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协6号在皖南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协优系列组合制种高产技术

协优系列组合制种高产技术
李家和
【期刊名称】《种子科技》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协青早A是我省广德县农科所育成的籼型不育系,以其为母本配制的协优57、协优63等杂交组合具有制种产量高、米质优、杂交优势明显等优点,近几年种植面积呈上升趋势。
现将协优系列组合制种高产技术总结如下:1安排合理的花期相遇标准根据本人对协青早A开花动态观察...
【总页数】1页(P36)
【作者】李家和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种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32
【相关文献】
1.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084高产制种技术 [J], 李家起
2.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084高产制种技术 [J], 李家起
3.杂交晚稻丰,抗,优新组合—协优2374高产制种技术措施 [J], 陈承尧;应元通
4.杂交中籼稻新组合协优009高产制种技术 [J], 崔朝辉;史昆;易保兵;周家新;刘洪林
5.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2高产制种技术 [J], 施伏芝;罗志祥;阮新民;倪金龙;苏泽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两优6号在皖南山区低氮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头上遏制 氮肥 引起 的面源污染嘲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氮 。
扬两优 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 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以 不育系广 占 6— S 34 为母本 、中籼 品种扬稻 6 为父本 号
试 验于 4 2 l 月 6 E浸种 , 2 4月 7日旱育保姆包衣播 种 ,壮秧剂旱育秧 ,移栽前一周每 h z m 喷施尿素 6 . 0 0
,
所 配组 育成 的两系 中籼杂交 稻新组合 ,0 5年通过 国 20 家 审定 , 适宜长江 流域稻 区]武陵 山区除外口 河南 及 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 中稻种植 。在安徽多 处种植 表现单产达 1 . t mz 20 / 以上 的高产典 型 , h 且米质
病 害感染 , 减少 施肥用工 ; 磷肥 P0 3 . k / 2钾肥 2 00 g m . h ,
为了高产 ,文献推介氮 的使用量都在 15k/m 以上 9 g z h
。
笔者充分利用该 品种分蘖力强 、 叶色浓绿 的特性 ,
K0 3 . k/m , 2 0 g 。一次性基施 。 0 h 水分管理 : 整个生育期基
3 %基施 、3 7 5 %追施 , 不施 穗粒肥 ; 磷钾肥一 次性 基施 。 水分管理 : 浅水灌溉 、 湿润 , 轻搁 田, 不烤 田。
1 试验 实施 . 3
消费量最 多的国家 ,并且这 种消费量将可能进一步增 加。因此 , 兼顾氮肥施用 的农业效益 和环境 效益 , 应是 氮肥合理施用 的基本指导思想哪 。
夏播大豆“农科6号”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是 在 我 国分布 范 围广 , 种植 面积 大 的 粮 、 兼 用 油
12 大 豆 的需肥 规 律 大豆 的生 长 发育 时期 分 为苗 期 、 . 分 枝期 、 开花 期 、 荚期 、 粒期 和 成熟 期 。全 生育期 10 结 鼓 0
~
作物 , 它对土壤要求 不高, 栽培省工省本 , 不但营养价值
的技 术措施 之一 。
面积比较大 , 仍满足不 了大豆综合加工的需求 , 每年需要
进 口大豆约 30万 t 0 。随 着种 植 业 结 构 调 整 , 大 大 豆 种 扩 植面积, 提高 大豆 的产 量 和 品质 , 于 提高 人 民的 生 活 水 对
平 意义 重大 。
1 大 豆 的营养 特性 和需 肥规 律
11 大 豆 的 营养 特 性 大 豆 是 需 肥 较 多 的夏 播 作 物 。 . 据研 究 , 生产 10 g 每 0k 大豆 , 要 吸收氮 素 4 5g 五 氧化 需 ~ k, 二磷 3 k , 4 g 氧化钾 3~ k , 2 1g镁 08 g硫 06 g 5 g钙 .k , .k , .k 。
15d 早熟 品种 全 生育 期 在 9 右 。其 吸 肥规 律 如 0 , 5d左
下 : 氮肥 的吸 收 , 苗 和分 枝 期 占全 生 育 期 吸氮 总 量 的 对 出 1% , 枝 至盛 花 期 占 1. % , 花 至 结 荚 期 占 2 .% , 5 分 64 盛 83
鼓粒期 占2 %, 4 鼓粒至成熟期 占 1. %, 63 开花至鼓粒期是 吸氮的高峰期 ; 对磷肥的吸收苗期至初花期 占吸收总量的
所采用改 良系谱混合选择法历经 l 0余年选育而成 , 在河
