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油进口多元化之影响

合集下载

我国原油供需及运输

我国原油供需及运输

我国原油供需及运输规划(以下资料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代表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一、我国原油进口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是世界原油生产大国之一,但同时也是原油消费大国和原油进口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致使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对原油的依赖程度日趋加深。

根据我国未来能源的供给情况,煤炭将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但随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原油消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会有所提高。

(一)原油供需平衡现状及原油进口需求预测1、原油供需平衡现状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尤其是人均石油资源量更少,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8%。

消费增长、资源短缺、依赖进口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石油消费需求相应快速增加,原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内原油产量已跟不上消费量的快速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原油产量年均增速仅为1.8%,1997-2008年一直徘徊在1.6-1.9亿吨之间。

而同期,原油消费量年均增速达6.4%,目前消费量已达到3.6亿吨,产消缺口达到1.7亿吨。

自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国内原油供应保证率不断下降,自2004年起下降到60%以下。

为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进口原油规模迅速扩大,到2003年进口量已达9112万吨,2004年突破1亿吨,2008年达到1.79亿吨,与1990年相比,18年间原油进口量增长了61倍多,年均增速高达25.7%;而同期原油出口则迅速减少,2008年出口量为373万吨,仅及1990年的1/6左右。

由下表可知,随着我国原油资源保证程度的不断下降,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增加,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加大,目前中国对国外原油资源的依存度已达50%。

90年以来原油产量和消费量示意图90年以来原油进口量示意图2、原油进口需求预测以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上升周期。

中国进口原油情况与特性分析

中国进口原油情况与特性分析

中国进口原油情况与特性分析目前,国产原油已无法满足当今石油化工产业的需求,所以中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数量较大的原油以满足自身的需求。1993年,中国第一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其进口量为8.95Mt,此后原油进口量逐年增长。2015年,中国从世界各地进口约3.34亿吨原油,其对外依存度第一次冲破60%。

2016年和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分别达到了3.81亿吨和4.2亿吨,2017年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7%,创出历史记录新高。

