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明明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211110162_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成果展示

211110162_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成果展示

2023年4月设计智创·数字媒体视域下的乡村振兴设计研究 I【设计智创·数字媒体视域下的乡村振兴设计研究】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成果展示II设计智创·数字媒体视域下的乡村振兴设计研究第44卷第8期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成果展示2023年4月包装工程 III 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作品竹子采伐机概念设计设计说明: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在森林资源少、木材供应不足的背景下,我国对竹木材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大力发展竹材开发、实行以竹代木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生长环境限制,当前我国现有的竹子人工采伐方式生产效率低、险性高、采伐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强,所以开发一款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的竹材采伐设备势在必行。

本设计基于浙江农林大学的竹木连根整株挖掘采伐机项目,通过对其机械结构、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结合现代设计思想对该项目在研发的竹子采伐机进行人机与外观设计,为现有的采伐设备赋予新的生命及含义。

外观符合农业现代化:从竹林环境特点出发,从刚毅、挺拔的造型语义出发,结合“鹰”的嘴部和动漫人物“钢铁侠”造型元素,提升车体流畅感的整体性与现代化特征。

适应竹林复杂环境:室外竹林地势起伏、障碍多、碰撞率高,因此方案材质采用铝合金与工程塑料结合,坚固耐磨,结合外观造型使设备具备防撞、防刮蹭、防雨功能;同时履带结构使车体能够在竹林间灵活移动。

操作方式安全高效:改善人机操作界面与互动方式,采用无线遥控的方式采伐竹子,节省人力,提升了采伐效率和工人安全性;车体开合方式采用向后翻折形式,方便维护和保养。

作品名称:竹子采伐机概念设计基金项目:2021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设计者:王军(1979—),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

高雅娜(1996—),主攻工业设计。

杨自栋(1970—),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制造业信息化。

设计单位: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IV设计智创·数字媒体视域下的乡村振兴设计研究第44卷第8期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作品传统竹艺体验教学VR一体机设计说明:本设计由触摸屏、VR主机、头显和手柄组成,主要应用于宣传乡村在地传统竹艺的场所或用于竹制品制作工艺的教学,如竹艺馆、竹产品生产基地等。

设计科学:从东方、西方到整体设计——2019第五届东方设计论坛综述

设计科学:从东方、西方到整体设计——2019第五届东方设计论坛综述

设计科学:从东方、西方到整体设计——2019第五届东方设计论坛综述徐媛媛; 周之澄; 周武忠【期刊名称】《《中国名城》》【年(卷),期】2019(000)012【总页数】6页(P80-85)【关键词】东方设计学; 设计比较; 整体设计; 东方设计论坛【作者】徐媛媛; 周之澄; 周武忠【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第五届东方设计论坛暨2019东方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端学术会议”(校文科处认定),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主办(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esign Science, 缩写为ISDS),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承办的正式国际会议。

9月20日至22日,以“东西方设计比较”为主题的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术活动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巴西、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的2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9月21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周武忠教授主持。

国际设计科学学会前主席、英国格拉斯哥大学John P.Shackleton教授,韩国设计文化学会会长、协成大学Chung Heejin教授先后致辞。

开幕式上举行了“Design 9”联盟成立仪式、国际设计教育成就奖颁奖仪式、国际设计科学学会网站及《国际设计科学学报》发布仪式。

在“Design 9”联盟成立仪式上,周武忠教授介绍了联盟主旨和联盟成员,并宣读了《设计科学上海宣言》,宣言分为“学科与地位、问题与挑战、责任与使命”三部分共九条,就设计学科的认知、发展、未来和设计学人的共同使命形成了共识,希望将设计界人士联合起来,共同构建设计科学大厦,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和发展贡献设计力量。

