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复习导学案
第十七章复习总结课导学案

第十七章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回顾复习本章知识点,并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出本章知识网络图。
2.通过例题的分析完成,初步总结出电学题目的解题方法规律。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方法。
(一)知识回顾一、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1、实验电路图为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处于____.3、探究I与U的关系时,应保持___不变,改变___,观察I的变化.探究I与R的关系时,应保持___不变,改变___,观察I的变化.4、实验结论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实验主要应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二、欧姆定律(1)内容:;(2)公式:;变形公式:、;(3)符号及单位:I ;U ;R 。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串联电路中。
公式:2、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
公式:3、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
公式: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四、并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并联电路中总电流。
公式:2、电压:并联电路中公式:3、电阻:并联电路。
公式: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
4、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公式:五、伏安法测电阻(1)画出电路图(2)连接实物图注意事项:开关要_______。
滑动变阻器应把______________。
(3)连接后实验前要_____________。
(4)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原理:___________.滑动变阻器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二)题型讲解(师友先自主完成典型例题,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答案进行互助讲解。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7章导学案

6、将2Ω和4Ω的电阻串联后接人电路,已知2Ω电阻通过的电流是0.5A,则4Ω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
A.1 V、0.5 A;B.2 V、0.5 A;C.2 V、1 A;D.0.5 V、1
2、欧姆定律的内容:
。
3、公式:变形公式、
二、互助探究:
(一)欧姆定律
上一节课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把上一节课的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即为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变形公式、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U——R——I——
说明: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二)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A.5VB.15VC.30VD.36V
3、甲、乙两导体通过相同的电流,甲所需的电压比乙所需的电压大,则它们的阻值大小关系是:( )
A.R甲>R乙;B.R甲=R乙;C.R甲<R乙;D.无法比较
4、有一电阻两端加上6 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5A,可知它的电阻为Ω,若给它加上18 V电压,导线中电流为A,此时导线电阻为Ω,若导线两端电压为零,导线中电流为A,导线电阻为Ω。
学习过程
学(教)记录
自助学习
1.电源正极聚集.负极聚集.电压。使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电流。电压越高,电流
2.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作用。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3、一段导体电阻越大,电流.电压越高.电流
互助探究
一、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八下17导学案:第17章专题: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思想之一

武穴市百汇学校八下数学导学案编号:0817时间:3-18主备人:徐国纲审核人:徐国纲课题:专题: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思想之一学生姓名:一、学习目标:体会、欣赏勾股定理问题中蕴含的主要五种数学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
二、学习方法课前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当堂反馈主题一:方程思想“方程”历来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数学重要的工具.对于众多数学问题的求解,方程常常可以充当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桥梁而发挥巨大的作用.运用方程的观点去考察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能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发现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题思路的寻求与优化.勾股定理本身就是反应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所以在勾股定理的应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一类问题就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或是关于此类问题的变形题.而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关于此类问题的求解过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1、(求距离长度问题)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水的深度与这根芦苇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分析:在Rt△ABC中,只有BC边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求一边的长度,还要知道另一边的长度.因此可以通过设立未知量,建立方程求解.解:2、(折纸问题)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折叠,恰好点D 落边BC上,交BC与点F.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分析:Rt△AEF,是Rt△AED沿边AE边折叠的,所以就可以通过折叠中对称的性质得到许多的等量,在矩形中的折叠可以得到许多的直角三角形.要求EC边长,构造直角三角形,找出EC边所在的直角三角形,在根据勾股定理,找出所需的量以及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在已知量与为质量之间建立方程关系.解:主题二: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它也是一种数学思想.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之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将反映问题的抽象数量关系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也是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发现问题中所隐含的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2、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4、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会根据欧姆定律结合实际电路的特点,分析电路问题,进行电路计算。
【学习难点】《欧姆定律》在不同题型中的应用、电路故障分析,结合实际的电路计算以及举一反三的思变能力。
【学习过程】一、预学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师引导揭示复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2、教师结合电路图引导学生回顾欧姆定律内容及本章三个相似重点实验操作细节。
3、自主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大家围绕知识网络提纲,边读边回顾各知识点并梳理知识脉络)4、温故练习:1、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2V,导体中的电流是4A,此导体的电阻是____Ω;如果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降低到6V,导体中的电流是____A;如果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降低到0V,这段导体的电阻是____Ω。
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____比,即=____;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成____比,即=____。
二、互学<一>(先尝试独立完成以下题目,遇到有困难的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器材:蓄电池(6V)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滑动变阻器(1.5A,20Ω)、开关、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个)、导线若干。
(1)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均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排除故障后,小明先将5Ω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再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电阻,为了使电压表示数仍为2V,应将滑动变阻器适当向____(左或右)移动;当小明再换接15Ω电阻时,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都不能使电压表示数为2V,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欧姆定律》复习教学设计

