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主义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印象主义大师——梵高梵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1853年3月30日,他出生在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他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梵高的一生是悲苦的,又是短暂的。然而,他是伟大的,而且影响是长久的。

梵高,以及高更、塞尚,都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在这里,我想先说一下后印象派。后印象派,是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也好,近现代西洋美术的其他派别也好,都有一个很浅显的共同特点,那就是画中的人和物与现实中的差别很大。之所以这样讲,是由于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都非常注重写实。人物也好,风景也好,都与现实差别不大,甚至进行了美化。然而近现代美术却不再追求美,甚至追求

丑;不在强调与客观一致,反而总是要与客观不同;更重要的是,近现代的美术作品总是很难以理解(对于不太懂美术的人来说)。为什么近现代美术会有这样的转变呢?片面的回答是,因为人们的审美观在发生变化。但是,人们的审美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怪的转变?如果人们的审美观转变了,那为什么达芬奇的作品依然饱受推崇?这一点我真的很难理解。不过,有一个很简单的解释是,既然有了照相机,为什么画家画的还要和客观真实的一样呢?

毫无疑问,梵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在我看来,一位伟人总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即天赋、努力以及兴趣。这些从梵高的早期经历中都能一定程度的看出来。梵高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小时候他常常与弟弟妹妹在麦田和松林里愉快地玩耍。并且他非常喜欢大自然。在梵高十几岁的时候,他经历了四年的寄宿学校生活,被强制与大自然分离。对他而言,这犹如一场噩梦。在学校的梵高超常刻苦,曾每天学习十八至二十小时,如果发现自己不努力就自罚,拿木棍垫压在自己的背下少睡觉。后来,梵高当过店员、牧师和教师,到过海牙、伦敦和巴黎。这些都增加了他的人生阅历,为他的绘画增加了素材。

我觉得,很有必要叙述一下他的爱情经历,以增加对他的了解。1869,梵高经人介绍在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不久被派往伦敦。在那里,他对房东太太的女儿一见钟情。但梵高生性怪癖,

不懂人情世故,不善与人交往。房东太太的女儿从未喜欢过他,但他依旧不断追求,最终被遭拒绝,痛苦不堪。但人生的成长是与痛苦的经历分不开的。1880年,已27岁的梵高开始学画,绘画给他带来了无限快乐。1881年,梵高回家探亲,遇见了他的凯表姐。不久,他便喜欢上了热情大方的表姐。但在当时和表亲结婚是严重的社会禁忌。梵高不管这些,依旧勇敢地向表姐表达他的爱慕之心。结果又被拒绝。两次爱情挫折,使他的身体和精神备受折磨,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绘画上。后来,梵高又经历了几次爱情上的挫折。最后梵高意识到“酷爱艺术意味着失去真正的爱情。为了跻身于艺术家的行列,我们正付出很高的代价,包括健康、青春、自由等方面”。可见,爱情挫折让他真正地走向了艺术。

梵高是单纯的,这一点从他的爱情经历就可看出。同时,梵高又是善良的。他十分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上天是公平的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多少人的思索。但不管怎样,上天对梵高是不公平的。梵高本来就感情脆弱,容易受伤。但无论爱

情经历,生活经历,他都不断在受着折磨。没错,这些是给他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提高,让他在艺术上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他知道吗?他不知道。他是在绝望中死去的,在他年仅37岁的时候。一个天才就这样英年早逝的,生平受尽了折磨,有生之年没有得到任何一位同行的认可,只能孤独的离开。这能说是公平吗?

好在,他逝世后,总算得到了认可。虽然他永远无法知道,但他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了杰出的画家,成为了后印象派中对后来艺术影响最大的一位大师。这是对他悲苦的一生的补偿吗?

梵高所有杰出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六年中完成的。这也算是大器晚成吧。早期,由于他所经历的不幸,让他作品的情调十分低沉。但是,更多的不幸反而激起了他的反叛。他开始同情人间所有的苦难,他的作品变得响亮明朗,以此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他的《向日葵》。虽然我是一个外行,不懂各种手法技法,但每当我的目光触到他的《向日葵》,总会有种莫名的感动,内心受到震颤。他那一朵朵橘黄色的向日葵,仿佛跳动的火焰。在配上淡黄的背景,使整幅画显得如此明丽,充满希望。但是,最终梵高还是被残酷的生活压倒了。他选择了自杀。死前的几天,他创作了最后一幅画《麦田里群飞的乌鸦》。虽然画里仍有灿烂的金黄色,但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了金黄的麦田。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以及起伏不平的地面,更使整幅画充满紧张感与绝望。画

中的那三条道路,是否代表着他的迷茫呢?这幅油画,便是他的遗书了。

最后,我想讨论一下他生前为何没有成名。很奇怪,一位如此伟大的画家,为什么在世时就是得不得别人的认可呢?生前居然连一幅画都没真正卖出。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他过于创新的风格吧。在当时,他是一个另类。他没有精致的素描和细腻的笔触,甚至连基本功都不过关。而且,他还将后天习得的知识扔掉,完全地融入自然。除了这个原因,我觉得还有别的。首先,是他本来就大器晚成,加之他去世又早,使得别人没有充分的时间了解他。其次,他毕竟是生于穷乡僻壤的画家,又有多少人想去了解他呢?

到如今,梵高已逝世了100多年。但他的创作风格仍旧影响着后代画家,他的作品依旧感动着一代又一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