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马》课堂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马》精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马》课题马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主张本课根据学情分课时。
榜首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应及全体感知、结构整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详细感知的沟通展现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理。
教学目标常识与技术 1.重复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品格化的描绘。
2.了解比照描绘的效果。
进程与办法 1.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揣摩文中的比照描绘,了解比照描绘的效果,并学会运用。
情感、情绪与价值观 1.激起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爱情。
2.考虑人与动物的联络,感悟动物身上折射出来的可贵精力。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从小酷爱天然科学,26岁进入法国科学院,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颁发院士称谓。
他用一生精力运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的时刻写成36巨册的《天然史》。
写1723年,布封在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开端研讨博物学。
1739年,作布景布封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的总管,他运用御花园的条件,一生进行博物学研讨。
1748年,他开端创造《天然史》,在帮手的帮忙下辛勤工作,每天静心著书,数十年如一日,最终总算完结了这一巨作。
文体常识科学小品又叫文艺性阐明文。
它用文学的笔调,描绘某一方面的科学常识,既有科学的准确性,又有文学的生动性。
它的科学性在于引证的材料有必要牢靠,数据有必要准确。
它作为科学文艺的一种,文笔要轻松生动、生动,要长于运用比方、拟人等修辞办法,融科学原理于生动生动、通俗易懂的文字之中,使文章集常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让读者在文学赏识中取得科学常识。
读准字音相觑(qù) 振作(sǒu)温驯(xùn)疮痍(chuāng yí)观瞻(zhān)鞍辔(pèi)颚骨(è)剽悍(piāo hàn)驾御(yù)项鬣(liè)遒劲( qiú)相辅相成(zhāng)犷野(guǎng)窥伺(kuī sì)纠缠(jī bàn)辨清字形犷(guǎng)粗暴剽(piāo)剽悍旷(kuàng)旷课膘(biāo)肥膘了解词语剽悍:骁勇,健旺。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马》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教学设计:一、马图书法,激趣引读1、马图书法:教师展示有关马的各种书法作品并播放有关家马、野马的生活画面,请学生欣赏。
①看了这些书法画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②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更欣赏哪一种马,并陈述理由。
2、激趣引读:下面谁能介绍一下作者呢?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像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教师: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灵,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用亲切的感情、形象的语言、人格化的描写,给这些“朋友”画像,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了人性光彩的马儿吧。
二、检查预习(掌握生难字词)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窥伺kuīsì项鬣liè阔绰chuò观瞻zhān 遒劲qiú庇荫bìyìn相觑qù呵斥chì辔头pèi 犷野guǎng 剽悍piāohàn2、辨析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29《马》(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马》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马》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不同的命运和形象,流露出对“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的由衷赞美,对“经过训练、专为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切同情。
3、中招考点结合历届河南中招语文试卷选择题和散文类的阅读理解题来看,针对本课考察的知识点有:(1)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释义,作者简介。
(2)概括文章的内容,赏析重点句子。
(3)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学情分析七年级是中学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六年级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字词识记上升到阅读理解,品位鉴赏,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能掌握住本文中运用对比和人格化的描写方法。
2.通过诵读课文,能够赏析重要的句子,能够体会作者感情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分析人物形象,提炼出文章的主旨。
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1.作者为了突出马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2.人工驯养的马其“驯良”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它的命运又会怎样?3.野马的“豪迈而犷野”表现在哪里?它们又有怎样的命运?4.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七:板书设计:家马:驯良——同情作比较,野马:自由——欣赏突出事物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马》教学实录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马》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法国作家布丰写的《马》。
这篇文章丰富的词语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下面我提问词语,大家抢答词语的答案。
师:剽悍――生:雄健有力。
师:窥伺――生:暗中观察。
师:羁绊――生:本文指马笼头。
师:有过之无不及――生:相比起来,只有超过的,没有不如的。
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可以看出你们很注意积累。
这节课我们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讨课文中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再围绕本文内容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大屏幕展示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目光集中到文章的第二、三段。
