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用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研究
RTM用低粘度环氧树脂研究

第25卷 第3期2003年3月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W UHAN UN IVERSIT Y OF TECHNOLOG YV o l .25 N o.3 M ar .2003文章编号:167124431(2003)0320010203R TM用低粘度环氧树脂研究3杨学忠 杨小利 段华军 王 钧(武汉理工大学)摘 要: 将低粘度交联剂加入以酸酐为固化剂的环氧树脂体系中,能有效地降低酸酐2环氧树脂体系的粘度,得到室温下仅为0.08Pa ・s 的树脂体系。
通过D SC 验证树脂体系中存在交联剂与酸酐、酸酐与环氧基的2步反应,并确定了树脂在100℃凝胶、150℃下固化的工艺制度;利用正交实验优选了树脂配方,该配方能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
该树脂体系适合于R TM 及湿法制造高性能复合材料。
关键词: 环氧树脂; 酸酐; 低粘度中图分类号: TQ 323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2002209204.作者简介:杨学忠(19612),男,副编审;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430070).3教育部跨世纪骨干教师资助项目(2001.3).环氧树脂是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重要的基体材料之一,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随着复合材料行业的飞速发展,新的成型加工方法不断涌现,对所使用的树脂基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R TM (R esin T ran sfer M o lding )是广泛用在航天航空、汽车、机械、电子及建筑等领域的一种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主要使用的树脂品种为不饱和聚酯树脂(U P )。
针对目前使用的环氧树脂由于粘度较高,限制了环氧树脂在R TM 成型中的应用,研究满足R TM 工艺要求的低粘度、高性能环氧树脂体系能拓宽R TM 工艺的应用领域,同时能极大的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1~3]。
通过制备的一类交联剂、改性酸酐与E 244环氧树脂组成一个共混树脂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 SC )对该共混体系的固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较合理的固化制度,测试了该共混树脂体系粘度、温度对粘度的影响,以及浇铸体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RTM工艺简述及RTM模具制作过程

RTM工艺简述及RTM模具制作过程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是将树脂注入闭合模具中浸润增强材料并固化成型的工艺方法,适于多品种、中批量、高质量先进复合材料成型。
这一先进工艺有着诸多优点,可使用多种纤维增强材料和树脂体系,有极好的制品表面。
适用于制造高质量复杂形状的制品,且纤维含量高、成型过程中挥发成分少、环境污染少,生产自动化适应性强、投资少、生产效率高。
因此,RTM工艺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国防工业、机械设备、电子产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决定RTM产品的首要因素就是模具,由于RTM模具一般采用阴阳模对合方法,因而想办法提高阴阳模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就成为决定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材料的选择模具的质量怎样,材料选择是一个关键,根据RTM成型工艺的特点,进行材料的选择。
(1)胶衣层:RTM成型放热较高,4mm厚的产品放热一般能达到120℃以上。
这就要求胶衣树脂具有耐热冲击性能,光泽和耐热性能。
本次工艺选用乙烯基模具胶衣,它的热变形温度160℃-172℃,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2)表面层:主要考虑耐热和耐裂性,采用30g/㎡表面毡和300g/㎡无碱短切毡作增强材料,树脂选用双酚A环氧基乙烯酯树脂。
该树脂持续耐高温性好,收缩率低。
(3)增强层:重视强度和收缩性,选用的增强材料为0.4的无碱布和300g/㎡无碱短切毡作为增强材料,采用零收缩树脂树脂为基体材料。
(4)加固层:增加模具的整体刚度,便于开合模操作,采用钢框架加固的方式。
原模的制作一直以来FRP模具的原模很多采用石膏、木材、水泥、石蜡等作为基材,采用手工制作的方法,用这些材料和制作工艺制作的母模表面很难达到A级表面,尺寸精度也无法控制、制作程序复杂、周期长、容易产生缺陷,平整度较差,只适合那些精度要求较低、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FRP模具制作。
如果采用上面的方法,根本无法达到RTM模型的制作要求。
为满足RTM模型的要求,可以采用块状可加工树脂为原料通过数控加工制作。
适用于RTM成型的高性能环氧树脂体系的研制

艺方 法 。
( ) 粘 度 1 仪器 :D N J一1 转 粘 度 计 ( 旋 上海 天平 仪 器厂 ) 。 ( ) 树脂 凝 胶 化 时 间 2 采用 恒 温 试 管 抽 丝 法 , 一 定 量 的 树脂 体 系 混 把 合 均 匀后 倒 入 试管 , 油浴 中加 热 , 在 观察 树 脂体 系的 粘度 变 化 。 当体 系 出 现 拉 丝 时记 下 时 间 , 到 树 脂 直
变稠 不 能拉 丝 时再 记 下 时 问 , 个 时 间 间 隔 即为 该 两
R M成型树脂基体基本要求 : T 低粘度 ( 室温低于 1 3 P s ; 品收缩率小 ; 0m a・ )制 0 从凝胶化 到固化 和脱模
时间短 ; 时放热少 ; 用期 长等 。 固化 适
2 实验 部分 2 1 主要 原材 料 .
