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印象主义大师

合集下载

后印象主义的先驱——梵高

后印象主义的先驱——梵高

140《名家名作》·人物[摘 要] 文森特·威廉·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梵高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绘画艺术,尤其是野兽派和表现派。

1889年12月23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和无法接受高更即将离开阿尔勒城的事实,梵高用剃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来,后在镇外的田埂上开枪自杀,时年37岁。

[关 键 词] 梵高;绘画艺术;内心情感后印象主义的先驱——梵高洪 涛圣雷米是位于法国南部的乡村小镇,身为一名画家,梵高为如何在这里生活而烦恼,于是他只能在这座小镇的修道院里专心作画,那里同时也是一家医院。

当时只有身为画商的弟弟提奥寄信给他,那些信件是梵高唯一和世界联系的纽带。

梵高的画第一次被卖掉就是参加展览的那幅《红色葡萄园》,卖了四百法郎,据说梵高生前卖出去的画就只有这一幅,他那些表现手法非常前卫的画还无法被当时的人所接受。

梵高一个人面对自己的绘画,他不断询问并且寻找只有自己才能画出的东西。

梵高的笔触独特而又强烈,无人能够追随,在如今的时代受到广泛的青睐,可是在19世纪末的时候,没有人能理解梵高的画,他只能逼着自己不断地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阿尔勒是梵高所热爱的法国南方城镇,这座小镇四处分布着世界遗产,虽然是座只有五万人的小城,但人们能够在城里看到古罗马遗迹,算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观光胜地。

而且梵高曾经在这里作画,因此街上总是很热闹,只要在街上走个几步就能看到古罗马遗迹。

圆形竞技场是古罗马人一定会在城里兴建的,直到现在,阿尔勒的竞技场经常会被使用,现在它则成了斗牛的场地,梵高也曾经在这里观赏斗牛,并且留下了作品《阿尔勒竞技场上的观众》。

圣奥诺拉教堂建于中世纪,这一带被称为“阿利斯康”,墓园从4世纪开始一直使用到现在,位于道路两边的就是石棺,这条路就是很有名的巡礼之路,人们认为这里离天国很近,因此有许多人都希望去世后能够埋葬在这里。

我们虽然知道梵高曾经住在那里,但那所房子已经不在了,曾经这里有栋两层楼的小房子就是梵高的家,他称它为“黄色屋子”,梵高在这里下定决心并且正式地开始了自己的绘画生涯。

后印象主义先驱-梵高

后印象主义先驱-梵高

后印象主义先驱-梵高梵高【荷】(1853年-1890)后印象主义先驱,19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1、《吃马铃薯的人》 1885年在创作《吃马铃薯的人》时,梵·高进行了大量的素描练习并最终绘制出两幅同主题的油画作品。

早在1883年停留在德伦斯期间,他就开始关注并创作与农民相关的主题场景,移居纽南之后,他描绘了超过100幅的农民和工人画像,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吃马铃薯的人》。

他在1885年4月给提奥(梵高的弟弟)的信中写道:“这周开始我的工作就是和这些农民一起围坐在只有一盘土豆的晚餐桌边。

”梵·高以当地的一个农民家庭为原型进行创作,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准确无误地描绘这些农民的外形,而是更关注家庭的氛围和反映农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这幅作品展现出一个农民家庭在微弱的灯光下共进晚餐的场景。

画家使用粗放的笔触进行描绘,虽然细节很少,但着重强调了画面的明暗效果,所有的光影都围绕一盏小灯展开,对于光源区域之外的地方的描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梵·高非常崇拜法国画家米勒(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巴比松派画家),米勒的作品对他来说就如同“艺术圣经”,梵·高一直想像他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农民画家”,因此特意选择一组农民人物作为绘画对象,这样才能展现出他作为一个画家的实例。

梵·高试图在他的绘画中表现农民之间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并不是悲伤或消极的,而是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意义,画家曾说过:他们过着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与我们、与城市居民都不同的生活。

他仔细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细节,表现出尚未剥皮的、戴着尘土的土豆的颜色,并且力求传达出这样一种思想:他们使用同一双手吃饭和锄地,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食物和应有的回报。

2、《星夜》局部1889年梵·高的夜空是一片灵魂动荡的领域,在仿佛要爆炸的星星下面是宁静祥和的小村庄,连接地面和天空的是火焰燃烧般的丝柏树。

浅谈后印象绘画大师

浅谈后印象绘画大师

浅谈后印象绘画大师后印象派绘画大师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绘画中,创作出具有后印象派艺术风格的著名画家。

后印象派艺术主张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强调感性和表现主义,追求形式与色彩之间更直接的联接和更极端的表现手法。

