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泵ppt课件
合集下载
液压泵基础知识详解PPT

三、径向柱塞泵
图1-31 径向柱塞泵工作原理图 1-定子 2-转子 3-柱塞 4-配油盘
第五节液压能源元件的选用
• 根据系统运行工况选择 • 根据系统工作压力和流量选择 • 根据工作环境选择
2、伺服变量 机构
图 1-27 伺 服变量机构 1-伺服阀芯 2-球铰 3-斜盘 4-变量活塞 5-泵体 6-单向阀 7-阀套 8—拉杆 a) 结构 b) 图形符号
2、数字泵变量机构
1-步进电动机 2-支架 3-丝杠 4-螺母 5-导向健 6、13-密封 7-提动杆 8-伺服阀芯 9-阀套 10-变量活塞 11-销轴 12-变量头体 14-下盖 15 -斜盘 图1-28 数字泵变量机构
二、双作用叶片泵 (一)、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图1-14 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 1—定子 2—转子 3—叶片
图1-15 配流盘 1,3-压油窗口 2,4-吸油窗口 c-环形槽
(二)、排量和流量计算
1 2 2 V 2z R r B 2 2 π B R2 r 2
图1-16 双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简图
2 2 Rr q p 2B π R r bz nipvp cos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双作用叶片泵结构及新成果 1、定子内表面曲线
图1-17 定子的过渡曲线
2、叶片径向力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 通过自身减压阀降低吸油区叶片底部油液压力。 • 使叶片顶端和底部的液压力平衡。 • 减小叶片底部承受压力油作用的面积。
图1-4
液压泵的能量转换流程
四、液压泵的特性曲线
1-理论流量 2-实际流量 3-容积效率 4-机械效率 5-总效率 6-输入功率 7-输出功率
完整液压系统ppt课件

元件的检查与保养
总结词
元件的检查与保养是液压系统维护的基础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防止故 障扩大。
详细描述
在日常检查中,应重点关注油泵、油缸、阀件等关键元件的工作状态,检查其是否有异 常声响、泄漏、卡滞等现象。对于出现问题的元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同时,为
了保持元件的性能和寿命,还需要定期对元件进行保养,如清洗、润滑、除锈等。
排除技巧
先易后难、逐一排查、利用系统本身 进行控制等。
实践经验
定期维护保养、保持油液清洁、合理 设计液压系统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速度控制回路
速度控制回路主要用于调节和控 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
。
速度控制回路通常由节流阀、调 速阀等组成,通过调节这些阀门 的参数,可以实现对执行元件运
动速度的精确控制。
速度控制回路在液压系统中具有 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系统的生
产效率和精度。
方向控制回路
方向控制回路主要用于控制液压 系统中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
06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 排除
故障分类与原因分析
故障分类
泄漏故障、噪声故障、振动故障 、性能故障、液压冲击等。
原因分析
密封件损坏、元件磨损、油液污 染、液压系统设计不合理等。
故障诊断方法与流程
诊断方法
感官诊断、仪表测量、逻辑分析等。
诊断流程
初步检查、元件检查、系统测试、综 合分析等。
故障排除技巧与实践
负载分析
负载分类
固定负载、变位负载、加 速负载、减速负载
负载特点
随工作条件、工况和工艺 要求而变化
负载计算
根据工作需求,计算各执 行元件所承受的负载,为 后续元件选择提供依据
液压泵培训课件

环保、节能政策对行业影响及应对策 略
创新技术在液压泵领域应用前景
