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词典
学习古代汉语常用字典、词典参考

学习古代汉语常用字典、词典参考整理了几种学习古汉语常用到的字典、词典、虚词词典。
一、字典字典: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以及用法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等都是常见、常用的字典。
目前通行的字典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中小型的,另一类是大型的。
中小型的字典:优点:部头不大、常用或比较常用的字多、注音和释义也以实用为主。
缺点:收字并不求全,有时注音、释义也不求全。
这类字典适于平时使用,可以时常翻检,使用效率比较高。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等字典属于这一类。
大型的字典:优点:收字求全,注音、释义也求全。
缺点:部头比较大。
这类字典不便于时常翻检,往往是在中小型字典不够用时才去检索,对于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必备的。
《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字大字典》属于这一类。
1)《康熙字典》优点:1.收字比较多,许多古体字、异体字能从此书中查找。
2.收录各代的韵书、字书,比如《唐韵》、《广韵》、《集韵》、《韵会》、《玉篇》、《类篇》等书中的反切、意义、形体,可以考查字的变迁和异同。
3.释义比较全面,引例比较丰富,常引用始见的古书材料。
缺点:1.讹误较多,有些解释也欠准确。
[清]王引之《字典考证》曾指出它的错误共达2588条。
2.体例还不够完善,检字法比较繁复,查检不便。
3.互相注音,互相释义,对于不知道读音、意义的读者来说,等于没注音,没释义。
《康熙字典》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来命名的工具书。
始编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主编是张玉书和陈廷敬。
全书收单字47035个,加上重复的古文1995个,共收字49030个。
这部字典使用的是部首检字法,全书共有214个部首,按照十二时辰分属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同部首的字,按笔画的多少为序。
每个字先注音,注音的方法是用反切、直音法,有时还用叶(xié)音法。
《古汉语词典》课件

Part Six
课件评价
评价标准
内容准确性:确 保古汉语词汇的 解释准确无误
结构清晰度:课 件结构清晰,易 于理解
互动性:课件应 具有互动性,便 于学生参与学习
实用性:课件应具 有实用性,能够帮 助学生提高古汉语 水平
评价方法
内容准确性:检查内容是否符合古汉语词典的定义和标准 结构清晰度:评价课件的结构是否清晰,易于理解 互动性:评价课件是否具有互动性,能够吸引学生参与 实用性:评价课件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用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汉语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பைடு நூலகம்课件内容
古汉语基础知识
古汉语的分类:文言 文、白话文、方言等
古汉语的语音:声母、 韵母、声调等
古汉语的语法:词类、 句法、词序等
古汉语的典故:历史 事件、人物故事等
古汉语的典故:历史 事件、人物故事等
古汉语的定义:古代汉 语,指古代中国使用的
汉语
古汉语的特点:简洁、 典雅、含蓄、生动
古汉语的词汇:常用 词、成语、典故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语言文化的 发展历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应用领域:古代文学、历史、哲 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Part Four
课件制作
素材收集
古汉语词典:收集相关古汉语词典,如 《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
古汉语词汇:收集古汉语词汇,包括常用 词汇、生僻词汇等
古汉语语法:收集古汉语语法,包括词性、 句型、词序等
古汉语文化:收集古汉语文化,包括历史 背景、文化习俗等
古汉语应用:收集古汉语应用,包括诗词、 散文、小说等
古汉语教学:收集古汉语教学资料,包括 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
辞海版古代汉语大词典

辞海版古代汉语大词典
《古汉语大词典》是在《辞海·语词分册》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供广大读者阅读古文献时查检的实用工具书。
原书以古汉语语词为主,兼收现代词汇,历经修订、增补,已成为广为人知的必备工具书之一。
本社为与其他工具书配套,对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删。
剔除所有现代汉语词汇和现代书证;纠正原书中字形、音注、释义、例证等各方面的讹误;删汰生僻而无检索价值的字词;增补大量古籍中常见而有用的典故和词汇;并精简书证,统一体例。
改编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荷载尽可能多的信息量,以副其实用之旨。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仍会留有错误,祈请读者批评指正。
慷慨 古汉语词典

古汉语词典中慷慨解释如下:1.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慷慨陈词。
2.不吝惜:慷慨无私的援助。
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例句: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烈,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
在古汉语中,“慷慨”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慷慨的来源:“慷慨”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中的“慷慨”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中,意为“宽大而有气节”。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的含义逐渐扩大,不仅指人的性格特点,还涉及到人的行为、言语等方面。
慷慨的表现形式:慷慨不仅是一种内在的气质,更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
在古汉语中,慷慨常常表现为豪放、豁达、大度等行为特征。
例如,古人常常用“慷慨大方”、“慷慨解囊”等词语来形容那些慷慨豪爽、不吝啬的人。
慷慨的内涵:在古汉语中,慷慨不仅仅是一种性格特点,更是一种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体现。
它代表着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强调的是一种无私、大度、豁达的精神境界。
在古人的思想观念中,慷慨的人往往是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人,他们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慷慨的意义:在古代社会中,慷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它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同时,慷慨也是古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互助,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古汉语中的“慷慨”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性格特点和行为特征,更是一种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体现。
通过深入了解“慷慨”一词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以及古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古汉语词典

