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诵读必考内容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背诵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背诵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背诵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需要背诵的知识点较多,以下是部分内容:
1. 必背课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
2. 古诗文:《春夜喜雨》、《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渔家傲·秋思》、《浣溪沙》(一曲新
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3. 格言、名言、警句:
(1)有志者事竟成。

(2)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 文学常识: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他是一代伟人,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你还积累了哪些他的诗作?如《沁园春·雪》。

(2)《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
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4)《灯光》写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广场上璀璨的灯光,回
忆起了当年的一件往事——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本课倒叙的手法;开头和结尾都以灯光为线索。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复习,强化记忆。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内容(《中庸》《大学》精选)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内容(《中庸》《大学》精选)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内容(《中庸》《大学》精选)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内容(《中庸》《大学》精选)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内容《大学》精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恂溧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唯民所止。

”《诗》云:“绵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整理)六年级上下学期诵读内容

(整理)六年级上下学期诵读内容

六年级上学期诵读内容(一)《大学》节选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ì),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fèn)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桀(jié)纣(zhòu)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4.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二)《中庸》节选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yú)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xiàn)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2.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dí),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4.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叁矣。

(二)诗词曲1.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内容汇总(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内容汇总(打印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内容汇总(打印版)第一课:《草原》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母鸡》。

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蒙汉情深”?我从“热情迎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四个场景中体会到了“蒙汉情深”4.句子理解:(1)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①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

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 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②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

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的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叫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①第1句直接写草原景色,第2句写了作者的感受。

②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有:能使情与景融为一体,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由景生、情以景显的艺术效果。

第二课:丁香结1.《丁香结》是作家宗璞(pú)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实写丁香花的形象。

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

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不顺心的事,要像他一样,乐观、坦然、潇洒地面对2.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选自李商隐的《代赠》。

意思是: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

诗句“丁香空结雨中愁”选自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珍珠上玉钩》意思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3.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作者从生长环境、气味、形状、颜色和象征意义等方面描写了丁香。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

小学六年级上册经典诵读《增广贤文》三(六年级上册)1.见者易,学者难。

【解释】在旁边看人家觉得容易,轮到自己学和做就觉得难了。

2.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解释】不要把容易得来的东西,看成平常的事,里面蕴藏着心血与汗水。

3.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

【解释】只要用心想一想,世界上的事情错综复杂,没有不难的事,需要我们小心应付,谨慎思考。

4.道路各别,养家一般。

【解释】走的道路也许各有不同,但维持生活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5.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解释】从勤俭到奢侈、享受很容易,但要从享受再到艰苦中去就很难适应了。

6.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

【解释】彼此了解的人容易交流,对不了解的人来说,话不投机,空谈无用。

7.点石化为金,人心犹未足。

【解释】把石头都变成金子,但有的人尚不满足,这里指人心不足。

8.他人观花,不涉你目。

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解释】花花世界,就像没有看见;忙忙碌碌,不关你事。

指目空一切, 专心致志。

9.谁人不爱子孙贤,谁人不爱千钟粟。

【解释】哪个不喜欢儿孙孝顺,谁不喜爱家藏万担。

10.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

【解释】不要多去计较和操劳,儿孙自有儿孙福。

11.与人不和,劝人养鹅。

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解释】劝人养鹅、修建房屋,看似好心,实则醉翁之意,这里指别有用心。

12.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解释】只管多行喜事,多做好事,个人前途、富贵不必刻意追求。

13.河狭水急,人急计生。

【解释】河道狭窄水流自然急,关键时刻人则会急中生智、想出办法。

14.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

【解释】知道山上有虎,就不要再去了。

15.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

【解释】路不走不可能到达目的地,事不去做怎么可能办成呢?16.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解释】人你不让他去学习,怎么可能成材,就像钟不敲不响一个道理。

17.无钱方断酒,临老始看经。

【解释】到没钱时才戒酒,到年纪老了才知学习,时间已经太晚了。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2)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2)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第一部分:(1—12选自《史记》,13—16选自《资治通鉴》1、始皇出游始皇出游。

行至云梦,望祀虞于九疑山。

浮江下,观籍柯,渡海渚。

过丹阳,至钱唐。

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记得颂秦德。

还过吴,从江乘渡。

并海上,北至琅邪。

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

”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

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

”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

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

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遂并海西。

(《史记·秦始皇本纪》)2、破釜沉舟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死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3、高祖论功天下在定。

