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组织培养综述

合集下载

百合组培实验报告

百合组培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百合组培实验报告篇一: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实验一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让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

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

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吲哚乙酸(IAA)和6–苄基氨基腺嘌呤(6–bA)的比例,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

三实验器材(一)试剂乙醇、IAA或2,4–D、hgcl2(或次氯酸钠)、6-苄基氨基腺嘌呤(6-bA)ms培养基(二)仪器设备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100mL),烧杯,量筒,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橡皮筋等三实验步骤1.配制培养基(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培养基(蔗糖含量为10g/L,2,4–D含量为2mg/L,琼脂10g/L)。

(2)试验培养基:在ms培养基中按表33–1加入IAA和6–bA。

吲哚乙酸先用少量0.1mol/Lnaoh溶解,6-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0.1mol/Lhcl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2.培养基灭菌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ph5.8,趁热分装于100mL三角烧瓶中,每瓶约20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两层称量纸包扎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1kg/cm2)下灭菌20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

接种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如长镊子、解剖刀、剪刀等)及灭菌水,需同时灭菌。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

百合的组织培养
一、培养部位 兰科植物可以培养的部位主要是顶芽和侧 芽,个别可从叶片培养得植株。 1.新芽的茎尖 茎尖是细胞分裂最旺盛的部分,也是培养 成功率最高的部位。 2.花梗 当兰花开花约一个月后,剪取其花梗顶 端及若干个花梗腋芽。
二、茎尖的选取、灭菌和接种 1.芽的准备和灭菌 取2~6cm大小切取下来,流水冲洗,并把最外 面的1~2片苞叶去掉,再用10%次氯酸钠或漂 白粉溶液(10g漂白粉溶解于140ml水中,充分 搅拌匀后,静置约20min,取上清液)中浸 10~15min。剥离和切割。容易产生褐变的,在 切割时应将芽放在无菌水中操作,这样会比在 空气中褐变的机会少些。以消除病毒为目的时 要尽量小些,可以小到0.1mm:若以繁殖为目 的,培养物可在2~5mm左右。
2.接种 茎尖接种以固体培养基为好,但 因属而异,如蕙兰属在液体培养基培 养形成原球茎后则用固体培养基进行 继代培养,而卡德兰属和石斛属这一 类易变褐枯死的属,以在液养的茎尖即可形成原球 茎球状体,以后即发芽生根长叶。应在其发 芽前把它切成小块进行转移,让它继续不断 地形成原球茎球状体。这样连续的进行继代 培养,短时间可以得到大量的原球茎球状体。 4.培养基 对于许多兰花来说,MS培养基最好。另 外KnudsonC(KC)培养基也不错。
百合的组织培养
部分参考图片
百合的组织培养
我国近年来,昆 明、上海、深圳的百合 切花生产发展较快,已 形成三大生产基地。目 前国内切花栽培的百合 大多是亚洲型,主要从 荷兰、日本引进,经过 几年的栽培试验,已筛 选出一批适合我国生产 的品种。
百合的组织培养 百合的组织培养繁殖自20世纪 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人以叶片为 外植体诱导出大花卷丹的小植株。 我国于80年代初由兰洲百合的 花药、花丝等培育出完整小植株。 80年代以后,培养出去病毒的百合 种苗和通过胚培养获得远缘杂交的 新品种。

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

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

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是一种基于组织培养的生物技术,用于推动百合苗木的快速繁殖和大量生产。

本文将详细介绍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及其应用。

一、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的定义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是指将从百合茎叶、花序等部位分离得到的珠芽、球墨体、茎尖等组织,经过营养基进行处理,使其分化和增殖成百合幼苗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高档食品、药材及观赏园艺等领域的快速繁殖和大量生产。

二、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的步骤1.取材处理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的第一步是取材处理。

常用的材料有百合的球茎、花序、茎尖、离体珠芽等。

在取材时,应尽量选择无损、新鲜、健康的组织,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取材后要立即进行处理,以保持样本新鲜。

2.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后续操作的成败。

在消毒时,可以采用醇、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也可以采用高压灭菌的方法。

消毒时间和剂量的选择应根据组织的类型和大小、处理温度和时间、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加以合理确定。