1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进口原油总量与国内消耗总量比值被称为原油依存度,其表征对进口原油的依赖比重。由于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这也说明了中国需要进口更多的原油来满足自身发展。表1为近十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及对外依存度。根据表1可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2009年突破50%,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7年超过了创纪录的67%。从2005年至2015年,中国原油依存度年平均增长1.77百分点,这是一个巨大增幅,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数字,中国越来越关注全球能源供应。原油依存度越高表明国家能源安全系数越低,能源供应不足对各行各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2不同国别进口原油占进口量的比例2014年中国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非洲和俄罗斯,其中沙特阿拉伯占17%,伊朗9%,伊拉克9%,阿曼11%,科威特3%,阿联酋4%,俄罗斯12%,委内瑞拉4%,安哥拉14%,南苏丹2%,刚果2%,哈萨克斯坦2%,巴西2%(见图1)。根据图1可知,中国从沙特、俄罗斯、安哥拉等国进口的原油占比较多,其比例约占进口总量的40%。另外来自中东的进口原油占进口总量的51%,由此可见中国进口原油具有来源集中、原油出口国的社会经济不稳定等特点。中国的进口原油通过海上运输的路线有两条:①中东、东非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中国;②北非、西非航线: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中国。马六甲海峡是中国运输进口原油的必经之路,每年世界上总运输的原油有40%经过此地,中国每年大约有80%的进口原油通过此处。当今,中国可以依托丝绸之路将原油进口区域多目标化,路径多目标化,从而进一步保障中国原油的供应安全。3部分进口原油分类及性质3.1进口原油分类按照不同原油中硫含量的差异,可把原油归类为3种,分别为低硫原油、含硫原油、高硫原油;按不同原油API°和硫含量的差异,可把原油分归为10类,见表2。超轻原油的API°高于50,轻质原油的API°为35~50,中质原油的API°为26~35,重质原油的API°为10~26;低硫原油指硫质量分数低于0.5%的原油,硫质量分数高于1.0%称为高硫原油,硫质量分数在0.5%和1.0%之间的原油称为含硫原油。3.2部分进口原油性质分析根据2014年中国进口原油来源区域的数据,主要对原油进口比例较大的前10位国家的原油性质进行分析(见表3)。根据表3的数据将各种原油按API°和硫含量进行分类(见表4)。由表4可知前10位原油进口国中只有沙特阿拉伯的ArabianExtraLight和安哥拉的Dalia,Kuito原油属于含硫原油,而剩余原油硫含量都较高,因此中国进口原油的硫含量普遍偏高。由表3可知,委内瑞拉Boscan硫含量最高,安哥拉Dalia硫含量最低;中东地区伊朗Soroosh硫含量最高,沙特ArabianExtraLight硫含量最低。经对比分析,安哥拉Kuito原油酸值最大,沙特(ArabianExtraLight,ArabianLight)及伊朗(Bahregan)原油酸值相对较低;中东地区阿曼(OmanCrude)原油酸值最高。经比较分析,委内瑞拉Boscan的密度最大,沙特ArabianExtraLight密度最低,中东地区原油密度大体相同(伊朗Soroosh原油除外)。综合以上分析,前10位进口原油国中委内瑞拉Boscan原油硫含量、酸值和密度相对其他国家原油都较高,沙特ArabianExtraLight原油硫含量、酸值及密度都较低;其中中东地区伊朗Soro osh硫含量、酸值及密度都比较高。因为原油提炼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所以金属材料硫化腐蚀的危害远大于氧化腐蚀,通常情况下会使金属材料的硫化速率比氧化速率高1~2个数量级,使硫对设备的腐蚀更加严重,对原油的贮存、运输等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且加工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原油的酸度高,会对原油提炼、贮存等设备有较大腐蚀,同时对发动机也会造成严重的腐蚀。较高硫含量、酸值的原油都将增加其加工工艺的难度与成本。4进口原油在国内的分布根据中国石化提炼加工基地的分布情况将其分为8个区域,分别是黑吉(黑龙江省、吉林省)、西北(甘肃省等)、辽中南(辽宁省等)、京津冀(北京、天津等)、山东半岛(山东省东北部等地区)、沪宁杭(上海、江苏等)、闽粤琼(海南、广东等)和长江中游(湖北、湖南等)等加工基地。八大石化提炼加工基地的原油进口来源国情况如表5所示。根据表4,5的数据可知,西北加工基地与黑吉加工基地基本进口中质高硫原油;辽中南加工基地大都进口中、重质高硫原油;京津冀加工基地进口轻、重质含硫原油和中、重质高硫原油;山东半岛加工基地基本进口中、重质高硫原油;沪宁杭加工基地进口轻、重质含硫原油和中、重质高硫原油;闽粤琼加工基地进口轻、重质含硫原油和中、重质高硫原油;长江中游加工基地进口轻质含硫原油和中、重质高硫原油。因此,八大石化加工基地大都进口硫含量偏高的原油。据表5可知,京津冀、沪宁杭和闽粤琼加工基地加工的原油种类较多,辽中南加工基地和长江中游加工基地次之,黑吉、西北和山东半岛加工基地比较单一。八大石化加工基地进口原油硫含量和酸值较高,都将对原油提炼的相关设备造成腐蚀,当相关设备腐蚀严重时会造成油品和油气泄漏,加工时也将产生大量废气废水,这都将对环境产生较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对较高硫含量及酸值的原油提炼工艺进行改进,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该类原油经过加工提炼后的成品汽油硫含量和酸值较高,较高硫含量的汽油在燃烧后将产生大量单质硫,一方面单质硫浮在尾气净化器的催化剂表面从而导致三元催化器失效,致使汽车尾气排放不达标,且汽油中的酸和燃烧后的硫化物将对发动机和排气管有很强的腐蚀作用;另一方面单质硫也会与氧传感器中的铂电极反应致使氧传感器工作失效,甚至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因此,进口中东原油的石化基地(沪宁杭、京津冀、辽中南等石化基地)而生产的油品需在成品油中添加一定含量的油品添加剂以减缓硫和酸值等副产物的影响;同时需要防止由于三元催化器和氧传感器中毒而引起的寿命缩短或失效。5结论对自2005年到2017年这十二年的原油进口数据进行了统计,并根据2014年的进口原油主要来源地数据,对前10位原油进口国部分原油性质进行分析,同时对八大石化加工基地的进口原油可能来源国的原油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可得以下结论。(1)近十年中国的原油依存度年均增长1.77百分点,到2017年已突破67%,对国家的能源安全已造成重大影响;来自中东的进口原油占总进口原油的51%,排名前10的进口来源国里中东地区有6个,导致中国进口原油的区域比较集中;应使原油来源多元化,降低对单个区域的原油依赖,这样才能保证原油供应安全。(2)排名前10的进口原油国中委内瑞拉Boscan原油硫含量、酸值和密度相对其他国家原油皆高,沙特ArabianExtraLight原油硫含量、酸值及密度皆较低;从原油提炼工艺、运输、贮存等角度考虑,ArabianExtraLight原油质量较好。(3)对中国八大石化加工基地的进口原油可能来源国的原油进行分类,其中五大石化基地进口原油来源国的硫含量、酸值普遍偏高,需在炼制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避免设备腐蚀,同时确保成品油的质量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避免进口原油贸易的欺诈陷阱