下面我们将对其中几位大师进行浅谈。

高更(Paul Gauguin)高更是后印象派的奠基人之一,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成为后印象派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高更的作品常常以色彩鲜明、线条简练和形式大胆为特点,追求非自然主义的表现式,力求表达心境和情感和宇宙精神上的东西。

高更的达席尔瓦和他的女儿、香甜的梦等作品,都是他在太平洋的时期所创作,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异国情调和有机活力的独特感受。

西斯莱(Henri Rousseau)西斯莱是一位来自法国的后印象主义绘画家,尽管他没有接受正式的艺术训练,但他的作品经常展示出深切的情感和寓意。

西斯莱的绘画风格非常特别,他着重于放大某些元素,使它们成为大自然景物,同时也善于使用对比色和透视效果来制造立体感。

其代表作有睡莲和兔子等。

梵高(Vincent van Gogh)梵高是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他以独特的创意和卓越的技艺成为了后印象主义艺术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画作充满了动感和色彩,极具个性化的表现力,其抽象和变形的元素被认为是对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和观众的启发。

梵高的星夜、向日葵和割耳朵等作品,已被广泛地作为后印象派绘画的经典代表作。

塞尚(Paul Cézanne)塞尚是一位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他被誉为现代绘画的父亲之一。

他提倡把绘画的重点放在绘画技巧和感觉之间的平衡上。

他经常以强调块头的色彩层次感,以及将空间分割为基础组成部分,来表现出自己抽象的表现主义。

其代表作有卡尔瓦希乡村和巨石山。

维拉塞兹(Maurice de Vlaminck)维拉塞兹是风格强烈的法国画家,他的画作以强烈的色彩和线条为特色。

他善于通过强烈对比的方式来表现自然景物,将自然景物赋予了情感和表现力。

浅谈后印象绘画大师

浅谈后印象绘画大师

浅谈后印象绘画大师后印象绘画大师是指印象派绘画运动的后继者和发展者。

印象派是19世纪末法国绘画的一种艺术运动,它以追求光线和色彩的变化为出发点,强调对自然及光线的直接感受和表现。

后印象派在印象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印象派的理念和技法,并且对独特的个人风格的追求有着更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高更、塞尚和高立的三位画家来谈一谈后印象绘画大师的特点和贡献。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是后印象派绘画大师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在绘画中追求原始和粗犷的感觉,他的作品中有着浓烈的色彩和丰富的图案,表现了他对大自然和异国文化的兴趣。

高更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南太平洋的风景和人物,他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和形式的简化,传达出他对自然与真实的追求和向往。

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是后印象派绘画大师中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透视法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空间关系,他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形状和颜色块,形成了独特的构图和结构。

塞尚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突破性,还在审美和艺术观念上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乔治·高立(Georges Seurat,1859-1891)是后印象派绘画大师中最为重要的点彩主义代表人物。

他通过在画布上以小点的形式来构建形象和色彩,创造出了独特的光影效果。

高立的作品在技法上对后世的绘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他的作品将绘画和科学相结合,追求光线和色彩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后印象绘画大师们在艺术创作中新颖地运用了色彩和形式,追求真实和个性,对绘画技法和观念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和争议,也为后世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启示。

他们对于绘画的创新和突破,以及对真实与个性的追求,使得后印象绘画大师成为了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画家梵高的简介

画家梵高的简介

画家梵高的简介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者和领军人物,作为一名饮誉天下的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绝世画作与独特的画风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的绘画艺术,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画家梵高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以及苏黎世的kunshaus美术馆。

梵高的艺术成就油画技法使用点彩画法。

早年因学习传统绘画技法,画面色彩并不明快,后来受新艺术流派影响以及个人气质使然,画面变得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对现代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

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乔治·修拉!

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乔治·修拉!

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乔治·修拉!油画世界 ArtYouhua——分享世界油画,欣赏各国艺术——Georges Seurat乔治·修拉法国, (1859-1891)乔治·修拉( Georges Seurat ,1859年12月2日 - 1891年3月29日)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点彩派”画派的创始人。

他设计了被称为色光和点画法的绘画技术,并使用conté蜡笔用于在表面粗糙的纸上绘画。

修拉的艺术个性结合了通常被认为是对立和不相容的品质:一方面,他极端而细腻的感性,另一方面,对逻辑抽象的热情和近乎数学的思维精确度。

他原属于印象派的一员,不过他的创作并不完全遵循印象派的光色理论,在受到查理·亨利等美学家的关于美的和谐公式理论的影响下,他将这套美学研究成果引入到了绘画艺术之中,并把画面中的人物表情利用冷暖色调以及能体现情感的线条作为在创作中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

《拉格兰德加特岛上的星期天下午》他的大型作品《拉格兰德加特岛上的星期天下午》(1884-1886 年)通过开创新印象派改变了现代艺术的方向,是19世纪晚期绘画的标志之一。

