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技术与生产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生产者选择:技术、成本与收益分析)【圣才出品】

22.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要了鱼,它的机会成本就是熊掌。( ) 【答案】T
5 / 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9.如果总产出达到了极大值,那么边际产品曲线就会与平均产品曲线相交。( ) 【答案】F 【解析】总产出达到极大值时的边际产品为 0。边际产品曲线和平均产品曲线相交时, 总产出未达到最大值。
20.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标准是时间。( ) 【答案】F 【解析】经济学中的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标准是投入要素的可变程度,而不是现实中的时 间。所有投入要素都可变,就是长期,只要有一种投入要素不可变,就是短期。
3 / 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增加,边际产出为 0 时,总产出达到最大。
14.生产函数是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 ) 【答案】T 【解析】生产函数是指特定时期内所使用的各种投入的数量与该时期内所能生产的某种 商品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更具体地说,生产函数是表示从不同的投入组合中所能取得的 最大产量的图表或表达式。
【答案】F 【解析】如果各种投入增加的比例是 10%,产出增加的比例是 8%,说明这是规模报酬 递减的生产,而不能说明可变投入收益递减。
7.如果企业实现了以最低成本生产了一定量产出,说明该企业一定实现了最大利润。 ()
【答案】F 【解析】企业实现以最低成本生产,这未必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企业不亏损的情况下, 利润最大化原则为:MR=MC。
1 / 4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

目录
• 生产理论概述 • 生产函数 • 成本最小化与产出最大化 •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 扩展生产理论
01 生产理论概述
生产、生产函数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01
02
03
生产
生产是指企业使用一定数 量的生产要素,经过一定 的加工或组合,创造新的 使用价值或效用的过程。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描述了在一定技 术条件下,一定数量的投 入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描述了在 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 一个经济能够生产的商品 的最大数量组合。
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描述了在固定生产 规模下,一定数量的可变投入与 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长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描述了在可变规模 下,一定数量的可变投入与最大 产出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形式为 Y=min{aX,bK},其中Y表示产出,X和 K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a 和b为常数。这种生产函数形式强调各 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固定不变。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总结词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一种常用的生产函数形式,用于描述现实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应当满足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相等,即等产量线和等 成本线相切的条件。
05 扩展生产理论
要素可替代性
要素替代性
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两种或多种生产要 素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则它们被称为可 替代要素。可替代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 替代关系,当一种要素价格上涨时,生 产者可能会选择使用更多的另一种要素 来代替它,以保持生产成本不变或降低 生产成本。
规模收益对于企业的竞争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和 提高市场份额,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同 时,企业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 合理地选择生产规模和经营策略,以实现最
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生产成本与生产要素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在微观经济学中,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决策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解释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一、生产成本的概念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和提供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各种资源和费用。
它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方面。
1.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例如,原材料、直接劳动成本和直接生产设备的折旧费用都属于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通常可以通过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直接追踪和归属。
2.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也被称为间接费用。
例如,企业管理人员薪水、办公用品费用和设备维护费用都属于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通常在生产过程中分摊到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上。
生产成本的计算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至关重要。
企业需要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和竞争力。
二、生产要素的概念及分类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源和投入因素,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所必需的。
常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1. 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们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
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雇佣员工或使用外包服务来获得所需的劳动力。
2. 土地:土地是指自然资源中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建筑物。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需要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土地资源。
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土地的价格和使用方式。
3. 资本:资本是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财富,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和建筑物等。
资本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的重要要素。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租赁或融资等方式获取所需的资本。
4. 技术:技术包括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使用的知识和技能。
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不同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产品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微观经济学第8章生产要素

VMP=MFC
W E W1 W0 VMP 0 L0 L MFC
W(L)
既定要素价格下的多种需求量
MFC1 W1(L)MFC W(L) 在要素市场上,由于 买方垄断,要素的需 求曲线不存在。
W
W0 VMP 0 L1 L0 L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MRP = W
或:
MR•MP = W
第六节* 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 的需求曲线
W W0 W1 MRP = MR • MP
卖方垄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与其边际收益曲线重合(即使 考虑行业调整也是这样)
0
L0
L1
L
第七节* 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 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买方垄断是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作为要素的买方)
第 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一节 预备知识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厂商的需求,而产品的需求是消费者 的需求。
2、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引致需
求)。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一种直接的需求。 3、厂商对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 的需求。而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是一种单一的需求。这一 特点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厂商对某一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取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 的原则
一、完全竞争厂商
同时处于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和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 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
按照此规定,不完全竞争厂商包括如下三种情况: 在产品市场上完全竞争,但在要素市场上不完全竞争
在要素市场上完全竞争 ,但在产品市场上不完全竞争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都不完全竞争
MRP = MR • MP
※补充:边际收益产品MRP表达式的推导
微观经济学.ch04.生产理论

