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配套教与学的平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解方程8x ÷ 2 =28 7(x+3)÷ 2 =282(x +17 )=40 6(5+x)÷ 2 =36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C=4a S=ab S=ah÷2 S=(a+b)h÷2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同时,适当地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计算公式,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也有助于展开后续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用一根长为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多少厘米?(1)学生尝试。

(抽生板演)(2)分析、交流先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再找等量关系来列方程。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

)(3)板书:解:设这个长方形的宽是x厘米。

2(8 +x )=288+x =14x =6答:这个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

(4)比较算术与方程的解法。

(建议学生,选择方程的方法。

)(5)检验。

2.补充例题:一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边长多少米?问:(1)这道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数高怎样表示?学生练习并交流。

3.小结:根据计算公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202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9篇)

202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9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9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比大小的方法,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具体—表象—抽象的学习过程,获得小数比大小的方法,并发展迁移能力。

3、让学生感受小数比大小的方法是有价值的。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表象—抽象的学习过程,获得小数比大小的方法,并发展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在数射线上放一放下面各数,并选两个数比一比大小。

5025100552、在○里填上“=”○○○3、揭题:小数的大小比较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数射线上比大小。

1、出示情景这是四(3)班同学在进行跳远比赛呢?徐夏豪的成绩是:2.90米。

沈珺的成绩是:3.60米。

夏陈的成绩是:3.45米。

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2、学生操作交流并排出名次3、练一练:用数射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小数,并比较每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二)脑子里比大小。

1、出示沈佳妮的成绩是:2.98米。

徐璐婕的成绩是:2.89米。

顾雨菲的成绩是:3.05米。

离开数射线,把三张卡片在桌上排一排。

交流说出她们排列的名次。

(三)归纳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1、还有其他的方法排出名次吗?2、小组讨论3、交流并出示: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4、小结: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多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三、巩固运用1、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小数的大小。

3.14○4.130.473○0.465.0192○5.01297.281○8.0012、综合运用。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m栏决赛真激烈!加西亚的成绩是13.20秒刘翔的成绩是12.97秒特拉梅尔的成绩是13.18秒(1).提问:刘翔(中国)、加西亚(古巴)、特拉梅尔(美国)跑在前三位,你能给他们排出名次吗?(2).独立思考:有哪些好办法能很清楚地比较出这三个小数的大小?(3).学生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范文(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范文(精选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范文(精选7篇)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1.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

(例1和“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激发:1、填表。

(投影出示)因数壹五壹五0 壹五00 壹五000因数5 5 5 5积填得数后,引导学生观察:(1) 先从左往右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2) 再从右往左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或)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或10倍、100倍、1000倍……2、口答:壹五×5表示什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3、引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部分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首先小数乘以整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理解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并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1)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

(板书定义)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3、解简易方程。

(1)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

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3、集体讨论法。

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

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__,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生有x人,男生有( )人,男女生共( )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男生有( )人,男女同学共( )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二、新授课教学教科书第70页的例3。

1、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

请学生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

陆地面积 + 海洋面积 = 地球表面积教师:这道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而这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

我们在解题时,只要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而另一个未知数就可以用这个未知数来表示,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况下,设一倍数为x。

3、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为2.4x亿平方千米x + 2.4x = 5.1(1 + 2.4)x = 5.13.4x = 5.13.4x÷3.4 = 5.1÷3.4x=1.5提问:1.5表示什么(1.5表示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那海洋面积该怎样求呢一种:5.1-1.5=3.6(亿平方千米)另一种:2.4 x=2.4×1.5=3.6(亿平方千米)答: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是3.6亿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1、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2、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3、练习13 (4、6、7题用方程解)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讲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四、作业:练习十三(5 —10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1节用字母表示数 52—53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材简介: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0.343.50.20xx.02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二、引入尝试: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计算:3.5×3=10.5元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3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3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1)一、教材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包括:1、量的初步探究;2、多边形;3、小数;4、分数;5、图形的位置关系;6、数的认识与运算。

其中,第一单元主要围绕量的初步探究展开,包括:1、认识度量衡;2、认识长度;3、认识重量;4、认识时间;5、认识容量;6、认识温度。

二、教学目标1.认识度量衡,掌握长度、重量、时间、容量等量的单位及换算方法。

2.了解小数的概念、比较大小、四则运算及应用。

3.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分数的转化。

4.认识各种多边形,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能够正确地分辨和绘制各种多边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认识度量衡及各量的单位,并掌握换算方法。

2.掌握小数的概念、比较大小、四则运算及应用。

3.掌握分数的概念、四则运算及应用、分数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自主探究,了解量的概念、单位和换算方法。

2. 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概念,加深印象。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学建议1.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思考、讨论、提出问题。

2.在教学中,应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让他们去探究问题、发现规律、总结结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认识度量衡1.认识度量衡的概念和作用。

2.认识长度、重量、时间、容量等量的单位,并掌握换算方法。

第二课时:认识小数1.认识小数的概念及应用背景。

2.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第三课时:小数的四则运算1.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学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第四课时:认识分数1.认识分数的概念及应用背景。

2.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 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

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

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3× 3
1 0. 5 元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

(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判断
13.5
× 2
2. 7 0
3、P2做一做
三、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P7练习一第1、2、3题。

课后反思:
今天的教学法在学生预习后显得十分顺利,但在预习与作业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由于教材中并无此类例题,要适当补充指导;
2、小数乘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学生中常见错误有如下几种:
2。

3 2。

3
* 1 2 * 1 2
4。

6 4 6
2。

3 2 3
2 7。

6 6。

9
3、计算中积的小数点末尾有0时,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4、计算结果中小数点末尾的0没去掉,化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