形 式为韧性破 坏。
关键 词
R M 成型 T
环 氧 树 脂 体 系 工 艺 性 能
力学性能
中 图 分 类 号 :Q 2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 9 2 20 )5— o5一 4 T 335 A 10 5 2 ( 0 2 0 0 2 o
1 前 言
体 的混 合 物 , 温 (5c ) 为 浅 黄 色 透 明 液 体 , 室 2 I 下 = 低
的适 用 时 间 ( 温 下 适 用期 大 于 4 ) 满 足 R M 成 型 要 求 的 树 脂 体 系。 经 拉 伸 强 度 、 曲 强 度 、 切 强 度 及 模 量 室 8h 等 T 弯 剪
的测试表 明该 体 系具有较 好 的强韧 性 。通过 扫描 电镜 照片 , 表明微观 结构均 匀致 密 , 脂基 体 的湿 润性 良好 , 树 断裂
RTM成型用高性能环氧树脂基体的研究

玻璃钢/复合材料FR M N RT M 成型用高性能环氧树脂基体的研究孟秀青1,2,张静2,陈伟明2,王锋1(1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29;2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北京100176)摘要:将A G 80和TDE 86以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加入自配的低粘度液体固化剂,得到了一种适用于RT M 工艺的树脂体系。
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在30时的粘度为1081m Pas ,其树脂固化物的拉伸强度为73MP a ,弹性模量达到136GP a ,断裂伸长率为63%,弯曲强度为150MP a ,弯曲模量为312GP a ,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91,该树脂体系不仅粘度低,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温性,可满足RT M 成型工艺对环氧树脂体系的要求。
关键词:环氧树脂;胺类固化剂;RT M 中图分类号:TQ3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999(2011)01-0033-03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孟秀青(),女,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及环氧树脂方面的研究。
树脂传递模塑(RT M )是将树脂注入到密闭模具中浸润增强材料并固化的工艺方法[1],于80年代引入我国,以低成本、高性能的特点引起复合材料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并具有增强材料可设计性强、能结合纤维编织及预成型技术制造复杂形状的制件[2]、制品尺寸精度及表面光洁度高、工作环境好、能耗低、工艺适应性强等一系列优点[3,4]。
先进复合材料用RT M 工艺的关键是研发适用于RT M 工艺成型的树脂基体,但是一般的高性能树脂普遍存在工艺性和使用性能之间的矛盾。
RT M 成型制品质量的好坏及性能的高低以及工艺上的可操作性如何与RT M 所选树脂有密切关系。
因此,研究适用于RT M 成型工艺的树脂基体便显得尤为重要。
RT M 对高性能基体树脂工艺性的要求主要包括:室温或工作温度下具有低的粘度(一般应小于10Pas)及一定的贮存期;树脂对增强材料具有良好的浸润性、匹配性、粘附性;树脂在固化温度下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且后处理温度不应过高(如T!200);固化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5~9]。
rtm成型工艺技术

rtm成型工艺技术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成型工艺技术是一种在复合材料制造中常用的工艺技术,通过将预浸料注入模具中,使其在高压下固化成型。
以下是关于RTM成型工艺技术的详细介绍。
RTM成型工艺技术是一种集注塑成型和压缩成型为一体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该工艺以模具为基础,通过将环氧树脂及其增强材料预浸料注入模具中,并施加一定的压力,使预浸料在模具内部充分浸透并固化。
与传统成型工艺相比,RTM成型具有高成型质量、高成型效率、低成本和环保等优点。
RTM成型工艺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特别是结构性和高强度要求的制品。
例如,飞机、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的复合材料零部件都可以采用RTM成型工艺进行制造。
此外,RTM工艺还可以灵活地生产各种复材件,如复材齿轮、复材托架等。