3.分离组织分离组织是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的核心操作之一。

在此步骤中,要将珠芽、球墨体、叶片、茎尖等组织分离开来,并通过筛选和鉴定,选择出强生长能力和快速分化的优良组织。

分离组织后,将其置于营养基中进行培养。

4.培养基处理培养基处理是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中最关键的一步。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组织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合适的营养基成分和浓度,以满足组织生长与分化所需。

营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无机盐、有机物、维生素、激素等。

5.组织培养组织培养是百合珠芽组培繁殖技术中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在此步骤中,需要将经过处理的组织转移到营养基中进行培养,以促进组织生长、分化和增殖。

组织培养的条件应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和处理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例如温度、湿度、光照、激素浓度等。

6.移栽和扩繁在组织培养一定时间后,可以选择将获得的百合幼苗进行移栽和扩繁。

移栽时可将百合苗木转移到培养基中,并加入适量的生长调节剂和矿质元素进行加速生长。

百合初代培养实训报告

百合初代培养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学习百合初代培养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百合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提高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对百合初代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践操作,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百合组织培养概述百合(Lilium)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百合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方法,通过将百合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使其在无菌条件下生长、分化,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 百合初代培养方法(1)外植体选取选取百合鳞茎或叶片作为外植体。

鳞茎选取饱满、无病虫害的健康鳞茎;叶片选取叶尖或叶缘部位。

(2)外植体消毒将外植体放入70%酒精中浸泡30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放入0.1%的氯化汞溶液中浸泡5-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3)接种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含有不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

培养基成分:MS培养基+6-BA 0.5mg/L+NAA 0.1mg/L。

(4)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25℃±2℃,光照强度为1000勒克斯,每天光照12-14小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3. 百合初代培养过程(1)愈伤组织诱导接种后3-5天内,外植体开始生长,形成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呈白色、质地松软。

(2)芽分化愈伤组织培养7-10天后,开始分化出芽。

芽分化过程中,可适当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比例,以促进芽的分化。

(3)生根芽分化后,将芽转移到含有NAA 0.1mg/L的培养基上,促进生根。

生根过程中,芽可逐渐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中。

(4)移栽当百合植株长到2-3片叶时,可将其移栽到营养土中。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百合初代培养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成功诱导出百合愈伤组织,并分化出芽和根,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2. 实训结果分析(1)外植体选取对百合初代培养效果有较大影响。

鳞茎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叶片外植体。

百合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百合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百合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组织培养是进行植物快速繁殖的常规手段,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快速获得无病毒植株,对繁殖珍贵花卉品种是简易而有效的方法。

本研究通过组培快繁再生体系的建立、试管鳞茎的增、大再分化及移栽后的生理检测对东方百合“西伯利亚”、“索邦”和铁炮百合“白天堂”的快速繁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以鳞片和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通过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的方式,对启动培养、增殖培养、生根移栽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MS基本培养基中附加适宜浓度配比的NAA与6-BA可诱导不定芽再生,再生频率在80%以上。

2、试管苗叶片下部分化能力较强,是建立高频快速增殖体系的首选材料:“西伯利亚”和“白天堂”再生芽的能力要强于“索邦”;用NAA或IBA与KT组合诱导不定芽增殖效果较好,再生频率在86%以上,适宜“白天堂”“西伯利亚”“索邦”试管苗增殖的激素配比分别为NAA 0.2mg/L+KT 0.4mg/L、NAA 0.1mg/L+KT0.2mg/L、IBA 0.1mg/L+KT 0.2mg/L。

3、百合试管苗具有较强的生根能力,在继代增殖的同时就可达到生根的目的。

4、以珍珠岩:土(3:1)为移栽基质,选取鳞茎直径≥1cm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

培养基添加物对百合快繁体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30g/L蔗糖和3mg/L多效唑分别为促进“索邦”和“西伯利亚”生长的最佳培养基。

在添加60g/L蔗糖和3mg/L多效唑的培养基中“白天堂”试管鳞茎的增大及再分化效果最佳。

在上述最佳培养基中,各供试品种出瓶直径均在1cm以上,东方百合增殖系数可达8以上。

活性炭可以提高试管苗的质量,浓度在4~10g/L时,“白天堂”、“索邦”及“西伯利亚”试管鳞茎生长情况较好。

将移栽成活的健壮试管苗移栽入土后进行多效唑叶面喷施,研究结果表明:以500mg/L多效唑处理5周,百合叶片的气体交换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组织含水量减少,对试管苗移栽入土后的生长发育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最新百合组培实验报告