南京艺术学院奚传绩教授、柏林艺术大学Gert Groening教授、江南大学张福昌教授,因对推动国际设计教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ISDS国际设计教育成就奖,颁奖后各位获奖嘉宾分别发表了感言,并对设计教育领域提出了殷切希望,即设计的初心和本质在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在面向世界、面向产业、面向经济和面向民生的实践中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创造解决地球家园、全球经济和民生等问题的好设计。

2013届毕业设计分配名单(按老师排序)

2013届毕业设计分配名单(按老师排序)

高正中 高正中
自动化2009-5 自动化2009-5
200901101826 200901101836
张建伟 闫瑶瑶
赵玉虎 徐若谷
衣兰晓 丁超超 张守多 李娜 张超 陈振宇 张赫 张鹏飞 李会龙 梁延灼 王福斌 张伟 张欢欢
田呈培 仇海波 宋大伟 刘杰 刘晓龙
孙令东 花俊辉
薛广森 陈爱友
西灯考 许向雷 杜彦镔 吴士凤 张力 周旬旬 孙立昊 李逍 王延斌 郑利华
自动化09-1 自动化09级2班 自动化09级2班 自动化09级2班
自动化09-3 自动化09-3 自动化09-3 自动化09-3
200901100832 200901100130
0901100233 200901100729
200901101030 200901101303 200901101735 200901100912 2.00901E+11 2.00901E+11 2.00901E+11 200901101034 200901101110 200901101208 200901101222
陈霞
自动化09-3
200901101128
陈霞
自动化09-3
200901101214
陈霞 陈霞 陈霞
自动化09-3 自动化09-4 自动化09-4
200901101226 200901101435 200901101438
陈旭 陈旭 陈旭
电气09级5班 自动化09-4 电气09-1
0901101717 200901101538 200901100528
200901100108
高洁
09级定单四班
200901100420
高洁

超现实主义的建筑表达——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

超现实主义的建筑表达——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

超现实主义的建筑表达——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筑
方案设计
施明化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是一座高校博物馆,它兼对外展览和高校考古研究功能于一体.该文主要从建筑与基地的关系,建筑原型的发掘,建筑气氛的表达,建筑空间的演绎,建筑功能的组织及交通流线的安排等方面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从而试图探讨一种存在于特定环境中特定类型的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和博物馆建筑等文化建筑存在于环境中应展现的一种存在状态和这种状态对于环境和人的影响.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施明化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2.5
【相关文献】
1.基于“象征主义”的专题博物馆建筑设计个性表达——以三峡乌木艺术博物馆设计为例 [J], 雷体洪;袁志成;林玉
2.基于城市脉络的建筑表达——芜湖城市展览馆、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 [J], 王玉
平;鲁丹;章慕悫
3.以泛视觉艺术的方式重新表述博物馆建筑蜃景——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的十二种呈现 [J],
4.海洋文化与视听艺术的融合——青岛电影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 [J], 袁大顺;孙铭
5.观今宜鉴古——韶关历史文化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中的思考 [J], 李子昂;程建军;刘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灯具形态语义设计的编码与解码研究

灯具形态语义设计的编码与解码研究

秘、黄色温暖、白色单纯、黑色凝重、灰色质朴,不同的色彩表达出不同的情绪。

如图2所示,红色的枝杈造型吊灯如同篝火,又像是体内的血管,给人激情、热烈、喷张的感觉。

图3将几种色彩搭配在一起,营造出缤纷、欢快的感觉,如果是单独一种颜色组合,则会营造出不同的感觉:红色激情、蓝色沉静、白色典一种直接的感觉体验,如平静、热烈、温暖、简单、复杂、柔软、坚硬等。

设计师通常会根据灯具各形态要素如色彩、形
1 2 3
4 5 6 7 8
图1 信息传达过程
图2 创意灯具
图3 创意灯具
图4 毛线灯图5 Lamp Steel
图6 陶瓷管灯
图7 romantic lamp 图8 礼帽灯。

