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和后印象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风格方面:印象派:印象派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物,根据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
他们有意放松严谨的造型,笔法多样,注重光与色本身,题材成为光色的载体和附属品。
代表画家有:马奈,德加,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新印象派:在印象派发展的时候,法国又出现的新的用色方法,以修拉为代表的“点彩派”。
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
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
后印象派:美术史家把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几位风格迥异的天才画家统称为“后印象派”,他们更集中突出的表现颜色与光影的变化。
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塞尚修拉劳特累克高更特点:印象派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
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旅程,始终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演变。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绘画艺术经历了重要的变革,其中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流派。
印象派以其大胆的创新和对自然光影的独特表现技法,挑战了传统绘画的规范。
而后印象派则在印象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色彩、形状和个人情感,形成了不同于印象派的独特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发展历程、主要艺术家及其作品特色,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印象派的起源与发展印象派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它是一种旨在捕捉瞬间光影效果和色彩变化的绘画风格。
传统的绘画方法强调细节与线条的精确表现,而印象派则更关注对光影的变化、商街生活、自然风景等现实生活场景进行即时描绘。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发生着重大变化。
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得许多艺术家面临传统艺术体制的挑战。
此时,巴黎成为文化与艺术的中心。
众多艺术家聚集于此,他们希望在自由、多样化的创作环境中寻找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印象派应运而生。
主要艺术家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他于1872年创作的《日出·印象》被认为是这一流派名称的来源。
这幅画描绘了黎明时分港口景色,运用了浓烈而富有表现力的色彩,高度概括了光影变化的特质。
此外,毕沙罗、雷诺阿、德加、塞尚等也是重要的印象派画家。
他们各自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生活中的美。
例如,雷诺阿以其典雅而生动的人物肖像著称,而德加则专注于舞蹈表演和女性形态,通过不同于常规透视法则描绘空间。
艺术特点光线与色彩:印象派艺术家使用短促快速的笔触来捕捉光线照射下物体表面的瞬时效果。
他们常常选择户外作画,以便直接观察光线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自然题材:许多印象派作品展现了日常生活场景,如公园散步的人、繁忙的咖啡馆,或宁静的大自然景观。
这些题材出现在当时众多市民的新兴生活中,并赋予了作品一种亲切感。
论述后印象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异同

论述后印象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异同印泉主义是以当时光学理论的启发下得以兴起的,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发展到新印象主义更是将光学原理的运用发挥到了及至。
若从艺术是情感的产物角度来讲,它们就偏颇了艺术,从艺术最本真出发,后印象主义才真正算是艺术,一如印象派对传统的反叛一样,后印象熔铸了-I’A,的情感、思想、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革命。
后印象主义绘画偏离了西方客观再现的艺术传统,启迪了两大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即强调结构秩序的抽象艺术(如立体主义、风格主义辱)与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主义(如野兽主义、德国表现主义等)。
所以,在艺术史上,后印象主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
标签:印泉主义;后印象主义;塞尚后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
后印象主义一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用来描述文森特·梵高、高更和保罗-塞尚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
该词由英国艺术评论家并曾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福莱提出的。
他想对保罗·塞尚立论,就需要一个新术语。
几十年来,法国人并没有将这三个人和印象主义加以区别,只是近期才用这一术语把他们和那些主要名家区分开来。
虽然保罗·塞尚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和那群画家一起展出作品,但“后印象主义”仍是一个方便的术语用来突出这三位后来的画家,而且他们也确实与该群体十分不同。
1.后印象主义所谓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
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
后来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
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 (New-Impressionism)直接给新印象主义以启示的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家布朗所著<<绘画艺术的法则>>, 谢佛勒所著<<色彩的并存对比法则>>中有关色彩混合的理论,自然科学试验的成果表明, 在光的照耀下, 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 必须把不同的, 纯色彩的点和块不经调混地并列在一起. 用这种方法, 颜色的彩度的亮度可以获得最鲜明的效果, 而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眼中的视觉调绘中形成的.因为新印象主义根据这一色彩分割的理论作画, 所以也被称作"分割主义"(Divisionism), 也因为他们在具体敷色时用点彩的方法, 所以有被称作"点彩派"(Pointillism). "新印象主义"一词是由这派的理论家费利克斯.费内翁于1884年在布鲁塞尔的美术杂志<<现代绘画>>上首先使用的, 它恰当说明了在追求绘画中光和色的表现上, 新印象主义是进一步发展了. 新印象主义不仅是印象主义在技法上的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对印象主义的经验写实的某种反拨, 在艺术中灌注古典理性精神.正当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一个新的支派,即新印象主义。
