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六单元)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0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他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罗马。
你知道罗马在哪里吗?你还了解到罗马的哪些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罗马的资料)2、课件出示图片:瞧,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
这是通往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广场的侧面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这是登塔远眺时看到的整个罗马城市的风景。
看到这幅图,你感受到了什么?是的,这正是课题所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它所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自学。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出示课件)3、学生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板书:登塔远眺、克服困难、受用不尽)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感(一)结合父亲的话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1、师:当父亲带女儿伊尔莎登上广场中央的高塔,目睹脚下的一切,他们看到了──(出示: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利用画面直观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等词,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含全部6篇课文)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0.1.劝学 ......................................................................................................................... - 1 -10.2.师说 ......................................................................................................................... - 6 -11.反对党八股 .............................................................................................................. - 17 -12.拿来主义 .................................................................................................................. - 24 -13.1.读书: 目的和前提 ................................................................................................ - 26 -13.2.上图书馆 ............................................................................................................... - 33 -10.1.劝学《劝学》是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该文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四则运算和因式分解等数学运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2.培养学生运用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2.难点:理解多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活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多边形的图片、生活实例等。
2.准备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多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多边形有什么特征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接着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多边形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观察公式的内容。
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公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接着提问:你们能理解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吗?让学生尝试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纸张、剪刀、胶水等工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计算给定的多边形的面积。
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My Family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pa, grandma。
(2)掌握句型“He/She is my...”,并能够正确运用。
2. 能力目标能够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提高学生的英文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情感,懂得关爱和尊重家人。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能够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 教学难点句型“He/She is my...”的运用,以及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英文介绍家庭成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单词卡片。
2. 教具:图片、家庭成员人物头像图片、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1. Warm-up(1)通过图片和动作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pa, grandma。
(2)和学生一起复习上一单元学过的单词和句型。
2. Presentation(1)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介绍每个成员,并让学生跟读,注意发音。
(2)教师示范句型:“He/She is my...”,并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并模仿。
3. Practice(1)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教师指导学生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4. Production(1)学生利用图片和句型进行创作,用英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5. Summary(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2)回顾句型和单词,并做相关拓展练习。
6. Homework(1)布置家庭作业:用英文描述自己家庭成员并写成小作文。
(2)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进行听写和口语练习。
五、教学后记这节课主要通过图片、互动对话的形式教授了家庭成员的英文表达,并加深了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知。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相关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单词卡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熟悉本单元的词汇和短语。
2.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与话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 新课讲解与学习(1)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给出相应的中文解释。
(2)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操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和短语的正确发音和用法。