南、 山东 、 北 、 河 山西 、 陕西 、 安徽 等 省 大豆 种 植 区 4 2个试
油菜新品种天禾油6号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新品种天禾油6号高产栽培技术
沈成正
【期刊名称】《河北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1(000)019
【摘要】“天禾油6号”是安徽省种子总公司、安徽省和县种子公司育成的新品种,属半冬性甘蓝型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35d左右。
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缺刻较深,花瓣覆瓦状,较大。
株高155.7cm左右,分枝部位
40cm左右,一般一次有效分枝8个以上,单株有效角果数435个左右,每角粒数20个左右,千粒重3.85g左右,种皮黑褐色,高抗病毒病,抗倒性中等。
品质检测结果:平均芥酸含量0.31%,平均硫甙含量35.33μmol/g(饼),平均含油量41.78%。
【总页数】1页(P7-7)
【作者】沈成正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3112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
【相关文献】
1.早熟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天禾油11的选育 [J], 朱宗河;郑文寅;解光胜;朱国邦
2.油菜新品种天禾油6号高产栽培技术 [J], 沈成正
3.油菜新品种——天禾油6号 [J], 王相知
4.优质油菜恒禾油998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J], 钟光跃;周海燕;王仕林;黄书盈;黄辉跃;郑昱;陈娟;汪仁全;李明;陈新媛;荣飞雪
5.杂交油菜新品种天油9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陈长艳;程国平;赵继献;任廷波;李杰;张玉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抗病品种天益科麦6 号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都是大众所关注的重要指标。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借助先进的生产力和种植技术,使其整体生产水平得以提升,不断改善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为了提升小麦产量和改善小麦品质,首先要选择绿色抗病品种,加之科学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从而保障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水平。
关键词:天益科麦6号;高产;抗病;栽培技术文章编号:1005-2690(2020)19-0011-02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志码:B绿色抗病品种天益科麦6号高产栽培技术韩欢,李海,赵龙,孙开元,马瑜,刘跃南(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宿州234000)天益科麦6号是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最新国审的绿色抗病高产品种,其丰产稳产性好,耐赤霉病,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19。
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和铜川市灌区,江苏省淮河、苏北地区,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区,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
通过近2年的试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大穗、矮秆、抗倒伏、综合抗性好、耐倒春寒能力较好、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1]。
1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以淮麦0567(周麦13、新麦9号)为母本、洛麦23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2007年配制杂交组合,2008年F1没选择,2009年F2分离群体中株高株型方面类型丰富,根据育种目标大量选择了趋于母本类型抗赤霉病较好的单株[2];2010年F3定向选择中高秆丰产性好、抗赤霉病的单株62株,2011年F4对所有株行进行初步产量鉴定和抗病性鉴定,结果第8、9、49号分别表现出抗病性好、丰产性好、综合性状较好的特征,确定进入下年度产量比较并继续各选20个单株;2012年F52点汇总各系均比皖麦52和周麦18增产,增产幅度4.83%~12.86%,3个系全部保留进入第2年产量比较并继续选择单株。
天两优6号水稻品种好不好?