它的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他们崇拜理论,把理论看得高于感觉。
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谢弗勒尔的色彩学说,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
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以区别于莫奈为代表的“浪漫的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的名称是由费里富奈翁关于《1886年的印象派》书中所言“深信印象主义已被修拉的新风格所代替了”,于是人就称以修拉为代表的这一主义为“新印象主义”。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

情
印象派產生的背景
• 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摧毀了封建政權,帶來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 歐洲各國的民主改革。1792到1853年法國又經三次共和政權的更替, 反應多變的政局,法國藝術思潮也發生激烈的變動,產生四次藝術史 上重大的運動--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和印象主義。 • 當時的法國畫家力圖創新,反對當時已經陳腐的古典學院派,也 反對當時已經落入俗套、只在中世紀文學中尋找創作靈感、矯揉造作 的浪漫主義。 • 它在柯洛的巴比松畫派以及庫爾貝的寫實作風的影響和推動下, 在十九世紀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光學理論和攝影實踐)的啟發下, 注重在繪畫中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 • 反對西方百年來在畫室中作畫的傳統習慣,摒棄從十六世紀以來 變化甚微的褐色調子,主張到室外,在陽光下,根據眼睛的觀察和直 接感受作畫,表現物體在光的照耀下色彩的微妙變化,在繪畫表現上 開闢了新的領域。 • 印象派還從荷蘭的風景畫派、西班牙的委拉斯貴玆、英國的泰納、 康斯太勃的作品中吸取營養。日本浮世繪、中國繪畫對印象派畫家的 探索和創新都起過促進作用。
各画家的代表名画须知
• 印象派代表:莫奈《印象· 日出》《阿尔让特伊大桥》《阿尔让特伊帆船》 《卢昂大教堂》《睡莲》等,马奈《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 笛的男孩 》,雷诺阿《少女肖像》 《游船上的午餐》《饼干坊街的舞会》 《包厢》毕沙罗《逢图瓦兹的红屋顶》《蒙马特尔大街》德加《舞台上的舞 女》《熨衣妇》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不同
• 差别是什么?
• • 印象主义表现的是眼睛直接看到的东西, 就是表现非常客观的东西. 后印象派完全不一样了,能够先自己主 观的感情,表现自己的主观情绪,这种 色彩就是客观物体的原来色彩已经不重 要了,更重要的是用这种的物象来表达 人类自身内心的一种主观 感,所以 这种画派更多的是认为不能像印象主义 模仿世界,而是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 主观感受。如果你那天心情非常不好, 或者心情灰暗,哪怕是阳光灰暗你都会 觉得很惨淡。这就是人的主观感受对客 观世界的不同的反映。 • 从历史事实来看: 印象派指的是19世 界后半页在法国出现的一个艺术流派, 代表画家是莫奈、马耐、德加等画家。 后印象派指的是塞尚、梵高、高更这三 个画家,他们反对印象派完全客观的观 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而更多地赋予绘画 以象征意味和主观表现色彩。 • 从风格来看: 印象派追求色彩对外光 的真实表现,并且抛弃了许多对细节的 造型上的刻画,画面的感觉更接近于生 活中人对自然的瞬间印象。 后印象派 画家各有特点,如果加以归纳,他们都 不同程度地打破了视觉艺术的写实规范, 在画面中加入了一些象征意味的元素, 并且三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日本浮世 绘的影响,尤其是高更和梵高,将东方 元素结合在自己的作品中,令人耳目一 新。这个流派可以说是西方现代艺术诸 流派的鼻祖,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
12第十二讲: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美术

3、雷诺阿 ①主要画妇女肖像和裸体,画面充满欢 乐的气氛和感情色彩 ②早期受德拉克洛瓦、库尔贝、马奈影 响,一度在画上出现古典的严谨。画风更 具温柔的诗意情调。
《 包 厢 》
《煎饼磨坊的舞会》 1· 3x1· 7m
4、德加 ①出身富裕,画风不迎合世俗。 ②受过严格的古典主义教育,其艺术根植 于古典传统。 ③作品既有古典的严谨又有印象主义的偶 发和随意性。
三》、印象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马奈 ①未参加任何一届印象主义画展,却一直被尊为印象 主义的领袖。 ②崇拜历代大师,受古典艺术的熏陶,作品中始终保 持着某种宏大和庄重的气魄。 ③注重黑色的运用。 ④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 鲜感。 ⑤善于把过去的优秀作品加以“改变”成为别具意味 的新作
1、塞尚 <1>专注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 现,对色彩和明暗作沉着而深入的分析:A.采用色 的团块表现法来描绘物象的体积,深度.B.用色彩 的冷暖关系来造型。 <2>用几何因素构造的形象结构:厚实,严密,予 人以沉重,压抑之感,充满结构和色彩的美和诗 意。 <3>遵从古典艺术的原则,对物象的体面结构的 研究暗示了而后的立体主义理论。
一、印象主义美术
一》、印象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原因 1、学院派的因循守旧。 2、自然科学特别是光学的发展。 二》、印象派美术的基本特征 1、重外光 2、重瞬间 3、重视觉混合 4、重气氛 5、双重性:①一方面,从不同方面以新的视角真实、科 学地描绘客观世界,体现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和革新 的一面;②另一方面,创作中舍弃了崇高的理想。
《亚维农少女》 毕加索 立体主义
印象派、后印象派与传统绘画的区别

印象派、后印象派与传统绘画的区别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作。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地,14-15世纪早期画家乔托、马萨乔等把人文思想与对自然的逼真描绘结合,虽还具呆板僵硬痕迹,却显出了与中世纪不同的现实主义风格。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画家们再真实与幽雅方面达到了同意,有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盛期三杰”。
提香、乔尔达内等威尼斯画派画家注重光与影的表现,追求享乐主义的情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20-1590年的手法主义画家不关心作品内容的表达,而对形式因素予以极大的热情,热衷于表现扭曲的体态、奇特的透视和绚丽的色彩,反映出与文艺复兴的古典审美精神相异的情趣。
