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上)第四周行规教育教案

合集下载

行为规范教育教学教案模板

行为规范教育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案名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主题班会》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提高学生对行为规范的认识。

2. 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范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将规范内化为自身行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

2. 掌握遵守规范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规范内化为自身行动。

2.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行为规范教材、《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2. 学生:积极参与,自我反思,查找差距。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吗?请谈谈你们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遵守规范的意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规范内化为自身行动?(三)互动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遵守规范的经验和心得。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发言。

(四)实践环节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如:在校园内捡拾垃圾、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等。

2. 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将所学规范付诸行动。

(五)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回顾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遵守规范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遵守规范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参与度。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遵守规范的心得体会。

2. 家长协助监督学生在家庭中遵守规范的情况。

九、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范。

行规教育教案

行规教育教案

行规教育教案教案标题:行规教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行规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2. 掌握行规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培养学生遵守行规的意识和能力;4. 促进学生的自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学重点:1. 行规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2. 行规教育的基本原则;3. 行规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遵守行规的意识和能力;2. 如何促进学生的自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学生讨论和分享的活动材料;3. 学生行为规范的示范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有关行规教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出问题:你认为为什么需要行规教育?行规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二、讲解行规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10分钟)1. 通过PPT介绍行规教育的定义和作用;2. 引导学生讨论:不遵守行规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遵守行规的好处是什么?三、介绍行规教育的基本原则(10分钟)1. 解释行规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公平、公正、公开等;2. 分组讨论:你认为一个好的行规应该具备哪些原则?列举出来并进行分享。

四、讲解行规教育的方法和策略(15分钟)1. 介绍常用的行规教育方法,如示范、奖惩、引导等;2. 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种行规教育方法,讨论该方法的优缺点,并分享给全班。

五、培养学生遵守行规的意识和能力(15分钟)1. 展示一些学生行为规范的示范材料,如校园守则、班级规章制度等;2. 学生讨论:你认为这些行为规范的制定是有必要的吗?为什么?3.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项行为规范,设计一份宣传海报,鼓励其他同学遵守。

六、促进学生的自律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律?如何培养自律能力?2. 学生分享:你认为自律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3.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列举一些培养自律的方法,并与全班分享。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行规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2. 学生反思:你今天学到了哪些关于行规教育的知识?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体会?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行为规范,并与家长分享;2. 学校可以组织行规教育主题的班会或活动,加强学生对行规教育的认识和实践。

第四周安全教案(交通安全知识)

第四周安全教案(交通安全知识)

校园安全教育教案(第四周)授课时间:班级:授课人:教学内容:高中生需要知道的交通安全知识教学目的: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教学过程:一、汽车的性能和我们中学生必须知道的内容在一般情况下,汽车在行驶中,如遇到危险情况,驾驶员踩刹车减速或停车就可能避免交通事故。

但是,遇到紧急突然情况,如行人或骑车人在车辆临近时横穿马路,尽管驾驶员采取紧急刹车的措施,也难免发生撞车、撞人的事帮。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惯性的原理,驾驶员从发现危险到采取紧急刹车到汽车完全停止,需要两个过程,即"制动停车过程"和"制动停车距离"。

这就如同你在奔跑中突然停下来,还受惯性的作用,不由自主地向前冲击几乎一样。

汽车行驶速度越快,惯性力越大,制动停车距离越长。

因此,汽车不是一刹车就能停止的。

检测结果表明,当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进时,从司机发现情况急刹车到制动有效,车会向前继续行驶18.82米远,才能停住:而在雨、雪天气,由于路面较滑,会向前继续行驶达24米。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懂得汽车惯性的道理,以为汽车只要一刹车应付以立即停止,于是便毫无顾忌地在行驶着汽车前横过马路或从停着车头车尾突然走向车行道上,结果被汽车撞倒了。

这种案例时常出现,特别是农村公路和小学生更为突出。

对于这种情况,汽车驾驶员也无可奈何。

如果出现类似的交通事故,横穿马路的人往往要负责主要责任。

汽车转弯:当汽车的方向灯一闪一闪时,它告诫人们,汽车要转弯时所占用的空间宽度大于车辆本身的宽度,这是因为汽车在转弯时,前后轮不会在同一条弧线上,而是有一定的距离差距的。

这个差别就叫"内轮差"。

由于这种"内轮差",使汽车转弯时,前轮可能通过道路的某一物体,而后轮却不能通过。

懂得了汽车转弯时的基本原理后,我们在道路上碰见转弯的车辆时,不能靠车辆太近,不要以为汽车的车头可以过去,就没有事情了。

其实,如果你离转弯的汽车太近,就很可能被车尾撞倒,液压离转弯的车辆横距一公尺以外。

遵守规则(第四周)