-通过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建立方程、求解未知数的能力。
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通过提问、小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促进师生互动。
6.结合生活实例,强调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动画或视频展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
-使用实际电路元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亲眼见证欧姆定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2.设计具有梯度性的实验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初级任务:使用标准电阻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验证欧姆定律。
-中级任务:改变电路参数,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分析原因。
1.详细讲解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解释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强调它们在欧姆定律中的角色。
2.通过图示和实例,阐述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分析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解释为什么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相同,而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
3.演示如何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仪器,强调实验安全。
-高级任务: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测量并分析电流和电压的分布。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家用电器在使用时电压会有所下降?”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4.强化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分析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如制作小夜灯,体验物理知识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复习导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欧姆定律【课标要求】理解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路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会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和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设计】复习欧姆定律,完成下列问题。
(一)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采用的是方法,具体关系是: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用公式表示为。
2、运用公式时,注意公式的三个物理量I、U、R性、性,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的电路。
3、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三)测电阻:1、实验方法是:2、实验原理是:实验电路图: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还有一个作用是:3、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通常采用方法,减小测量的误差,测小灯泡电阻时,发现在不同电压下其灯丝电阻值相差较大,原因是。
(四)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1、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家庭电路电压是:;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2、短路的危害:根据欧姆定律,由于导线的,电源短路时电路上的电流会,这样会烧坏,严重时有可能造成。
3、防雷: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剧烈放电现象,为了安全,在高大建筑物上要安装。
【课堂学习探究设计】一、检查预习(2min)二、创设情景、新课引入:(3min)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0min)例1、已知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则导体的电阻为;若电压为零时,导体电阻为。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R U I /=的变形式I U R /=可算出R 值,当电压变化时导体电阻仍然不变易错分析: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它只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以及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但电阻值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相等。
第十七章 第二节 《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导学案

第十七章第二节我国的动物资源及保护(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重点:能说出我国的动物资源概况,知道我国常见的珍稀动物。
2.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树立动物资源面临威胁的意识。
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动物是人类的朋友1.我把自己想象成。
2.我想象的这种动物与人类有哪些联系?知识点二: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1.我国的脊椎动物有多种,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其中哺乳类多种,鸟类多种,爬行类多种,两栖类多种,鱼类多种。
由此可见,种类最多的是,种类最少的是。
2.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如大熊猫、、扬子鳄、。
3.下面是我国的几种特产珍稀动物。
将以下关键词填入对应的空白处。
动物名称:①大熊猫②褐马鸡③扬子鳄④扭角羚动物分类:⑤爬行类⑥哺乳类⑦鸟类食性:⑧植食动物⑨肉食动物⑩杂食动物A.①--⑩,主要特点:。
B.- -,主要特点:。
C.-- ,主要特点: 。
D.--,主要特点:。
知识点三:我国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1.你认为造成野生动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同种生物的斗争B.天敌过多C.外来物种的入侵D.人类活动引起生态环境的改变合作探究1.请分析下列动物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将相应的序号填在表中。
①猪②扬子鳄③金鱼④鲤鱼⑤虾⑥大熊猫⑦麋鹿⑧蜈蚣⑨藏羚羊⑩蝎与人类的联系动物名称的序号以食用为主珍稀动物以药用为主以观赏为主3.下表是哺乳类、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据表回答问题。
原因哺乳类鸟类偷猎31% 20%栖息地的丧32% 60%失外来物种17% 12%其他原因20% 8%哺乳类、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白鳍豚曾是我国的特产珍稀动物。
1996年,白鳍豚被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监测中心公布为全球20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根据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年份 1982 1986 1990 1994 1995种群数400 300 200 120 100量(1)分析白鳍豚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
(2)在当时,如果要尽力防止白鳍豚灭绝,你有什么好的建议?(3)2007年,白鳍豚被宣布绝种!根据白鳍豚的濒危到绝种的时间推测,与其同样生活于长江的江豚,将在多久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导学案