天两优6水稻品种怎么样?天两优6水稻品种有特点?天两优6水稻品种适宜在哪里种植?天两优6水稻品种亩产多少公斤?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品种名称:天两优6〔76优6〕二、品种类型:粳型三系杂交水稻三、选育:安徽天禾农业科技股份四、审定编:皖稻2021006五、适宜种植区域: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以外地区。
六、品种来源:天禾1S〔原名76S从X07S的变异株中选育而成〕×安选6〔安农大从9311中系统选育而成〕七、亩产量: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7年区试亩产598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0〔不显著〕;2021年区试亩产61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76〔显著〕。
2021年消费试验亩产595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77。
八、品种特点:天两优6水稻品种芽鞘及叶鞘无色叶片浓绿色剑叶叶片直立主茎叶片数16-17叶花药穗下垂颖壳茸毛少、颖尖无色无芒护颖白色谷粒长型。
2007年、2021年两年区试结果说明株高126厘米左右亩有效穗15万左右穗总粒数185粒左右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全生育137天左右比对照品种〔Ⅱ优838〕迟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07年中抗白叶枯病〔抗性5级〕、抗稻瘟病〔抗性3级〕;2021年感白叶枯病〔抗性7级〕、高感稻瘟病〔抗性9级〕;2021年中抗稻瘟病〔抗性5级〕。
品质表现: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视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07年米质达部标3级2021年米质达部标1级。
九、种植要点:天两优6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天两优6抗性、品质、产量和生育等表现都可能有所不同。
建议推广者进一步做好天两优6在推广地区的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向使用者说明天两优6在推广地区使用存在的抗热性、抗倒性、抗病性等方面的遗传性缺陷告知使用者适宜的栽培技术和正确防治有关病虫草害的。
以上就是对天两优6水稻品种的介绍。
皖南地区高产小麦施肥技术

皖南地区高产小麦施肥技术
刘光明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6(000)023
【摘要】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也越来越高。
小麦是需氮磷钾比较多的作物之一。
一般产量6000kg/hm2小麦,需吸收纯氮180~210kg/hm2,五氧化二磷75~90kg/hm2.氧化钾150~165kg/hm2。
根据小麦的吸肥规律和生育特点.在施肥上应施足基苗肥,看苗酌施返青平衡肥,重施拔节肥,适施剑叶肥,推广穗期叶面喷肥。
【总页数】1页(P122)
【作者】刘光明
【作者单位】安徽省郎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郎溪,24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扬两优6号在皖南山区低氮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

扬两优6号在皖南山区低氮种植表现及高效栽培技术胡日辉姚建中苏瑛(安徽省歙县种子管理站,安徽歙县245200)水稻生产普遍存在氮肥使用量偏高、利用率偏低的问题,高效利用氮肥已成为水稻生产、科研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水稻品种耐肥性、土壤供肥能力、施肥技术及水分管理等都可能是造成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通过改善水稻品种对氮肥的敏感反应,以作物氮素状况为指导适时和适量施用氮肥,合理调节土壤背景氮来降低氮素损失,可以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1]。
适地养分管理新技术(SSNM )的施肥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的潜在产量和养分需求,土壤固有养分的供应能力,养分利用效率和平衡养分供应,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平均减少氮肥用量约30%,从源头上遏制氮肥引起的面源污染[2]。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氮消费量最多的国家,并且这种消费量将可能进一步增加。