RTM成型工艺的关键是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模具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耐压性能,以确保预浸料在注入过程中不会泄漏。
此外,模具的开关设计也很重要,以确保成品能够顺利脱模。
因此,模具的制造需要高精度的加工和高耐磨的材料。
RTM成型工艺的关键步骤包括预浸料的配料、模具的准备、预热和注射、压力施加和固化等。
在制造过程中,预浸料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预热,以改善流动性并减少预浸料中的空气。
然后,预热的预浸料通过注射设备注入到模具中,同时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保证预浸料充分浸透。
最后,固化过程中,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使预浸料固化,并获得最终产品。
RTM成型工艺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由于采用了大型模具和注射设备,RTM工艺可以高效地进行大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由于预浸料中的树脂是事先注入的,可以较好地控制纤维的含量和取向,从而使得制品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由于预浸料中的树脂经过事先预热,因此也能在注入过程中更好地充满空气孔隙,减少产品的缺陷率。
然而,RTM成型工艺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需要大型模具和注射设备,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RTM工艺用双酚F型环氧树脂体系研究

FRP /C M 2006.No .2收稿日期:2005210209作者简介:尹昌平(19802),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聚合物基复合料材研究。
RT M 工艺用双酚F 型环氧树脂体系研究尹昌平,刘 钧,曾竟成(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长沙 410073)摘要:本文选用二乙烯三胺和二乙氨基丙胺作固化剂,系统地研究了用于RT M 工艺的低粘度双酚F 型环氧常温固化体系的工艺特性及力学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用二乙烯三胺固化双酚F 型环氧时,其固化物力学性能优异,但适用期较短;用二乙氨基丙胺部分替代二乙烯三胺,得到了适用期为36m in 的树脂体系(二乙烯三胺用量2phr 、二乙氨基丙胺用量4phr ),其树脂固化物拉伸强度为66.8MPa,弯曲强度为10210M Pa 。
用所确定的树脂体系制得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优良,树脂与碳纤维界面粘结良好,将其应用于RT M 成型某型号舱段的制备,制品综合性能优良。
关键词:双酚F 型环氧树脂;RT M;复合材料;舱段中图分类号:T Q3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0999(2006)022******* 树脂传递模塑(RT M ),是目前液体复合材料成型工艺(LC M )中发展比较迅速的一种先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1]。
RT M 成型工艺具有制品表面质量优、精度高、空隙率低、可成型复杂构件等优点,并且工艺设备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因而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领域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3]。
RT M 技术的关键之一是寻找理想的树脂体系。
RT M 工艺要求树脂具有注射温度下粘度低、适用期长、挥发份含量低等特点。
目前国外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RT M 树脂主要有Shell 公司的Epond DP L 2862/RSC763、EponHPT 21071、Comp i m ide 652F WR ,3M 公司的Scofchphy PR500,美国DP 研究中心采用二烯酯改性的双马来酰亚胺(BM I )树脂,荷兰DS M 高等复合材料中心采用乙烯基单体改性的BM I 树脂等[4,5]。
RTM用环氧树脂流变性能与固化性能分析

玻 璃 钢 /复 合 材 料
9 7
R T M 用 环 氧 树 脂 流 变 性 能 与 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性 能 分 析