2.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 素投入量的比例都是固定不变的。用函数式表示: Q=min(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 K )
我们现在来考察一下,当资本固定不变,而劳动投入可变的情 况下,厂商如何通过增加劳动投入来提高产量。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使用一定量的某种要素投入所获得的产量总和。即 TPL=Q=f(L)=APL•L 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变动要素投入所能生产的产量。即 APL=TPL/L= f(L)/L 边际产量: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即 MPL=TPL/L或MPL = dTPL/dL
MPL MPK 即: w r MPK r
MPL w
5.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2)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
MPL MPK 即:
w r MPK r
MPL w5. Leabharlann 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当 MP w
L
MP r
K
时,说明一单位成本的 支出,用
来购买劳动所得的边际 产量大于用来购买资本 获得的边际产量,因此 ,厂商会扩大劳动投入 量,减少资本投入量, 直到 MP w
例如:农业生产中劳动量、水 或者肥料等要素的投入。 原因: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 术都要求各个要素投入之间有 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 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K
5 4 3
2
微观简答 答案

答案第一章1.怎样区别厂商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1.答案要点:“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都是生产效率问题,但前者纯粹是从生产技术的角度考虑技术的可行性问题,比方说生产一定产品,应当投入多少劳动力,多少设备。
但经济效率还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如何使用生产要素才能使生产成本最低。
技术上有效率不一定就是经济上有效率。
例如,某一工程仅从技术角度考虑的话,则投入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再加上少量先进的设备就是有效率的。
然而,如果劳动工资很低,而先进设备却十分昂贵,则从经济效率考虑,宁可更多些劳动力,用些简陋的老设备代替先进设备,这样会更合算些;反之亦然。
一般说来,越是稀缺的资源,其价格越昂贵,则采用这种资源进行生产,其成本越高,经济效率就越低。
2.怎样理解微观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也就是价格理论?这与生产资源的配置和效率有什么关系?2.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就是考察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与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怎样决定着每种产品的价格,而分配理论就是考察生产要素的供给与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怎样决定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及价格(工资、正常利润、地租、利息)。
在市场经济中,这些问题都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也就是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决定问题。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就是价格理论。
在市场经济中,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决定,其实就是资源配置的问题,因为资源配置于什么部门,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完全由价格决定。
社会资源由市场根据价格及其变动配置于各种产品生产上,就使资源配置合理,从而保证了效率。
所谓效率,无非是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
如果社会对某产品需求增加,则应多分配一些资源去生产该产品。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需求增加时该产品价格会提高,生产者自然就会多生产这种产品,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章1.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基本因素有?1.答案要点:(1)商品自身的价格。
除了吉芬商品之外,商品自身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呈反向的变动关系。
微观经济学-第四课 生产函数