此作品参加了印象派的第八次展览。

修拉当时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满意,然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创新性的点彩手法和光色表达形式与印象派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引起了印象派最主要的两位代表人物莫奈和雷诺阿的不满,他们认为修拉的作品是对印象派的背叛和嘲弄,并扬言从此再不参加印象画派的展出。

好在并不是所有的印象派画家都反对修拉的画风,印象派的大佬级人物毕沙罗就十分支持他,这也使得有一部分印象派的画家跟着修拉学习他的表现技法和绘画风格。

逐渐的这些画家脱离了原先的印象主义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后被称为“新印象主义”,也因修拉独特的点彩技法被称为“点彩派”。

作为“新印象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修拉的绘画除了具备点彩的笔触、分色技法等新印象主义的普遍风格外,他总是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研究成果,从而获得尽可能规律、科学的表现技法。

浅谈后印象绘画大师

浅谈后印象绘画大师

浅谈后印象绘画大师后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绘画流派,它与印象派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又在绘画风格上有所区别。

后印象派绘画师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创造出了许多著名的艺术作品,其中有一些大师更是对后印象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位后印象派绘画大师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保罗•塞尚是后印象派绘画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20世纪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塞尚的绘画风格以其扎实的构图和独特的色彩运用而闻名,他注重对形态和结构的把握,将自然界中的物体和景物进行简化和重组,以此表现出内在的本质和形式美。

他的代表作品《脱衣舞者》、《山川风景》等都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塞尚的艺术风格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他对后印象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野兽派绘画奠定了基础。

他的作品激发了一批艺术家对于形式、结构和色彩的重新思考,成为了20世纪艺术的重要前驱。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乔治•修拉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中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他以点彩技法而闻名于世。

点彩技法是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将点状的色彩斑块组合在一起,通过色彩的交错和融合来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立体的效果。

修拉在其代表作品《午后的草地》中运用了这种技法,通过细致的点彩来描绘出了草地上各种细小的色彩和光影变化,呈现出了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修拉的点彩技法对绘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修拉还在绘画理论和色彩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作品对20世纪以后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文森特•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中的另一位杰出代表,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而闻名于世。

梵高的绘画风格充满了内在的热情和情感,他通过丰富的色彩和浓烈的笔触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梵高和后印象主义PPT课件

梵高和后印象主义PPT课件

05 后印象主义流派比较与融 合
点彩派、野兽派等流派简介
点彩派
以几何图形的小笔触为特点,强调色彩和光线的分解,代表作品 如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野兽派
强调色彩的对比和表现力,追求更加自由和直接的表现方式,代 表作品如马蒂斯的《舞蹈》。
其他流派
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也在后印象主义时期崭露头角,它们 各自有着不同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
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就思考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增进对梵高和后印象主义 的理解。
下一步学习计划建议
深入了解梵高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
01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全面了解梵
高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拓展后印象主义相关知识
02 学习其他后印象主义代表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风格,
了解后印象主义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梵高作品中后印象主义元素
色彩运用
01
梵高的作品以鲜艳、浓烈的色彩著称,他善于运用补色和对比
色,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笔触狂野
02
梵高的笔触狂野、有力,强调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与后印象
主义追求的表现力相契合。
构图独特
03
梵高的作品构图独特,常常运用斜线、曲线等构图元素,打破
传统的透视法则,赋予画面更强的表现力和张力。
梵高与后印象主义画家交往
1 2 3
与保罗·高更的交往
梵高与高更在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共同生活和创 作,两人互相影响,推动了后印象主义风格的发 展。
与埃米尔·伯纳德的友谊
伯纳德是梵高的忠实支持者之一,两人就艺术观 念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后印象主义的创作 理念。
与其他画家的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印象主义大师——梵高梵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

1853年3月30日,他出生在津德尔特。

1890年7月29日,他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是年他才37岁。

梵高的一生是悲苦的,又是短暂的。

然而,他是伟大的,而且影响是长久的。

梵高,以及高更、塞尚,都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在这里,我想先说一下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是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

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

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

后印象派也好,近现代西洋美术的其他派别也好,都有一个很浅显的共同特点,那就是画中的人和物与现实中的差别很大。

之所以这样讲,是由于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都非常注重写实。

人物也好,风景也好,都与现实差别不大,甚至进行了美化。

然而近现代美术却不再追求美,甚至追求
丑;不在强调与客观一致,反而总是要与客观不同;更重要的是,近现代的美术作品总是很难以理解(对于不太懂美术的人来说)。

为什么近现代美术会有这样的转变呢?片面的回答是,因为人们的审美观在发生变化。

但是,人们的审美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怪的转变?如果人们的审美观转变了,那为什么达芬奇的作品依然饱受推崇?这一点我真的很难理解。