(3)教师讲解本单元的语法知识,例如时态、被动语态等,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4. 阅读理解(1)教师选择本单元的一篇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2)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关键词和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前思考。
(3)学生阅读完材料后,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
(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答案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听说训练(1)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2)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练习,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 课堂练习与巩固(1)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内容。
7.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概括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
(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搜集摘抄励志的格言警句或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有爬山的经历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2、我们要学的将会给我们启迪。
3、揭示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
二、范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理解词语。
思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理清的脉络吗?2、小组讨论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解词义,用词语说一说。
(3)关于的内容。
生动记叙了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战胜困难和自我的艰难历程。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少年牢记祖母的话,已经爬过两三座山头,但仍然不见大海的踪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少年再次聚集力量,继续攀登,还是不见大海,他很气馁,甚至决定放弃。
第三部分(第14~18自然段):写海鸥送给少年的羽毛,给了少年希望和动力。
第四部分(第19~22自然段):少年在一次沿着山道缓缓爬去,而畔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4、指名度课文。
四、质疑问难1、学生自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提问。
3、班内整理提问提纲。
五、课堂小结通过自主学习,大家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请总结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口述课文主要内容3、回顾上节课的提问提纲。
二、合作探究1、学生安提问提纲自读课文,在书中圈点批注。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英语教案(5篇)

【导语】教学是⼀种创造性劳动。
写⼀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英语教案 教学⽬标: 1.通过学习句型:“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及答语,使学⽣掌握有关购物时询问价格的功能句,并能够在正确的语境下使⽤。
2.掌握四会单词knife,crayon,brush,notebook,ball,toy car,schoolbag能听懂会说how much。
3.能⽤“Can I help you”询问顾客需要;并能⽤how much is it?或者It is .......yuan.谈论物品价格。
4.⿎励学⽣⾃设情景,创编、表演对话,培养学⽣综合运⽤语⾔的能⼒。
教学重点: 掌握“How much is it?的重点句型,使学⽣掌握有关购物时询问价格的功能句,并能够在正确的语境下使⽤。
教学难点: crayon的发⾳,以及对表⽰价格的数字的掌握。
教学准备 学⽣的⽂具、单词卡⽚、教学磁带 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 up 师⽣问候 简单的交流,让学⽣进⼊英语的学习氛围中来。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设置情景,导⼊新课(假设学⽣⾛进⼀个⽂具店会看见什么?让学⽣⽤英语把会看到的说出来) 教师对学⽣说出来的物品⽤英语板书出来。
Step 2. Presentation 1、板书课⽂标题 2、导⼊新课,对学⽣未想到的单词⽼师帮助补充,对新单词进⾏教学。
3、教师通过展现学⽣的⽂具作为实物来教学单词,让学⽣能更清楚的理解单词意思。
4、通过⼀个⼩游戏来检测学⽣对单词掌握的情况。
(1)教师把之前所教的单词按不同⽅向书写,板书在⿊板上,让事先分好组的每⼀组的成员按个到⿊板上指出来。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掌握生字词“船、河、桥、满、又”。
2.能够读通故事《小船和小河》。
3.能够通过故事理解“诺言”这个概念。
4.能够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船和小河”。
2.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朗读故事、理解故事中的词语意义、词语拼音和注音、分析故事情节和情感、合作游戏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教学前导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小船和小河的背景。
2.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认识的关于船、河和桥的图片和物品。
3.教师利用小游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
2. 教学主体活动第一部分:故事朗读1.教师先自己快速地读一遍小船和小河的故事,带着学生朗读一遍故事。
2.教师让学生自己朗读故事。
第二部分:故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情感。
2.教师随机抽学生讲述故事。
第三部分:词语拼音和注音1.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拼音和注音。
2.教师让学生跟随朗读,加深学生对生字词拼音和注音的记忆。
第四部分:合作游戏1.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团队合作。
2.教师让学生在教室中组装“木头桥”,并通过“小船运输”游戏,增强学生对船、河、桥等词语的理解。
3. 教学后续活动1.教师给学生出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练习作业。
2.教师鼓励学生多读小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四、课堂效果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和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情感的理解。
2.学生对生字词拼音和注音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在合作游戏中表现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教师深刻地认识到:1.在朗读时,应注意语调和语速的控制,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个字词的读音。
2.教师在讲解拼音和注音时,应给予更多的例子和练习机会,以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在合作游戏环节,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95~ 97页例1、2课型:新授课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754+3826 2000-493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小组合作:(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4、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1、口算下面各题: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2、算一算: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
一共节约了多少元?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复习。