已知某厂商的短期生产函数为Q=72L+15L2-L3,其中Q和L分别代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产量和可变 要 素投入量。求: (1)求APL和MPL (2)当L投入量为多大时,MPL递减 (3)该厂商的最大产量是多少? 为达到这个最大产量,L的投入量应为多少? 解:(1)APL=72+15L-L2 MPL=72+30L-3L2 (2)对MPL求导 30-6L=0 L=5 投入量超过5开始递减 (3)另MPL=0 L=12或者-2(舍去) 最大产量为12,Q=1296
在E点,两线斜率相等:
w MRTSLK r
或者MPL / w = MPK / r
规模扩大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 (1)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规模经济)
• 当厂商从最初的极小规模开始扩张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主要 原因如下:
• 第一,具有较髙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的使用对生产规模有一最低限度 的要求。
(2)等产量线的特征。
A. 向右 下 方倾 斜 , 斜 率为负。 表明:实现同样产量, 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 另一种要素。
B. 凸向原点。 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
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极端形态的等产量曲线
直线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之 直角型等产量线。
间可以完全替代,且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只能
第四课、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给定,那么,产出 量就被确定了。如果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变化了,那么,产出量就 会随之变化。如果技术水平提高了,那么,要素投入量不变,产出 量会提高。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就是:
生产函数描述了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与 最大产量之间的实物量关系。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间 的关系: 当MP > AP时,AP 上升; MP < AP时,AP 下降; MP = AP时,AP达到最大值。 边际产量曲线必然通过平均产量 曲线的最高点, 当MP>0时,TP上升; MP<0时,TP下降; MP=0时,TP达到最大。 TP TP
L
M
P 1 0 2 0 3 0 2 0 1 5 1 3 4 0 - 4 - 8
L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第五章 生产理论
第三节 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150 100 50 0 0
30 20 10 0 -10 0 2 4 6 8 10 AP MP
Q
2
4
6
8
10
微观经济学
第四节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记作MRTSLK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LK = -ΔK/ΔL = - dK/ dL 绝对值等于等产量线上该点的切线 斜率。
K
k1 k2 O
L1 L2
q
L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L 0 1 2 3 4 5 6 7 8 9 1 0 K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Q 0 1 0 3 0 6 0 8 0 9 5 1 0 8 1 1 2 1 1 2 1 0 8 1 0 0 A P 1 0 1 5 2 0 2 0 1 9 1 8 1 6 1 4 1 2 1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当使用的某种投入 品(其他投入品固定)增加时,最终必然会出 现一点,在它以后产出下降。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以技术不变为前提, 如果生产技术在要素投入变动的同时也发生了 变化,这一规律就会发生变化。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一般应用于至少一种 投入品固定不变的场合。
总成本、要素价格及能购买的劳动和资 本的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C PL L PK K (4-9)
第18页/共41页
K C / PK
C PL L PK K
C / PL
O
L
图4-4 等成本线
第19页/共41页
三、最优投入要素组合的确定
1.总成本既定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在两种生产要素K和L的价格为已知的条件下,总成本既定, 也就决定了一条成本线K0L0,如图4-5所示。
MP Q dQ df (L)
L dL dL
(4-7)
第8页/共41页
可以用几何图形来表示表4-1,如图4-1所示。
第9页/共41页
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将 下降,这如图4~1b中4~10单位劳动所显示的。
因为在平均产量的上升阶段,边际产量曲 线处于平均产量曲线之上,在平均产量下降阶 段,边际产量曲线处于平均产量曲线之下。
第3页/共41页
三、技术系数
为了生产某一单位产品,需要把各种生产要素按 照一定的配合比例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这种不同生产 要素的组合比例,叫做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 可变技术系数
第4页/共41页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一、短期生产函数的定义 所谓短期,指的是至少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 量的那段时期。 在短期中,可以根据要素的可变性,把所有 投入要素分为两大类: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
K
K0
A
E Q3
B
Q定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20页/共41页
在总成本既定的条件下,等成本曲线与
这两种可变投入要素通常被假定为资本和劳 动,并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互相替代,它的 一般形式为:
Q f (L, K) (4-2)
第15页/共41页
一、等产量线
所谓等产量线就是产出数量相同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组 合点的轨迹。如图4-3所示,图中有三条等产量曲线
K
R
E
K5
K1
A
D
K4 B
K2
C
K3
Q3 150 Q2 100
第13页/共41页
产量
第一阶段 (不合理)
总产量曲线
第二阶段 (合理)
边际产量曲线
第三阶段 (不合理)
平均产量曲线
O
A
B
图4-2: 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14页/共41页
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为简化起见,微观经济学通常把具有两种可 变投入要素,只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为代表 来进行研究。
MRTS L,K
K L
MPL MPK
(4-8)
第四,等产量曲线都是凸向原点的,即两种生产要素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不仅为负,而且是递减的。
第17页/共41页
二、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指在资本和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 价格既定的条件下,花费一定量总成本所能购 买到的这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 图4-4是等成本线的几何图形。
Q1 50
O
L1
L2 L3 L4
L5
L
图4-3等产量曲线
第16页/共41页
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同一坐标图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
第二,在同一个坐标图上可以画出许多条等产量曲线,离 原点近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较低,离原点较远的等 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较高。
第三,为了生产出某一数量的产量,两种生产要素是可 以替代的。设资本的边际产量为MPK,劳动的边际产 量为MPL,则边际技术替代率可表示为:
第一节 生产技术
一、生产要素 1.劳动。劳动是指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时在体力和智 力方面的能力消耗。
2.土地。土地是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需的自然资源。 3.资本。资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人们过去劳 动的产物。
4.企业家才能。它是指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和创 新的能力。
第1页/共41页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 的投入量与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一种 函数关系。其一般的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在二种生产要素的场合,我们往往把资本 定义为固定投入,把劳动定义为可变投入。
第5页/共41页
短期生产函数通常表示为:
Q f (L, K ) (4-3)
在资本K的上面加一横线表示它是一个 常数,只有劳动L这个生产要素是生产中 的可变生产要素。它也可以表示为:
Q f (L) (4-4)
第6页/共41页
第12页/共41页
四、生产的三个阶段
基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经济学家 根据可变投入要素投入数量的多少,把生产划分 为三个阶段,如图4-2所示。
在这三个阶段中,第一和第三阶段在经济 上是不合理的。因此,通常情况下,厂商总是 在第二阶段中进行生产,具体选择投入多少劳 动,还取决于资本的价格和劳动的成本。
因此,在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边际产 量一定等于平均产量。在图4-1b中,这一点为E。
第10页/共41页
图4-1a中表示了总产量、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三条曲线的几何关系。一般而言, 劳动的平均产量等于对应点与原点连线的 斜率。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的劳动 引致的总产量的变化量。一般而言,一点 的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在该点 的切线的斜率。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投入一定 的生产要素L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总产量用TP或Q表示,即:
TP Q f (L)
(4-5)
第7页/共41页
平均产量AP是指每单位劳动的平均产出, 等于总产量Q除以劳动量L,即:
AP Q f (L) LL
(4-6)
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所带来 的总产量的增量,即:
Q f ( X1, X 2 , , X n ) (4-1)
Q——代表产出量, X1,X2,……Xn——代表各种投入的 生产要素。
第2页/共41页
2、我们假定有两种投入要素: 劳动L和资本K,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
Q f ( L , K ) (4-2)
需要指出的是,生产函数中的产量,是 指一定的投入要素组合所可能生产的最大的 产品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