(大屏幕展示:重点研读第二、三段,发现问题,小组交流。
生活动。
)师: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全班交流。
生:我们组共研讨了两个问题,其中一个已解决:“他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
“美质”指的是美丽的生活。
不能解决的问题:“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我们组讨论了三个问题。
一个解决了:“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它的意思是这句后面讲的――“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两个没解决:一个是第二段末尾两句话,明明写出马受到极好的待遇,怎么还说“侮辱马性”?另一个与上个小组的存留的问题一样。
师:同学们,两个小组分别说出了他们的讨论结果。
从结果表述来看,有分歧,那么,哪个小组的答案是正确的呢?请大家做裁定。
生:我同意第二小组的答案,因为文中就这么写的。
生:我也同意第二小组的答案。
“就是说”后面的内容就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
(众生赞同)师:你解说得非常好。
我们继续进行。
生:我来回答第二小组关于“侮辱马性”的问题。
我们小组在研讨时一致认为,给马打扮得那样漂亮是为了满足人的虚荣心,是一种虐待。
师:这时候,马就是人们的什么?生:玩物。
师:当马成为玩物时,他们就失去什么?生:自由,马性。
师: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把给马戴上蹄铁、用马刺在它们身上刮出伤疤叫“身体上的枷锁”,那么,给他们装饰以满足人的虚荣,就叫“精神束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两种生存状态中马的不同特性。
2.学习运用比较描写事物特点的写法。
3.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上的优美之处。
过程和方法:以问题为导引,在探究中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善待动物,与动物和平相处。
2.人应具有野马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马的特征。
2.学习比较描写的写法。
教学难点:野马精神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师指导1.导入新课2.整体感知3.把握主旨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教师活动1.请学生说出有关“马”的成语。
2.根据有关“马”的成语请学生讲有关“马”的故事。
3.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感知课文教师活动1.请二三位同学接龙式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勾画生字词并注意听评朗读情况。
2.请学生指正听读中发现的问题或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学生活动1.进入情景2.朗读理解3.品味探究学生活动1.学生自由发言。
2.学生代表讲故事。
3.学生进入情景。
学生活动1.学生听读、勾画。
2.学生评议。
3.师生结合,正音识字。
4.出示投影片,强调掌握以下字词。
剽悍(piāo hàn)羁绊(jī)观瞻(zhān)相觑(qù)犷(guǎng)野遒(qiú)劲妒忌(dù)妍(yán)丽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既写了人工驯养的马,又写了天然野生的马,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哪些特征?6.请学生讨论、交流。
7.教师点拨明确。
三、引导探究文章主旨教师活动1.请学生谈谈自己更欣赏两种生存状态中的哪种马?2.出示投影片,请学生讨论思考以下问题:(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有何深意?(2)如何理解“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马》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马》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识记字词,积累语句,整体感知。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简介1、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代表作为博物志《自然史》。
从小爱好自然科学。
1933年他26岁时进入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总管。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1748年开始写作36卷巨册的《自然史》。
2、《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它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3、材料链接::在整个《自然史》中,上帝是不存在的,把上帝从宇宙的解释中驱逐出去,是《自然史》的一大贡献。
布封的《自然史》中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和艺术性的,是他对动物的描绘,在他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
布封还往往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某种人格,马像英勇忠烈的战士,狗是忠心耿耿的义仆,……语言优美,又不乏艺术的形象的描绘。
二、自学探究1、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标出段落,勾画字词。
2、词语积累①注音::觑()鬣()剽悍()()枉()然驯()良窥伺()()疮痍()()驾驭()遒劲()( ) 羁绊()阔绰()庇荫()妒忌()相得益彰()观瞻()②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两个人或两件事物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②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③(相比起来)只有超过的,没有不如的(多用于坏的方面)。
()④豪华奢侈,排场大。
()():勇猛,强健。
():暗中观察情况。
():这里指马笼头。
():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 ):雄健有力。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目疮痍:3、内容分析与点拨全文可分两部分,第1、2节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马第3、4、5节写____________________的马。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9课《马》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版)新人教版

《马》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提起马,我想大家脑海里肯定有非常鲜明的印象,那我们就先来欣赏一下马的风姿,然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教师播放马的动画)(学生谈感受)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马留给我们的印象或是飒爽英姿,或驰骋疆场,或雄姿英发,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马的风姿。