新型材料在液压泵制造中应用及 优势
数字化技术在液压泵设计、生产 、测试等环节应用
液压泵与控制系统集成化发展趋 势及挑战
06
CATALOGUE
实际操作演示环节
现场操作演示:正确安装、调试液压泵
01
02
03
安装前准备
检查液压泵及附件是否完 好,准备安装工具和材料 。
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 的原因,如液压泵内部磨 损、油液污染、控制阀失 灵等。
故障排除方法
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 的排除措施,如更换磨损 件、清洗液压系统、调整 控制阀等。
总结回顾:本次培训重点知识点梳理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01
简要回顾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强调其结构特点对性能的影响。
液压泵的选型与使用注意事项
01 03
定期清洗液压泵的进、出油 口和滤网,保持油路畅通。
02
定期更换液压泵的液压油和 过滤器,保证油液的清洁度 和润滑性能。
04
CATALOGUE
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常见故障现象描述及原因分析
液压泵不能吸油或吸油不足
原因分析:吸油管路堵塞或漏气;吸油腔空气未排尽;油位太低;油液黏度太高 或油温太低;吸油过滤器堵塞;吸油口配合间隙太大或油口倒角不当;叶片泵转 子反转。
实例分析
以液压泵无压力或压力升不高的故障为例,首先检查液 压泵的转向是否正确,如果转向不对则调整电机接线; 其次检查电机转速是否过低,如果过低则调整电机转速 至额定值;然后检查联轴器是否损坏或连接不良,如果 有问题则更换联轴器或重新连接;接着检查泵内漏是否 严重,如果严重则更换密封件或研磨修复相关零件;最 后检查卸荷阀芯是否处于卸荷状态,如果是则调整卸荷 阀芯至正常工作状态。
泵车液压系统讲解(共37张PPT)精选全文

1.8 臂架平衡阀及回转缓冲阀
1.9 支腿多路阀
1.10 臂架多路阀
1.11主油缸
1.12 自动退活塞
在一般情况下,电磁阀不得电,蓄能器压力通过电磁换向阀进入主油缸限位油缸 内,并通过单向阀保持限位油缸油塞位置;在启动退砼活塞功能后,电磁换向阀 得电,主油缸向后运动,促使限位油缸内液压油通过电磁换向阀泄回油箱,从而 使砼活塞退回至水箱。
P1
P3
双向液压锁
双向液压锁组成锁紧回路
1.4 换向阀
换向阀:利用阀芯和阀体的相对运动,使油路接通、关断或变换油流 的方向,从而实现液压执行元件及其驱动机构的启动、停止或变换 运动方向。
换向阀
电液换向阀组成的回路阀
换向阀的操纵方式
1、手动换向阀 2、机动换向阀
3、电磁换向阀
4、液动换向阀 5、电液动换向阀
1.13 泵送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 小排量泵车液压 系统原理介绍
2
2.1、小排量泵车液压系统原理图
3
2.2 小排量泵车电磁阀动作表
3
2.3 泵送系统液压原理图
3
2.4 臂架系统液压原理图
3
2.4 主阀块
3
2.5 辅阀块
3
第三部分 大排量泵车液压
系统原理介绍
2
3.1 大排量泵车液压系统原理图
3
3.2 大排量泵车工作过程分解
1、泵车怠速状态:
DT9电磁铁 得电20秒,补充蓄能器内压力损失; 失电40秒,减少溢流时间,减少能量损失。
DT16电磁铁 得电,使臂架泵出油经臂架多路阀第一联阀B 口补充到风冷马达进油,以提高马达转速, 提高怠速时的散热效果。
2、高压正泵状态:
DT1、DT2、DT9得电:
第三章液压泵新

2) 危害:ηv↓
3) 防泄措施:
a) 减小端面间隙
b) 端面间隙补偿装置
浮动侧板
浮动轴套
防泄措施
a) 减小轴向间隙
小流量:间隙0.025-0.04 mm
大流量:间隙0.04-0.06 mm
b) 轴向间隙补偿装置
浮动侧板
浮动轴套
F1稍大于F2
四、齿轮泵优缺点和用途
优点: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自吸
转的最高压力。
(3)最高压力:短时间运行允许最高压力。
2、排量V:不考虑泄漏情况下,泵(马达)每转一圈
所排出液体的体积,一般由其结构尺寸计算得来。
3、流量q:单位时间内能排出的流体体积。单位:m3/s
(1)理论流量qvt:不考虑泄露
qvt=V×n