最新百合组培实验报告

最新百合组培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百合组织培养的最佳条件,以实现高效繁殖和遗传改良。

通过对比不同培养基、激素浓度和培养环境对百合组织生长的影响,确定最适合的培养参数。

实验材料:1. 百合种球2. MS培养基3. 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4. 无菌水5. 培养皿和培养箱6. 75%酒精和0.1%硝酸银用于消毒7. 称重天平和移液器实验方法:1. 种球消毒:选取健康无病虫害的百合种球,用75%酒精浸泡10分钟,再用0.1%硝酸银溶液消毒5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2. 组织切割:在无菌条件下,将种球切成约1平方厘米的小块。

3. 培养基制备:按照MS培养基配方,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制备出一系列实验组。

4. 接种:将处理好的百合组织块接种到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3块组织。

5.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25°C,光照周期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

6. 数据记录:每天观察记录组织生长情况,包括生长速度、形态变化和任何异常情况。

实验结果:经过两周的培养,发现在添加了适量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MS培养基上的百合组织生长最为良好。

其中,生长素浓度为0.5mg/L,细胞分裂素浓度为1.0mg/L的培养基上,百合组织的增殖率最高,且无明显变异现象。

结论:本实验确定了百合组织培养的最佳激素浓度,为百合的快速繁殖和遗传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工作将进一步探索其他影响因素,如培养环境的湿度、光照强度等,以优化培养条件,提高百合组织培养的成功率。

组培实验室百合组培扩繁的实习内容

组培实验室百合组培扩繁的实习内容

组培实验室百合组培扩繁的实习内容百合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有长达25年的观赏期。

因其花开洁白如雪,故名百合。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鲜切花的干燥根和鳞茎部分,鲜切花含有花青素、原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

百合可作药用;百合干燥根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百合鳞茎还可作饲料添加剂。

百合干和百合干根可以食用,鲜切花可作为鲜花出售,干燥鳞茎可作为观赏花材。

一、百合组培扩繁的目的及基本步骤从百合无菌小苗中收集具有2个以上子代的根茎叶进行培植,培养基要求以有机质、钙镁磷等无机盐为营养成分,以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为条件,培养后置于营养钵中进行增殖培养。

在培养基 pH值为6.5~7.0及一定水流量下,培养7~10天后,子代根茎叶长到1 cm左右时,选择叶片上有少许绒毛、叶片肥厚、根系完整时剪去老叶片,保留嫩茎,剪后放在培养基中进行催芽。

待萌发出幼苗后移入大盆栽培。

百合无根小苗生长迅速,为防止植株失水造成死亡,要及时采取控水措施。

由于百合根系较浅,为了避免植株倒伏、减少植株伤口感染病毒等疾病和真菌感染,要及时清理组培材料中被感染的根部并清洗干净。

在实验室进行百合小苗组培前,应先进行消毒处理,在一定条件下用50-60 mg/L波尔多液浸泡20分钟以上进行消毒。

二、百合组培扩繁过程中各步骤的操作要点1.种子处理:用1%~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0~20分钟后捞出沥干后晾干待用。

2.扦插:用0.1%~0.3%次氯酸钠溶液扦插,时间为3~4天。

3.去杂和消毒:用1%次氯酸钠溶液先将根茎冲洗干净后置于20℃左右的条件下烘2~3小时。

4.子叶接种:使用0.1%~0.3%过氧乙酸溶液浸种3~4小时后从叶尖中抽出。

5.扩繁:可使用无性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或扦插繁殖(利用无性遗传繁殖原理培养基中带有致病基因)均可用无菌操作方法。