(课件展示课题)(二)解决文字障碍(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整体感知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此设计在于让学生能从初读中概括出马的类型,为下文分析奠定基础)2、分别有何特点?文中哪些词句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的特点?请你画出来。
(此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区分出不同类型的马的性格,有鲜明的印象感知)(四)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五)美的舞台——1、你认为家马和野马那个更美?2、我来说一说:如果我为马,我愿做马,因为……(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各种马的基础上,结合生活进行思考,谈谈自己的价值观,既围绕文本生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让学生能畅所欲言,学有所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马》(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29课马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三、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读二、三段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3、班上交流,重点研讨以下几句:1)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教学目标1、积累生动的词语,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马的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崇尚和平与自由的人文思想。
3、品读优美生动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了解马的特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中国人常把自己比作“龙的传人”,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
然而,龙毕竟是虚无的,是人们想像中的动物。
好在,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动物可以与龙并驾齐驱,那就是马。
人们在形容雄健强盛的时候就说是“龙马精神”,敌我相争,冲锋在前叫“一马当先”,事情成功了,就说“马到成功”,功劳很大,那就是“汗马功劳”。
可见马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不单单中国人敬仰马,外国人也同样喜欢马。
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优美散文《马》。
幻灯1二、检查预习情况师:老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其中一项是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
(幻灯片显示,一生到黑板上板书,其余学生在纸上写出答案。
)幻灯2[检查预习]给下列句中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人们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2、它们的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
3、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bìyìn()。
4、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5、这种动物的天性绝不凶猛,它们只是豪迈而犷野()。
(学生完成后,对学生写在黑板上的答案进行批改,然后齐读幻灯片上的句子,)三、走进文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幻灯3师:现在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阅读《马》这篇文章,思考两个问题:1、文章写了哪两种马?2、这两种马分别有什么特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来说。
)(生阅读约 6 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写了哪几种马呀?(生齐答: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
) [师板书] 幻灯4师:这两种马的特点分别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人工驯养的马,它有哪些特性啊?生:勇毅、驯良、受奴役。
师:哦,这位同学看书看得真仔细,一口气就说出三个特点(师板书:勇毅、驯良、受奴役)。
你能说说勇毅这个特点表现在那里呢?生:在文章第一段里,“在射猎时,在演武时,在赛跑时,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师:哦,这是马在猎场上、在演武场上、在赛场上的表现。
这里哪些词突出它的勇毅啊?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
师:除了在这些场合看出马的勇毅外,还能在其他场合看出它的勇毅吗?生:在疆场上。
在文章的开头就写到“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工劳苦……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
”这里“无畏”“慷慨以赴”突出其勇毅。
师:那么,驯良这个特点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生:还是在第一段中,“它一点儿不逞自己的烈性,它知道克制它的动作。
”师:这里有个冒号,起什么作用?生:解释说明。
师:这冒号后面有两句话,前一句着重想告诉我们的意思是什么?生:它的一切动作只为了满足主人的愿望。
师:第二句话的中心词是哪一个?生:舍己从人。
师:“舍己从人”这个词是从哪一个成语演变而成的?生:舍己为人。
师:这个“从”就是屈从的意思,那它的屈从表现在哪里呢?生:迎合别人的心意,看人脸色行事,无保留奉献自己,甚至舍弃生命。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第一段就发现了人工驯养的马的两个特点。
其实,在这段中有一句话很重要,你能找出来吗?生:但是它的驯良不亚于它的勇毅。
师:这句话在该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啊?生: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师:哪个词承上了,哪个词启下了?生:勇毅承接上文,驯良启示下文。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人工驯良的马的受奴役情况如何。
谁能说说?生:文章第二段写到:它们身上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得变了形,腹侧留下一道道的疮痍或被马刺刮出一条条的伤疤,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
师:哦,这是受苦受难的马。
生:还有,它们为了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
师:它们吃香的喝辣的,这也是受奴役吗?生:文中有一句话“就是那些奴役状况最和婉的马”,可见,作者认为这些马虽然待遇好,但也属于受奴役的。
师:哦,这是另一种奴役的方式。
作者对这两种受奴役情况是怎样看待的呢?他认为哪一种更带侮辱性呢?生:那些受奴役情况最和婉的马更有侮辱性。
这在本段的最后一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师:那你是怎么看的呢?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生:因为这些装饰物并不是马自己愿意带的,只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心才带上的。