(2)实际流量qv:
(3)额定流量qvn: 额定压力、额定转速下泵输出的流量
1—偏心轮
2—柱塞
3—泵体
4—弹簧
5,6—单向阀
c—工作腔
配流装置使密封容积轮流和油箱或负载相通。
容积式液压泵正常工作的三个必备条件
▲1必须具有一个由运动件和非运动件所构成的密闭容
积;
▲2密闭容积的大小作周期性的变化, 容积由小变大—
—吸油,由大变小——压油;
▲3吸油口和排油口应严格分开,并有合适的配流装置,
2) 流量:
q 2B[(R 2 r 2 )
其中:B - 叶片宽度
R - 定子长轴半径
r - 定子短轴半径
θ – 叶片倾角
δ – 叶片厚度
吸
R r
z ]nv
cos
压
三、单作用叶片泵
1. 结构:
转子、定子、叶片、配油盘、壳体、端盖等。
第三章 液压泵

配流阀。
第一节 概 述
2.分类
➢ 按结构将液压泵分为:
➢齿轮泵 ➢外啮合齿轮泵 ➢内啮合齿轮泵
➢叶片泵 ➢单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 ➢柱塞泵
➢径向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
➢ 按排量能否改变可分为: ➢定量泵 ➢变量泵
➢ 根据其排量和排液方向能否改变 又可分为: ➢单向定量泵 ➢双向定量泵 ➢单向变量泵 ➢双向变量泵
➢排量取决于泵的结构参数,而与其工况无关,它是衡量和比较不同泵的供液能 力的统一标准,是液压泵的一个特征参数。
➢ 流量——是指泵在单位时间内排除液体的体积,以Q表示,单位L/min。
➢流量有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和额定流量三种。
➢ 理论流量——是指不考虑泄漏的理想情况下泵在单位时间(常指每分钟)内
排出的液体的体积,以Ql表示。
– 在渐开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中,小齿轮和内齿轮之间要装一块月牙形隔板,以便把吸油腔 和压油腔隔开,见图3-10a所示。
– 摆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又称摆线转子泵,在这种泵中,小齿轮和内齿轮只相差一齿,因而 不需设置隔板,见图3-10b所示。
量或称空在排量)。
➢对于性能正常的液压泵,其容积效率大小随泵的结构类型不同而异。如
齿轮泵为0.7~0.9,叶片泵为0.8~0.95,柱塞泵为0.9~0.95。
第一节 概 述
2. 机械效率ηj
机械效率是表征泵摩擦损失的性能参数,它等于泵的理论输出功率与
输入功率之比。
Pl
j
Pd
3. 总效率η
总效率是表征泵总功率损失的性能参数,它等于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
➢ 内泄漏——是指泵的排液腔向吸液腔的泄漏; ➢ 外泄漏——是指从泵的吸排液腔向其他自由空间的泄漏。 ➢ 泄漏量的大小取决于运动副的间隙、工作压力和液体黏度等因素,而与泵的运动速度关 系不大。 ➢ 当泵的结构和采用的液体粘度一定时,泄漏量将随工作压力的提高而增大,即压力
第一节 概 述
2.分类
➢ 按结构将液压泵分为:
➢齿轮泵 ➢外啮合齿轮泵 ➢内啮合齿轮泵
➢叶片泵 ➢单作用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 ➢柱塞泵
➢径向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
➢ 按排量能否改变可分为: ➢定量泵 ➢变量泵
➢ 根据其排量和排液方向能否改变 又可分为: ➢单向定量泵 ➢双向定量泵 ➢单向变量泵 ➢双向变量泵
➢排量取决于泵的结构参数,而与其工况无关,它是衡量和比较不同泵的供液能 力的统一标准,是液压泵的一个特征参数。
➢ 流量——是指泵在单位时间内排除液体的体积,以Q表示,单位L/min。
➢流量有理论流量、实际流量和额定流量三种。
➢ 理论流量——是指不考虑泄漏的理想情况下泵在单位时间(常指每分钟)内
排出的液体的体积,以Ql表示。
– 在渐开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中,小齿轮和内齿轮之间要装一块月牙形隔板,以便把吸油腔 和压油腔隔开,见图3-10a所示。
– 摆线齿形内啮合齿轮泵又称摆线转子泵,在这种泵中,小齿轮和内齿轮只相差一齿,因而 不需设置隔板,见图3-10b所示。
量或称空在排量)。
➢对于性能正常的液压泵,其容积效率大小随泵的结构类型不同而异。如