聚多巴胺丙烯酸树脂自修复材料的设计

聚多巴胺丙烯酸树脂自修复材料的设计
Keywords: Self-repairing property; polydopamine; acrylic coating; reversible Diels-Alder reaction
Written by: Guilan Xue Supervised by: Prof. Aijuan Gu
苏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
学院(部)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题目
聚巴胺/丙烯酸树脂自修复材料的设计
年级
2014 级
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班 级 材化 14 高分子材料 学号
1409404006
姓名
薛贵兰
指导老师
顾嫒娟
论文提交日期
职称
教授
2018 年 5 月 17 日
苏州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1 实验原料.....................................................................................................5 2.2 合成实验.....................................................................................................6
2.2.1 Si-MI 的制备...................................................................................6 2.2.2 LP 的制备 ........................................................................................6 2.2.3 PDA 的制备.....................................................................................6 2.2.4 PDA/ACM 薄膜的制备 ...............................................................7 2.3 结构表征......................................................................................................7 2.3.1 红外光谱 .........................................................................................7 2.3.2 核磁共振 .........................................................................................7 2.3.3 形貌表征 .........................................................................................8 2.4 性能测试.....................................................................................................8 2.4.1 光热转换效率................................................................................8 2.4.2 热性能..............................................................................................8 2.4.3 自修复性能.....................................................................................9 2.4.4 拉伸性能 .........................................................................................9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10 3.1 Si-MI 的结构 ............................................................................................10 3.2 PDA 的光热转换效率 ...........................................................................13 3.3 PDA/ACM 薄膜的结构.........................................................................16 3.4 热性能 .......................................................................................................18 3.5 拉伸性能...................................................................................................20 3.6 自修复性能 ..............................................................................................21 第四章 结论.............................................................................................22 参考文献...................................................................................................23 致谢 ........................................................................................................... 25

浅析王华桥溪庄的艺术特色

浅析王华桥溪庄的艺术特色

贵州民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学 院:学生姓名:学 号:年 级:专 业:指导教师: 职 称:完成时间:中国·贵州·贵阳成果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是在贵州民族大学XX学院XXX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

毕业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1绪论 (1)2在末世语境中揭露工业化造成的悲剧 (1)2.1生态危机与社会混乱 (2)2.1.1自然环境被破坏 (2)2.1.2生产生活方式被限定 (2)2.1.3生殖危机日益严重 (2)2.2绝望的村民和扭曲的人性 (3)2.2.1虚假的救世圣母 (3)2.2.2绝望的农民 (3)2.2.3疯狂欲望的挣扎 (4)3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4)3.1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本土化 (5)3.2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 (6)结论 (7)参考文献 (9)致谢 (10)浅析王华《桥溪庄》的艺术特色摘要:王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人,是仡佬族的青年女作家,同时担任贵州省文学院专职作家。

2005年她的小说《桥溪庄》在《当代》杂志上发表,打破了贵州本土作家50多年未在《当代》杂志上发表作品的记录,引起了贵州文坛的强烈关注。

《桥溪庄》桥溪庄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呈现了人类的苦难。

在叙述的过程中,描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从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到人类面临的末世语境,从各种性病到男女不育,再到生命本身的荒诞。

王华以客观、冷静的笔调,表现了这些生活在世界边缘的人的存在,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同情,给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和发人深省的思考。

本文试图结合《桥溪庄》中的末世语境分析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从而总结其《桥溪庄》的艺术特色。

机械陈坤开题报告书

机械陈坤开题报告书

机械陈坤开题报告书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滁州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表
课题题目端盖类零件设计与编程
学生姓名陈坤
所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导师姓名支新涛
报告日期 2015年 12月3日
滁州学院教务处
关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为切实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工作,保证论文质量,特作如下规定:
一、开题报告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必经过程,所有本科生在写作毕业设计(论文)之前都必须作开题报告。

二、开题报告主要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写作论文的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创新性等。