高祖都雒阳,诸候皆臣属。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内容

六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内容一、古诗词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文言文1.《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三、日积月累1.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麦、黍、菽、稷。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黄、青、赤、白、黑。

四、课文片段1. 《草原》第一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6年级诵读内容

6年级诵读内容

六年级上学期诵读内容(一)《大学》节选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ì),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fân)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jiã)纣(zhîu)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4、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二)诗词曲1.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 相见欢(南唐)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zhuï)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 端正好·长亭送别(元)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堰区小学语文学科课外阅读教学计划表六年级科目诵读时间 2014.9
项目内容
教学总体目标1.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材与学生现状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期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1.诵读法
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
3.每周评价、每月评价、学期评价
4.朗读竞赛、故事演讲、读书笔记展评
5.认真上好诵读指导课,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单元课题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措施及教学
方法教学时间安排
课时周次时间
一一、背诵:
1.《人文经典》中常用
语65条;必背古诗词
25首;
3. 《人文经典》中论
语第1、2、3、6、7、
8、9条;
4.美文片段:《小读者》
孙毅《永远都要坐前
排》、李国建《课堂上,
有我们的一轮旭日》和
季羡林《傻瓜》最后一
个自然段;
二、阅读:
1.《成语故事》
2.《小读者》中的第一
辑《朝花夕拾》精选。

1.熟读、背诵指定内容,理解表达的
意思;
2.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一定的
读书方法;
3.加强学生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语
文素养。

1.理解常用语的意思,了
解诗词的背景以及表达
的思想。

2.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帮
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
内涵,积淀语言素养,受
到情感的熏陶。

3.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和
运用能力的提高,为形成
丰厚的语言底蕴打下坚
实的基础。

诵读指导
诵读比赛
故事演讲
读书笔记展评
征文比赛
2 1-5
二一、背诵:
1. 《人文经典》中常
用语66条;必背古诗
词25首;
3. 《人文经典》中论
语第10、18、20、21、
22、24、26、29条
4.美文片段:《小读者》
彭名燕《母亲》4—13
自然段;
二、阅读:
1.《成语故事》
2.儒勒•凡尔纳系列科
幻小说(7)
1.熟读、背诵指定内容,理解表达的
意思;
2.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一定的
读书方法;
3.加强学生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语
文素养。

1.理解常用语的意思,了
解诗词的背景以及表达
的思想。

2.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帮
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
内涵,积淀语言素养,受
到情感的熏陶。

3.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和
运用能力的提高,为形成
丰厚的语言底蕴打下坚
实的基础。

诵读指导
诵读比赛
故事演讲
读书笔记展评
征文比赛
3 6-10
三一、背诵:
1. 《人文经典》中常
用语66条;必背古诗
词25首;
3. 《人文经典》中论
语第31、33、39、42、
43、44、47条
4.美文片段:张淮《夕
阳美》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阅读:
1.《成语故事》
2.长篇名著《骆驼祥
子》
1.熟读、背诵指定内容,理解表达的
意思;
2.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一定的
读书方法;
3.加强学生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语
文素养。

1.理解常用语的意思,了
解诗词的背景以及表达
的思想。

2.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帮
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
内涵,积淀语言素养,受
到情感的熏陶。

3.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和
运用能力的提高,为形成
丰厚的语言底蕴打下坚
实的基础。

诵读指导
诵读比赛
故事演讲
读书笔记展评
征文比赛
2 11-15
四一、背诵:
1. 《人文经典》中常
用语66条;必背古诗
词24首;
3. 《人文经典》中论
语第48、50、53、54、
55、56、67、63条
二、阅读:
1.《成语故事》
2.长篇名著《骆驼祥
子》
1.熟读、背诵指定内容,理解表达的
意思;
2.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一定的
读书方法;
3.加强学生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语
文素养。

1.理解常用语的意思,了
解诗词的背景以及表达
的思想。

2.进行读书方法指导,帮
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
内涵,积淀语言素养,受
到情感的熏陶。

3.促进学生语言积累和
运用能力的提高,为形成
丰厚的语言底蕴打下坚
实的基础。

诵读指导
诵读比赛
故事演讲
读书笔记展评
征文比赛
3 16-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