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状元桥》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演练:专题3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
【状元桥】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课件

变式1 (2015·江苏徐州四月模拟)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 因控制(A、a),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现有纯 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 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 矮秆易感病=66∶9∶9∶16。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 离定律。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3)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 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 ,具体发生在 时期。 (4)有人针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假说: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4∶1∶1∶4。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 ; 预期结果: 。
aaBBCCDDEEFFGGHH。(2)若该白花植株是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则
其他基因全部显性纯合,该白花植株的后代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后代全 部为紫花。若该白花植株是5个品系中的一个,则A~H基因有一对为隐性 ,与5个白花品系杂交,其中会有一个组合出现子代为白花的现象。
本讲主要是以遗传学实验为背景,结合孟德尔遗传的基本规律、伴性遗传、减 数分裂、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考查了表现型、基因型和概率计算等,试题多以非 选择题形式出现,有时也有选择题。
3.(2015· 全国新课标Ⅱ卷)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 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
江苏省2019届《状元桥》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特训:专题5第2讲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部分专题五第2讲一、选择题1.(2017·广州模拟)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
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外的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C)A.细胞无法恢复静息电位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C.形成局部电流D使细胞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解析:若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外的氯离子进入细胞内,则导致膜两侧的电位差增大,细胞膜内的电位仍为负电位,与临近的未兴奋部位有电位差,可形成局部电流。
2.病人甲甲状腺全部切除,病人乙患甲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不足,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下列对他们所需补充激素的建议,正确的是(D)A.甲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乙病人需要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B.甲病人需要补充TRH,乙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C.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D.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不需要补充TRH和TSH解析:病人甲的甲状腺全部被切除,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须补充甲状腺激素;病人乙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已经过高,但仍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故应补充甲状腺激素。
甲、乙两人补充TRH和TSH后,由于缺少甲状腺或甲状腺功能减退,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故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不需要补充TRH和TSH。
3.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解析:分析图2可知,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分析图1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局麻药虽然也有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的效应,但其不是神经递质,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同,C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正确。
2019届《状元桥》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演练:专题6第2讲生态系统

第一部分专题六第2讲1.(高考题汇编)判断正误(对:√,错×)(1)(2015·全国卷Ⅱ)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2)(2015·福建卷)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3)(2015·天津卷)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4)(2015·四川卷)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2015·海南卷)生态系统持续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
(√)(6)(2015·江苏卷)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7)(2016·全国卷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8)(2016·全国卷丙)生态系统中细菌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2.(改编题)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结构的是(D)A.树→虫→鸟B.在某一群落食物网中,鹰占据两个营养级C.狼属于消费者D.金丝桃因能分泌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所以A、B、C三项属于生态系统的结构,D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结构。
3.(2017·浙江温州二模)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D)A.“→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B.模式图中不应有“→池塘”的箭头C.鱼是二级消费者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A错误;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模式图中应有“→池塘”的箭头,B错误;图中显示鱼以蚕粪为食,是初级消费者,C错误;该生态农业促进了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4.(2017·安徽安庆二模)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kJ/(m2·年)]。
2019届《状元桥》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特训:专题5第3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第一部分 专题五 第3讲一、选择题1.(原创题)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实现离不开内环境。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B )A .神经元之间通过组织液实现信息传递B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血液循环选择性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C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D .血糖浓度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体液调节的过程解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间隙实现信息传递,其中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A 项正确;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只能被特定的靶细胞接受,其运输不具选择性,B 项错误;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C 项正确;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送而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的范畴,D 项正确。
2.(2017·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研究发现调节性T 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 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 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
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C )数量减少――→Bim 蛋白调节性T 细胞――→Mcl-1蛋白数量增加A .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 .系统性红斑狼疮D .艾滋病 解析:由题干信息知,Mcl-1蛋白与“抑制免疫反应,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有关,则该蛋白活性被抑制时,免疫功能会“过度”,A ~D 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即源于免疫反应过度致使损伤自身,故C 选项符合题意。