三、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前,学生必须根据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师双向选择后确定选题,根据任务书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查,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四、学生设计(论文)开题前需认真填写开题报告表,并向导师提出申请,由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负责开题报告的评议。

五、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认真评议,主要评议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

评议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学生开题报告评议结果须为“合格”方可开始论文写作。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不得少于3人
六、开题报告表应送交所在院(部)保存。

七、表中各项可自行加页。

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推移,油田采出液的含水率将不断上升,油田采出水量也随之增加。

随着国家环保法规对采出水排放标准的提高以及水资源的日益紧张,采出水的处理及回注是解决油田采出水出路的根本途径,采出水已成为油田的主要注水水源。

解决采出水处理回注是一个难题,也关系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现实问题。

科学开采,净化水质,保护地层是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采出水回注是低渗透油田及时补充地层能量,保持油田长期高效稳产的基础。

对油田采出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回注标准后回注地层,既可以保持地层压力,维持产能,又可以减少污水排放,形成产与注平衡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工业与环境保护意义。

概述在油田注水的过程中,经过处理的油田采出水回到地层。

如果注入水的水质不合格,将会对地层造成无可补救的伤害。

溶解氧、细菌超标会加速对注水设备、流程管线的腐蚀;机杂、腐蚀产物进入目的层,会对油层造成堵塞和伤害,使注水井注水压力上升,注水量下降,造成地层能量补充不及时,增加后期措施增注难度,出于保护储层的需要,为了使回注采出水不引起油层孔隙喉道的堵塞,对各种悬浮物等指标要严格控制。

油田采出水回注前进行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采出原油经脱水处理后,水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油、硫化物、有机酚、氰、细菌、固体颗粒以及所投加的破乳剂、絮乳剂和杀菌剂等化学药剂。

在油田的开发进入中、后期以后,油层压力下降很大,通过注水采油是用来维持油层压力的重要手段。

大量的采出水外排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

因此,采油废水经处理后回注成为减少环境污染、保障油田可持续开发、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油田采出水来源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原油的水,简称采出水,或称为含油污水。

它是油田回用的重要水源。

其主要来源如下:1、采油污水:原油集输脱水站(联合站)及站内各种原油储罐的罐底水。

水温较高,矿化度较高,长呈偏碱性,溶解氧较低,含有腐生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油质及有机物含量高,并有一定的破乳剂成分。

2、洗井污水:采油井下作业洗井和注水井的定期洗井。

主要含有石油类、表面活性剂及酸、碱等污染物。

3、钻井污水与干线冲洗水:钻井过程产生的污水或定期冲洗地面注水干线的污水。

主要含有石油类、钻井液添加剂、岩屑等。

二、采出水的组成1、悬浮固体:其颗粒直径主要为1~100μm。

主要包括:泥沙、腐蚀产物及垢、细菌、有机物。

2、胶体:粒径为1×10-3~1μm,主要由泥沙、腐蚀结垢产物和细菌有机物构成,物质组成与悬浮物基本相似。

3、溶解物质:在水中处于溶解状态的物质,主要有溶解气体,阴、阳无机离子及有机物,其粒径都在0.001μm以下。

4、浮离油及浮油:油珠粒径大于100μm的油滴,此部分油很容易被去除,按斯托克斯公式计算,水中油珠粒径大于100μm的油滴,上浮200mm高度仅需要1.4min。

5、分散油:油珠粒径10~100μm的油滴,此部分油在污水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一般为40%-60%,也比较容易被去除,而污水中的分散油尚未形成水化膜,还有相互碰撞变大的可能,靠油、水相对密度差可以上浮去除。

6、乳化油及老化油:油珠粒径小于10-3~10μm的油滴。

此部分油在污水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为10%-70%,变化范围较大,与油站投加破乳剂的量有关。