前面所写的那些受苦受难的马,苦是苦了点,俗话说“做牛做马”,但毕竟还是马;但这里的马已经背离了马性,马不像马的活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侮辱,所以是最大的侮辱。
师:综上所述,人工驯良的马有勇毅、驯良、受奴役的特性。
那么天然野生的马有哪些特性呢?让我们也来研究一番。
生:天然的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
师:它们的美质是怎样的?生:它们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师:都是马,为什么野生的马就有这样的美质了呢?生:因为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师:文中出现“自由自在”这个词语了吗?生:有,在第三段的第二句话中“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吧。
”这句话后面所讲的就是自由自在的表现。
师:哦,这个句子相当于总起,这个词语相当于中心词,下面的内容是围绕它而写。
哎,我们在这里又发现一个冒号了,能说说这个冒号起什么作用的吗?生:也是解释说明的。
师:与文章开头第一句中的冒号作用是一样的。
这时候,老师还想让大家分析一个冒号的作用,请看文章第四段最后一句,这个冒号起什么作用呢?生:总结作用,是对前面所写内容的总结。
师:可见,同样是一个冒号,有时候起总起作用,进行解释、说明。
有时候起总结作用。
因环境而异。
我们继续来研究刚才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野马有美质的特点(师随手板书:美质),再看看野马还有哪些特点。
生:野马豪迈而犷野。
师:你是从哪里看到的?生:第四段的第一句写着。
师:经验告诉我们:关键句往往在第一句。
那你认为这一段都是就这一点而展开的吗?请在这段里找找还有没有写别的内容的。
生:还写到它们喜欢成群结队。
这是群居之乐、天伦之乐。
生:还写到它们与其他动物和睦共处,马和马之间也从不互相妒忌。
师:野马的这种种特点,犹如一个人的品德很美,我们总的概括一下,这一段里就是写了它的美德(板书:美德)。
野马除了质美、德美外,还有什么美吗?生:貌美。
可以从第五段看出来:它身材高大、比例匀称、优美。
师:这一段写野马之美貌(师板书:美貌),主要用了什么写法?生:对比。
师:用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生:通过对比,突出野马之美。
四、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师:大家来看板书,刚才我们通过阅读交流,明确作者写了两种马,也明确了这两种马的特点。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对这两种马,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一致的吗?生:不一致。
对人工驯良的马是同情,对野生的马是赞赏。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现在我们花一点时间,找出你认为能看出作者情感倾向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待会儿我们在班上读一读,说一说。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约三分钟。
)师:现在我们来当众朗读、交流。
生:文中写到“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而所有的家马则都只有人工所能赋予的东西,即技巧和妍媚而已。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野马由衷的赞美,和对人工驯良的马的轻视。
师:你从哪些词里看出对后者的轻视呢?生:“妍媚”是一个贬义词,说人工驯良的马娇艳,只会取宠于人。
师:还有从“只有……而已”这样的句式,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轻视。
你认为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重读“有、充沛、高贵、只有、而已”,前半句语气要昂扬的,后半句要带一种不屑的语气。
师:请你把它读一读。
(生读)师:读得挺有感情。
请大家继续发言。
生:最能体现深刻同情的地方我认为是这样几句:“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它们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
”这里要读得低沉、缓慢、有力,以表达对人工驯良的马的深刻同情。
(生读)生:第三段中“你们试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生活着的马匹吧……所以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这部分最能体现作者对天然野生的马由衷的赞美。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中的一个“远”字,更能表达出对野马深深的喜爱。
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找到如此清新、优美的文字,大家何不一起朗读为快?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来同作者一起感受舒畅欢快吧!(生齐读)五、谈自己的体会。
师:我们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作者是作者,我们是我们。
现在我要问,你欣赏哪一种马呢?生:我欣赏野马,因为野马自由自在,多好啊!师:有同学喜欢人工驯良的马吗?(学生纷纷表示欣赏野马。
)师:看来大家都受了布封的影响,都欣赏野马。
我喜欢人工驯良的马,它们随窦宪驱除匈奴,燕然勒功,成为一代代军人的梦想;它们随李世民驰骋沙场,统一中国,留下“昭陵六骏”的石刻;它们跟彭德怀南征北战,留下“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壮美诗句。
它们凭着自己的勇毅和忠诚,载入了人类的史册。
同学们,你们说人工驯良的马是不是同样应该受到敬仰?生:是。
师:其实,作者也并不是一点也不赞赏人工驯良的马。
大家看课文的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天然的要比人工的更美丽些。
”这句话中有一个字令老师怦然心动,你说是哪一个字?生:更。
师:对,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工的也有美丽之处啊!刚才老师所说的就体现人工驯良的马的闪光之处。
六、深层探讨。
师:读到这里,老师想问:你觉得作者通过对马的描摹,想表达一种怎样的生活理想或者政治理想?生:作者想表达热爱动物、尊重动物、热爱和平、崇赏自由的理想和追求。
师: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本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辉,马,它像一个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一个驯服诚实的奴仆,它像一个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一个典雅高贵的绅士。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相信,我们会更加爱护动物,尊重动物,尊重自然,崇尚自由。
七、作业布置。
师:现在老师布置作业,大家看课后练习二: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刚才我们说了,就是能突出马的美貌。
现在我们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人工勇毅驯良受奴役马布封野生美质美德美貌[课后反思]本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环节简明,重点解决两个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思想情感。
通过细读文本化难为易,依靠文本,咀嚼文本,挖掘文本,适当拓展。
整堂课师生交融,一气呵成,在思维碰撞中灵光频现,通过追问,不断生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轻松、愉悦中提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