古汉语词典阿㈠ā词头,多用在亲属名称或人名的前面,盛行于魏晋以后。
《孔雀东南飞》:“~母谓~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颜氏家训·风操》:“梁武小名~练,子孙呼练为绢。
”㈡ē①〈名〉山陵;大丘。
王勃《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
”②〈名〉山湾。
屈原《山鬼》:“若有人兮山之~。
”③〈名〉屋角翘起来檐。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阁三重阶。
”④〈动〉曲从;迎合。
《韩非子·有度》:“法不~贵,绳不挠曲。
”(贵,地位高的人。
)⑤〈动〉偏私;袒护。
屈原《离骚》:“皇天无~私兮。
”〖引〗亲近。
《后汉书·文苑传下》:“苟失其道,则兄弟不~。
”⑥通“婀”。
柔软而美丽的样子。
《诗经·小雅·隰桑》:“隰桑有~,其叶有难。
”(难,茂盛的样子。
)㈢hē通“呵”。
斥责。
《老子·二十章》:“唯之与~,相去几何。
”【阿谀】ēyú迎合别人的心意,说奉承话。
《后汉书·杨震传》:“其~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
”哀āi①<形>悲痛;伤心。
《荆轲刺秦王》:“伏尸而哭,极~。
”《柳毅传》:“词毕,又~咤良久。
”《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而后人~之。
”〖又〗<形意动>以……为哀。
《殽之战》:“秦不~吾丧而伐吾同姓。
”②<动>怜悯;同情。
《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捕蛇者说》:“君将~而生之乎?”③〈名〉丧事。
《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为发~,泣之而去。
”【哀感顽艳】形容文章凄恻动人,能使愚昧和聪明的人都为之感动。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
”后也用以指某些专写艳情的作品。
【哀毁骨立】父母死后,由于过分悲伤,身体瘦得像皮包骨头。
《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前言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词典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方便查阅古代常用词语的工具书,力求词条解释准确、简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
收词原则1. 以《论语》、《诗经》、《尚书》、《周易》等经典著作为主要词源。
2. 参考其他重要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hanshu》等。
3. 收录常用的古代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
4. 对于同音异义词,分别列出。
词条示例1. 仁【读音】rén【义项】1.好善、有爱心。
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礼记·大学》)2.爱护、怜惜。
如"老老孰能无仁心。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2. 义【读音】yì【义项】1.正当、正义。
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礼记·曲礼》)2.应该做的事。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卫灵公》)3. 礼【读音】lǐ【义项】1.礼节、规矩。
如"礼之用,和为贵。
"(《礼记·曲礼》)2.祭祀、祭品。
如"礼云礼云,玉帛云之。
"(《诗经·小雅·白华之什》) 4. 智【读音】zhì【义项】1.聪明智慧。
如"智者乐天知命,小人昧于天命。
"(《论语·尧曰》)2.有学问、有知识。
如"其曲有至词,其民好是纪。
"(《诗经·小雅·都人士》)5. 勇【读音】yǒng【义项】1.勇敢、勇猛。
如"勇往无惧,无恐于物。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2.力量、力气。
如"有虞氏,无勇力。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编写、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字典。
1974年9月—1975年,进行编写。
1976年以后,对初稿进行过一次修改。
1978年年初,编撰完成。
1979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截至2022年1月,已修订至《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和辞书学观点、方法编写的简明、通俗、实用的小型古汉语字典,在汉语辞书史上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1995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获得第一届中国辞书奖一等奖成书沿革编写背景掌握古汉语的常用字,是学习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途径。
古汉语的常用字使用频率很高,其中有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有一些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古今词义却有着显著或细微的差别。
不掌握古汉语的常用字,阅读古书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写组决定进行编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出版过程1974年9月—1975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进行编写。
参加编写工作的有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师生以及北京齿轮厂、北京内燃机总厂、北京第三通用机械厂的部分工人和商务印书馆两位编辑。
编写地点先后设在工厂宿舍和商务印书馆。
字典的收字范围,字形、字音、字义的确定,都经过以王力为首的专家的逐一研究。
字典的初稿,几乎都经过王力的审订。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最初定名为《古汉语字典》,《关于古汉语字典的编写问题(节选)》—文,就是王力在这部字典的一次编写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
王力的这一发言讨论了这部字典编写的思想性问题、科学性问题和具体的做法等3个方面。
科学性问题方面,王力着重强调了语义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指出:这是这部字典的“两大特色,不同于从前的任何词典的”。
关于字典的具体编写,王力讨论了10个问题:收字的问题;词条选择问题;复音词和词组问题;义项问题;标音和标调问题;用现代语解释的问题;词义的时代性;同义词的辨别;举例问题;参考书问题。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古代汉语常用词典
一、词语解释
1. 阿谀奉承(ē yú fèng chǒng)
解释:过分地奉承、谄媚。
2. 操戈持盾(cāo gē chí dùn)
解释:持戈执盾,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3. 循规蹈矩(xún guī dǎo jǔ)
解释:按照规矩、遵循成规。
4. 独孤求败(dú gū qiú bài)
解释:形容自己力量太弱小,独自寻求失败。
5. 含辛茹苦(hán xīn rú kǔ)
解释:吃尽了苦头,忍受艰辛。
二、成语典故
1.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
典故:羊已经丢了,只好补牢以防将来再丢羊。
后比喻事后防范,补救遗漏。
2.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典故:据说有个人对着牛弹奏琴曲,牛当然听不懂。
比喻向不懂之人解
释,是徒劳无益的。
3. 穷凶极恶(qióng xiōng jí è)
典故:形容行为极其凶恶,罪行极其严重。
4. 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典故:古代君臣有失,下臣背负荆棘请罪以示诚意。
后比喻谦卑认错。
5. 不遗余力(bù yí yú lì)
典故:指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地付出全部力量。
以上是一些古代汉语常用词语和成语的解释及典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