课型:练习课教学要求: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2、口算下列各题0.7+0.9 4.7-0.5 0.56-0.46 1.2+0.81-0.4 0.39+0.15 7.7+0.6 3.6-0.84.8-35.7+0.2 3.6-1.6 7+2.33、板演下面各题并演算8.02+15.28 108.5-35.05 25-16.07提问:小数加减法如何计算呢?二、笔算练习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单位元)2、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三、解决问题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班里要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课后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第100页例3。
课型:新授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0.2+0.3 3.5+2.4 8.7-4.5 1-0.60.9-0.5 2.3+5.4 4.9+1 8.6-5.50.7+0.8 6.7+1.1 5+6.5 9.7-7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在计算.7325-714+146-8910000-(981-326)+1483、导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二、新课:1、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环城自行车赛段资料如下表。
(2)今天第2赛段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要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2、小组合作要求:(1)先确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问题。
(2)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说说解答时你都用到了什么旧知识。
3、汇报。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185.07-15.3+94.3-4.3099.26-〔8.9-(3.96+1.3)〕22.8+5.23-9.125+14.7532.5-(5.07+6.13)+8.252、解决问题:(1)根据下图,请你说说肖红跳过了多少米?(2)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课后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第104页例5和例6。
课型:新授课教学要求:1、在学习掌握小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2、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判断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口算:(投影片或口卡)0.35+0.5 0.26-0.16 0.25+0.17 5-2.57.2+6.8 8.5-5 3.6-1.6 2.1+7.913.5-2.4 6.7-2.3 4.8-2.8 7.1-4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根据什么?48+25+52+175 120-75-25 430-121-7936+11+64+89 85-(15+64)3、引入:我们运用加减法的定律和性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二、授新课1、创设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班里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绩最好,他们参加4×50米接力赛,可能的总成绩是多少呢?2、小组合作完成(1)根据题目确定解答方法(2)写出解答过程,并说说理由3、汇报:(1)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4、比较: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怎么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5、小结:整数加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三、复习巩固1、练一练4.36+14.8+5.64+5.238.2-7.09-20.6-2.31⑴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思路.⑵指名汇报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2+2.5+1.8 0.5+1.5+1.5+0.5 5.26+3+1.740.25+0.15+0.75+0.85 27.85-(7.85+3.4)要求:比赛完成,同学间互相介绍好的经验、方法。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简算8.42+8.46+8.54+8.58 8.42+8.46+8.54+8.5= 16.88+8.54+8.58 = (8.42+8.58)+(8.46+8.54)= 25.42+8.58 = 17+17= 34(秒)= 34(秒)课后小结: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课型:练习课教学要求:1、巩固小数的简算,并能判断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进行简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进行简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准确的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一、口算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8-2.5 9+3.6 10-2.4 8-1.6二、简算练习1、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里填上“+”或“-”。
3.85+10.06=□+3.8510.24+8.2+1.8=10.24+(□○□)18.76-(3.76+0.53)=18.76-□○□32.17-0.46-4.54=32.17-(□○□)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
(比赛完成)1.25+3.7+0.75 5.6-0.18-1.2 7.08+16+8.2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5.6+0.5-5.6+0.5 7.2+5.6-2.8 34.5-(17.2+4.5)三、解决问题1、P105 42004年春季运动会田径思念机组男子4×50米接力赛选手情况:(见书)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2、P106 5提问: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3、P106 7(按以下步骤组内交流完成)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⑵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⑶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⑷独立完成⑸怎么算的快?4、P106 8⑴通过观察图、计算,你知道2003年全世界的人口总数使多少?⑵通过计算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5、P106 9完成表格。
说说每轮动作后,这三对选手的的分及排名情况四、作业:第134页7题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课后小结: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课型 :复习课.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2、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3、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1.口算:2.6+0.4 0.375+0.625 5.8+25-0.2 0.48+0.29 4.3-1.60.74-6.4 1-0.89 3-2.32.计算:4.2+15.6 24.8-18.2 13+7.110-9.05 3.96+6.04 4.03-1.97提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根据是什么?练习: 1.计算:2-0.35-0.275+0.44.36-(2.01+2.29)+0.4821.3+108.75-(100-0.07)2.选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1).9.26-3.96+8.905=(14.475 14.205 13.809)(2).9.09+11.1-19=(20 1.1 1.19)(3).40-9.05-(3.8+6.02)=(21.13 33.35 20.95)3.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4.9+0.1-4.9+0.134.02+13.5+0.985.6+2.7-4.45.17-1.8-3.29.95-(4.95+3.14)8.43+2.87+0.57+0.134.列式计算:(1).27.8减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2).23.64加18.9的和.再减去37.82.得多少?二.解决问题: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快多少千米?2.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3.有两个粮食仓库 ,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