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录播课定稿
祝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祝福》。
(2)理解诗歌的主题、结构和表现手法。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3)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祝福》的背诵与朗读。
(2)诗歌主题、结构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3)意象和象征意义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祝福的理解和经历。
(2)引导学生思考祝福的意义和价值。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祝福》。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力。
3. 文本分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排列和韵律。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诗歌《祝福》的短文,内容包括诗歌的主题、结构和表现手法等。
2. 鼓励学生收集其他关于祝福的诗歌或故事,进行比较阅读,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祝福,关爱他人,并将感悟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1)推荐其他著名诗人的祝福诗作,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2)让学生比较这些作品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分析各自的特点。
《祝福》教案优秀6篇

《祝福》教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整理的《祝福》教案优秀6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祝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重点、难点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
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
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
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教师提问:(1)这篇小说是按时间顺序叙述呢,还是另有特点?明确:在序幕后写出了故事结局,属倒叙手法。
(2)这种叙述方式有何特点及作用?明确: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对读者有较强的吸引力;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鲁四老爷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关系。
二、自读思考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编写出结构提纲。
2、简单概括小说的叙事特点。
3、仔细阅读小说中关于“祝福”场景的描写,体会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
三、研读讨论1、讨论小说标题的含义。
《祝福》说课稿宁彩霞---定稿1

析
2.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
现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理解造成人物
教 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封建迷 信吃人的罪恶本质。
材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 过程与方法: 教师点拨,学生通过自主研读与课堂合作
析 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小说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因探究
我看祥林嫂
设计意图:图片直观,易激起学生探究兴趣。
内因探究
我看祥林嫂
初识祥林嫂 再识祥林嫂
思考: (1)祥林嫂反抗行为(逃、撞、捐、
问)的实质是什么?
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出婆家)遵从“从 有
撞(香案角)一而终” 一
的贞节观。 定
的
怕被分身——捐(门槛) 相信封建
怀疑灵魂——问
迷信、封
教 Q形象,体会鲁迅作品的深刻性。 学 2. 结合已学《祝福》《故乡》《孔乙 流 己》等鲁迅作品,可从鲁迅小说的批判主 程 题、人物塑造、表现手法、语言艺术等任
一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不同素养的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 在练习中总结梳理鉴赏小说的知识和方法,从而 提高小说鉴赏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探究主题的方法。分析小说的主
题,应细致分析人物和情节,应认真考察环境。
主题
生不存命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死不安魂 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
主题
人世间的惨 事,不惨在狼吃 阿毛,而惨在礼 教吃祥林嫂。
——许寿裳
封建礼教杀死了 遵从封建礼教的人。
四、拓展提升,总结全文
有趣教案制作:《祝福》视频教学方案

有趣教案制作:《祝福》视频教学方案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视频教学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要选择。
视频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
下面,我将就一款适合于初中生的视频教学方案——《祝福》进行详细介绍。
一、选题背景我选择了《祝福》这首诗作为本次视频教学的选题,主要是因为这首诗贴近生活、极具感染力,可以使学生从中深刻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
同时,这首诗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作用。
二、知识结构本次视频教学要点主要包括:1.诗歌背景知识的讲解;2.《祝福》诗歌的文学风格和意义的分析;3.朗读和理解诗歌。
三、策略设计本视频教学方案的策略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文化背景知识和作者背景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2. 将“朗读诵读”作为主题——可以穿插诗歌欣赏和学生朗诵,引领学生融入诗歌氛围中;3. 加强对语言的研究——通俗化解读,增强学生对诗歌意义的深度理解;4. 设计“思考问题”环节——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5. 结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古诗视频、诗词文库等,从多个角度体验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内容本视频教学方案的内容如下:1. 介绍古诗《祝福》的背景知识和作者履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2. 展示《祝福》原诗和翻译,深度解读古诗的文学特点和意义,向学生传授古诗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分析《祝福》中的语言、意象等,让学生掌握古诗的语言特征;4. 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情感体验,展开与朗诵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韵味;5. 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如诗词配图、视频等。
五、教学效果分析本视频教学方案的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2. 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欣赏能力,震撼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激情;3. 帮助学生掌握古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4. 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祝福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祝福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祝福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祝福”一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他人表达祝福的意愿和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正确使用“祝福”一词及相关表达。
2. 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祝福的意愿和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课前准备的祝福语和相关材料。
3. 学生分组的名单。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祝福语的图片或幻灯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提问:“你们平时在什么场合下会用到祝福语?”步骤二: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呈现“祝福”一词的中文和英文释义,并鼓励学生尝试猜测其含义。
2. 教师讲解“祝福”一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并给出一些常用的祝福表达方式。
步骤三:示范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用适当的语言表达祝福的意愿和内容,例如生日祝福、节日祝福等。
2.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表达一句祝福语,并互相给予反馈和改进建议。
步骤四:合作创作(15分钟)1. 学生再次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场合,例如毕业典礼、婚礼等。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创作一段祝福演讲稿或短文,并准备展示给全班。
步骤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分享他们的祝福演讲稿或短文。
2. 全班同学可以提出问题、给予赞扬和建议。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学生在表达祝福时应注意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并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祝福表达方式,例如给亲友发信息、写贺卡等。
2. 学生可以自行收集和分享更多的祝福语和表达方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祝福”一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他人表达祝福的意愿和能力。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祝福》教案+试讲稿(逐字稿)

