代苗扩繁到需要的数量之后,即可转移到养球培养基上培养。
养球培养的培养基可直接在ms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蔗糖80g,7天左右可见白色根生成,经过20~30天后再转一次瓶,转瓶4~
5次后,即可进行炼苗驯化,并准备移栽。
5 炼苗及过渡移栽(驯化)
过渡移栽是整个组培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如果准备不充分,整个组培过程将前功尽弃,因此移栽前要准备充分。
用镊子将幼苗从培养基中取出,用流动的清水将根部洗净并晾干。
由于幼苗植株脆弱,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对根系的损伤,以提高栽后成活率。
将晾干后的种球和甲基托布津粉剂以及千分之五高锰酸钾消毒后的草炭充分混合搅拌均匀,用报纸包裹好后,放入4℃~5℃冷库内冷藏2个月。
冷藏后的百合幼苗最好能够先栽植在温室大棚内进行驯化,即将组培苗从无菌环境中移植入大田前,逐渐增强对外界抵抗力的一个适应过程。
未经消毒的苗床土壤很容易污染抵抗力较弱的组培苗,因此需要在炼苗前将土壤用甲醛进行醺闷消毒后,再用千分之5的多菌灵将苗床充分浇透灭菌,即可使用。
苗床宽1米左右,床底整平,上铺10公分的栽培基质,基质以珍珠岩:蛭石:泥炭=1:1:1为好。
按行株距10cm×10cm规格进行种球栽植后,上覆10厘米栽培基质即可。
栽入苗床后,幼苗需要充足的水分浇灌,尤其是清洁的水源为佳。
有条件的可以在苗床上方搭建小拱棚,以防止水分过度蒸发,减少幼苗的死亡率。
移栽当天可喷施1/2的ms营养液,2周后喷施叶面肥料进行营养
补充,促生新根。
在驯化养护过程中,需每隔一周喷施一次1000倍液的多菌灵,连续喷施3~4次以防治病害。
2周后可喷施叶面肥,进行营养补充,以促进新根生长。
移栽初期需特别注意保持苗床和空气湿度,采取间歇喷雾的方法,保持基质湿润,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温度维持在15℃~25℃。
百合苗栽下约半个月后长出新叶,30天左右便可进入大田移栽阶段。
6 大田移栽
大田移栽应选择温暖晴朗的天气,通常在小苗长至5cm以上时移栽成活率较高。
移栽苗的后期管理工作与百合种球的大田种植一样操作即可。
参考文献
[1] 洪坡.百合花卉的综述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28(2):68-70.
[2] 龙雅宜.几种主要切花的生产技术.第二讲百合[j].西南园艺,2001,29(3):49-51.
[3] 宋建英,叶建仁.百合组培技术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73-76.
作者简介:丁烨,本科,从事花卉生产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