遵守规则(第四周)
难点
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规则与改进规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社会生活需要良好的秩序,秩序的维护依靠规则。如果人们不遵守社会规则,我们什么权利和自由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规则呢?
思考问题
图片导入,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1.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遵守规则》教案
课题
3.2《遵守规则》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明确遵守规则的做法。
3、明确坚定维护规则的做法。
4、理解改进规则的必要性和做法。
5、能正确辨别遵守规则和违反规则的行为。
6、懂得在现代社会中每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重点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播放视频:老太太涉嫌扰乱疫情被拘。说一说“疫情防控”与“我要自由”
点拨:
(1)我们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社区生活中,还是在公共场所,都要熟悉相应的规则,明确规则的内容,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2)提示:例如,一天中午我外出,在十字路口,看见街道上仅有两三个行人,有一辆车静静地停在斑马线前,等待交通信号灯变绿后,才开了过去。我的感受:是规则使我们的社会井然有序,是规则使我们的国家和谐稳定。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讨论发言
学生讨论发言
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来自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行为规范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行为规范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行为规范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主题:行为规范教育教案目标: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和社交能力,促进和谐班级氛围的形成。

教学步骤:一、活动开场(10分钟)1. 问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

2. 健身操活动,活跃气氛。

二、导入活动(20分钟)1. 引入主题:介绍什么是行为规范,以及它的重要性。

2. 观看视频:播放涉及行为规范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下视频中所涉及的行为规范问题,并汇报给全班。

三、活动展开(30分钟)1. 行为规范游戏: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及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

2. 分析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些行为规范不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制定班级行为规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制定适合班级的行为规范,并展示给全班。

四、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身体卫生:介绍身体卫生的重要性、正确洗手的方法等。

2. 讲解食品安全:介绍食品安全的概念,如何选择食品、如何储存食品等。

3. 讲解交通安全:介绍交通安全的基本规则,如何安全过马路等。

五、活动延伸(20分钟)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行为规范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给全班,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艺术创作: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良好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识。

六、总结活动(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和体会。

2. 表扬优秀学生:根据班会中的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教学手段:1. 视频观看2. 分组讨论3. 角色扮演4. 艺术创作教学资源:1. 视频素材2. 小游戏道具3. 行为规范案例4. 艺术创作材料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

2. 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演和评价能力。

3. 评价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包括内容和表现形式。

行规 -完整版教学设计

行规 -完整版教学设计

208班行规一、1.仪表礼仪:不戴校牌或红领巾,扣2分;戴饰物,扣2分;带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电子词典、学习机、MP3、MP4等电子产品的,物品由德育处暂时保管(中考结束后归还),扣10分(并给予处分全校通报);男生及时理发,前不过眉毛,两侧不过耳朵、不染发烫发;女生刘海不能过眉毛、不梳怪异发型、不染发烫发。

不管男女,不化妆、不留长指甲。

出现违规者扣5分。

见到老师逃避不问好的扣2分。

2.纪律:(1)课间、午间:泡水不排队扣2分,追逐打闹扣5分,打架扣10分,情节严重扣20分并处分;乱丢纸屑、丢粉笔等垃圾每人每次扣2分;乱发本子每次扣1分;扎堆玩乐、起哄怪叫每人每次扣5分;带早饭、零食、饮料,发现一次扣2分;在校园里边走边吃,班级发现扣5分,如学校或年级发现则扣10分。

用脚踢门、踢墙扣2分,并视门的损坏程度作相应赔偿;拿卫生工具当武器使的扣2分;第一遍铃响后没有及时就座,轻度扣1分,严重不到位扣5分。

(2)课堂:上课情况由任课老师为主、值日班长监督为辅的原则。

值日班长每节下课及时询问任课教老师,《班级日志》记录在课上随便讲话、东张西望、吃东西、喝水、看与本课无关书籍、借、捡学习用品、开小差、做与本课无关的事等情况每项扣2分,情节严重或多次的扣5分,上课睡觉扣10分,并由班主任教育,屡教不改者联系家长。