《祝福》教案一、导入:作者+图片导入:多媒体出示“鲁迅”的照片,从作者角度引出所学过的文章。
如:《少年闰土》《故乡》《孔乙已》《藤野先生》《阿Q正传》,进而过渡到他的另一篇课文。
二、初读1.介绍作家背景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它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黑暗的现实社会。
2.初步朗读名家范读、同学交叉朗读。
三、析读小组讨论:深刻分析文中对于祥林嫂的外貌描写。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1.为什么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头上扎着白头绳”?(死了当家人,是个寡妇。
)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2.能看出祥林嫂的什么形象?(年轻、朴素、勤劳、温顺的新寡妇)3.朗读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1.为什么再到鲁镇,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因为死了第二任丈夫,更是因为死了儿子,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2.与第一次来鲁镇有什么变化?(再次当寡妇,所穿的衣服不变,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受到更大的打击,健康状况不如从前,内心痛苦又难以表达。
3.从这里又能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慈祥的中年妇女,又是有着悲惨命运的妇女。
)4.朗读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临死前的祥林嫂有什么特征?(行乞时间久,境况艰难)2.从哪里看出的?(竹篮、空的破碗、下端开裂的竹竿。
)3.为什么她的竹竿下端是裂的?破碗还是空的?(竹竿裂了,说明时间长了,走的路多了,乞讨艰难。
2024《祝福》说课稿范文