3.(2017·山西大学附中质检)根据下图人体器官模型,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 处高于B 处B .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 处低于B 处C .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 处高于B 处D .如果器官为胰腺,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 处高于B 处解析:饭后血糖升高,胰岛素经胰腺中的胰岛分泌,随血液从B 端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所以B 处高于A 处,D 错误。
江苏省2019届《状元桥》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特训:专题1第2讲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2讲一、选择题1.(2017·江苏如皋期中)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C)A.核孔数量越多的细胞其代谢越旺盛,核仁越大B.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外膜,功能更复杂C.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头部,利于游动D.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和分泌囊泡,利于膜成分的更新解析:细胞代谢旺盛,说明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需要细胞核内DNA转录生成大量mRNA,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进行翻译,所以核孔数量较多,核仁对于rRNA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而rRNA 是核糖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核糖体对于蛋白质的合成是不可缺少的,A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为反应的进行提供大量的酶,B正确;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尾部,为尾部的运动提供能量,C错误;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将囊泡中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并分泌囊泡,囊泡运往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其内的抗体分泌出去,同时实现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2.(2017·唐山一模)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
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不能产生CO2B.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C.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的成分相同D.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解析: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CO2,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O2,A正确;组成细胞质基质的物质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等,B正确;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有所不同,C错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
3.(2017·甘肃肃南期末)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C)A.需氧生物的细胞都是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C.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D.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解析:蓝藻等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A错误;溶酶体中的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细胞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正确;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器,D错误。
2019届《状元桥》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特训:题型1信息给予类

第二部分题型一信息给予类一、选择题1.早春开花植物——雪滴兰,雪落花开,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远高于其他细胞,但A TP的生成量却远低于其他细胞。
据此推知,雪滴兰的花序细胞(D)A.依靠无氧呼吸为生命活动供能B.比其他细胞中的自由水含量低C.比其他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低D.呼吸释放的热能比其他细胞多解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 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雪滴兰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远高于其他细胞,但ATP的生成量却远低于其他细胞,说明其呼吸释放的热能比其他细胞多。
2.成年哺乳动物脑的“脑室下区”存在神经干细胞(NSC),可分化产生新的神经细胞。
NSC细胞膜上有一种被称为Notch的信号通道,此通道被激活后可以通过控制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控NSC自我更新。
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B)A.NSC属于胚胎干细胞的一种,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B.激活Notch有助于治疗脑部创伤C.NSC增殖过程中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的活动最为活跃D.Notch信号通道调控动物激素调节解析:NSC细胞是神经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激活Notch能使NSC细胞分化为新的神经细胞,治疗脑创伤死亡的神经细胞。
NSC细胞增殖过程中间期核糖体活跃,动物细胞分裂高尔基体不活跃。
Notch 激活基因表达,不是激素调节。
3.(2017·广东江门仿真)prp s蛋白转变成prp sc蛋白并在神经细胞内积累时,能导致疯牛病。
图示prp sc 蛋白的形成过程。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A.完成图中①与②过程的模板相同B.遗传物质prp sc以自身为模板进行复制C.prp sc出入神经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D.prp s转化成prp sc时有正反馈效应解析:图中①表示转录过程,以DNA为模板,②表示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A错误;prp sc是一种蛋白质,不能作为遗传物质,该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prp sc通过胞吞胞吐作用进出神经细胞,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根据图示,prp sc可促使prp s转变形成prp sc,导致prp sc蛋白越来越多,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效应,D正确。
《状元桥》高考生物(通用)2轮高考冲刺模拟练(2)

高考冲刺模拟练(二)(见学用讲义P4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成分、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B)A.维生素D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可以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自然界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用根尖细胞不能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B.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接近于白色,可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C.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把0.1 g/mL的NaOH溶液和0.01 g/mL的COSO4溶液混合均匀D.用鸡蛋清作原料鉴定蛋白质时,应将鸡蛋清稀释成蛋白质稀释液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C)A.脑干内有呼吸中枢、语言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B.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C.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4.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出现面色苍白、全身颤抖的现象。
下列对此分析错误的是(C) A.全身颤抖是由于骨骼肌收缩,有利于加快产热B.面色苍白与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有关C.此时内环境发生变化,下丘脑冷觉感受器产生冷觉D.肝脏、甲状腺等人体结构参与该过程的调节5.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C)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F1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孟德尔对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结果解释是:F2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且粒形粒色两种性状是自由组合在一起的C.摩尔根等人对白眼雄果蝇和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F2出现了性状分离且白眼果蝇全为雄果蝇的现象所做出的假设是: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D.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单倍体植株出现了四种比例相等的表现型,其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6.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017届《状元桥》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演练:专题3第2讲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部分专题三第2讲1.(高考题汇编)判断正误(对:√,错:×)(1)(2015·海南卷)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2)(2015·全国卷Ⅰ)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3)(2015·江苏卷)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4)(2013·江苏卷)按孟德尔的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