6.定芽:选取健壮无病虫害、健壮子叶上长有顶芽、有2~3片叶、3~4片叶且无病虫害的枝条用于定芽、扦插。

百合繁殖新技术

百合繁殖新技术

1 2
选择合适的基质
选择适合百合的基质,如沙子、蛭石、珍珠岩 等。
选择适当的容器
选择适合百合生长的容器,确保容器的尺寸和 形状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排水。
3
准备基质
将基质混合在一起,并加入适量的水,使其湿 润但不过湿。
百合无土栽培的流程
01
选择适当的植物
选择健康的百合鳞茎,并确保它 们是适合无土栽培的品种。
无土栽培技术也可以用于家庭园艺,特别是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 ,使用无土栽培可以节省空间并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研究领域
无土栽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植物生理学、植 物病理学和遗传学方面,以提供更稳定和可控的生长环境。
05
新技术的比较与选择
技术比较
01
传统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是一种传统的百合繁殖方法 ,但种子发芽率低,生长周期长,对 环境要求高。
产业前景预测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对花卉和园艺植物的需求不断增加,百合作为重要的观 赏和药用植物,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基因工程、组织培养、高效栽培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 百合繁殖技术将不断升级和优化,推动百合产业的发展。
产业集群化发展
通过建立百合产业园区和基地,实现百合生产的集群化发展,提 高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促进百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操作难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的繁殖方法。 • 环境条件:根据百合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例如,
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而鳞片繁殖则需要在温暖湿润的环 境下进行。 • 经济效益:根据所需投入的成本和时间,选择经济效益较高的方法。 例如,组织培养需要投入较多的设备和人力成本,但可以快速获得大 量优质种苗;而鳞片繁殖则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成本相对 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合的组织培养
xxx
摘要:百合的离体培养是目前为止百合迅速繁殖的最有效方法,下文对百合的外
植体选择和处理、离体培养的器官发生途径、和组织培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
综述。并对百合组织培养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百合;外植体;组织培养;器官发生