朱 秀迪 ,王 力 杰 ,孙 超 明 ,彭 飞
( 1 .北京玻钢 院复合材料有 限公 司,北京 1 0 2 1 0 1 ; 2 .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 0 0 0 3 6 )
流变仪 , 测量两种环氧树脂体系的粘温曲线 、 粘时 曲
线 。采 用 2 1 4 P o l y ma 差示扫描量热仪 , 测 试 两 种 树
脂 的热 性 能并 观察 其 固化 过程 的放 热情 况 。
2 . 3 试 验 过 程 测试 两 种树 脂 的粘 温 、 粘 时 曲线 , 观 察粘 度 与 温 度、 粘度 与 时 间 的关 系 ; 对 两 种 树 脂 进 行 热 性 能 测
1 引 言
R T M 工艺 是 目前 先 进 复 合 材 料 低 成 本 制 造 技
法标 准 分 别 为 G B / T 2 5 6 8 - - 1 9 9 5 、 G B / T 2 5 6 9 -1 9 9 5 、
术的发展方 向之一 。与预浸料成型工艺相 比, R T M
试, 观察 其 固化 过程 的放 热情 况 , 升 温范 围为 0 —1 5 0
瓣
℃, 升 温 速 率 分 别 为 5℃/ m i n 、 1 0 ̄ C/ m i n 、 1 5 ̄ C / m i n 、 2 0 c C / m i n ; 浇 铸 体 拉伸 、 压缩 、 弯 曲性 能测 试 方
具有 明显 的成本 优 势 , 可 广 泛 应 用 于 航 空航 天 等 各 个 领 域 1 - 3 ] 。R T M 成 型是 首 先制 作 增 强 材 料 预 成 型 件, 放 入 模具 型 腔 , 再 以一 定 压 力 向型 腔 注 入 树 脂 ,
RTM专用混合型树脂体系研究 ——反应特性与工艺特性研究

)
)+ !
实 验
实验材料 实验用两种树脂材料分别为含双酚 O 型环氧链 段的 NN) 乙烯基酯树脂体系(美国 O7Q=;9> 公司)和 国产缩水甘油酯类 5!! 环氧树脂体系,其配方 G ! NN) 乙烯基酯树脂体系配比(重量比)为 NN) 乙烯基 酯 !** 份 LR 环烷酸钴 *+ 1G 过氧化甲乙酮 !+ .。 " 5!! 环氧树脂体系配比 ( 重量比 ) 为 5!! 环氧树脂 胺类固化剂 )*。 !** 份, )+ ) 实验仪器 ! ,3S C ! 型旋转粘度计G 上海天平仪器厂T " 差示扫描量热仪 U 34’ 4% V G 美国科学流变仪器公 司T # 可控温油浴设备, 自制。 )+ 1 实验内容 (!) 树脂相溶性实验。将不加固化剂的 NN) 乙烯 基酯树脂与 5!! 环氧树脂按 !: N 到 N: ! 各种配比均 匀混合。放置 "0Q 后观察混合溶液是否发生明显的 分层现象。 () ) 树脂共固化实验。将两种树脂组分按配方比 (见 )+ !) 例 配合, 再按混溶性实验后选择出的混合树 脂比例配成混合型树脂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34’) , 分析动态升温条件下混合型树脂体系的固化
梁志勇 段跃新 林云 赵大涌
!***01 )
张佐光
(北京采用乙烯基酯树脂和环氧树脂体系共混改性的方法,研究和开发具有良好工艺性、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的低成本 乙烯基酯树脂和环氧树脂体系具有良好的共混特性。34’ 及粘度分析研究表明, 混合型树脂体系中 $/( 用树脂体系。研究表明, 的乙烯基酯组份分散了环氧树脂的反应放热, 有效降低了 5!! 环氧树脂的反应速率和改善了树脂的工艺特性。 使混合型树脂具有 较好的 $/( 工艺低粘度平台工艺性能。所研究的混合型树脂体系可用于 $/( 结构复合材料构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TM 用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研究 汪明 张佐光 胡宏军 李宏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00083)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摘要: 本文研究了以多官能团环氧树脂及液体酸酐为基体,以叔胺及有机酸盐为促进剂组成的RTM 用环氧树脂体系,采用DSC 和DMA 等方法研究了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及固化物的性能。
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粘度低,适用期长,适用于RTM 工艺;该树脂体系的湿热性能较差,需进一步研究改性。
关键词: RTM 环氧树脂 固化工艺1 前 言树脂传递模塑(R TM )法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与其他传统工艺比较具有许多的优点[1]:增强材料可设计性强,结合纤维编织及预成型可制造复杂形状的制件;制品的尺寸精度及表面光洁度高;模具制造与材料选择机动性强;模型的构件与管件易于实现局部增强;无需繁重劳动强度的手工铺层和真空袋塑过程,也无需运输和储存冷冻的预浸料。