(×)(5)(2013·浙江卷)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若自交后代中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
(√)(6)(2016·全国卷乙)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2.(2017·河南濮阳模拟)人的秃顶由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有男性表现。
一个非秃顶男人和一个其父非秃顶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男孩,表现为秃顶。
这个男孩和他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C) A.bb,Bb B.Bb,BBC.Bb,Bb D.bb,BB解析:由题意可知,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则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的基因型为_b。
一个非秃顶男人(bb)与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_b)结婚,后代男孩长大后为秃顶,说明这个男孩的基因型为Bb,由此可推知这个女人基因型是Bb。
3.(2017·杭州联考)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
上述遗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B)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解析:由题意可知,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中黄色∶鼠色=8∶4=2∶1,对于毛色来说,性状发生了分离,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黄色是杂合子,且黄色是显性性状;卷尾∶正常尾=3∶1,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卷尾是杂合子,且卷尾是显性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专题三第2讲
1.(高考题汇编)判断正误(对:√,错:×)
(1)(2015·海南卷)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
(2)(2015·全国卷Ⅰ)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
(3)(2015·江苏卷)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4)(2013·江苏卷)按孟德尔的方法做杂交实验得到不同结果,证明孟德尔定律不具有普遍性。
(×)
(5)(2013·浙江卷)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若自交后代中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
(√)
(6)(2016·全国卷乙)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
2.(2017·河南濮阳模拟)人的秃顶由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有男性表现。
一个非秃顶男人和一个其父非秃顶的女人婚配,生了一个男孩,表现为秃顶。
这个男孩和他母亲的基因型分别是(C) A.bb,Bb B.Bb,BB
C.Bb,Bb D.bb,BB
解析:由题意可知,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则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的基因型为_b。
一个非秃顶男人(bb)与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_b)结婚,后代男孩长大后为秃顶,说明这个男孩的基因型为Bb,由此可推知这个女人基因型是Bb。
3.(2017·杭州联考)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
12黄色卷尾、2
12黄色正常尾、3
12
鼠色卷尾、1
12鼠色正常尾。
上述遗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B)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解析:由题意可知,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中黄色∶鼠色=8∶4=2∶1,对于毛色来说,性状发生了分离,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黄色是杂合子,且黄色是显性性状;卷尾∶正常尾=3∶1,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卷尾是杂合子,且卷尾是显性性状。
比例6∶2∶3∶1=(3∶1)(2∶1),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子代中黄色∶鼠色=2∶1,不符合3∶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控制黄色的基因纯合致死,导致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情况,B正确;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不是出现题干中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的原因,C错误;同理D错误。
4.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 、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 ♂的正交实验中,F 1
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 ♂×纯种朱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 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这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
B .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在X 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C .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 A X a
D .反交实验中,F 1雌雄个体交配,子代雄性果蝇中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1
解析:反交实验中,F 1雌雄个体交配,子代雄性果蝇中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应为1∶1,D 错误。
5.血友病是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
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 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D )
A .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 没有分开
B .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 H X h ,Ⅳ-1的基因型是X H X H 或X H X h
C .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D .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
4
解析:该遗传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为Ⅲ-2是血友病患者,其基因型是X h Y ,根据Ⅲ-3的外祖父是血友病患者可以推知,其母亲Ⅱ-5的基因型是X H X h ,则Ⅲ-3的基因型是12X H X h 、1
2X H X H ,
则其女儿Ⅳ-1的基因型是X H X h ,Ⅳ-2性染色体异常可能是Ⅲ-2在形成配子时XY 没有分开,也可能是Ⅲ-3在形成配子时XX 没有分开;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12×12×
1
2=18;Ⅳ-1的基因型是X H X h ,与正常男性(基因型为X H Y)婚配,后代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
6.(2017·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 和y 都不能表达。
现有基因型WwYy 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B )
A .4种,9∶3∶3∶1
B .3种,12∶3∶1
C .3种,10∶3∶3
D .2种,13∶3
解析: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 和y 都不能表
达,即为白色。
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WwYy 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W_Y_(白色)∶W_yy(白色)∶wwY_(黄色)∶wwyy(绿色)=9∶3∶3∶1,因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2∶3∶1。
7.(2017·天津联考)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
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
两亲本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即能稳定遗传
B .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 、AaBb
C .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
D .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
32
解析:亲代的基因型为Aabb ×AaBb ,子代香味相关的基因型为14AA 、12Aa 、1
4aa ,自交得到aa 的
概率为38,子代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型为12Bb 和12bb ,所以自交得到BB 的概率为1
8,所以得到能稳定遗传
的香味抗病植株的比例为38×18=3
64
,D 错误。
8.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之一,为了解南方某城市人群中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某研究小组对该城市的68 000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表1 人群中不同性别的地中海贫血筛查结果
A.根据调查能确定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B.经产前诊断筛选性别,可减少地中海贫血的发生
C.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与年龄无直接的关系
D.患者经基因治疗,不会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
解析:根据表中信息无法得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A错误;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无关,所以产前诊断筛选性别,不会减少地中海贫血的发生,B错误,C正确;基因治疗是指利用正常基因置换和弥补缺陷基因的治疗方法,若是体细胞基因治疗,患者仍能将致病基因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子代,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