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是著名的观赏花卉,可食用,
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利用组织培养进行繁育是百合无毒化和商品化的必要途径。
百合的传统繁殖方式主要有珠芽繁殖、小子球繁殖、鳞片繁殖3种方式。由于百
合的常规繁殖率低,易感染病毒,所以对繁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繁殖
技术对百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1、百合组织培养的特点和优势
培养条件可人为控制,进行周年生产。植物组织培养中采用的植物材料是经
过精挑细选的,他们生长的培养基及小气候环境都是人为控制的对其生长最有利
的,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气温频繁变化甚至是灾害性气候等外界不利因素
的影响。并且条件均一,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生产。
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成本较低。人为控制的条件可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
要,所以生长快,培养周期比其它繁殖方式短很多。虽然组织培养先期投资较大,
需要一定的设备及能源消耗,但是在百合开始批量生产之后,相对于有性繁殖来
说成本低廉的多。
管理方便,便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在工厂高密度
培育,并可以通过机械进行培育,与传统的盆栽相比,省去了中间一系列繁杂劳
动。
培养材料来源广泛。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 单个细胞、
小块组织等经离体培养均可再生形成完整植株。由于取材少,培养效果好,对于
新品种的推广和良种延续还有灭毒等都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另外,百合组织培养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百合可以进行远缘杂交,但由于
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原因,常使杂种胚早期败育,而不能得到相应的杂种植物。而
通过组织培养,可使其顺利生长,得到远缘杂交品种并讲品种延续下去,从而选
育出园艺新品种。此外还可采用愈伤组织诱变、花粉培养等多种方法来进行花卉
育种。在传统的人工培育的过程中,当百合靠有性繁殖法繁殖时,因受病毒感染,
会造成病毒逐代传递积累,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而选取新生的无毒组织进行组
织培养,可以培养得到脱毒苗,这为后代保持优良性状提供了保证。
2、百合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
叶片、鳞片、茎段、根是目前百合组织培养中普遍使用的外植体。从理论上
来讲,各种植物的体细胞都具有全能性,即每一个细胞都有分化形成完整的植株
的能力,但是越是具有全能性的部位,组织培养的成功率越高。潘佑找等人的实
验中,以兰州百合的鳞片、叶片、根等不同部位为外植体进行再生植株的培养,
发现不同外植体的不同部位分化能力存在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鳞片的分化能力
最强,所以鳞片是所用最多的外植体;同时,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分化能力也不
同,鳞片中以下部分化能力最强,根以基部分化能力最强。所以,可以根据想要
选择的器官发生途径来选择外植体的器官和部位。
外植体一定要经过灭菌处理,才可以进行再生培养。选择无病斑的鳞片或根
等,清洗干净,然后进行灭菌处理,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5%的酒精溶液消
毒10~15秒,接着用无菌水冲洗两次,用无菌水冲洗后,再用1%的升汞处理,
并再次用无菌水处理。用剪刀将所需部位剪为一厘米左右的小块,然后用镊子将
材料小心接种到培养瓶上培养。全程注意灭菌。由于鳞片直接与泥土接触,带菌
较多,灭菌较困难,所以鳞片较珠芽、叶片、花丝等灭菌步骤较为复杂。
3、器官发生途径
器官发生就是由愈伤组织的部分细胞在形态结构上发生特化,使之与正常
的愈伤细胞有所不同,或者由外植体的部分细胞不经愈伤阶段而直接转化形成原
形成层细胞,再进行分化。形成初生芽和初生根等,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因为芽和根都是整个植物体的一种器官,所以这一过程叫做器官发生。
愈伤组织途径是外植体经过植物的生长调节剂后,线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器
官分化形成许多芽体,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这种途径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途径,
6BA和2,4-D组合诱导愈伤组织的成功率较高,实验证明,最理想的诱导百合
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NAA。然后根据要诱导生根或是生芽,通过
调整植物激素配比进行控制。
不定芽途径是通过诱导形成大量腋芽,从而获得大量的幼小植株。这种途径
产生变异的机会较小,所获得的苗的品质也较为均匀。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
MS+6BA+NAA。
胚状体途径是通过诱导植物体细胞或组织产生胚状体,再由胚状体发育成大
量植株。这种途径较易产生变异。百合不同的外植体以及鳞片不同部位的材料分
化成小植株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百合组织培养中,有4条途径形成胚状体。一
是外植体表面形成大量愈伤组织,然后再遇上组织表面产生胚状体;二是在外植
体已分化组织中,由少数薄壁细胞转变成分生组织,形成胚状体;三是由外植体
表面已分化细胞形成胚状体;四是在愈伤组织内部产生分化中心,形成一个或者
多个胚状体。将胚状体包装进胶质的“人工种皮”中,创造一个与种子结构相似
的人工种子,这种技术已经在广泛的应用中了。
小鳞茎途径是百合的一种较为独特的器官发生途径。用激素诱导小鳞茎产生
的合适部位为花的下端,改变激素的种类含量诱导外植体的生根或者继代。
还有一种是花粉胚发生,花粉胚是由小孢子或其分裂产物等单倍体细胞产生
的体细胞胚,可以发育成单倍体植株。但是它起源于一个非合资细胞,经过胚胎
发生或胚胎发育形成胚状结构。
4、组织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百合进行组织培养的时候,培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相继出现污染,比较常见
的是在培养基中有可见的菌落,一些容易培养的菌类生长迅速,会很快蔓延整个
组培瓶。这些污染基本是由百合自带的细菌和接种时掺杂的细菌造成的。特别是
很容易出现污染的鳞片。另外,在组织培养中有些不易培养,或是在植物内部寄
生或共生的菌类或病原菌,由于在继代培养时没有表现出来或只有很微弱的表现,
将会对整批植株造成重大的威胁。为了减少百合组织培养中污染的发生,减少病
原微生物对百合的影响,培养基要严格灭菌,操作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消毒。如果
发现污染,要及早进行处理。
对于百合被菌体污染,利用抗生素这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使用抗生紊时需
对症下药,要决定最小抑制浓度。并确定使用的抗生索不会对植物造成病害或突
变,确定抗生素在培养基上是否有作用需要多种混合或者交替使用以确定其会起
作用,并避免抗药性。一般分生组织生长较快,来不及被感染,所以用分生组织
培养的再生植株可以有效的避免潜在性污染。另外,利用培养基中高盐或高糖的
浓度在培养基可抑制部分微生物生长。
在植物的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也极为常见,尤其是愈伤组织的继
代培养中。引起褐变的原因是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细
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严重影响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器官分化,
最后变褐而死亡。预防百合组培褐化的措施有三种: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及最佳培
养基 ,继代培养时及时转移,暗箱培养。
5、展望
百合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其观赏性方面可以继续改进。组织培养不仅可以涉
及更多的观赏性强的百合品种,同时,可以通过杂交、诱导、甚至是基因改造来
获得新品种,然后用组织培养的方式将品种保留下去。

参考文献:
1、李莜帆 百合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安徽农业科学报
2、周春华 百合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2013(4):193~195
3、王建力 花卉组织培养技术发展概述 园林科技 2009(1):9~11
4、李莜帆 几种百合组织培养及体细胞胚发生技术的研究
5、刘广军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现代花卉生产中的应用 安徽农学通报
2011(17):92~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