国外复合材料界预计,到21世纪初,R TM 技术将成为先进复合材料制造领域中的主导工艺之一[2]。
R TM 树脂要求具有操作粘度低、使用期长、挥发分含量低的特点。
由于R TM 方法特别适用于多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成型,能充分发挥增强材料的可设计性,因此R TM 树脂的研究应侧重于其工艺性。
高性能航空结构中使用的R TM 树脂多为环氧树脂,在国外已形成品种繁多、性能各异的商品化的产品,如Ciba -G eigy 公司的M Y772/RD91-103、R104和Shell 公司的RSL -189/w ,3M 公司的Scotchphy PR500等[3]。
先进复合材料造价昂贵,目前在军机上的应用受到挑战。
降低先进复合材料的制造成本是一刻不容缓的课题,而R TM 树脂及工艺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 实 验2.1 实验器材DSC :PL -PL US M KIII ,Rheometric Scientific公司;DMA :PL -PL US ,Rheometric Scientific 公司;粘度:NDJ -5s 旋转粘度计,上海天平仪器厂。
2.2 树脂体系原材料选择结构件用R TM 树脂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强度和韧性)、高的耐热性和良好的工艺特性(低粘度、高活性和长使用期)。
根据这些要求,选择了以下原材料来研制和评定R TM 用树脂体系,见表1。
表1 主要原材料(Tablel Main materials )材料型号特点环氧树脂A850多官能度、低粘度、固化物耐高温固化剂B650粘度低、固化物综合性能好促进剂1S440高活性、较长适用期促进剂2S441S440的有机盐、适用期长3 结果与讨论3.1 树脂体系的基本配方研究3.1.1 促进剂的选择和用量采用表2所列的配方用DSC 进行试验。
表2 采用的树脂配方(Table2Resin formulas )配方序号环氧A850固化剂B650促进剂S440促进剂S441110010*********.53100100141001002图1 配方1(无促进剂)的DSC 图Fig1DSC of formula 1(no accelerant ) 图1、2分别为表中配方的DSC 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由于配方1中无促进剂,反应起始温度高达174℃,且反应进行缓慢,分别在237℃和290℃832002年3月RTM 用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研究FRP/CM 20021No.2存在两个放热峰,说明这一配方的反应活性较低,所以必须增加促进剂来提高反应活性从而降低温度。
表3为不同促进剂及其用量对该环氧树脂体系起始温度及放热峰的影响。
表3 不同促进剂的起始反应温度及放热峰(Table3The beginning curing temperature and heatpeak with the diferent accelerants )促进剂种类促进剂用量起始反应温度放热峰S4400174.10290.00S4400.5128.65155.79S440 1.0123.19148.90S4412.0130.60154.77图2 配方2(015%的促进剂S440)的DSC 图Fig2 DSC of formula2(accelerant S440:0.5%) 配方2、3加入了促进剂,从DSC 图上可看出,加入0.5份促进剂就可使反应起始温度降至129℃,反应放热峰值温度降至156℃,说明促进剂效果非常显著,当促进剂用量增加至1份时,配方3的反应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进一步降至123℃和149℃,且总放热量由268mJ /mg 增加至296mJ /mg ,说明反应程度进一步增加。
从表3可以看出,使用2份的S441促进剂的效果与使用0.5份S440基本相同,配方中使用0.5份的S440促进剂较为适合,所以初步确定配方2为以下试验的基本配方。
3.1.2 基本配方的粘度和使用期按配方2配制R TM 树脂,用NDJ -5S 数显粘度计测定初始粘度,并把树脂放在25℃的恒温环境中,隔一定的时间测定一次树脂粘度,其树脂粘度—时间曲线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树脂的初始粘度为291cps ,完全可以在室温进行R TM 注射。
室温放置30h 后粘度增加到509cps ,此时仍可室温或稍加温进行注射,说明该树脂至少具有30h 的使用期。
3.1.3 基本配方树脂体系的固化及后处理根据DSC 曲线初步确定基本配方树脂的固化条件为:80℃/2h +160℃/4h +200℃后处理。