避免进口原油贸易的欺诈陷阱

避免进口原油贸易的欺诈陷阱2016.6能源情报按:低油价与中国的进口放开,造成地炼集中的山东地区港口原油压港现象严重。

装满原油的油轮排到了港口外的海面上,甚至因为卸货的原因,滞港费的争议不断。

来自尼日利亚、委内瑞拉、中东,以及新晋的美国的原油还在源源不断运来,原油贸易呈现出繁荣迹象。

贸易商和中介们交头接耳,传递着原油货源的消息,甚或真假难辨,都指向黄岛外海。

即便油价低位徘徊,但陷阱不得不防。

分享以下文章。

仅是抛砖引玉。

这篇文章更多针对进口环节的监管,而非原油贸易前期的种种陷阱和乱象。

进口原油贸易欺诈实施的主体呈多样化。

有的是国外供货商、海外检验公司以及承运人等各自或联合起来欺诈国内收货人,称之为“真欺诈”;有的则是因国内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的缺陷,而滋生的腐败,损害了国家利益,称之为“伪欺诈”。

近期发生的“力拓泄密案”就是一个因制度缺陷、监管缺失造成国家蒙受巨额损失的鲜活例证。

不管何种欺诈其本质都是短重即收货人实际接收的原油重量比合同规定量短少。

短重分为“明显”短重和“隐蔽”短重两种表现形式,所谓的“明显”短重是指短重率超过国际贸易正常损耗,可以申请索赔的短少重量;而“隐蔽”短重则是指贸易相关方利用国际贸易损耗免索赔率(5‰以下)这一国际规则,实施欺诈的短少重量。

1进口原油贸易中的欺诈现象1.1价格歧视现象进口原油的“亚洲溢价”现象实质是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可把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叫二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叫三级价格歧视。

实现价格歧视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买方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并被卖方所知;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的买方需要支付较高的价格;市场的有效分割,阻止转售行为;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往往有利于垄断者实行其价格歧视。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海洋运输风险分析刘晓初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海洋运输风险分析刘晓初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海洋运输风险分析刘晓初发布时间:2022-01-17T02:44:48.522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9期作者:刘晓初[导读] 原油贸易是我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我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而原油进口贸易一般都是通过海洋运输来进行的。

海洋运输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原油贸易是我国进口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我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而原油进口贸易一般都是通过海洋运输来进行的。

海洋运输在这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如果不能有效地掌握海洋运输的风险,则会导致原油贸易中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不利于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原油;进口贸易;海洋运输;风险在开展海洋运输时,油轮所面临的风险不仅仅是海洋中的极端天气,还来自于航线中存的一些问题,这也导致了原油进口贸易可能会偏离计划,从而影响到国内的石油储备量,影响到石油使用的稳定性。

一、海洋运输中存在的风险(一)突发事件导致运输航线的封锁海洋运输一般都是通过已经探索过的安全航线来进行的。

一般而言,油轮基本不会修改既定航线,但偶尔也会出现特殊情况,例如,安全航线可能会受到周边国家的影响,如在战争时期,交战双方也会对安全航线做一定的破坏,防止对方通过航线进行贸易,尤其是石油具有一定的战略地位,其海运航线往往都会受到重视,在战争时期更容易遭到打击和破坏。

(二)海盗对海洋运输安全的威胁即便在已经得到了一定保护的安全海洋运输航道中,也可能会出现海盗的身影,这也是目前影响各国安全海运贸易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一部分海域中,海盗的势力尤为猖獗。

例如,在索马里地区、加勒比地区等等。

而海盗也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海运贸易进程,也会严重威胁到油轮的安全性。

虽然目前需要海洋运输的国家已经开始逐渐重视起打击海盗的问题,但由于海盗往往有一定的机动性,难以清剿,因此,目前海盗依旧是影响海洋运输安全的因素之一。

中国石油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石油是中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石油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供需情况、产量、进口依赖度、价格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供需情况中国的石油需求一直保持增长态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石油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中国的石油产量并没有能够满足这一需求。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石油自给率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且已经低于50%。

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来满足国内需求。

产量中国的石油产量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虽然国内陆上油田的开发仍在进行中,但产量的增长无法弥补消耗的增加。

此外,国内油田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开采难度加大,也限制了国内产量的增长。

进口依赖度由于国内供应短缺,中国的石油进口依赖度居高不下。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超过70%的石油需求依赖进口。