第十七章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一、课前展示: 二、导课亮标:1. 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会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3. 学习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知识链接思考:怎样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猜想与假设:1.既然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那么可以通过 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2.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可以通过 方法来改变导体中的电流。
探究新知要测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就需要电流表和电压表;要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实现,明确了这些,从而得出本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图。
实验器材:电池组一个,开关一个,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三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若干。
在右侧画出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1.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2)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保持R=10Ω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的2.分别换用不同阻值(5Ω、10Ω、15Ω)的定值电阻,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3V )不变,观察并记录每次定值电阻的阻值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2中。
分析与论证:分析表1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 分析表2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
评估与交流:(1)分析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有哪些?(2)研究改进实验的措施有哪些?得出结论:由分析与论证可以得出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1)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成正比;(2)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成反比。
五、拓展训练:1. 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两个因素有关,现在要单独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就必须保持_____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的_____,测出对应的_____,通过对几次测量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章 分式全章小结
重要知识与规律总结:
(一)概念:1、分式:A
B (A 、B 为整式,B≠0) 2、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3、最简公分母: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4、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二)性质 1、分式基本性质:
A A M A M
B B M B M
⨯÷==⨯÷(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2、幂的性质:零指数幂:0a =1(a ≠0) 负整指数幂:1
n
n
a a
-=
(a ≠0,n 为正整数)科学记数法:a ×10n ,1≤| a |<10,n 是一个整数。
(三)分式运算法则 (四)分式方程解法
1、解题思想: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转化方法:去分母(特殊的用换元法)。
3、转化关键:正确找出最简公分母。
4、注意点:注意验根。
专题讲解:
一、分式运算中的常用技巧
1、约分求值:分母或分子是多项式时,先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后约分求值。
计算:2222
64
244
x x x x x x x +-++++ 解:原式=
2(6)(2)(2)62
2(2)(2)22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分步通分,逐步计算:计算:24
1124
1111x x x x
++++-++ 解:原式=
224448
224448
111111x x x x x x
++=+=-++-+- 3、合理搭配,分组通分:分组通分,可以降低难度,见下题。
已知x =1
2111
242
x x x +-+--=________________。
解析:先将第一、三项通分,然后再与第二项计算,最后代入求值。
解:原式=
2111224x x x -++--=222(2)144x x x x --++-- =224144x x -+-- =234
x -- 当x =1+
2=- 二、分式求值中的常用技巧
例1、已知271x x x =-+,求2
42
1
x x x ++的值。
解:∵271x x x =-+,∴x ≠0,∴211
7x x x -+=,即187x x +=。
∴422
222111151()149x x x x x x x ++=++=+-=
,∴ 2421x x x ++=4915。
2、活用公式变形求值:例2、已知x 2-5x +1=0,求
4
4
1x x
+ 的值。
解:由x 2-5x +1=0,知x ≠0,由此得1
5x x
+=。
∴4
2
2222242111()2[()2]2(52)2527x x x x x x
+
=+-=+--=--= 3、整体代换法:例5、已知a+b=-8,ab=6
,化简=_________________。
解:∵a+b=-8,ab=6,∴a <0且b <0。
∴原式
=22(a b ab +=-=
==单元自测优化设计
一、填空题
1、当x=__________时,分式21
1
x x -+的值为0。
2、若分式
3
2
x x +-无意义,则x=________________。
3、1+x 与1-x 互为相反数,且xy ≠0,则
11
x y
-=_____________。
4、当m=_____________时,方程
21
2mx m x
+=-的根为12。
5、化简:21
a b b a b b a
+++=--___________________。
6、若
51
7102
x y x y +=+,则x y =_______________。
7、若关于x 的方程
255
x x m x x -=++产生增根,则m=______________。
8、完成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a 小时,乙单独做需b 小时,则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作的80%,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时。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式的分子、分母乘以同一个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B 、形如
A
B
的式子,叫分式 C 、分式都有分母,整式没有分母D 、使分式方程中分母为零的值,是此方程的增根
2、下列各式-3x ,x y x y
+-,223x y xy -,310-,25y +,3x ,24x
x y 中,分式的个数( )
A 、1
B 、2
C 、3
D 、4
3、若分式2310
2
a a a --+的值为零,则a 的值为( )
A 、―2
B 、―2或5
C 、5
D 、10
4、化简222
2
a b ab b ab ab a ----的最后结果是( ) A 、
a b B 、22
2a b
ab
+ C 、a 2 D 、a -2b 5、方程
12221x x x x +++=--的解为( )A 、32 B 、32- C 、16 D 、1
6
-
6、某商品原售价为1925元,按此价的8折出售,仍获利10%,则此商品的进价( ) A 、1540元 B 、1400元 C 、1730元 D 、1300元
7、甲从A 地到B 地要走m 小时,乙从B 地到A 地要n 小时,若甲、乙二人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需( )小时两人相遇
A 、2m n +
B 、mn m n +
C 、m n
mn
+ D 、m
8、某厂接到加工720件衣服的订单,预计每天做48件,按时完成,后因客户要求提前5天交货,设每天多做x 件,则x 应满足的方程为( )
A 、
72072054848x -=+ B 、720720
54848x +=+ C 、
720720548x -= D 、720720
54848x
-=+ 9、从A 地到B 地路程为m 千米,某汽车以一定速度需t 小时到达,若速度每小时加快a 千米,则可提前( )小时到达。
A 、2at m at +
B 、at m a -
C 、()
ma
t t a + D 、m a at -
10、若方程
233
x k
x x -=--有增根,则k =( ) A -2、 B 、0 C 、1 D 、3 三、解答题 1、化简下列各式:
(1)26233m m m m m -÷+-- (2)222
22
211()2x y x xy y xy x y
++÷+++
(3)2
22222222()()
m n n m mn n m n m n m n +-
++-+- (4)212293m m +--
2、解方程:(1)
22212x x x x +=-- (2)115
122
x x x +=++
3、先化简,再求值:
(1)22111244
a a a a a a a ---÷-+++,
4、有160个零件,平均分给甲、乙两车间加工,由于乙另有任务,所以在甲开始工作3小时后,乙才开始工作,因此比甲迟20分钟完成任务。
已知乙的产生效率是甲的3倍,问甲、乙两车间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5、列方程解应用题:近几年来我省高速公路的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的经济建设。
准备修建某段高速公路要招标,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
若甲、乙两队合做,24天可以完成,需费用120万元;若甲单独做20天后,剩下的由乙做,还需40天才能完成,这样需费用110万元。
问:
(1)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2)甲、乙两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费用多少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