齿轮泵为0.7~0.9,叶片泵为0.8~0.95,柱塞泵为0.9~0.95。
第一节 概 述
2. 机械效率ηj
机械效率是表征泵摩擦损失的性能参数,它等于泵的理论输出功率与
输入功率之比。
Pl
j
Pd
3. 总效率η
总效率是表征泵总功率损失的性能参数,它等于泵的实际输出功率与
➢ 内泄漏——是指泵的排液腔向吸液腔的泄漏; ➢ 外泄漏——是指从泵的吸排液腔向其他自由空间的泄漏。 ➢ 泄漏量的大小取决于运动副的间隙、工作压力和液体黏度等因素,而与泵的运动速度关 系不大。 ➢ 当泵的结构和采用的液体粘度一定时,泄漏量将随工作压力的提高而增大,即压力
机械工程学第05章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PPT课件

设活塞与活塞杆的直径分别为D和d 。
当无杆腔进油、工作台向左运动时,速度、推力分别为
1 = q /A1 =4q /πD 2
F1 =pA1 = pπD2 /4
当有杆腔进油、工作台向右运动时,速度、推力分别为
2 = q /A2 =4q /π(D 2-d 2 )
F 2 =pA2 = pπ(D2 -d 2 ) /4
假设系统的能量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得泵的输出功率:
Po=F =pA
因
A = q
故
Po = pq
图5-11 液压泵输出功率的计算
(2) 泵的配套电动机功率
式中
P = Po / pq / P ——配套电动机的功率(W); Po——液压泵的工作压力(Pa); q ——液压泵的流量(m3/s);
——液压泵的总效率。 通常,各种泵的值皆可由实验
(2) 优缺点 优点是结构紧凑,径向尺寸小,能在高压和高转速 下工作,并具有较高的容积效率;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图5-9 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1-配流盘 2-缸体 3-柱塞 4-斜盘
图5-10 滑履结构 1-缸体 2-柱塞 3-滑履 4-斜盘
五、泵用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1) 泵的输出功率 (见图5-11)
给出:齿轮泵 =0.6~0.8;叶片泵 =0.75~0.85;柱塞泵
=0.75~0.9O。
第二节 液压马达
1. 液压马达的类型 有齿轮式、叶片式和柱塞式三种。 2. 叶片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 (1) 工作原理 见图5-12 (2) 优缺点 优点是体积较小,动作灵敏;缺点是泄漏较大, 效率较低。
图5-4 双作用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1-定子 2-转子 3 -叶片 4 -泵体
图5-5 双联叶片泵和双级叶片泵的符号示意 a) 双联叶片泵 b) 双级叶片泵
当无杆腔进油、工作台向左运动时,速度、推力分别为
1 = q /A1 =4q /πD 2
F1 =pA1 = pπD2 /4
当有杆腔进油、工作台向右运动时,速度、推力分别为
2 = q /A2 =4q /π(D 2-d 2 )
F 2 =pA2 = pπ(D2 -d 2 ) /4
假设系统的能量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得泵的输出功率:
Po=F =pA
因
A = q
故
Po = pq
图5-11 液压泵输出功率的计算
(2) 泵的配套电动机功率
式中
P = Po / pq / P ——配套电动机的功率(W); Po——液压泵的工作压力(Pa); q ——液压泵的流量(m3/s);
——液压泵的总效率。 通常,各种泵的值皆可由实验
(2) 优缺点 优点是结构紧凑,径向尺寸小,能在高压和高转速 下工作,并具有较高的容积效率;缺点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图5-9 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1-配流盘 2-缸体 3-柱塞 4-斜盘
图5-10 滑履结构 1-缸体 2-柱塞 3-滑履 4-斜盘
五、泵用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1) 泵的输出功率 (见图5-11)