因此,兼顾氮肥施用的农业效益和环境效益,应是氮肥合理施用的基本指导思想[3]。
扬两优6号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不育系广占63-4S 为母本、中籼品种扬稻6号为父本所配组育成的两系中籼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在安徽多处种植表现单产达12.0t/hm 2以上的高产典型,且米质优。
2009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
但为了高产,文献推介氮的使用量都在195kg/hm 2以上[4-5]。
笔者充分利用该品种分蘖力强、叶色浓绿的特性,探索该品种在皖南山区稻油两熟制茬口氮的施用量较文献推介用量减少30%以上的低氮种植表现,组织实施了扬两优6号与其它23个杂交中籼品种低氮栽培比较试验,以寻求扬两优6号在皖南山区油菜茬水稻生态区域高产、高效、低氮、低耗、低污染的良性栽培技术。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参试品种除扬两优6号外还选择了23个近几年皖南山区推广或计划推广的主要品种,分别是国稻6号、中浙优1号、川香优6号、Q 优6号、新两优6380、Ⅱ优3216、丰优126、皖稻103、辐优827、丰两优四号、新强8号、两优036、广两优4号、丰两优六号、天香58、两优932、川香优2号、皖稻129、两优363、Y 两优302、中浙优8号、两优多系一号、国香8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协6号在皖南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摘要介绍了天协6号水稻母本(宜香1A)与父本(宜恢1577)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在皖南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天协6号;制种;皖南山区
天协6号系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宜香1A与恢复系宜恢1577配组而成的优质杂交中籼水稻组合,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组合穗型大,丰产性好,米质优,有淡香味,米质12项指标中有10项达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是目前国内三系杂交中籼组合中米质、产量、抗性等综合指标较好的组合之一。
自2003年审定以来,在安徽省推广面积逐渐增加,累计推广面积在6.7万hm2以上。
但该组合由于亲本特性等原因,制种产量一直不高,一般都在1.5 t/hm2左右徘徊,严重制约了该组合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笔者于2005年起,受天禾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在安徽皖南地区开展天协6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单产3.0 t/hm2以上的高产制种技术。
1亲本特征特性
1.1母本母本宜香1A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株高90.5 cm,剑叶较长,叶色较绿。
穗长25.5 cm,每穗粒数105粒左右,千粒重30.1 g,颖尖无芒无色。
在皖南地区5月下旬播种,播始历期82 d左右,主茎总叶片数14.7叶。
抽穗整齐,花粉败育彻底,花期略迟,一般在开花第4天进入开花高峰期,日开花高峰期在10:10~10:30,较Ⅱ-32A迟20~30 min,且开花分散,柱头外露率较低。
对氮肥、“九二○”敏感。
1.2父本父本宜恢1577株叶形态优良,茎秆粗壮,剑叶短直,叶色深绿,叶片茸毛多,分蘖力强。
5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103 d左右,主茎叶片数16.5叶。
抽穗整齐,穗大粒多,每穗总粒数185粒左右,结实率高,千粒重26.5 g。
颖尖无芒无色,花药肥大,花粉量充足。
中抗稻瘟病。
2主要制种技术
2.1根据皖南地区气候特点适时播种,合理安排抽穗扬花期皖南地区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错,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易于隔离,适于制种。
但该地区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时段,时常出现连续多天的低温阴雨天气;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皖南地区全年高温时段,经常出现连续多天35~C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