这部分油含量直接影响到除油设备的除油效率,仅仅靠自然沉降是不能完全去除的。

在油水处理过程中,由于在沉降分离设备中停留时间较长而产生的,不容易油水分离的,乳化程度较强的原油乳状液,称为老化油,这种物质在油水界面之间形成后,容易造成处理过程中的碘脱水器跳闸,而进入事故罐在油水系统反腐循环,危害生产。

7、溶解油:小于10-3μm,不在以油滴形式存在,污水中此部分油仅占总含油量的1%以下,它不作为污水处理的主要对象,在净化水中主要含此部分油。

塔里木油田采出水水质分析指标指标值单位悬浮固体含量288 mg/l 含油量193 mg/l 悬浮颗粒直径中值20 μmSRB 10000 个/mlTGB 1000 个/mlPH 6 无量纲注水水质即处理后的水质标准指标指标值单位悬浮固体含量≦3.0 mg/l 含油量≦8.0 mg/l 悬浮颗粒直径中值≦2.0 μmSRB 0 个/mlTGB ≦10000 个/mlPH 6.5~7.5 无量纲三、采出水的特点及其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注水水质标准达标处理是各油田含油污水回注处理的总目标,不同的油层特征有不同的注水水质标准,只有从污水的性质出发,优化处理系统,研制适用的水处理装置才能实现降低处理成本、实现水质达标这两个污水处理的基本目标。

油田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油层埋藏深度也不一样,盐层温度、压力也不一致,油层地下水流经地层矿床各异,与矿床接触时间也不相同,主要离子含量差异较大,所以各油田的采出水的性质也不一样,或者同一油田开采层位不同,采出水的性质差异也很大。

一般具有矿化度高、水温高、含有H2S等有害气体和大量成垢离子等特点。

塔里木油田含油污水的特性可以概括为“四高两低”,“四高”是矿化度高、密度高、含铁高和原油酸值高,“两低”是pH值低和细菌含量低。

含油污水的各个特点都对后续的污水处理工艺和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效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四高两低”的性质在水处理过程中引起了“一易一难”效果,即油水分离容易、悬浮物分离难。

1、高密度污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塔里木油田较高的矿化度使原水的密度变高,导致油水密度差增大,高温使污水黏度变小,提高了以斯托克斯分离效应为主的重力分离系统的除油效果。

机械杂质与水体的密度差变小,降低了悬浮物的分离效果。

V t=d2(ρ水-ρ油)g/18μ油V t-油田采出水处理主要流程可分为除油段和过滤段。

辅助系统主要包括:过滤器反冲洗系统,过滤器反冲洗排水及其它构筑物排出废水的回收系统,加药系统,排油、排泥系统。

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油是采油废水回注中导致注水井和油层堵塞的两个重要因素,而在除油处理工艺中往往伴随着悬浮物的去除,因此,采油废水的除油问题是废水回注处理的一个重要步骤。

1 采油废水处理技术根据采油废水中油存在的五种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1 隔油处理法隔油处理法主要去除游离态和机械分散态油,靠自然上浮分离。

常用的处理构筑物类型有平流式隔油池、平板式隔油池、斜板式隔油池等。

1.1.1 平流式隔油池(API)平流式隔油池其处理过程通常是靠重力作用进行油水分离。

合理的水力设计及废水停留时间是影响除油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

停留时间越长,除油效果越好。

1.1.2 平行斜板式隔油池(PPI)与波纹斜板式隔油池(CPI)与平流池相比,平行斜板式与波纹斜板式隔油池的不同之处在分离槽中沿水流方向安装倾斜平行板或波纹倾斜板。

这些隔板可有效地缩短油珠垂直上升距离,使油珠在斜板下表面聚集成较大的油滴,不仅增加了有效分离面积,而且也提高了整流效果。

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油水分离效果好、停留时间短、投资费用较低。

处理低含油量采油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API型隔油池要优于CPI隔油池。

1.2 气浮法按照气泡产生的方法,可分为加压溶气气浮(DAF)、叶轮气浮(IAF)、曝气气浮、引风空气气浮、电解气浮等。

气浮法常作为二级处理技术。

为确保最佳除油效果必须结合絮凝法,对于去除胶态油与乳化油,DAF 法中的化学处理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1.3 凝聚过滤法凝聚过滤除油机理是小油珠凝聚和大油珠直接去除两种机理的综合。