给出:齿轮泵 =0.6~0.8;叶片泵 =0.75~0.85;柱塞泵
=0.75~0.9O。
第二节 液压马达
1. 液压马达的类型 有齿轮式、叶片式和柱塞式三种。 2. 叶片式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与优缺点 (1) 工作原理 见图5-12 (2) 优缺点 优点是体积较小,动作灵敏;缺点是泄漏较大, 效率较低。
图5-4 双作用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1-定子 2-转子 3 -叶片 4 -泵体
图5-5 双联叶片泵和双级叶片泵的符号示意 a) 双联叶片泵 b) 双级叶片泵
常见泵的知识讲解ppt课件

水泵
水泵的分类 1、按泵轴方向可分为卧式、立式、斜式 2、按壳体剖分型式分为径向剖分式和轴向剖分式 3、按级数分为单级和复级 4、按吸入形式分为单吸和双吸 5、按水泵形式分各中心支承式,管道式、共座式、分座式、可移式 6、按驱动方式分为直接连接、齿轮传动式、液力偶合传动式、皮带传多式和共轴式 7、按特殊结构分为液下式、筒式、双壁壳式、地坑筒式、抽出式、自吸式、潜液式和屏蔽式 8、按轴向力平衡方式分为平衡鼓式、平衡盘式、自身平衡式和平衡孔式 9、按用途不同主要分为锅炉给水泵、循环水泵、排污泵、杂质泵、砂泵、渣浆泵、泥浆泵、污水泵、
空气密封的干式潜水泵是在电动机与水泵中间设 有空气室,水泵下井后,空气室中形成压缩空气垫把 水隔开。
机械密封式的潜水泵适用于水质比较纯净的场合; 空气密封式的可用于抽送泥沙含量较高的浑水。受密 封结构的限制,两者浸入水中的深度都不能太大,一 般不宜超过5m。
潜水电泵(充油式)
充油式潜水泵机械结构和干式相似,其密封装置除了采用上述机械密 封装置外,电动机内腔还充满了变压器油或锭子油,起防潮、绝缘、冷 却和润滑作用。
第一部分:泵的简介 第二部分:常见泵结构、原理及应用 第三部分:泵的选型 第四部分:注意事项
泵的简介
泵的原理及作用 泵的分类
泵的原理及作用
泵是输送流体或使流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 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 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 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 体物的液体。
液压泵分类(按结构)
液压泵的种类
齿轮泵
液压泵 (按结构)
叶片泵 柱塞泵
螺杆泵
齿轮泵
齿轮泵是液压泵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种泵,它的抗污染能力 强,价格最便宜。但一般齿轮泵容积效率较低,轴承上不平衡 力大,工作压力不高。齿轮泵的另一个重要缺点是流量脉动大, 运行时噪声水平较高,在高压下运行时尤为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泵瞬的时瞬理时论理流论量流q量sh 是:脉任动一的瞬,时即理q论sh输≠q出t。的流量,一般
5、运额转定的流流量量q。s :泵在额定压力,额定转速下允许连续
6、容积效率ηv:ηv= q /q t =(q t - Δq)/ q t 泄漏系数。 =1-Δq /qt=1-kp /nV
式中 k 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三、泵的功率和效率
二、液压泵的排量、流量和容积效率 1、排量V:液压泵每转一转理论上应排除的油液体积,又称 为理论排量或几何排量。常用单位为cm3/r。排量的大小仅 与泵的几何尺寸有关。
3
2、液平体均积理,论q流t=量n vq,t:单泵位在为单m位3/时s 或间内L/m理in论。上排出的油
3、实际流量 q :泵在单位时间内实际排出的油液体积。 在泵的出口压力≠ 0 时,因存在泄漏流量Δq,因此q = q t- Δq 。
2、偏心轮旋转一转,柱塞上 下往复运动一次,向下运动 吸油,向上运动排油。
3、 泵每转一转排出的油液体 积称为排量,排量只与泵的 结构参数有关。
V=Sπd 2/4=eπd 2/2
返2 回
§2-2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一、液压泵的压力 1、工作压力 p :泵工作时的出口压力,大小取决于负载。 2、额定压力 ps :正常工作条件下按实验标准连续运转的最高 压力。 3、吸入压力:泵的进口处的压力。