这种高度的进口依赖度使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承受着较大的风险,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价格中国的石油价格一直受到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国际油价的波动对中国的石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通过控制油价、建设国内储备等手段来稳定石油价格,并减少对外界价格的依赖。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石油行业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能源转型,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仍将持续,石油需求仍将继续增加,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一。

因此,石油行业在提高产能和增加进口渠道等方面仍需努力。

结论中国石油行业面临供需不平衡、进口依赖度高、价格波动等多重挑战。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但仍需加大力度加快能源转型,提高国内产能和进口渠道,以保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

石油进口依赖度
进口依赖
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较高,大部分石 油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满足。
进口来源
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中东、非 洲、俄罗斯等地是中国主要的石油进 口地区。
石油运输方式与风险
运输方式
中国石油运输主要依靠海上运输和陆地管道运输。
运输风险
海上运输面临海盗、台风等风险,陆地管道运输则可能受到政治、地质等因素 影响。
运输管道老化
中国部分石油运输管道存在老化现象,容易发生泄漏和事故。
运输安全监管不到位
石油运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措施,导致运输事故频发。
运输方式单一
中国石油运输主要依赖管道和铁路,方式较为单一,一旦出现事故, 影响范围较大。
石油产业安全监管问题
监管体系不完善
01
中国石油产业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监管漏洞和盲区。
石油产业安全监管案例
总结词
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石油产业安全监管。
详细描述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石油产业安全监管。例 如,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石油安全法规和标准,建立石油 安全监管机构和应急响应体系,加强石油设施安全检查 和评估等。这些措施旨在提高石油产业的安全水平,减 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石油产业安全监管案例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
目录
• 中国石油安全现状 • 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分析 • 中国石油安全对策与建议 • 中国石油安全发展趋势 • 中国石油安全案例分析
01
中国石油安全现状石油产量与需求 Nhomakorabea石油产量
中国的石油产量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 ,但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石油 需求量逐年增加。
石油需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 对石油的需求量巨大,尤其在交通运 输、工业制造等领域。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能源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原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国内原油资源有限,因此必须依靠进口来满足巨大的需求量。

中国的原油产量也在不断增加,部分原油出口到国际市场,为国家创造了丰厚的出口收入。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对原油的依赖度较高,进口渠道相对单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国内对原油储备建设的不足也可能在突发情况下影响国家能源安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应当采取多种对策。

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提高进口安全性。

加强国内原油储备建设,确保在突发情况下有足够的储备能够应对。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中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几乎所有的原油需求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原油进口量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进口量逐年攀升。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地。

中东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原油供应地区,占据了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大部分。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通过海运方式,陆运和管道运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一部分份额。

中国的原油进口渠道比较多样化,可以有效降低原油进口的风险。

中国还与一些原油生产国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稳定了原油进口的来源。

中国的原油进口现状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以及对原油供应的依赖程度较高等。

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

2.2 中国原油出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但由于国内原油资源有限,中国的原油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大部分原油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地缘政治风险对原油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地缘政治风险对原油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而减少地缘政治风险对原油进口贸易的影响。
建立海上运输保险制度
02
通过建立海上运输保险制度,为原油运输提供保障,从而减少
地缘政治风险对原油进口贸易的影响。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03
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对原油进
口贸易的影响。
建立外汇储备和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外汇储备
通过建立外汇储备,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减 少地缘政治风险对原油进口贸易的影响。
原油进口量变化
总结词
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导致原油进口量减少。
详细描述
当地缘政治紧张时,原油进口国可能会面临供应中断或运输困难,从而导致进口量减少。此外,地缘政治风险 还可能导致原油出口国采取限制出口的政策,进一步减少原油进口量。
原油进口贸易成本增加
总结词
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导致原油进口贸易成本增加。
详细描述
贸易流量
地缘政治风险对原油进口贸易的影响还体现在贸易流量的变化上。在存在地缘政治风险的 情况下,原油进口国可能会寻找其他替代能源来源,或者改变原有的进口渠道,以降低风 险对其经济的影响。
研究不足与展望
数据不足
模型简化
政策建议
目前关于地缘政治风险对原油进口贸 易的影响研究还存在数据不足的问题 。由于地缘政治风险事件具有突发性 和难以预测性,导致相关数据的收集 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未来可以通 过加强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以 更准确地评估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中东局势对原油进口贸易的影响
• 总结词:中东局势一直是地缘政治风险的重要来源,对全球原油进口贸易具有重大影响。 • 详细描述: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同时也是地缘政治风险的重要来源。该地区的政治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