为了确定后处理时间,本文采用DMA 分别测定了未后处理\后处理2h 和4h 的树脂浇铸体的Tg (tgδ峰值温度),图4及表4为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无后处理时Tg 为200℃,2h 后处理后Tg 提高为217.6℃,后处理效果明显,当后处理时间延长一倍(4h )后Tg 增大至220℃,仅提高了2.4℃,说明4h 的后处理已基本达到了最终的固化程度。
表4 不同后处理条件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able4The glass transfer temperature under the different post -treatment )后处理条件Tg ℃无后处理200.16200℃/2h 217.58200℃/4h220.34图3 RTM 树脂的粘度-时间曲线Fig3Viscosity -Time curve of the RTM resin图4 RTM 树脂无后处理时的DMA 曲线Fig4The DMA curre of the RTM resin withont post -treatment3.2 基本配方树脂的吸湿性研究用上面确定的固化条件(80℃/2h +160℃/4h +200℃后处理4h )制备树脂浇铸体,将浇铸体放入95℃的热水中浸泡,测定不同时间的树脂吸湿率。
图5为测定的吸湿曲线,从图中可以得到树脂的饱和吸湿率为3.63%。
当树脂达到饱和吸湿后用93 2002年3月玻璃钢/复合材料FRP/CM 20021No.2DMA 测定其Tg ,见图6。
由图6可以看到,在175℃出现一个小的损耗峰,且Tg 下降10℃。
图5 RTM 树脂的吸湿曲线Fig5The moisture absorption curve of the RTMresin图6 RTM 树脂的饱和吸湿后的DMA 曲线Fig6The DMA curve of the RTM resin after fullmoisture absorption由图6和表5可以看出,基本配方的耐湿性能较差,水煮250h 后,其拉伸强度保持率仅为50%,断裂应变也有较大下降,需作进一步的改进研究。
表5 基本配方浇铸体的拉伸性能(Table5The tensile performance of the basic formulas ’casting )拉伸强度/MPa 拉伸模量/GPa断裂应变/%干态60 3.1 1.9水煮250h302.91.04 结 论(1)通过实验确定了该环氧树脂体系基本配方中促进剂的种类及用量。
(2)该树脂体系室温下30h 之内粘度保持在250~55cps 之间,适合于R TM 工艺。
(3)该树脂体系的Tg 为220℃,但其耐湿热性能较差,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1 E.B.Stark ,W.V.Breitigam ,R.D.Farris.Resin Transfer Mold 2ing (RTM )of High Performance Resins.35th International SAMPE Symposium ,April 2~5,19902 E.Rhbinstein ,B.Fu ,J.Queckborner ,R.Brunner.A New ,LowViscosity ,Multi -Functional Epoxy Resin.36th International SAMPE Symposium ,April 15~18,19913 Steven C.Hackett ,Phyllis C.Griebling.A High PerformanceAerospace Resin for Resin Transfer Molding.35th International SAMPE Symposium ,April 2~5,1990STU DY ON THE CURING PR OCESSING OF EPOX Y RESINSYSTEN IN RTM PR OCESSWang Ming Zhang Zuogua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 Hu Hongjun Li Hongyun(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Material )Abstract :The epoxy resin system is applied to R TM process.It consists of multi -functional epoxy resin and liquid anhydride as the matrix ,trialkylamine and salt of organic acid as the accelerator.Curing processing and cured properties are studied by DSC and DMA.It shows that this resin system is adequate for R TM process because of its low viscosity and long shelf 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