轴向
径向
7
§2-4液压泵的图形符号
结
束
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9
1、输入功率 P 率,P r= Tω
r:
驱动泵轴的机械功率为泵的输入功
2、输出功率 P:泵输出液压功率, P = p q
3、总效率ηp :ηp = P / P r= p q / Tω=ηvηm 式中ηm为机械效率。 四、泵的转速:
1、额定转速 n 最高转速。
s:额定压力下能连续长时间正常运转的
2、最高转速 转速。
n
max:额定压力下允许短时间运行的最高
3、最低转速n min:正常运转允许的最低转速。 4、转速范围:最低转速和最高转速之间的转速。
返5 回
§2-3液压泵的分类和选用
一、按排量能否变量分
泵
变量泵
定量泵
6
二、按主要运动部件的形状和运动方式分
泵
齿轮泵
叶片泵
柱塞泵 (变量)
螺杆泵
内啮合
外啮合
双作用
单作用 (变量)
第二讲 液压泵概述 §2-1 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2-3 液压泵的分类和选用 §2-4 液压泵的图形符号
1
§2-1液压泵基本工作原理
一、以单柱塞泵为例
1、组成:偏心轮、柱塞、弹 簧、缸体、两个单向阀。柱 塞与缸体孔之间形成密闭容 积。柱塞直径为d,偏心轮 偏心距为e。
5、运额转定的流流量量q。s :泵在额定压力,额定转速下允许连续
6、容积效率ηv:ηv= q /q t =(q t - Δq)/ q t 泄漏系数。 =1-Δq /qt=1-kp /nV
式中 k 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三、泵的功率和效率
二、液压泵的排量、流量和容积效率 1、排量V:液压泵每转一转理论上应排除的油液体积,又称 为理论排量或几何排量。常用单位为cm3/r。排量的大小仅 与泵的几何尺寸有关。
3
2、液平体均积理,论q流t=量n vq,t:单泵位在为单m位3/时s 或间内L/m理in论。上排出的油
3、实际流量 q :泵在单位时间内实际排出的油液体积。 在泵的出口压力≠ 0 时,因存在泄漏流量Δq,因此q = q t- Δq 。
2、偏心轮旋转一转,柱塞上 下往复运动一次,向下运动 吸油,向上运动排油。
3、 泵每转一转排出的油液体 积称为排量,排量只与泵的 结构参数有关。
V=Sπd 2/4=eπd 2/2
返2 回
§2-2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一、液压泵的压力 1、工作压力 p :泵工作时的出口压力,大小取决于负载。 2、额定压力 ps :正常工作条件下按实验标准连续运转的最高 压力。 3、吸入压力:泵的进口处的压力。
轴向
径向
7
§2-4液压泵的图形符号
结
束
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9
1、输入功率 P 率,P r= Tω
r:
驱动泵轴的机械功率为泵的输入功
2、输出功率 P:泵输出液压功率, P = p q
3、总效率ηp :ηp = P / P r= p q / Tω=ηvηm 式中ηm为机械效率。 四、泵的转速:
1、额定转速 n 最高转速。
s:额定压力下能连续长时间正常运转的
2、最高转速 转速。
n
max:额定压力下允许短时间运行的最高
3、最低转速n min:正常运转允许的最低转速。 4、转速范围:最低转速和最高转速之间的转速。
返5 回
§2-3液压泵的分类和选用
一、按排量能否变量分
泵
变量泵
定量泵
6
二、按主要运动部件的形状和运动方式分
泵
齿轮泵
叶片泵
柱塞泵 (变量)
螺杆泵
内啮合
外啮合
双作用
单作用 (变量)
第二讲 液压泵概述 §2-1 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2-2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2-3 液压泵的分类和选用 §2-4 液压泵的图形符号
1
§2-1液压泵基本工作原理
一、以单柱塞泵为例
1、组成:偏心轮、柱塞、弹 簧、缸体、两个单向阀。柱 塞与缸体孔之间形成密闭容 积。柱塞直径为d,偏心轮 偏心距为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