另外又有尼德兰、德国、法国的文艺复兴绘画也把意大利风格与本土传统融合,创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
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
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三.写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
18世纪的西方绘画,洛可可风格兴盛一时。
与此同时,写实主义也得到发展。
洛可可特点:华丽、纤巧、追求雅致、珍奇、轻艳、细腻的感官愉悦。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
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19世纪欧洲绘画【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 莫奈 年在阿弗尔港口 画的一幅写生画。 画的一幅写生画。 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 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 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 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 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 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 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 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 印象》。 印象》 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 《日出·印象 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 海景写生画 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 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 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雾气交融的景象 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 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 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 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 瞬间的感受。 瞬间的感受。
《塔希提人》、 《雅各与天使搏斗》
塔希提人
雅各与天使搏斗
后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画家,通过使画面脱 离对自然对象的依赖,以具有强烈 主观性的形象和形式,开启了西方 现代美术的历史。
代表画家:
凡•高 塞尚 高更
•凡 高:
•
• 代表作品:
《向日葵》、 《星月夜》、 《麦田与乌鸦》
星 月 夜
麦田与乌鸦
( 1890年) 年
塞尚: :
塞尚是印象派到 塞尚是印象派到立 印象派
塞纳河和卢浮宫
பைடு நூலகம்
19001900-1903
雷诺阿
:他出身平
民,他的性格气质都是接 近平民的。雷诺瓦以画人 近平民的。雷诺瓦以画人 出名, 物出名,这之中又以画甜 悠闲的气氛还有丰满, 美,悠闲的气氛还有丰满, 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 明亮的脸和手最为经典。 脸和手最为经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 出现的艺术流派
最能体现印象主义绘画特征的作品是 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 印象》
此画描绘的是在晨雾笼 罩中日出时的港口景象。 印象主义绘画的意义在 于,使人们重新认识了 光线和色彩。与以前的 绘画相比,令人耳目一 新方知自然界中的色彩 如此丰富,如此有魅力。
对印象主义的了解
通过对印象主义的了解,他们不像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 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 把所描述的客观物象作为研究的实验媒体, 探索它们在自然光线下的存在状态和真实感 觉。
《引导民众的 自由女神》 --德拉克洛瓦 {浪漫主义}
《马拉之死》---法国 达维特
《 吃 土 豆 的 人 》
《 室 内 》
《 割 耳 后 的 自 画 像 》
《 自 画 像 》
梵高代表作《向日葵》
作品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 展示了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 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 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不 仅散发着秋天的成熟,而且 更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活 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 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不仅 融集着自然的光彩,而且宣 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 与永失激情。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
塞尚 波纳尔 后印象主义 劳特雷克 梵高 高更
雷东
塞尚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物象的基本结构,他认为自然物象都 是由圆柱体和球体等各种不同的几何体构成
梵高是一位生活在法国的荷兰画家,具有强烈的个性 和坎坷的 人生经历,他的艺术语言既有奔放而热烈的 狂躁情绪,也有孤独抑郁的悲剧意识。
{新古典主义}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现实主义}
《日出》--莫奈{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的差别
1. 2.
3.
4.
后印象主义画家们的艺术探索和追求从本质上说是对印象 主义的否定。 印象主义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思潮,无论从观念还是形态上 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后印象主义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 然的关系上的观念改革。 印象主义外形模糊、色彩斑驳、轻松地笔触是其显著特征。 后印象主义外形写实、不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形 成的真是感觉。 后印象主义因迷恋光色而破怀物象的实体结构和持久感, 并在深入研究自然中表现与自然相似的有真实感和动态感 的图像。印象主义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 象,从而摒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妙的色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