宜香1A开花习性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相对高温高湿对母本的柱头外露率和父本的开花散粉有利,日平均气温在30~33℃、相对湿度在80%以上的天气最适宜宜香1A异交结实。
据多年观察,为避开7月上旬的梅雨天气和7月
下旬至8月上旬的极端高温天气,同时为利于后期灌浆结实和收获,皖南地区制种父母本最佳抽穗扬花期应安排在8月18日左右。
根据父母本在皖南地区的播始历期,一期父本安排在5月5日左右播种,二期父本5月15日播种,母本6月25日左右播种,父母本播差期20 d,叶差4.8叶。
2.2父本小苗带土移栽,母本适当密植,保证基本苗数依据父本分蘖力强,母本株型紧凑,分蘖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坚持父本靠发,母本插发并举的原则,父、母本用种量分别为4.5和37.5 kg/km2,播种量180 kg/km2。
采用湿润育秧,干湿交替促早发分蘖。
父本秧龄18 d,4叶1心开始小苗带土移栽,株行距2
3.0 cm×23.0 cm。
母本秧龄控制在25 d以内,行比2:14,厢宽2.5 m,父、母本行间距26.4 cm。
母本株行距13.3 cm×13.3 cm,每穴插3个以上茎蘖苗。
保证插足38万穴/hm2,折合基本苗120 万/hm2。
2.3科学肥水管理,构建强父壮母高产群体结构构建双亲高产群体结构是取得制种高产的基础。
根据宜香1A与宜恢1577穗大、营养生长期长、父本耐肥、母本对氮肥敏感的特性,科学合理施肥,构建高产苗架群体。
掌握“底足、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以施基肥为主,配合早施返青分蘖肥及酌情补施穗粒肥。
总氮量195~210 kg/hm2,氮、磷、钾比为1:0.45:0.75。
施肥方法:父本栽后7~10 d,用饼肥75 kg/hm2、尿素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做成球肥深施入父本行间,保持浅水层,自然落干,以后干湿交替,促进父本早发分蘖。
其余肥料在母本移栽后分次施入,其中40%氮肥、100%磷肥、60%钾肥作为基肥,40%氮肥作为分蘖肥在母本栽后5 d施入,剩余20%氮肥、40%钾肥在母本幼穗分化5~6期根据苗情用作穗粒肥,叶色深、长势旺的田块穗粒肥可少施或不施氮肥。
浅水施肥,自然落干后轻晾脚通气,干湿交替,通气发根促早发分蘖。
有效分蘖终止前,排水晒田,促根健苗。
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扬花期应建立浅水层,不能断水。
2.4适时割叶,巧用“九二○” 母本宜香1A植株较高,剑叶偏长,且对“九二○”敏感,而父本对“九二○”相对钝感。
因此必须做到适时适度割叶、适时适量喷施“九二○”。
总体原则掌握“母本见穗适度割叶,控量迟喷‘九二○’,父本适度重喷”。
具体方法:母本见穗割叶,割叶长度为剑叶长度的1/3—1/2。
由于宜香1A对“九二○”敏感,过早喷施“九二○”不仅容易造成只抽颈不抽穗的现象,而且易造成倒伏,严重影响产量。
因此母本“九二○”总量控制在225~270g/hm2,一般在母本见穗30%左右时首次喷施“九二○”较为适宜,连续3d,连喷3次。
第1次使用量30~45 g/hm2,第2次75~105 g/hm2,第3次90~120∥hm2。
父本首次单独使用“九二0”45 g/hm2,以后父母本喷。
盛花期另用“九二0”15~30 g/hm2单独喷施母本养花2~3 d,促进母本开花集中、提高柱头外露率和生活力。
2.5适当推迟赶粉时间,提高授粉效果由于母本宜香1A花时较迟,正常天气10:30才进入开花高峰期,较Ⅱ-32A迟20~30 min,阴雨天则全天分散开花,无明显高峰期。
而父本花药肥大,花粉充足,开花集中。
因此首先要确保母本在晴好天气下抽穗扬花,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赶粉时间:即每天赶粉尤其是盛花期赶粉一定要掌握“看母不看父”的原则,避免过早赶粉人为造成母本盛花、父本
无粉导致花粉浪费,赶粉效果差的现象发生。
阴雨天气,应根据气温、雨量状况,抢在雨停间隙快速赶粉,时间可适当推迟,赶粉次数应适当增加。
2.6加强病虫害及后期田间管理,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宜香1A前期叶片宽长,且易感纹枯病,后期易感稻粒黑粉病。
因此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尤其在分蘖盛期要多凉田,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并用高效井冈霉素结合防治稻飞虱、螟虫进行药物预防2~3次。
皖南丘陵山区8月中下旬以后,气温较高,空气湿度大,易发稻瘟病和谷粒黑粉病,因此在抽穗前后和齐穗期用75%三环唑或富士一号加灭黑灵进行2次有效防治。
母本宜香1A千粒重较高(30 g以上),后期灌浆较一般亲本较缓慢,因此赶粉结束至抽穗扬花后期,不可断水过早,以免影响千粒重,从而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