2024《祝福》说课稿范文说教材:《祝福》是2024年高中英语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围绕“祝福”这个主题展开,通过学习不同场景下的祝福语和用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和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不同场景下适用的祝福语和用语,扩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交流中运用祝福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祝福语,让学生体会到关爱他人、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不同场景下适用的祝福语和用语,能够流利自然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去。
难点在于理解祝福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并能够准确灵活地运用到语境中。
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英语这门语言课程时,尤其是在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时,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操作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祝福语。
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并与同学合作互动。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准备了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如PPT、课件、练习题等。
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祝福语的运用场景和语境。
教学过程: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不同场景下的祝福用语,让学生猜测视频中人物的关系和他们说的祝福语,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任务一:小组合作讨论,根据给定的场景,学生共同设计适用的祝福语,并用英语进行表达。
通过小组展示和分享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 任务二:情景模拟演练,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并用英语进行对话。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祝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会对祝福的理解和掌握。
2.获得用祝福表达心情的技能。
3.培养学生心中充满祝福和关爱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祝福,学会用祝福表达心情。
教学难点:带有情感的祝福的表达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任课教师播放一段简短、具有感染力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或增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2.预习通过预习,帮助学生准备学习的知识内容。
建议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祝福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祝福表达自己的情感。
完成预习任务后,让学生呈现出来。
3.学习教师通过不同渠道的祝福语录,让学生了解祝福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表达祝福。
要求学生分析祝福的表达方式,并且选出最感人的几句话。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祝福,注重情感的传递和理解,让学生通过祝福语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渴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祝福类歌曲或电影,以“生日快乐”的歌曲为例,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珍惜,让学生领悟不同祝福语背后的深刻意义。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互相讲述自己所表达出的感受,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对祝福价值的理解。
5.作业让学生完成独立作业,要求学生写下一封祝福信或一个祝福信的片段,充分发挥他们对祝福的理解,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四、教学评估在教学的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小组练习情况的检查。
2.祝福语理解能力的把握情况。
3.独立作业的完成情况。
4.学生对“祝福”概念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后记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科学的课程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学科更感兴趣,产生更加自然深刻的理解。
当教师用一颗爱心去做好每堂课的设计,便会令学生成为健康、长期、积极的习惯,使学生一生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口号:提倡科学与民主,反 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 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我的新思考
祥林嫂不是一个人,她是一群人的代表,害 死这一群人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整个社会。 更准确地说,是一整套社会法则。这套法则概 括为两个词就是:道德和迷信。 旧道德的核心书籍: 四书 (黛玉的回答) 捍卫旧道德的代表人物: 四叔 ( 封建卫道者) 迷信的代表仪式: 祝福
4、祥林嫂犯了什么大罪,活着受辱,死 了还要受苦? 5、改嫁为什么是奇耻大辱? 6、祥林嫂为什么要改嫁?为什么不惜 生命抗争?
7、婆婆和小叔子明明犯了绑架罪贩卖人 口罪,为何没有律法制裁她们?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8、祥林嫂为何会再到鲁镇?鲁镇的人 们对待她的态度有何变化?人们怎样看 待她的第二次婚姻?
9、明明房子是自家的,大伯凭什么来收 屋?
10、阿毛的故事为什么要几乎原封不动 地重复两遍?为了拉长篇幅还是多赚稿 费还是其它?
11、祥林嫂预感到自己要死了,她对死 亡充满了期待和恐惧,她期待什么恐惧 什么?
12、关于祥林嫂的死警察抓了一些嫌疑人, 你愿意为谁做无罪辩护?
A、四叔 B、四婶 C、柳妈 D、卫老婆子 E、婆婆与小叔子 F、“我” G、歧视嘲笑祥林嫂的所有鲁镇男女
祝福
我真傻,真的。以前学习《祝福》的时候,大家要是嬉笑 我就生气,我这人,一根筋,曾经认为沉重的作品必须以沉 重的心情来学习才对得起作者,嘻嘻嘻哈哈就是大不敬。好 在时光老人一直在催我奋进,我呢一直在不断的成长,现在 由一根筋发展到两根筋了。能够允许大家笑着讨论悲惨的故 事了。因此这节课,鲁迅大叔创造的悲惨故事有可能催不下 你的眼泪,甚至有可能在笑声中进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 的是,你的思想经受磨砺,你的思维变得敏捷。这节课的宣 言是:我真傻,真的,即使不知道正确答案,我也勇于为自 己、为团队代言!
背景知识
1、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 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毛泽东评价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2、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 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 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 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 意。”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 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 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
1、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A吓死的 B饿死的 C冻死的 D穷死的 E自杀 F他杀
2、祥林嫂沦落成乞丐的直接原因是 什么?从道德层面,谁应该受到谴责?
A柳妈 B四婶 C四叔 D卫老婆子E庙祝
3、祥林嫂精神崩溃的原因与捐门槛事 件直接相关,那么她为什么要捐门槛? 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 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 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我说不清。
愿慈悲的地母能拥抱祥林嫂悲苦的 灵魂! 愿旧中国所有悲苦的灵魂在地母温 暖的怀抱里安息! 愿新时代的人们对他人的苦难不再麻 木冷漠,愿女同胞们能够自尊自爱、自 立自强,乐观自信,尽享生命的一切美 好!下课!
通过课本剧微表演梳理回顾
1、A啊呀啊呀我真上当。B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C……D对不 起四老爷四太太……ABCD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2、A可恶!B可恶!C可恶!D然而…… 3、A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啊呀,阿弥陀佛,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 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B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C 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锁在新房里,还是骂,D啊呀呀,这真是…… 4、A母亲也胖,儿子也胖,B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不是脾气), C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D——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5、A我真傻,真的,B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 有食吃,会到村里来。C D我真傻,真的,我真傻,真的。 6、A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C你实在不合算,D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 就好了。ABCD撞一个死就好了。 7、 A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B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CD你放着罢, 祥林嫂! 8、A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B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C究竟有没有 魂灵的? D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9、A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B——C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A谬种B谬种 C谬种D谬种 10、A怎么死的?B怎么死的?——CD还不是穷死的?ABCD还不是穷死的?
《 祝 福 》 主 题 探 究
学习目标
鲁迅的小说不敢说陪伴过你的爷爷奶奶,但是一定陪伴过 你的父母,毋庸讳言,鲁迅的小说而今有点面目可憎了, 不以情节见长,不以语言吸引人,相比湖南卫视,他的幽 默也太深,一般人不知道笑点在哪里。其实鲁迅小说区别 于其它小说的主要特点就是:难懂。因为深刻所以难懂。 今天把各路英雄各大才人们召集到这里就是要设法读懂这 篇小说,我们的任务就一个:探究祥林嫂的死因,把握小 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