不过,有一个很简单的解释是,既然有了照相机,为什么画家画的还要和客观真实的一样呢?
毫无疑问,梵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在我看来,一位伟人总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即天赋、努力以及兴趣。

这些从梵高的早期经历中都能一定程度的看出来。

梵高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小时候他常常与弟弟妹妹在麦田和松林里愉快地玩耍。

并且他非常喜欢大自然。

在梵高十几岁的时候,他经历了四年的寄宿学校生活,被强制与大自然分离。

对他而言,这犹如一场噩梦。

在学校的梵高超常刻苦,曾每天学习十八至二十小时,如果发现自己不努力就自罚,拿木棍垫压在自己的背下少睡觉。

后来,梵高当过店员、牧师和教师,到过海牙、伦敦和巴黎。

这些都增加了他的人生阅历,为他的绘画增加了素材。

我觉得,很有必要叙述一下他的爱情经历,以增加对他的了解。

1869,梵高经人介绍在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不久被派往伦敦。

在那里,他对房东太太的女儿一见钟情。

但梵高生性怪癖,
不懂人情世故,不善与人交往。

房东太太的女儿从未喜欢过他,但他依旧不断追求,最终被遭拒绝,痛苦不堪。

但人生的成长是与痛苦的经历分不开的。

1880年,已27岁的梵高开始学画,绘画给他带来了无限快乐。

1881年,梵高回家探亲,遇见了他的凯表姐。

不久,他便喜欢上了热情大方的表姐。

但在当时和表亲结婚是严重的社会禁忌。

梵高不管这些,依旧勇敢地向表姐表达他的爱慕之心。

结果又被拒绝。

两次爱情挫折,使他的身体和精神备受折磨,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绘画上。

后来,梵高又经历了几次爱情上的挫折。

最后梵高意识到“酷爱艺术意味着失去真正的爱情。

为了跻身于艺术家的行列,我们正付出很高的代价,包括健康、青春、自由等方面”。

可见,爱情挫折让他真正地走向了艺术。

梵高是单纯的,这一点从他的爱情经历就可看出。

同时,梵高又是善良的。

他十分同情穷人。

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

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

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

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上天是公平的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多少人的思索。

但不管怎样,上天对梵高是不公平的。

梵高本来就感情脆弱,容易受伤。

但无论爱
情经历,生活经历,他都不断在受着折磨。

没错,这些是给他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提高,让他在艺术上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他是在绝望中死去的,在他年仅37岁的时候。

一个天才就这样英年早逝的,生平受尽了折磨,有生之年没有得到任何一位同行的认可,只能孤独的离开。

这能说是公平吗?
好在,他逝世后,总算得到了认可。

虽然他永远无法知道,但他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成了杰出的画家,成为了后印象派中对后来艺术影响最大的一位大师。

这是对他悲苦的一生的补偿吗?
梵高所有杰出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六年中完成的。

这也算是大器晚成吧。

早期,由于他所经历的不幸,让他作品的情调十分低沉。

但是,更多的不幸反而激起了他的反叛。

他开始同情人间所有的苦难,他的作品变得响亮明朗,以此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他的《向日葵》。

虽然我是一个外行,不懂各种手法技法,但每当我的目光触到他的《向日葵》,总会有种莫名的感动,内心受到震颤。

他那一朵朵橘黄色的向日葵,仿佛跳动的火焰。

在配上淡黄的背景,使整幅画显得如此明丽,充满希望。

但是,最终梵高还是被残酷的生活压倒了。

他选择了自杀。

死前的几天,他创作了最后一幅画《麦田里群飞的乌鸦》。

虽然画里仍有灿烂的金黄色,但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了金黄的麦田。

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以及起伏不平的地面,更使整幅画充满紧张感与绝望。


中的那三条道路,是否代表着他的迷茫呢?这幅油画,便是他的遗书了。

最后,我想讨论一下他生前为何没有成名。

很奇怪,一位如此伟大的画家,为什么在世时就是得不得别人的认可呢?生前居然连一幅画都没真正卖出。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他过于创新的风格吧。

在当时,他是一个另类。

他没有精致的素描和细腻的笔触,甚至连基本功都不过关。

而且,他还将后天习得的知识扔掉,完全地融入自然。

除了这个原因,我觉得还有别的。

首先,是他本来就大器晚成,加之他去世又早,使得别人没有充分的时间了解他。

其次,他毕竟是生于穷乡僻壤的画家,又有多少人想去了解他呢?
到如今,梵高已逝世了100多年。

但他的创作风格仍旧影响着后代画家,他的作品依旧感动着一代又一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