在适当条件下达到良好的出水水质,特别适用于含机械分散态油类废水的处理。

但不同性质的含油废水处理效果相差很大,特别是对低含油废水,不宜采用单一的凝聚过滤方法进行处理。

1.4 化学处理法和电解法化学处理法主要用于去除乳化油。

一般是直接用化学药剂来削弱分散态油珠的稳定性。

通常是投加无机混凝剂常为铝盐和铁盐,然后通过沉降或气浮法将分离的油去除。

投加混凝剂后,气浮除油的效率可提高10%~25%,最高可达95%以上(表1)。

表1 投加混凝剂的气浮除油效率比较电解法去除乳化的油效果良好,且没有二次污染。

电解法主要有电解气浮法和电解絮凝法。

前者利用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形成微气泡,进行气浮。

由于气泡微小,能够去除较小的油珠和悬浮粒子,废水处理后可用于回注。

后者则采用消耗性电极,外加电压使电极氧化而释放出金属离子。

释放出的金属离子的水解产物具有混凝作用。

要求被处理的废水有足够的导电性,以使电解池能进行正常工作,并防止电极钝化。

1.5 生物处理技术采油废水经隔油池和气浮处理后,可采用活性泥法、滴滤法、曝气法或接触氧化法等生化方法处理。

一种代表性的工艺流程见图1。

国外也有报道在经API隔油池和气浮处理后采用氧化塘法进一步处理,气浮单元出水含油量为40mg/L,在氧化塘停留时间超过20天后,出水含油量低于18mg/L。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利用凤眼莲生态工程净化处理采油废水,结果表明,最佳控制条件为65mg/L <COD<130mg/L,临界有效值为COD=262.6mg/L。

1.6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亲油性材料来吸附水中的油。

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材料。

此外,煤炭、吸油毡、陶粒、石英砂、木屑、硼泥等也可作为吸附剂。

活性炭吸附法由于处理成本高、再生难,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年来国外已逐渐用它来对含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

日本是较多采用粒状活性炭进行深度处理的国家,现在大约有30套工业装置。

美国目前进行着采用粉末活性炭投加到生化曝气池中处理含油废水的技术研究。

国内也开展了使用粒状活性炭处理采油废水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由表2可以看出在很低的含油量条件下,活性炭除油效果非常显著,可高达95%以上。

1.7 膜分离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膜分离技术开始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

膜分离技术就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技术。

当废水中油粒子粒径为微米量级时,可用机械方法进行前处理。

膜法处理可根据废水中油粒子的大小,合理地确定膜截留分子量,且处理过程中一般无相的变化,常温下操作,有高效、节能、投资少、污染小的特点。

常应用于采油废水处理的五种膜分离技术为反渗透(RO)、超滤(UF)、微滤(MF)、电渗析(ED)和纳滤(NF)。

微滤由于所需压力小、易清洗、操作费用低等特点,因而应用最为广泛。

微滤法处理含油废水时,主要滤掉废水中大颗粒物质及固体悬浮物,也可作为超滤和反渗透的前处理。

超滤膜技术目前在含油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多,美国在1991年前后研究了一种陶瓷超滤膜处理采出水用于油田回注。

国内华北油田、江汉油田、胜利油田都有应用超滤膜技术的报道。

与传统的絮凝分离方法相比,超滤膜处理综合费用更低。

但是,用超滤膜处理含油废水时,由于低分子能够穿透滤膜,所以BOD和COD去除率不高,常将超滤透过水再经反渗透(或活性污泥法等生物法)进行深度处理(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