(3)自修课:不认真做作业、随便讲话、走动被记名字扣2分,情节严重者加倍扣。

(4)眼保健操睁眼或讲话扣2分,被学校扣分扣5分;无故迟到、逃避做的扣5分。

(5)升旗或做操时随便讲话、东张西望扣5分;无故不参加扣10分,另外集会同等处理。

排队不走在队伍中,或和同学随意讲话或勾肩搭背的扣5分。

(6)任何迟到在5分钟内扣2分,5分钟外从5分起扣,迟到6分钟扣6分,以此类推。

无故不来学校而未请假的扣10分。

放学未经允许随意离校扣10分。

(7)值日生、大扫除不认真每次扣2分;卫生工具未摆放整齐扣2分;被学校查到扣相关同学扣5分并罚做5天。

行为规范教育课教案

行为规范教育课教案
1、慢慢走,有秩序
2、排好队,和老师道别。
3、离开学校,马上回家。
三、是非题,他们这样做对吗?(安全教育)
1、没有和老师打招呼,擅自回家了。
2、排队不整齐,歪歪扭扭。
3、没有直接回家,在外面游荡。
四、请帮他们改正。(谈谈自己会怎么做)
行为规范教育课教案
课题
文明休息
教学目标
1教学一首儿歌《课间》。
2、情景演示正确的课间休息。
重点与难点
1、情景演示正确的用餐文明。
2、明白用餐时应该遵守文明规范,懂得礼仪。
教学过程:
一、教学儿歌
两餐
用餐前,洗净手,领餐时,守秩序。
不挑吃,惜粮食,爱整洁,桌面净。
二、根据儿歌情景演示正确的用餐礼仪
1、把手洗干净的方法。
2、排好队拿饭盒。
3、文明用餐,光盘行动。
三、是非题,他们这样做对吗?
1、没有洗手,就拿饭。
教学过程:
一、教学儿歌
上课
铃声响,进课堂,坐端正,齐用品。
上课时,专心听,要发言,先举手。
二、根据儿歌情景演示正确的上课礼仪
1、正确的坐的姿势,用品摆放的姿势。
2、认真听的习惯。
3、动脑筋,发言先举手的习惯。
三、是非题,他们这样做对吗?
1、随便趴在桌子上。
2、不停的插嘴,和别人打闹。
3、老师请他回答,他回答不出。
行为规范教育课教案
课题
文明进校
教学目标
1教学两首儿歌。《上学歌》和《进校歌》。
2、情景演示正确的进校礼仪。
3、学会礼貌用语问好。
4、纠正错误的进校动作。
重点与难点
1、情景演示正确的进校礼仪。
1、学会礼貌用语问好。

行为规范 教案

行为规范 教案

行为规范教案教案标题:行为规范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1. 行为规范的定义和重要性;2. 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 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学PPT;2. 学生行为规范的示范材料;3. 学生行为规范的评价标准;4. 学生行为规范的奖励机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行为规范?为什么我们需要行为规范?2. 提问学生并让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解行为规范的定义和重要性(10分钟)1. 通过教学PPT或课件,讲解行为规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讲解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15分钟)1. 通过教学PPT或课件,讲解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如尊重他人、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些原则和内容的理解。

四、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提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2. 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讨论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提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2. 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讨论结果。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并制作行为规范宣传海报,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2. 学生可以在班级或学校内开展行为规范宣传活动,提高同学们的行为意识和品德修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方法和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 评价学生在行为规范宣传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做好课前准备的意义,并做到每天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餐具摆放有序,擦净桌面,安静休息,不打扰其余同学就餐。

教学重难点:如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2、齐读课题
二、明理
1、小组讨论:为什么要做好课前准备?
2、学生交流。

3、小结:为了保证上好每节课,完成各种学科的练习,掌握每门学科的知识,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4、那么我们吃完饭后,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餐具摆放有序,擦净桌面,安静休息
三、导行
1、讨论:做好课前准备到底准备些什么?
2、交流。

四、小结
(一)听到上课音乐声:
1、停止一切活动,立刻收起活动器具;
2、快速走进教室,不奔跑;
3、如上楼梯必须加紧脚步,但避免连跨台阶;
4、不和同学拉扯,或讲话,既是坐回自己的座位上;
(二)学习用品的准备:
1、认真检查学习用品,及时摆放整齐;
2、物品摆放规范:书本分别整齐地摆放在桌子的左上角或右上角,文具盒横放在书本的旁边;
3、在小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有关的热身运动。

(三)热身运动的分类:
1、语文课:朗诵古诗、名言,或背诵重要的章节段落;或朗读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和句子等;
2、数学课:背诵口诀、公式或有关的数学定义、性质及特点等;
3、英语课:背、记一些单词、儿歌、课文或歌唱英语歌等;
4、其它课:进行一些综合的热身运动,如:唱歌、背儿歌等。

(注:热身运动时,学生必须做到精神饱满,处于最佳状态之中。


(四)专用教室上课
1、课前准备好去专用教室上课的学习用品,如:音乐书、常识,以及相关的需要动手操作用的工具等;
2、听到上课音乐声,立刻在走廊内排队,做到不说话;
3、小班主任及时喊口令进行整队,做到快、静、齐,等待老师来带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